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數學蔣一刻

    我們首先跳出美國與伊朗的框架,單論“打仗”一事。

    說到打仗,我們華人不能不提的就是兵聖孫子。

    在《孫子兵法》開篇“始計篇”的開頭,孫子就說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簡單點就是說打仗是國家大事,關乎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所以要謹慎,要從五個方面來考察國家是否具備打仗的能力,這五個方面就是“道、天、地、將、法”。

    關於“道”,孫子認為“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就是說這場仗要國家民族同仇敵愾,上下一心,為了取得勝利,士兵可以豁出性命而不計生死、不顧安危,也就是說得“師出有名”並且要符合大家的利益。

    對於“天”,孫子的看法是“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也就是指的氣象、氣候是否利於行軍作戰。

    對於“地”,孫子認為“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地理環境、戰場距離本土的遠近。

    對於“將”,孫子指的是“將者,智、信、仁、勇、嚴也”,說的是統兵的將領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是否能夠應付得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對於“法”,孫子的看法是“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即軍隊的制度、管理、後勤、計劃等方面的制度與執行力。

    上面寫了這麼多,就是想以兵聖孫子的視角,來分析美國是否具備與伊朗開戰的“五事”。

    首先我們看“道”,美國與伊朗結怨始於美國大力扶持的巴列維王朝被伊斯蘭革命推翻,而“美國使館人質事件”因美國輿論的廣泛傳播進而使得對伊強硬成為美國廣泛而持續的民意,進而透過選舉強化為美國當代的“政治正確”。

    因而可以說,對伊開戰在美國是獲得了“從上至下”、從精英到草根的廣泛支援的。

    此外,伊朗自產彈道導彈的能力與即將邁過“核門檻”的現實,加之中東地區複雜的歷史、宗教、民族矛盾,使得周邊國家,特別是以色列與沙特這兩個美國“錢袋子”國家經受著無時無刻的生存危機。

    因此,對伊開戰不僅在美國國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在國際輿論上也有著強大的贊同呼聲,可以說,美國滿足了“道”的要求。

    接下來我們將“天”、“地”放在一起考慮。

    今時不同往日,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往限制行軍作戰的氣候與地理因素,在當前機械化、資訊化的作戰裝備與作戰理念之下,已經由“決定性因素”轉變為“影響因素”,特別是對於美伊這樣在武器裝備、作戰歷年、實戰經驗存在明顯“代差”的對手之間,“天時地利”對於弱者的限制要更甚於強者。

    雖然對伊動武,伊朗看似可以以逸待勞,但是美國當前的軍事力量並不侷限於本土,而是屬於全球存在,其軍事基地遍佈伊朗周邊,加之美國強大的全球機動能力,因此可以說在“天地”之上,美國雖不佔優,但也並不吃虧。

    再來看“將”,美國建國243年以來,大小戰事便有兩百多場,僅有16年沒有發生過任何戰爭。而在這些戰爭的殘酷洗禮之下,美國曆史上更是將星輩出,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美國帶來的不僅僅是成名的將領,還有一整套嚴格、專業的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加之豐富的“實踐機會”,使得美國在“將”這一環節上,除了中俄,無人可以匹敵。

    最後我們看“法”,而這也是制約美國遲遲不肯動手的原因之一。

    如上文所說,孫子所說的“法”並不是單單指例如制度、條例等的“軍法”,而是指行軍打仗的“能力”,所以這裡的“法”還包括後勤這一在軍事行動中時常被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環節。

    自克林頓在職時期美國財政實現歷史性的盈餘之後,美國財政赤字與國債餘額就開始了一路狂奔的自我放縱模式。截止當前美國國債餘額已突破22萬億美元,而財政赤字更是一次次突破“預算天花板”。

