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44
回覆列表
  • 1 # 悼亡吟

    火葬後的白骨為什麼沒有變成灰燼的原因,除了“打鐵自身硬”以外,還跟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火化爐溫度的高低,再一個是火化時間的長短。

    內在因素:

    人骨頭到底有多硬,有人做過實驗,結果表明:鋼>骨骼>花崗石,再加上骨頭的主要成分,鈣、磷、碳等成分,火化後的成分跟磷灰石類似,所以準確的說火化後的骨灰不應該稱作灰。

    外在因素:

    現在的火化爐主要才是燒油的,遺體在中間,煤油環式噴燒,還有個送風口控制火的大小,火化爐的溫度一般會在800℃~1600℃,但一般不會燒到這麼高,差不多也就1000℃左右,溫度一點一點起來的,就是說一天當中開始的時候屬於邊燒邊熱爐子的階段,越到後邊爐溫越高,燒的時間也就短一些。

    骨灰呈現:

    火化的正常工作流程是,火化完成後骨灰在一個機床上,工作人員會把大塊的骨頭先剷下來,剩下的是鋪在機床上的一層灰或者小骨頭骨灰,會直接用一個大型的吸塵器式的機器把整個機床吸一遍,吸塵器的管子跟碗口那麼粗,再通過上邊的一個類似吹風機的地方,所有的灰及雜質就吹出去了,落下來的才是要裝骨灰盒的骨灰,樣子都是一塊一塊的,並非粉末狀態,然後再把大塊的骨頭在砸碎成小塊,裝進骨灰盒。

    剛才說的吹出去的就是人穿的衣服和棺材啥的燒成的灰還沒有因為高溫飄出去的,還有人體的有機物被燒成的灰,這些就是因為爐溫度夠高燒的時間也夠長就成灰了。

    最後我們見到的裝骨灰盒的骨灰就是經過一系列“折騰”後留下來的,基本是大的骨頭,如腿骨頭骨等。現在之所以沒有大塊骨灰保留是因為多數在燒的過程中不斷地翻騰敲碎的結果,小的關節的骨頭敲碎燒的過程也會隨著火飄出去一部分,完整的骨架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很少見了。

  • 2 # 民間普法人

    火葬後白骨為什麼沒有化成灰?簡單的說動物的骨頭含鈣量極高,通過高溫燃燒後,骨頭轉化成了磷化鈣。我們知道石灰石的化學名叫碳酸鈣,通過煅燒變成氫氧化鈣。這就證明鈣是燒不化的。任你用再高的溫度,再長的時間,鈣永遠都不會熔化。因此我們說的骨灰其實就是磷化鈣。沒有通過煅燒的骨頭,鈣不能單獨分解出來,就容易腐蝕成泥。不過也是一段慢長的過程。因為裡面有鈣的保護,如果不是潮溼的地方,一千年都難腐化完。

  • 3 # 浩淼淼o

    火化爐是一個工業用的火爐,它的溫度可高達870-980°C(1600-1800°F)確保能瓦解屍體。火化程式完成後,剩下程式是通過磁場來移除剩餘的小量金屬,這些金屬埋稍後會被埋在火葬場附近的地下。剩餘的較大骨碎會放在稱為“骨灰研磨機”的機器裡,磨碎至更精細的骨碎片,有點類似於木灰,但密度更大。擺放屍體的箱會放在Retort,然後將其放在溫度為760至1150°C(1400至2100°F)的火化爐火化。在火化過程中,屍體的大部份(特別是器官)和其他軟組織都會因排放系統釋出的熱力和氣體而蒸發和氧化。整個過程通常需時約兩個小時。

    屍體火化後,人的骨頭就只剩下了骨灰了,那骨灰為什麼是白色的呢?經鑑定,人體存在的有機質會被火完全燃燒殆盡,最後剩下的就是沒有被完全燃燒的無機質了,而這些無機質主要含有鈣、磷、氧、碳等化學元素。人體含有這麼多,人體的骨頭主要含的是鈣元素,準確來說是碳酸鈣這種化合物。那麼這種物質在燃燒的過稱中,會生成另一種化合物,也就是最後那純白色的骨灰,這種物質就是氧化鈣。

