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匯商所

    我們先從銀行說起,在網際網路金融興起之前,銀行牢牢把持著金融行業的需求。我們頭腦中的概念就是隻有去銀行存錢、取錢才能完成我們金融的需求。銀行自己的優勢是資金安全對個人有保障。但要去銀行獲取資金或者貸款,銀行要求的手續時齊全和嚴格的,而且還要有銀行認可的抵押物。等各項手續都確認稽核好了,時間可能已經過了半個月。很多商機可能已經錯過,著急用錢的人更是解不了燃眉之急。

    再說網際網路金融,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的不斷髮展,其中以支付寶推出的“餘額寶”,微信推出的“理財通”為代表。它們都對傳統銀行產生了不小的衝擊力。網際網路金融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對於一些現實中的微小企業、個人儲蓄、個人貸款都有著方便快捷的優勢。而隨著網際網路與金融模式的不斷融洽,也開始逐漸的改變著現有的金融體系,只要投資者和借款者能透過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進行自身資訊的核對無誤、金融辦理手續也都一應俱全,那麼你提出的金融需求就會很快的在網際網路金融裡面完成,不會耽誤你的商機,這就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優勢所在。網際網路金融也有一些發展的弊端,由於網際網路的互通性,也就導致了一些不良的網際網路金融能夠輕易的進入這個網際網路平臺。可能會導致我們的電話資訊洩露,會接到很多騷擾電話,這讓很多投資人也很苦惱。

  • 2 # 經濟好望角

    網際網路金融說到底還是金融,和傳統金融並無二致。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網際網路金融是傳統金融的創新發展,有著獨特的發展模式。目前,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全部完成在銀行業的佈局,將改變網際網路金融特別是網際網路銀行領域的競爭格局,甚至倒逼傳統銀行創新經營模式,加速轉型升級。

    早在2015年7月18日,華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創新、支援網際網路金融穩步發展的政策措施,並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行業規範、市場監管及業務邊界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相關檔案精神,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過程中,網際網路公司和金融機構要加強合作、各司其職,其中,網際網路公司迴歸網際網路業務,聚焦渠道創新;金融機構迴歸金融業務,聚焦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

    在一定程度來說,如果把網際網路金融比作“馬車”,網際網路就是“馬”,旨在高效便捷地帶著金融產品和服務到需要的地方去;金融就是“車”,裡面包含著多種多樣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旨在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遵循“馬車”的隱喻,目前國內網際網路銀行業務可以分為三種模式。

    一是“大馬拉小車”,主要以騰訊的微眾銀行和阿里的網商銀行為代表。該模式主要由網際網路企業主導,即網際網路企業規模較大,在大資料、雲計算等資訊科技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銀行規模較小,經營業務範圍面臨一定限制。其中,微眾銀行註冊資本為30億元,主要業務定位於向用戶提供購物、旅行等個人消費金融服務,在國內社交領域佔據領軍地位的騰訊可以透過QQ、微信等為微眾銀行提供直達消費者的銷售渠道;網商銀行註冊資本為40億元,以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和農村使用者為三大目標客戶群體,主要業務定位於為小企業服務,貸款額度不超過500萬元,在國內電商領域佔據明顯優勢的阿里可以透過淘寶、支付寶等為網商銀行帶來大量的潛在客戶。

    二是“小馬拉大車”,主要以傳統商業銀行的直銷銀行為主。該模式主要由商業銀行主導,即銀行的規模較大,在資產配置、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但在大資料、雲計算等資訊科技領域存在一定短板。目前,國內開展直銷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有30家左右,人、財、事、務等方面基本都未與現有零售業務條線或電子銀行後臺完全割裂,業務定位傾向於傳統產品的分銷和獲客渠道的補充。例如,最早上線直銷銀行的民生銀行,其直銷銀行部門隸屬於網路金融部,興業銀行的直銷銀行部門則隸屬於電子學銀行部,上海銀行的直銷部門隸屬於資訊科技部,而平安銀行的橙子銀行則並未單獨成立直銷銀行部門,而是直接隸屬於總行零售網路金融事業部。北京銀行的直銷銀行業務自成立之日起雖然以一級事業部運作,獨立並平級於零售和對公部門,但也沒有法人化。