    可以說,從經濟上來看,美國當前沒有財力來支援一場大規模戰爭,這點也從美國當前的調兵遣將以及輿論口風可見一二。

    一是雖然喊打喊殺這麼久,再加上美國價值1.9億美元的無人機被伊朗擊落,美國仍然是“不動如山”,沒有明顯的向伊朗周邊增派兵力。

    二是伊朗最近宣告不再履行其伊核協議的責任並重開鈾濃縮活動,以及在英國的挑釁之下扣押民用船舶升級海灣局勢,美國卻丟擲願意在不設前提的情況下與伊朗對話的低姿態。

    所謂聽其言不如觀其行,美國的實際行動已經表明其不會與伊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衝突,而上文我們分析得知美國目前也沒有能力來支援這樣一場戰爭,那麼在能力之外,美國又是否有這樣的意願呢?

    雖然上文中我們在談“道”的時候說過,對伊強硬是目前美國的政治正確,但是國際政治與外交之中,“主義”永遠只是“虛名”,背後永遠只有“利益”,而利益驅動的“意願”才是美國開戰與否的決定因素。

    美國當前沒有對伊動武,能力不足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則是當前美國完全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僅僅透過製造地區緊張局勢,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當前美中國產業空心化,其繁榮的表象之下,實則是依靠石油美元對全球財富進行掠奪,而其自身頁岩油產業的迅速發展,又使得石油對美國的重要性再上一個臺階。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也是美元霸權的基礎。在佈雷頓森林體系終結之後,美國透過與沙特這一當時最大的產油國進行利益安全交換,來獲得了石油的美元定價及結算權 ,從而形成了石油美元這一新體系。

    然而石油在地球的分佈是廣泛且分散的,在沙特之外,伊朗、伊拉克、俄羅斯、委內瑞拉也都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而名單上的這些國家也無一不是因石油而受美國的打壓。

    所謂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所有人都明白,美國透過石油美元確立的美元霸權從而壟斷了全球銀行結算體系,而金融壟斷產生的超額收益又支援美國建立了超然的軍事強權並維持著全球存在。

    因此,透過貨幣與軍事的兩種手段,石油成了所有工業國頭上久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於美國外的國家,例如歐盟的德法兩國、東北亞的確的中日韓三國,需要在美國之外,開拓石油進口渠道及運輸通道,這一問題的現實體現就是歐盟與俄羅斯的北溪專案,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及中巴經濟走廊專案,以及歐盟、中國與伊朗的非美元結算體系。

    而對於美國,在其突破頁岩油開採技術併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之後,一方面其需要打壓其他產油國來獲得更多的市場,另一方面需要透過市場及其他手段來把控美元的結算地位與石油定價權,而其他工業國不論是繞開美國的供應渠道還是繞開美元的結算體系,都對美國的利益產生著致命的影響。

    因此,伊朗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龐大的油氣儲備,就成了美國保住其戰略利益的有效支點,下面讓我們來詳細分析:

    1.透過制裁伊朗來限制伊朗石油出口能力,從而提升美國石油銷售份額;

    2.透過挑動地區緊張局勢,來刺激油價上漲,從而使得原本逼近50美元這一頁岩油成本線的國際油價跳漲,來避免美國支柱產業蒙受損失;

    3.軍事上刺激伊朗,一方面藉口保衛歐洲來迫使歐洲在北約軍費上承擔更多的比例,另一方面迫使俄羅斯站隊伊朗一線,來離間在改善中的俄歐關係,逼迫歐洲維持對俄製裁,限制俄羅斯石油搶奪國際市場份額;

    4.在波斯灣增加伊朗、俄羅斯軍事壓力,從而緩解敘利亞戰場上美國支援的反對派的頹勢;

    5.利用美國對伊單方面制裁,來威脅與伊朗持續保持經貿往來的中國與歐盟,從而使得美國在與中歐的貿易摩擦談判中佔據更加有力的地位。

    因此,從以上5點可以看出,美國並不需要真正動武便可達到其預期目標,相比打仗的鉅額開銷,動動嘴皮子不僅沒有什麼實際成本,反而還能收益良多,所以可以預期在未來美國還將維持其當前“進兩步退一步”的外交策略,與伊朗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