  • 4 # DNA設計師

    火化後白骨沒有變成灰和火化的裝置和人為因數有關。主要是溫度比較低,保溫時間不夠和沒有經過碾壓。有些地方裝置由於風俗關係,不想將骨灰燒成粉末,再好要大塊的。所以火化時間和保溫時間被調低,也沒有碾壓,出來的骨灰基本上保留骨架的形狀。如果增加爐膛溫度並保留較長的時間,骨灰才能散架。就像燒紙和木材一個道理,如果燒的時間短就熄滅,你不去動它,紙和木材還有原先的一些形狀。

    所以,如果骨灰沒有變成細粉末,是溫度和燒的時間不夠,再有溫度再高如果你不去動它,骨灰也會保持形狀的,所以要進行碾壓才能成灰。一些手動的半自動化,由於人為控制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也和地方風俗有關。

  • 5 # 娜娜聊古今

    自從二十世紀開始,為了節約稀少的耕地和破除舊的喪葬習俗,火葬開始在世界各地得到提倡,一直髮展至今,這種觀念也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如今人們在生老病死之後,也大多會選擇火葬這種簡單的“處理屍體”的方式,簡而言之,火葬就是以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將骨灰安置於骨灰甕中,交於存世的親人,然後親人可能會選擇將骨灰埋於土中,或撒於水中、空中,以此來達到紀念的意義。

    現今火葬儀式大多是在火葬場舉行,而且整個儀式主要是通過一個或多個的火化爐或火化Retort來處理屍體,其中主要是因為火葬場的火化爐大多是工業所用的火爐,所以它的溫度可以達到870-980攝氏度,以此來確保能徹底瓦解屍體。另外,為了保證快速和徹底的燃燒,現代火化爐也大多會新增瓦斯和柴油等燃料,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現在很多的火化爐都是可調校的控制系統,可以隨時監測火化時火爐的情況。

    以前火葬廠整個火化的過程,通常需要大約兩個小時,在整個火化的過程中,人類屍體的大部份,尤其是各種器官和其他軟組織,都會逐漸因為排放系統釋出的巨大熱力和氣體而蒸發和氧化,但是因為人的骨骼的成分由30%的有機質和70%無機質所組成,而且其中70%的無機質當中,磷酸鈣就佔了95%,可以說鈣質約佔了骨骼的65%-70%,所以火化後所剩下來的,大多都是幹骨頭碎片,其中包括鈣磷酸鹽及次要礦物質,因此現如今的骨灰,除非特殊要求,大多是在火化之後,再仔細處理,最終才會到在世的親人手中。

    總結:人體存在的有機質會被火完全燃燒殆盡,而人的骨骼的成分由30%的有機質和70%無機質所組成,經過火化後,剩下的就只是沒有被完全燃燒的無機質了,又加之人體的骨頭主要含的是鈣元素,所以火葬後白骨最後會只剩下骨灰。

  • 6 # 冷秋的葉子

    火化後人並沒有都燒成了灰,時間夠長的話,小骨頭會燒成碎骨頭塊,較大的骨頭在火化後並沒有碎掉,還的敲碎。至於燒焦了的骨架,是因為火化時間短造成。

    那要看燒的溫度及時間了,如果時間不夠長,肉都沒有完全燒掉,就會形成炭附著在骨頭上,形成燒焦的骨架,如果時間夠長,溫度夠高的話就會燒成灰,當然那是不可能的,因為要的時間太久太久了。

    人過世以後送到火葬場焚燒時,能燒成灰的只是人體的組織,而骨髂是不易化成灰的。所以,在屍體焚燒的時候,工作人員會用專用的工具,將那些沒有徹底焚燒的骨頭敲碎,然後再次焚燒,最後成小塊了才將骨灰放入骨灰盒。

  • 7 # 似蜉蝣

    曾在實習期間在火化車間工作過一段時間。遺體在火化後變成灰燼都是大家在影視劇中看到情況,真實情況並非如此。遺體在火化爐內溫度也就800-1000度左右,主要還是用柴油,達不到成為灰燼的要求。正常遺體燒後就剩下大的骨頭,剩下的就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顆粒,而且骨頭的成分主要是無機質,以鈣為主。

    如果想讓骨灰變成灰燼可以使用骨灰碾碎機碾碎成粉末狀(國外用的比較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早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