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聆聽風鳴w

    作為古生物化石中非常特殊的化石型別,琥珀化石是由遠古植物的樹脂經過長久的地質作用所形成,是昆蟲和蜘蛛等儲存為化石的基本方式之一。因為相對小型的生物有時會陷於由各種樹木分泌的高度粘稠的樹脂內,當樹脂變硬後,包裹在內的生物就會相對完整無缺地儲存在透明的介質內。

    琥珀常常含有儲存很好的陸地生物,例如花、微生物、昆蟲甚至蜥蜴和鳥類,為我們瞭解未來陸地生態系統的變化提供重要參考。由於產生條件和儲存環境的限制,琥珀一般很少儲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更是鳳毛麟角,而水生生物化石常常能提供關鍵的生態環境資訊。

    琥珀化石極具研究和觀賞價值,屬於稀有化石,它常常保留一般化石所不具有的生物學、生態學、分類學、埋藏學、古地理學和年代地質學等特性,因而在古生物學研究中獨具特色和作用。近年來,由於琥珀化石發現了一系列以往未曾發現的重要生物型別,如恐龍、鳥和蝦等,甚至在一枚琥珀中發現了豐富的化石類群,不僅有陸生生物,而且有水生生物,因而一再轟動世界,其科學意義備受科學界的關注。

    揭示恐龍羽毛立體形態。2016年,中加英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被科學家命名為伊娃標本。伊娃標本儲存了非常精緻的羽毛形態學細節,包括其尾部上羽毛與羽囊的排列方式,微米級的羽衣特徵。最重要的是,這些羽毛都具有纖細的羽幹,長有交替的羽枝和連續且均勻的羽小枝,這些特徵為羽枝融合形成羽軸時,已具有羽小枝這一羽毛髮育模型提供了依據。

    展示完整的微型古鳥。2018年,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它保留了頭蓋骨基部,脊柱(約5個頸椎和8個背椎),左前肢(包括了肱骨,橈骨和尺骨),骨盆區域和股骨。

    再現遠古生態面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2019年報道了一枚非常特殊的緬甸琥珀化石。研究表明,這枚琥珀化石儲存了異常豐富的化石類群,因為它包括了1個菊石、4個螺類、4個等足類、23個蟎蟲、1個蜘蛛、1個馬陸和至少12個昆蟲成蟲標本(蟑螂、甲蟲、蠓和蜂)。尤其難得的是,研究發現這些無脊椎動物竟然是不同生態類群的化石混合群,如菊石、螺類和1個等足類屬於海相生物,其他節肢動物皆屬於陸棲類群。該研究為緬甸琥珀年齡提供了直接證據,併為琥珀埋藏學和白堊紀森林生態環境分析提供了新見解。

    解開生物的共生關係。斯洛伐克的科學家在一塊琥珀標本中發現了昆蟲及其排洩物中體現早期共生作用的證據。科學家對琥珀中的蟑螂排洩物成分進行了非常細緻的解析。他們發現排洩物中除了葉片、木屑、腐殖質之外,還有蘇鐵科植物的花粉粒,且儲存完好,而正是這一植物產生的樹脂將蟲子困在了裡面。這進一步證明了蟑螂是蘇鐵科植物的重要授粉媒介。此外,研究者還在琥珀裡的蟑螂糞便中發現了原生動物及細菌——前者以後者為食。這與現今在白蟻及蟑螂腸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環境非常相似。由此表明,昆蟲與腸道微生物間的共生關係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億年之前。

    推測板塊離散歷史。在印度西部新發現有大量始新世早期(5200萬~5000萬年前)琥珀化石,為亞洲熱帶闊葉雨林提供了最原始的證據,其中就包括100多種蜘蛛、蜜蜂、蒼蠅、白蟻、蚊等昆蟲類化石。這表明這些種群在始新世早期或在此之前發生過輻射分化。很多坎貝的化石也出乎意外地與其他大陸的化石有聯絡。研究者在北歐、亞洲、澳洲和美洲找到了它們的近親,但並沒有與非洲或馬拉加西有聯絡,這些都顯示印度在向北漂移之前曾作為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彼此相連。

    更不可思議的是,加利福尼亞科技大學的專家們還從一塊1.2億年前的琥珀化石中密封的一隻象鼻蟲身上成功地提取出了目前最古老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讓人對大自然鬼斧神工充滿好奇,對復原遠古生物產生了無限遐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商務虛擬運營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