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參考訊息網6月14日報道外媒稱,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12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魯哈尼表示或從敘利亞撤軍;並指出如果伊朗不能從伊核協議中受益,德黑蘭就不可能留在該協議中。
7
回覆列表
  • 1 # 海之波濤3

    假的!縱觀伊朗和美國以色列越鬧越僵,歐洲國家猶豫不決的時候,伊朗的內心比誰能要焦灼,一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史上最大規模的制裁,讓本就脆弱的伊朗經濟更加雪上加霜,而以色列的強硬打擊,也讓伊朗難以招架,畢竟以色列身後有美國的堅定支援。二是俄羅斯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牽扯太多,也是自身難保,對伊朗的支援遠遠達不到像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而在美國淫威的逼迫下,歐洲國家雖然表示將留在協議框架內,與伊朗繼續經貿往來,但到現在卻沒有實質性的行動,歐洲國家的大公司紛紛停止了與伊朗的業務往來。還有就是美國近期又對地中海加派了大量武器裝備,聲稱將繼續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恐怖”組織,這樣的話,伊朗極有可能被“誤傷”,這令伊朗實在騎虎難下,魯哈尼這次同馬克龍通話,就是“敦促”歐洲儘快拿出誠意,同伊朗真正形成“統一戰線”,給美國施加壓力,以應對目前的窘境,但伊朗的如意算盤是打不通的,因為伊朗在美國和以色列的眼裡,就是不可饒恕的敵人,要不然,不走尋常路的特朗普怎麼沒說同伊朗對話呢?

  • 2 # 洛神富

    這是伊朗和歐洲在相互角逐的過程,伊朗其實並沒有表面那樣無所謂,相反地,哈梅內伊需要藉助這份協議把伊朗變成地區強國。

    伊朗國內經濟狀況其實並不是太理想,失業率、通脹率雙雙提高,曾經受制裁經濟差民眾能忍受,但是解除制裁後經濟依舊如初民眾早就有了反抗情緒,如果經濟在進一步惡化,伊朗政府會進一步失去民心。

    敘利亞駐軍是伊朗的籌碼,是組成什葉派新月的重要一環,伊朗為了把歐洲國家留在伊核協議內能放棄敘利亞說明其目前處境。

  • 3 # 皇家橡樹1972

    伊朗總統哈魯尼,伊朗有政教兩位領導人,一位是宗教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另一位是伊朗政府總統,就是“哈魯尼”。

    哈魯尼與馬克龍的談話,說明伊朗態度開始“軟化”了,不似先前那樣“針尖對麥芒”!這主要還是外部壓力太大了的原因!伊朗由於和美國在敘利亞“暗戰”並且支援葉門的胡賽武裝,對美國中東利益造成了“威脅”,從而導致美國退出了《伊朗核協議》,並且威脅與伊朗有貿易往來的歐洲國家,威脅對這些國家與伊朗有貿易往來的企業……由於歐盟整體性的“弱小”,現在對於“伊朗核問題”上已經不像早先“不懼美國的威脅”、繼續執行《核協議》了,對伊朗問題開始退縮!可能要退出伊朗市場進而“討好美國”,不對歐盟發起貿易戰!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已經完全感覺到了“戰爭和制裁的雙重危險”!所以,趁著歐盟目前還在《伊朗核協議》上有些發言權這個機會,由伊朗總統出面與馬克龍通話,討價還價。馬克龍雖然特朗普眼裡屬於“小人物”,但不管怎麼樣也算是較為合適的“中間人”,與美國與伊朗關係談不上好,但也談不上壞。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伊朗的權利真正擁有者,前幾天還要求伊朗核部門重啟鈾濃縮計劃。

    對於目前的伊朗來說,有必要對國家利益進行權衡,是繼續駐軍敘利亞還是以撤軍為“籌碼”換取美國重返《核協議》?現在敘利亞戰爭已經趨於穩定,駐守那裡的伊朗8–10萬部隊顯然是有點多,並且大量的維持經費已經讓伊朗不堪重負了,要是撤出一大部分對伊朗減輕負擔有好處,留下1,2萬部隊在哪裡足夠了,並且俄羅斯軍隊還在那裡,俄羅斯也不會輕易的放手敘利亞……如果就現在這樣8–10萬大軍存在於敘利亞,美國肯定要對他施以更加嚴厲的制裁!對俄羅斯駐軍敘利亞美國對付手段不多;土耳其是美國的“盟國”,美國有所顧及;但是,對伊朗美國則沒有這些羈絆!可是“真老虎”要咬伊朗的!