    三是“大馬拉大車”,主要以中信銀行與百度發起成立的百信銀行為代表。該模式由銀行與網際網路企業共同主導,兼具銀行與網際網路的基因。百信銀行註冊資金暫定為20億元,由中信銀行絕對控股。中信銀行擁有眾多的實體營業網點、雄厚的資產規模,而百度具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海量的資料資源,加之百信銀行擬設立成為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業務經營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是一種“網際網路+金融”強強聯合的全新合作模式。然而,百度擁有的資料主要是搜尋資料,賬戶體系粘性相對較弱,整合網際網路資源與銀行資源並實現優勢互補將是百信銀行未來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當前,儘管BAT國內三大網際網路公司都已進入銀行領域,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基本都定位於普惠金融領域,旨在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對傳統商業銀行構成的競爭和挑戰主要侷限在零售業務領域。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是傳統金融業務的重要補充,主要目的是建立服務實體經濟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商業銀行在資產配置、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職能只會強化,不會減弱。再者,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的主營業務領域和經營模式存在較大差異,銀行業可以透過加強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實現客戶分流與業務分化,從而提高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而形成多元化發展的新業態和差異化競爭的新格局。

    網際網路帶你去遠方,但“芯”依然是“金融芯”。“十三五”及今後一個時期,網際網路金融將會朝著更加規範的方向發展。對於傳統商業銀行而言,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在特許經營、資本雄厚、風控體系完善、物理網點廣泛等方面的優勢,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加大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力度,加快綜合化經營步伐,努力客戶提供一站式、多層次、全方位的一攬子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資訊化、智慧化水平,擇機加強與電商、第三方支付合作,積極融入各類應用場景,拓寬營銷渠道和獲客方式,努力打造網際網路金融生態圈。

  • 3 # 高金波

    ——金融的核心使命是將社會的閒置能力配置到效率最高的創新領域,促使效率提升,獲得回報,透過金融記賬系統的標準演算法(約定)回饋整個社會(把資源調配權委託給金融機構的出資人)。

    ——如上圖,金融發展的軌跡按照逆時針黃金螺旋走向,參與自由度不斷提升,資源調配權配置的效率不斷提升,最終公眾直接配置調配權是必然趨勢。因為該種方式效率會達到最高,公眾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公眾透過公眾持股公共網路配置資源的效率是70億人X100元錢(GAME)=7000億投資。也就是說未來,公眾每天可以輕鬆將7000億資金配置到自己所需的創新專案之上,獲得充裕資金的創新專案將給公眾創造全智慧時代。分紅將取代工作,成為公眾收入的主體。

    ——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本質差別:網際網路金融是同步配置資源,傳統金融是中介One By One的配置資源。不要把網上賣高利貸的當成網際網路金融,分散式記賬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金融,有多少玩家,就有多少個投資點。

    1、BANK(430多年曆史)

    1580年,威尼斯銀行成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隨後義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國、荷蘭的一些城市也先後成立了銀行。

    核心邏輯:以實體資產抵押貸款,貸款人透過成本支付將貸款轉化為其他人的存款。因此,存款的本質是實體抵押資產的映象。主要服務實體企業(重資產),有能力鑑別實體企業資產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但上世界70年代末期,資訊產業的發展使銀行失去了服務高科技產業的能力(沒有能力鑑別輕資產與技術),問題引發風險投資的出現。

    2、風險投資(50年左右歷史)

    通常認為起源於美國(矽谷),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一些願意以高風險換取高回報的投資人發明的,這種投資方式與以往抵押貸款的方式有本質上的不同。風險投資不需要【實體資產】抵押,也不需要償還。其退出機制是推動科技公司上市,透過股市退出。風投與股市是一個有機組合。