  • 2 # 砍大山車大圈

    在敘利亞打輸了,就意味著小學沒畢業,打伊朗那是高考水平,特朗普怎麼可能丟人。。

    圍繞敘利亞的較量已經把美國為首的集團與俄羅斯為首的集團對抗結果明明白白的展示出來了,說的簡單一點就是美國的小弟們都慫了,俄羅斯的小弟一路走到了直接面對美國的地位,這是擂臺賽美國的最後一戰。。

    土耳其反水友好俄羅斯之後,加上庫爾德武裝友好敘利亞政府軍,加上伊拉克友好伊朗,加上沙特友好俄羅斯,美國排在擂臺賽前面的小弟們都認慫了,現在美國一個國家(加上只有空軍的以色列)面對士氣旺盛的俄羅斯伊朗敘利亞葉門胡賽和真主黨組合,特朗普是萬萬不敢動手的。。

    美國如果打垮伊朗,那怕是摧毀伊朗本土的常規武器,俄羅斯就被迫走上前排,和這回在敘利亞當著美國的面狠揍美國小弟敘利亞反對派一樣,俄羅斯如果直接面對美國,那麼美國的一切威脅就都歸零了。。

    核大國對抗,美國是不敢動粗的,這是毛主席在北韓和越南給美華人上了兩堂課之後,美華人得到的教訓——面對弱小的近鄰古巴,有俄羅斯支援美國都只敢咽吐沫不敢動手。。

    美國出了最大的牌就是自己,看似單挑伊朗有優勢,可是俄羅斯人蔑視的眼光裡明白的說一句話——不用我們俄羅斯站第一排,兄弟國家伊朗都能氣的特朗普肝疼沒辦法,胡塞武裝都可能讓沙特認慫。。

    博爾頓和蓬佩奧吹牛對誰開戰,應該像漢武帝送儒生戍邊一樣,送博爾頓和蓬佩奧去塔利班遊擊區帶隊巡邏,看看他倆是不是能活著回來,之後再空談美國出兵,這才是謀國之見。。

  • 3 # 龍泉合作社

    圍而不打(困死)也是方法之一。外圍不斷收緊,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組成反伊聯盟。伊朗內變的可能性是有的,生活水平下降會影響民眾。伊朗政府不一定與宗教大掌寺的宗教派一致,兩派分裂。美國弧立的是革命衛隊,定性為恐怖分子,為後續打擊作準備。

    美國最常用的是制裁孤立,使內部分化成反對派和武裝,最後空中支援,儘量不動用地面部隊。

    伊朗人口近一億,也算是人口大國,如果開打難民危機重重,誰也幫不了,到時候美國的盟友和周邊國家可能就要反戰了。敘利亞難民問題就知道人道援助,難度不小。

    我預測制裁伊朗,等伊朗政府軍有能力,幹掉伊思蘭衛隊。神教宗教國家伊朗,就看神重要還是麵包重要了,更要看政府軍。

  • 4 # 觀點啟刊

    國撕毀核協議,想霸佔伊朗中的石油,讓伊朗這個中東的霸主聽命於它,當他小弟,然後扭轉敘利亞局面,把俄羅斯趕出中東,讓美國一家獨大。

    美國霸權到處欺負人,毫不講理,總以為自己是地球村村長,最近還打出美國優先的口號,又是化身關稅超人,對全球經濟發起制裁,所以網友 挺伊朗。簡單說一個依仗自己強大去欺負別人的國家,總以為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找藉口去欺負比人的行為肯定遭到世人唾罵。

    伊朗會不會成功擁核,擁核後能成為中東地區霸主嘛?統一中東後和西方世界對抗嘛?