    從目前中東局勢來看,整體對伊朗不利!海灣地區大部分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國,與伊朗這個“什葉派”國家不對付,大有支援美國的態度!伊朗如果再堅持目前的做法確實沒啥好果子吃,哈魯尼與馬克龍通話首先是態度軟化,想要與美國進行接觸,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其實,美國本身也期望這樣,目前美國開始“戰略退縮”要做的事情極多,沒精力、也不想真的去“毆打”伊朗!

    總之,美伊透過馬克龍坐下來談一談要比目前的緊張局勢好一些。另外,哈魯尼前幾天到了青島參加“上合組織”峰會,也會與中國、俄羅斯溝通了當前《伊朗核協議》的問題……過一段時間特朗普與普京可能要會面,伊朗這個事情也是會面的主要議題之一,伊朗核協議的走向還是要看美伊雙方溝通與談判的結果。

  • 4 # 買房有錢

    我的回答是:拉攏歐洲,讓伊核協議存在,避免後續經濟制裁

    1、利用美歐矛盾

    現在,美國對歐洲進行鋼鋁方面的制裁,要徵收高額關稅。現在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制裁歐洲,與歐洲存在矛盾。看看此處G7的會議,非常不和諧。歐盟為了自身安全需要伊朗,需要伊核協議。伊朗就是要利用美歐之間的矛盾,拉著歐洲,讓伊核協議存在,即使美國製裁,只要歐洲還和伊朗做生意,伊朗就沒有問題。

    2、法國逐漸領導歐洲

    歐盟一直是法德為領導,從近期的行動來看,德國的主導地位逐漸被法國取代。因此伊朗為了保留伊核協議,就要拉上歐洲的帶頭大哥法國,透過法國的帶頭作用,讓歐洲國家留在伊核協議內。況且,法國在伊朗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3、從敘利亞撤軍

    現在,敘利亞在俄伊敘的幫助下進展還比較順利。伊朗在敘利亞的存在意義已經不大。況且,伊朗在敘利亞存在還威脅了以色列。這才有了以色列到歐洲遊說歐洲各國退出伊核協議。因此,為了自己的利益,伊朗放出條件從敘利亞撤軍,這樣既能避免惹怒以色列,有能給歐洲留在伊核協議找出理由。

  • 5 # 李姓先生

    根據伊朗官方媒體的訊息,伊朗總統魯哈尼在本月12號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魯哈尼在通話中表示不排除伊朗從敘利亞撤軍的可能性,這實際上就是伊朗在暗示自己正打算從敘利亞撤軍。另外魯哈尼還強調,如果伊朗不能夠從伊核協議中獲益,那麼德黑蘭很可能會退出該協議。那麼魯哈尼的表態到底透露出什麼樣的資訊,我們又該作出怎樣的解讀呢?(馬克龍和魯哈尼)

    伊朗為什麼要從敘利亞撤軍?

    實際上伊朗在敘利亞戰場的處境是非常尷尬的,伊朗在敘利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由於敘利亞局勢始終被俄羅斯牢牢掌控,且俄羅斯並沒有意願和伊朗分享戰果,所以伊朗的付出基本一無所獲。另外伊朗在敘利亞戰場的軍事行動也面臨著來自於國內外各方的壓力。

    在國內,由於伊朗經濟近些年一直十分不景氣,導致伊朗國內失業率始終居高不下,同時還伴隨著不斷攀升的物價。這樣糟糕的經濟條件導致伊朗政府面臨來自於國內民眾的巨大壓力,甚至於今年初伊朗還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遊行。大多數的伊朗民眾還是希望伊朗政府能夠多關注國內經濟發展,少干預其它國家的內部衝突。(伊朗民眾舉行反政府示威遊行)

