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razyBravo

    海水稻是耐鹽鹼性水稻,能夠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全球有9.5億公頃鹽鹼地,其中1億公頃(15億畝)在中國,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

    2016年10月14日,膠州灣北部設立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袁隆平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成立,該機構也是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2018年5月28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青島城陽、黑龍江大慶、陝西南泥灣、新疆喀什和浙江溫州5個實驗基地同時舉行海水稻插秧活動。

    2019年5月28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黑龍江省鐵力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設立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工作站。12月18日,中國耐鹽鹼海水稻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區域試驗種植基地平均畝產突破400公斤。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形象化稱呼,畝產一百公斤,袁隆平等團隊的目標是把產量提高到三百公斤,它可以生長在濱海灘塗(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裡)等鹽鹼地。

    一種誤解說法是"海水稻是能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其實,海水含鹽率百分之3點5,海水稻的耐鹽率早期是百分之零點5,袁隆平參與的青島海水稻研究工程是計劃用三年把它的耐鹽率提高到不低於1%。

    海水稻其實並非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那麼怎麼稱海水稻? 它的起源地在遂溪縣城月鎮燕巢村海邊,是海水短期浸泡過的土地,所以,這種稻穀的生長地就是鹽鹼地,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因此區別於普通水稻,被稱為海水稻。

    二、適應區域:

    中國鹽鹼地分佈極為廣泛,型別也是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東部濱海鹽鹼地、黃淮海平原的鹽漬土、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地、半荒漠內陸鹽土、青海新疆極端乾旱的漠境鹽土等。

    據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統計,在不包括濱海灘塗的前提下,中國鹽漬土面積為3487萬公頃,約為5億畝,可開發利用的面積多達2億畝,佔中國耕地總面積的10%左右。如果畝產提高到袁隆平希望的300公斤,可以增谷600億公斤,滿足2億人的糧食需要。

    三、研究過程:

    1、發現過程

    1986年陳日勝在羅文烈教授帶領下,普查湛江紅樹林資源時,在遂溪縣城月鎮燕巢村海邊發現一株比人還高、看似蘆葦但結著穗的水稻。穗子頂上有一小撮寸把長的芒刺,把穗子裡的果實剝開是紅顏色的像米又像麥的顆粒。 當時羅教授叮囑他收下522粒種子進行繁育,將海水稻種子延續至今。

    2、考察過程

    1986年,陳日勝與其老師羅文列偶然在遂溪縣發現了一株帶芒的水稻,當即斷定是重要材料,遂儲存起來進行研究。從那時開始,其所做的事情就是"保護"好這株偶遇的水稻即一代代種植,每年不斷對其進行繁殖、篩選。最終,選育了"海稻86"。

    2009年,遂溪縣農業局就曾向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反映當地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水稻,特點為"能在海口灘塗生長,不用農藥和化肥,名叫長毛谷".當時,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水稻遺傳資源研究室主任、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負責人潘大建去到遂溪縣楊柑鎮離北部灣很近的灘塗一帶進行調查。勘查結果為:長毛谷為地方品種,較其他水稻品種耐鹽鹼,建議作為種質資源進行儲存。同時,其也繁殖了該水稻種子並送至國家種子庫儲存。對於陳日勝的"海稻86",潘大建表示從報道照片看,與鑑定的"長毛谷"相差不大。--陳日勝則認為他們發現的那種海稻是長毛谷的祖輩。--可見:長毛谷是長期存在的,陳日勝與其老師羅文列在不瞭解它們的情況下,在海邊發現了其同類(耐鹽鹼)植株。所謂發現,是指在農學家視野裡的瞭解,長毛谷長期存在,但直到農學家1986年發現後,這種稻種才進入農學界視野,兩種說法並不衝突。

    2012年,陳日勝曾將"海稻86"拿到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並從該院教授鄧興旺處獲得了日本晴水稻材料。隨後兩年,他以"海稻86"作父本,日本晴作母本進行雜交試驗,將後代放置在海灘邊的鹽鹼地篩選,用以驗證其應用價值。但仍未育出理想的雜交品種。

    2013年10月20日,農業部海水稻專家現場考察會在湛江舉行。考察會由農業部種子管理局發起邀請,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參加。專家組專程來到遂溪城月鎮燕巢村海灘邊,考察陳日勝種植的海水稻。

    2014年10月18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國輝等數位農業部專家前往"海稻86"種植地廣東省遂溪縣城月鎮黃宅村虎頭坡進行現場考察,初步認定該品種的耐鹽鹼性,但對其是否為野生稻、能否在海水中生長結實等問題則表示需進一步驗證。馬國輝有一個大膽的猜測,認為可能是早前常規栽培品種的種子散落在海邊,經過多年馴化,適應了當地海灘的環境。考察現場發現,該品種的種植地有海水淹過跡象,並非整個生育期都生長在海水中。

    2014年10月27日,長期進行農業野生植物保護的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楊文慶也來到了"海稻86"的種植場。仔細觀察品種的植株、葉片、葉舌、葉耳,穀粒等性狀後,他得出了"從形態學上來講,不像野生稻"的初步結論,但表示仍需進行細胞學鑑定。臨走前,楊文慶挖了兩株海稻,擬帶往北京鑑定。

  • 2 # 使用者5037697747765

    袁隆平院士帶領著他的團隊

    開啟這個“不太可能”的夢想

    第一步

    改良水稻種子

    利用水稻的雜交優勢

    透過育種技術

    選育出具備耐鹽、耐鹼、抗病、高產等

    多種優勢的新型水稻

    僅僅種活水稻還不夠

    還要提高畝產量

    讓水稻長得又多又好

    第二步

    栽培環境改良

    海水稻栽培領域主要涉及土壤改良

    生長調節劑、施肥技術

    栽培裝置和栽培方法等方面在歷時4年時間

    經過1162次田間試驗

    875組配組試驗後

    海南三亞的南繁育種基地

    誕生了上千份優良品種

    (這裡也是雜交水稻的誕生地

    可以說是袁老的福地)

    2017年

    袁隆平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工作站

    正式測產

    在千分之六鹽分的土地上

    實現了畝產300斤優質水稻!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實現了海水稻研究的國際領先

    到2019年9月

    內蒙古興安盟1000畝鹽鹼地水稻基地

    完成試種測產

    以畝產達到508.8公斤的海水稻

    最高(畝)產量達到了800公斤!

    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奇蹟

    袁老激動地說

    “這不簡單!

    我原來都沒想象有這麼高的產量

    耐鹽鹼的水稻

    我們原來保守的估計畝產300公斤

    一億畝一年增產糧食300億公斤

    可以多養活一億人口

    現在看比較保守

    我想我們的“袁夢”計劃

    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完全能夠實現

    為中國的糧食自給作出貢獻

    為脫貧致富作出作用”

    親自嘗過海水稻

    袁老為它命名為“袁蒙稻”

    音譯為圓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蓯肉炒豆角粉條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