    兔子急了會咬人,伊朗能否成功擁核,需看美國有沒有把他逼到絕境。但伊朗成功擁核的可能性很小,西方國家三板斧掄的差不多了,紛紛找臺階下。

    特別是近日特朗普被抓住把柄!英國大使金·羅克7月14日再次驚天爆料,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真實目的並不是因為討厭伊朗,而是為了反對奧巴馬而做出的決定!因此特朗普被美國眾議院帶上“緊箍咒”,向伊朗開不開戰眾議院說了算。

    兩次的洩密事件使英美陷入僵局,英國方面為扭轉局勢,已與伊朗對話,將釋放被扣押的油船。

    7月10號,英國宣稱5艘伊朗海軍快艇試圖扣押英國油輪,由於隨行的英國海軍軍艦的警告,才未成功。昨日伊朗港口內導彈快艇出港,目標還是英國油輪。

    兩次故意放警告,並未真要扣押英國油輪,但警告效果顯現,英國開始部分妥協。雙方不想把局勢緊張化互相 “找臺階”下啦。

    迴歸正題,若美國真逼伊朗生米煮成熟飯擁核成功,伊朗也只敢用於自衛。中東地區會在西方世界的幫助下,短時間突然出現幾個國家,對外宣佈自己擁有核武器!到時候國際社會也只是會象徵性的譴責!

    以核治核是最好的辦法,世界上大國長時間沒有爆發戰爭,某種意義上是核武器功勞,一旦伊朗周邊的國家也擁有了核武器,那麼就出現了核平衡,大致局勢和現在沒有多大區別。

    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有過先例,印度趁美蘇爭霸偷偷擁有核武器,也想依靠核武器解決領土問題,但是後來巴基斯坦有了以後,就變成以核制核了,使得印巴之間反而太平了。

    美國最終坐下來談判伊核問題的可能性較大,美國想控制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瓜分中東原油市場的“蛋糕”。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幫助中東國家擁核,因為盟友一旦擁核將不會受美國控制。

    美國僅是為了面子秀“肌肉”,故意談判前把局勢搞緊張。其實美國對伊朗發動戰爭不可能!因為其國內經濟都快頂不住了!

  • 5 # 早晨的太陽122

    探討一下。

    綜合已知資訊,一月前在應邀論題中,寫了幾片猜測:

    1.美國絕對不會在波斯灣發動戰爭。過二十天時,要就盲目開戰,要就向世界妥協。看來是選擇了妥協,甚至是本來就沒打算開戰。如若開戰,波斯灣就是美軍的墳墓。從此,美國將加速衰退,甚至迅速退出歷史舞臺。

    2.一個阿富汗加本拉登,就把美國搞的大半死。一十八年,還沒退出。不過美國有些無恥者說,“現代化部隊只能打大規模戰爭,在中東施展不開”。最近,特朗普說不考慮一千萬人的性命,可迅速取得勝利。說話時間相差很多年,卻共同說明一個問題:不義之事面前,“老虎”也會變弱。更是因為無止境的“強盜”行為受到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無情的唾棄。

    總之,一個月前沒開戰,一個月後沒開戰。下面就更不會開戰。美國內憂外患,風險和危機並存,特朗普招數已盡。若盲目硬拼,只能適得其反,結果難料。特朗普“班組”應該是清楚的。“拖”也是雙刃劍。只因無奈。天堂有路不想走,地獄無門想進來。時間會向世界告訴一切。

    謹參與。

  • 6 # 天太2

    美國沒有打擊伊朗是因為美國就沒有打伊朗的準備。美國所以沒做這樣的準備,是因為美國在這之前就做過軍事推演,結論是沒勝算!很容易被伊朗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伊朗可能被打殘,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可能都遭到襲擊。最後的結果是中東現有格局被打破,美國露出原形,成為二流國家。