    在國際上,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從一開始就引起了中東地區的以色列和沙特等國的極大擔憂。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於駐敘利亞的伊朗部隊更是虎視眈眈,隨時欲除之而後快。尤其是伊朗的老對手以色列,他不僅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進行了譴責,更是用實際的軍事行動對伊朗駐敘利亞的部隊進行頻繁的打擊。以軍的空襲行動讓伊朗可謂是受盡苦頭,但是伊軍礙於自身實力不濟又不敢對以色列進行回擊,事實證明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不過最終讓伊朗產生撤軍想法的估計還是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今年5月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舉行會談時曾強調,除俄羅斯之外的其它所有外國軍隊都應該撤出敘利亞,包括伊朗部隊。俄羅斯作為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盟友,普京的態度對於伊朗方面來說必然是最有分量的。伊朗基本不可能跟俄羅斯公然對著幹,因為那將會讓伊朗陷入完全孤立無援的境地。於是伊朗政府在各方壓力之下,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才會有要從敘利亞撤軍的想法。(普京和魯哈尼)

    伊朗從敘利亞撤軍跟伊核協議有什麼關係?

    我們暫時並不能斷言伊朗政府從敘利亞撤軍的想法必然跟伊核協議有關,但美國的經濟制裁大概已經對伊朗產生了效果。伊朗一再向歐盟各國強調,希望他們能夠減小美國經濟制裁對伊朗經濟造成的影響。伊朗顯然非常忌憚美國的經濟制裁,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從敘利亞撤軍不僅能夠讓它獲得更多歐盟國家的認可和支援,還能給伊朗政府減小經濟壓力。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認為現有的伊核協議對於伊朗的限制不夠充分,導致伊朗依然可以任意地在敘利亞進行軍事活動,所以伊朗軍隊撤出敘利亞也是美國政府願意看到的事情。伊朗軍隊如果最終撤出敘利亞,那麼這也可以為將來伊朗和美國之間可能的重新談判奠定基礎。(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結語

    從最近敘利亞戰場的局勢分析,再結合魯哈尼的表態我們基本可以判定,伊朗從敘利亞撤軍是早晚的事情。而伊朗撤軍也必然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這無論是對於伊朗自身還是以色列和西方國家來說都是好事,同時這也會讓敘利亞戰場的局勢變得更加簡單清晰。

  • 6 # 衝擊時評

    十天前我在回答類似一道問題(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62765775369666824)已經得出伊朗必定會從敘利亞撤軍的結論,只是與許多金V黃V答主的結論完全不同,閱讀量慘淡。

    現在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將從敘利亞撤軍看似是與馬克龍通話,其實是在向特朗普喊話。考慮到此前伊朗已經就徹底無核化和葉門問題先後作出了妥協,我認為美國很有可能與伊朗就新版伊核協議內容達成一致,中東地區很有可能會避免一次嚴重的危機。

    從敘利亞撤軍是伊朗的最大誠意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此前提出的美國重返伊核協議12項條件,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徹底無核化。二是限制彈道導彈計劃。三是伊朗減少在中東地區的擴張活動。

    從敘利亞撤軍是伊朗減少在中東地區活動的最重要一項要求。目前伊朗在敘利亞的駐軍最多、投入最大、介入最深。此前伊朗領導人已經就恢復葉門和平與歐盟進行了協商,一旦再解決了敘利亞問題,伊朗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就只剩下黎巴嫩了。

    黎巴嫩問題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短期內不太可能解決,只要伊朗不進一步擴大在黎巴嫩的軍事存在規模,相信美國和伊朗能夠就黎巴嫩問題達成妥協。如果伊朗連駐敘利亞的近10萬大軍都可以撤出,美國還要糾纏於黎巴嫩真主黨這些枝節問題,就不是一個正常、建設性的談判態度了。如果美國只是單方面的索取、寸步不讓,伊核協議不談也罷,畢竟一味向美國退讓,只會助長美國的貪婪。

