回覆列表
  • 1 # 銘軒影片

    雖然李承乾很受李世民寵愛,並且早就被立為太子,雖然他才思敏捷,他的才華表現和作為一次次受到了父皇和大臣們的誇讚,如此榮耀對於一個臺子來說想當然地位幾乎不能撼動,但是他卻生性嘻戲玩樂,鍾情聲色。

    最後也因為暗殺魏王李泰暗失敗,雖然魏王李泰確實想爭奪太子之位,因為刺殺失敗,所以就準備逼宮謀反,奪取皇位!

  • 2 # 劉一千五

    李淵幾個兒子都死了,李世民當了皇帝,李承乾是嫡皇孫,他必須寵愛皇孫,李世民就更不用說了,所謂“母愛者子抱”,李世民愛妃生的孩子,他秦王不愛不抱在懷裡嗎?

    李承乾是秦王妃長孫氏為李世民生的嫡長子,由於生於太極宮承乾殿,所以取名李承乾。公元620年,李承乾被封為恆山王。之後徙封中山王。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立為皇太子。這樣說來,這孩子起點高,又是嫡長子,母親又賢惠,皇帝不愛他,培養他都不行。

    公元630年(貞觀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詔命太子“宜令聽訟”。李承乾開始走上政治權利中心。

    李承乾生病,從來不信佛、道的唐太宗請了佛家子弟和道士來為兒子祈福,李承乾病癒後,唐太宗又詔命三千人出家,並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以此為兒子祈福。公元633年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下旨請天竺高僧波頗為兒子祈福。唐太宗為了不讓他太辛苦,特別准許他不用多讀書,只要和孔穎達評說古事即可。李承乾真正地被唐太宗捧在手中呀!

    公元634年,太子李承乾加元服,次年李承乾娶秘書丞蘇亶長女蘇氏為太子妃。唐太宗每每外出巡幸時,都是由太子留京監國。

    公元636年(貞觀十年),長孫皇后漸漸病重,李承乾為了母親好起來,準備發配宮人出家為尼,卻被長孫皇后斷然拒絕。唐太宗下令重修了三百九十多座廢棄寺廟以此為長孫皇后祈福。這種感天動地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卻終究還是沒能從死神手中奪回皇后的生命。長孫皇后還是病故於立政殿,才剛剛三十六歲。

    公元638年(貞觀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長子李厥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唐太宗大喜,全國蒙福,舉國慶祝。

    李承乾的年歲大了,再加上患了足疾,心頭開始叛逆起來。唐太宗“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後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然而這些諫臣們都是一些老糊塗,推崇“文死諫”的油鹽不進的頑固不化的老頭子。他們的觀點與它子衝突不短。一味的進諫是否能夠將承乾已經出現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現共同點 ,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結果就非常可怕了。李承乾非常討厭這些老傢伙。

    公元640年,李承乾不過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於奢華;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孔穎達覺得李承乾一有不對的地方就立馬犯顏直諫,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勸說過孔穎達,認為太子年齡既長,不宜總是當著面痛加批評指責,而孔穎達卻表示我這樣做“死無所恨”,結果是“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至於張玄素,那更是無時無刻不諫,言語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聽他的,至於結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李承乾寵幸一名姿容美,會歌舞的太常樂人,並稱他為稱心。唐太宗聞之大怒,將稱心殺死。李承乾非常傷心,經常為稱心而哭泣流淚。

    李承乾與父皇之間的隔閡無形之中開始了。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李承乾私引突厥群豎入宮,再次惹來於志寧的上書。雖然李承乾因為害怕父親知曉而只敢偷偷地暗著來,然而世上並沒有不透風的牆,自己的兒子究竟在做些什麼,唐太宗心裡自然一清二楚。於是唐太宗下令讓李百藥等人侍講於弘教殿,並囑咐杜正倫要時時規勸太子注意言行。結果杜正倫在幾次規勸無效後,便把太宗的話告訴了李承乾,李承乾一怒之下犯了唐太宗之怒。杜正倫被貶為谷州刺史,流放驩州。

    同年十二月,唐太宗駕幸洛陽,李承乾監國,尚書右僕射高士廉攝太子少師。庚子,唐太宗不放心,又命三品以上的嫡子皆出仕東宮為衛,實際上是監視太子。如此一來,父子關係就越來越冷淡了。

    這種關係一旦被人看破 太子的危機就到了。

    公元642年(貞觀十六年)二月,由李世民的二兒子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他獻給父親唐太宗,當父親的非常高興,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超過了太子的規格。

    九月丁巳,唐太宗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而此時的李承乾對宮中的一名太常樂人大加寵幸,唐太宗知道後自然將之收殺,結果承乾悲痛之下一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他想把屢屢勸諫他的張玄素這些大臣殺了,李承乾邁出了危險的一步。

    李承乾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李承乾走了極端,在試圖暗殺李泰。失敗後,遂與李世民的弟弟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

    唐太宗心痛無奈之下,只得把太子李承乾幽禁關閉,又命司徒——孩子們的舅舅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勣、大理卿孫伏伽、中書侍郎岑文字、御史大夫馬周、諫議大夫褚遂良等人多方面,多角度地調查,以確確實實地查清楚,但是,結果還是不謀而合,太子陰謀殺人實在不是被人冤枉的。

    李承乾逼宮謀反事出有因。皇太子謀反一事該如何處理根本就無需商討,按律當誅,但是還是來濟站了出來,說: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於是唐太宗下令,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總算是保住了愛子的一條性命。

    李承乾的造反,簡單地說,一是他操之過急,二是他中了二弟李泰的套。李泰編了一部書,被父親唐太宗讚揚了一番,李泰就錯誤地認為父親在培養他。而李承乾的所作所為,李泰也清楚,李泰就慫恿李承乾造反,把皇帝位早點坐上。李承乾被幾個大臣天天講的人君之道弄得暈頭轉向,恨不得殺了他們才好 。但是,這幾個大臣仗著皇帝的信任,從早到晚地嘮叨不停。太子就煩了。李泰又欺騙晉王李治和叔叔李元昌,虎將侯君集等等人造反奪位,事發而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李承乾好歹保住了一條命,被廢為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要求關閉各類遊戲的呼聲鋪天蓋地,網路遊戲該不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