    特朗普與美國的精英們能接受這個結果嗎?不能!特朗普這一任的打算就是做點成績,爭取下屆選上總統。如果要打伊朗,任何一次小的攻擊行為,都可能導致伊朗的導彈攻擊波斯灣周圍的美軍基地,戰爭就要升級。這就是伊朗可以打美國的無人機,美國不能還手的原因。美國當然可以撒謊吹牛,說打下伊朗無人機二架,但,不能真去做。因為伊朗屬於那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的腳色。

    伊朗的導彈工廠,生產了大量導彈。近日,剛試射了一枚近千公里的導彈。這些導彈和導彈工廠都隱藏在地下,山中的洞庫裡。美軍如果攻擊這些設施,顯然是有困難的,可能還要受到伊朗防空武器的打擊。美國即使短暫的空襲,也可能得不償失。所以,權衡利弊,美國沒法打伊朗,就小小的打擊都不可以。不能說美國不想打,只能說是“投鼠忌器”或“狗咬刺蝟,無處下口”。

  • 7 # 山羊青草

    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綜合起來看,我認為是軍事手段不是最好的方式。1,發動戰爭需要師出有名,要有一個合理的藉口或理由,這一點美國沒有。2、要有適合的政治環境,在這方面,首先、世界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反對或者不贊成美國的對伊政策,甚至象歐盟這樣的傳統盟友都對美國的對伊政策持不同意見,總體的來看,在對伊朗問題上,美國是孤立的。其次、從國內看,特朗普政府的信任度一直不高,戰爭授權是一大難題。第三、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缺錢,經濟上不支援美國發動新的、耗資巨大的戰爭,而且是一場有巨大潛在風險的、沒有必要的消耗戰。第四、相比較而言,經濟手段即制裁是最佳選項,最為划算。一是既能夠達到打擊的目的,又可以減小代價,特別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戰爭風險。同吋,還有可能逼迫伊朗回到談判桌。也正是基於這些種種原因,伊朗戰爭才沒有爆發。

  • 8 # 手機使用者70360505627

    天地良心,我可從來沒說過美國會主動去進攻伊朗,特朗普在政治方面是個素人,因為在朝核問題上採用了極限施壓,結果是感覺良好。心想對伊朗 為什麼不可以依樣畫葫蘆呢?不費一槍一彈就收拾了兩個流氓國家,全世界還不夸特朗普多能耐啊?於是乎在內塔里亞胡和那個狗屁女婿的誤導下,氣勢洶洶地奔向中東,完全是想透過重施極限施壓,迫使伊朗簽定一份完整的伊核協議,並終止什麼伊斯革命,保證以色列等國的中東安全。因為完全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棘手,所以根本就沒有想到會走上與伊朗兵戎相見一幕。對伊開戰恐怕要那麼等下去。除非是把伊朗逼得山窮水盡,真的不顧一切去發展核武器,對伊開戰就只是空了吹。

    說句實在話,那時候還不關博爾頓一毛錢的事。那個瘋子也就是想助紂為虐,除了完成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就是還有一個圖窮匕首見。卻沒有料到特朗普就算圖窮也不亮匕首,因為他實在是木有匕首。

    從主觀意義上講,特朗普本人很反戰,這是任何一個商人秉性使然。在競選總統那會兒就指責布什父子把美國拖入了戰爭泥潭,為此還在枳極籌劃從敘利亞,阿富汗等地撤軍。在一隻腳試圖怎樣拔出泥潭的時候,還會想另一隻腳插進泥潭去嗎?另外,從客觀上講也不現實。自從小布什執政開始,就因為連戰征戰,己耗空囯庫。那個奧巴馬也是敗事有餘,目前欠了二十二萬億美債,說什麼不提赤字上限就要關政府大門了,此時此刻去打仗?銀子從哪裡來呢?迴歸現實吧,那機槍子彈殼真沒處撿。

  • 9 # 棟樑151

    美伊處在相持階段,美國也有顧慮,唯恐再陷戰爭泥潭,顧慮重重,因而不敢貿然出兵,伊朗也是死克不要命的主,美國最怕傷亡更多計程車兵,因為僱傭兵賠賞不起,伊朗早有準備,又有堅強後盾保障,美國輸不起,因而美伊戰爭世界人民拭目一持!