    如果敘利亞撤軍,中東局勢將極大緩解

    在伊朗答應徹底無核化和減少在中東地區活動的情況下,彈道導彈問題並不會成為美伊雙方爭執的焦點。如果伊朗能夠徹底實現無核化,即使擁有覆蓋美國全境的洲際導彈,對美國也不可能構成戰略性的危險。美國之所以提出伊朗彈道導彈問題主要是呼應以色列的安全需要,但事實上,伊朗早在20年前就已經擁有能夠覆蓋以色列的彈道導彈。

    特朗普再有本事也不大可能讓伊朗完全放棄早已擁有的彈道導彈。如果雙方能夠消除其他分歧,伊朗顧及特朗普的面子,在彈道導彈問題上做出一個形式上的表態,比如說暫時不研發洲際彈道導彈(事實上伊朗在短期之內也沒有技術能力研究洲際彈道導彈)。特朗普在已經取得比奧巴馬2015年伊核協議大的多的成果的情況下,完全有可能達成新版伊核協議。

    目前敘利亞局勢正在逐漸趨穩,如果伊核問題再得到解決,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將極大緩解。但是中東局勢的緩解,對亞太地區和中亞地區國家而言,並不是一個好訊息。隨著中東局勢的緩和,美國可以從中東地區抽調出大量的資源投入到其他地區。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加大投入儘快結束阿富汗內戰。美國很有可能增加在阿富汗地區的駐軍,而美國在中亞地區投入的增加,會給周邊國家構成比較直接的危險。二是全力支援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接下來美國可能會加大氣力整合日本、越南、澳洲和印度四大印太盟友,形成更為牢固的鎖鏈。同時類似美國軍機穿越島礁的軍事挑釁行動也會更加頻繁,印太特別是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肯定會升級。

    國際關係永遠逃不出利益的交換。特朗普不是慈善家,美國從中東地區讓渡出的利益,一定會從其他地區加倍搶回來。

  • 7 # 七師弟
    伊朗最早出師理由是打擊ISIS

    俄羅斯和伊朗最早出兵敘利亞的理由,和美國介入敘利亞的理由是一致的,那就是美國是來打擊恐怖主義的,伊朗和俄羅斯也是,據報道,伊朗出動的是王牌“聖城旅”,駐軍方位大概是大馬士革東南與南部一線。此後,去年11月,普京率先帶節奏,表示ISIS已經消滅乾淨,俄羅斯將逐步撤軍,伊朗的表態緊隨其後,一模一樣。但是雙方撤到半路上的時候,以色列高調來了,去年光十二月空襲了大馬士革地區6次左右,戈蘭高地也增兵了,且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軍事基地遭到攻擊,美國無奈只能推倒ISIS身上,所以伊朗和俄羅斯撤軍撤到一半,又全都回來了。

    伊朗對於庫爾德人的模糊

    對於庫爾德人,土耳其跳起八丈高,伊拉克去年11月也已經動過手了,但是伊朗一直沒有非常明確的表態,因為,伊朗與敘利亞交界地帶,也有一部分的庫爾德人聚集區,如果處理不好,伊朗也會引火燒身,需要同時應對以色列和庫爾德人,所以目前,伊朗撤軍,在不坑到普京和巴沙爾的情況下,是出於對自己有利的正常部署。

    傳遞訊號擁抱歐洲

    可以說,伊朗和歐洲都吃到了伊核協議的甜頭,伊朗的出口復甦,歐洲享受低廉油價,在這種情況下,“孟不願意離開焦,焦也真是捨不得孟”,這就是法德率先與美國在伊核問題上分手的原因,此番伊朗政府的表態,意欲與歐洲創造進一步甜蜜化的輿論條件,而此後歐洲可能的表態就是,對伊朗撤軍表示歡迎,同時進一步支援伊核協議,然後伊朗特使可能會開啟歐洲訪問旅程,新的合作就可能要這樣開始了。