    核心邏輯:承認並且有能力鑑別科技公司輕資產(技術)的價值,投資人本身往往也是技術行家。對技術的理解與承認是風險投資相對銀行的技術壁壘。也就是說風險投資機構具有銀行不具備的能力,資金配置效率遠超銀行,幾乎全部指向最前沿的創新。因此,其投資收益率往往超過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上千倍,最高可達萬倍。

    3、科技公司類(15年左右)

    科技公司有使用者資源、有充沛資金、有技術能力,三項資源組合使創新專案如果不能獲得科技公司的投資,基本很難獲得長足生存與發展。因此,風投和海外科技公司投資的BAT正在成為主導性投資力量。其相對於傳統風投的優勢,使所有風投都在向BAT靠攏。使用者資源是BAT的核武器。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科技公司的本質是銀行的敵人,因為科技公司自身就是提款機。科技公司以自身獲利投資與控股實體產業,會使銀行未來失去投資標的和獲利之源。

    4、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9年)

    區塊鏈的本質是把風投和納斯達克的功能進行二合一。比特幣的本質是股。因為區塊鏈構築的網路並不準備上市,也沒有辦法上市。無主,意味著共主。所以,比特幣本質是股。比特幣的交易與流通使創新者可以不透過風投、銀行、科技公司獲得資金,創生新的專案,新專案的股權(其他幣)會繼續在這個系統內產生價值,隨著這個系統的膨脹,創新投資的自由度和民眾參與創新的自由度會不斷提升。這會產生每年幾倍,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當然,由於是野蠻生長,因此,難免泥沙俱下。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區塊鏈的本質是風投和納斯達克的敵人。因為區塊鏈將風投的權利分割成微小的2100萬塊,並且越來越多,同時也把納斯達克的功能包辦了。未來,區塊鏈上孵化出的科技公司並不需要去納斯達克上市。

    分散式記賬:並聯配置資金與技術。

    1000萬數字貨幣玩家X小額資金=超級資本。

    1萬級別的技術團隊,在全球擴張分散式記賬體系的價值。

    5、股權共享的分散式記賬系統(2年)

    2016年初,系統構想《智慧社會》,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2015年年底,與《智慧社會》配套的APP軟體雲錢包上線,開始摸索落地方式。

    核心理念:每個註冊賬號都是一個記賬單元,雲錢包系統股權就在該記賬單元之內。透過註冊即股東,使每個人、商戶、企業獲得基礎信譽。每個人、商戶、企業以自己獲得的股權為抵押,發行提貨權。用提貨權投資創新領域,獲得創新領域的股權,再以創新領域的股權為抵押,發行新提貨權。再進行投資.....完成對所有智慧化領域的控股,個人、商戶與企業只需接受提貨權支付,就可以輕鬆開啟各個創新方向。

    把智慧化看成一臺超級供給機器,只有全民持股(股就是幣),全民有機會直接投資這臺超級機器,才能解決智慧化對就業帶來的持續、猛烈衝擊,把智慧化轉化為社會福利之源。

    股權共享的分散式記賬系統配置資源的效率:10億股東X1000元提貨權(玩)=10000億資金指向創新專案。這個效率會讓所有創新方向獲得充足資金,只要技術上可行,就可以實現。同時,直接投資也將消除債務危機,因為機器記賬,創新債=公眾股。股就是錢,提貨權是股的數字量化。

    股權共享的分散式記賬系統會把股市、銀行、電商、財務、稅收等非實體勞動功能全部合一。股抵押生提貨權,提貨權無息持有者會預付,預付就是投資。提貨權相對法幣每年升值10%,會吸引法幣兌換提貨權,依然等於預付。預付會使所有中介失去主導權。股市、銀行、電商三個功能合一,稅收只需增加1個外掛,財務功能自然同步實現。在以上5個方向實現全智慧之後,生產、運輸、交付實現全智慧將具有必然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膽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