  • 10 # 遊者走天下

    這麼長時間了,為什麼美國沒有打擊伊朗?

    何止是沒有打擊伊朗,美國雖然對打擊伊朗這件事叫囂聲非常大,但他連大規模往中東地區增兵的動作都沒有。

    可見,美國近一段時間根本就沒有打擊伊朗的計劃。 那麼,難道是美國雷聲大雨點小在嚇唬伊朗嗎?

    個人認為,這和美國目前的國家政策有很大關係。

    美伊之間的衝突由來已久,早在伊朗革命以來就矛盾重重。

    之所以過了這麼多年美國仍然沒有發動對伊朗的戰爭,當然是有諸多原因的。

    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當然是考慮到和伊朗爆發戰爭之後的後果如何。

    (美國軍隊)

    美華人打仗向來考慮的是回報率,如果一場戰爭打完後發現沒什麼好處,美華人是不會做的。

    或者,哪怕在經歷的長期的戰爭之後,發現得不到足夠的好處,也會快速止損。

    20世紀後期著名的越南戰爭就是如此。這場戰爭前後打了10年之久,美國軍隊最多的時候向越南戰場上派出了50多萬人。

    (美軍在越南)

    但是,腐朽的南越政權仍然不敵北方,於是美華人果斷從越南撤軍,留下南越自生自滅。

    這就是美華人的行事風格,如果發現沒有好處可撈,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放棄。

    具體到和伊朗的矛盾,最近幾十年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已經讓這個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受到了極大制約。

    但是,伊朗顯然比美國所面對的伊拉克要難纏的多。這個國家人口多,面積大,最重要的是作為曾經創造國輝煌波斯文明的民族,他們比大多數國家更有韌性。

    (伊朗軍隊)

    早在兩伊戰爭時期,伊拉克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對伊朗進行了規模巨大的戰爭,雖然有外界的巨大支援,但是伊拉克在和伊朗的戰爭中仍然難以取勝,甚至在最後整個國家都陷入崩潰。不得不和伊朗簽訂和平協議,然後集中力量去吞併科威特,結果被美國教做人。

    (海灣戰爭中美軍向伊拉克攻擊)

    伊朗的堅韌和龐大,讓美國對這個國家心生忌憚,不敢輕易對其動武。

    所以,即使到了今天,美國已經基本結束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區的戰爭,並且完全可以依靠兩地作為軍事基地攻打伊朗,但仍然沒有調動軍隊圍攻伊朗。

    因為,一旦和伊朗爆發戰爭,美國就不得不考慮付出十倍甚至幾十倍於伊拉克的重大傷亡。

    如果這一切變成現實,那麼美國在全球的佈局都會受到影響。

    首先,美國為了徹底打敗伊朗,一定會將全球的機動兵力調往中東地區。在世界其他地區就會出現兵力空虛,無疑這會導致各地區強國獲得難得的發展機會。其次,美國為了打敗伊朗,就不得不拿出遠超阿富汗戰爭或者伊拉克戰爭的軍費,這對美國的財政也會造成空前的壓力。最後,美國還不得不接受因為在戰爭中導致的巨大損失所帶來的國內民眾的反對。

    所以,這是一場不得不充分考慮的戰爭。

    要想打敗伊朗,一定要從各方面極力削弱這個國家才行。

    所以,在今天伊朗全面備戰,準備隨時反擊美國的入侵時,反而是美國最不可能打擊伊朗的時候。

    只有當伊朗的國家意志逐漸被消磨,實力在美國的圍堵下快速下滑,才是美國最有可能出兵伊朗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帆紅劍魚兇不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