  • 8 # 閒看秋風999

    別看歐盟領導,特別是法國德國領導人再三力挺伊朗政府,不惜遠赴美國挽留川普留在群裡;但是頭腦精明的歐洲企業的老闆們早早對伊朗說了再見。

    另外,另一個夠分量與美國抗衡,一直都是支援伊朗的大國俄羅斯,為了緩和與西方的矛盾,也漸漸對伊朗失去了熱心。

    迫於以色列的壓力,俄羅斯就警告伊朗不要在敘利亞南部“生事”,或明或暗的要伊朗從敘利亞撤軍。美華人如果也退出敘利亞,伊朗就更沒有理由留在那裡。

    再次,伊朗如果繼續對敘利亞、葉門胡賽武裝提供財政支援,對自己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目前不願意馬上認輸,原因就是因為國內強硬派的反對。

    強硬派內賈德下臺後,現任總統魯哈尼才可能與“五常”以及德國簽署核協議;在完全遵守了該協議的情況下,還要受到經濟制裁,這口氣也實在是難以下嚥。

    不過這就是所謂“實力外交”。沒有真正討價還價的砝碼,不擁有那個一錘定音的東西,只能是心字頭上一把刀——忍了吧!

  • 9 # 照理說事

    謝邀。伊朗鬆口可以從敘利亞撤軍,顯示伊朗在美國的重重重壓之下,已經難以堅持下去。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於剛剛開始經濟復甦的伊朗來說,影響是災難性。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於伊朗來說意味著剛剛鬆動的制裁將重新恢復,而面對這一切,伊朗手裡可打的牌並不多,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是少有的籌碼。然而,近來以色列在美國支援下對敘利亞境內伊朗軍事目標的持續打擊,顯示了以色列對於伊朗在敘利亞軍事存在堅決反對態度,以色列在美國的極力支援下完全可能出兵敘利亞打擊在敘伊朗軍隊。事實上,美國也的確在利用以色列、沙特等國對伊朗在敘利亞軍事存在的反感而整合力量,拿伊朗開刀,扭轉敘利亞的不利局面。在這種形勢下,伊朗如果堅持在敘利亞的存在,很可能會面對美以的毀滅性打擊,屆時將面對的是一個全盤皆輸的局面。因此,伊朗很可能希望透過主動撤出敘利亞,換取美國能夠在伊核協議中做出讓步,避免最壞的結果出現。儘管近年來伊朗在中東地區處於攻勢,沙特在與伊朗的爭鬥中也處於被動局面,但是,一旦伊朗的攻勢被美國認為已經威脅到自己在中東的控制力,就會遭到美國的強力反彈。美國在中東的地位是以實力為保障的,在美國的實力衰落程序尚未結束前,伊朗等國尚沒有能力在中東改變美國主導的權力格局。

  • 10 # 體育雜譚

    我只能說這是伊朗以退為進,確保西方國家能履行伊核協議,避免遭受美國更加嚴厲制裁的一種策略或是無奈之舉下的釋放的善意!

    伊朗的表態和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態度有關,儘管巴沙爾政府表示反恐還未結束,伊朗還有留在敘利亞的必要,但是這也就是時間問題,再保留那麼多部隊應該沒有必要了。因為反恐的行動所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小於對以色列的威脅和刺激,這種駐軍只能使敘利亞更加處於危險和戰爭擴大化的邊緣,受傷只能是敘利亞本土。

    伊朗的表態態看來是美國的施壓或者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利益有衝突。小小的敘利亞那麼多國家存在無疑對戰後敘利亞的重建構成麻煩,這不符合敘利亞的需求更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伊朗如果不退出那麼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伊核協議的保障對伊朗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如果伊朗的退出能夠贏得美國的“芳心”,讓以色列繃緊的神經有所放鬆進而看到自己的誠意,或許美國還有放鬆制裁力度,進而在“屈辱十二條”上有緩和的可能!歐洲在和美國的遊說中能添一些籌碼,這是一種多贏的舉動。這也應該是伊朗政府的一種政治智慧!

    亂花漸欲迷人眼,伊朗在中東亂象中有些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次如果能憑藉退軍讓伊核協議問題峰迴路轉,應該說這還是不錯的!也希望特朗普能夠看到伊朗的誠意,別再“一意孤行”了,不過特朗普是“回心轉意”還是“得寸進尺”還要再看,畢竟這人的心思太難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接苗如何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