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獎活動!拿破崙再意氣風發,也沒料到60萬大軍“冰敗”俄羅斯,元軍所向無敵,卻也沒有敵過日本海的狂風…世界戰爭史上究竟有多少意想不到的“bug”和神操作?或許是破釜沉舟的項羽、或許是騎象翻山的漢尼拔,亦或是扭轉乾坤的諾曼底登陸,還是一直在搞笑的義大利軍?歡迎大家參加“世界戰場神操作”問答活動,優質內容還可以獲得豐厚獎勵! 活動時間:即日起-2019年3月31日 參與方式:回答帶有本段描述的問題,聊聊世界戰爭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則參與成功! 獎項設定: 一等獎1名:1000元獎金 二等獎4名:500 元獎金 三等獎10名:300 元獎金 最火操作獎1名:300元獎金 最贊操作獎1名:300元獎金 最熱操作獎1名: 300元獎金 最意想不到腦洞獎1名:300 元獎金 注意事項: 1、參評內容須為原創; 2、內容充實、語句通順、行文流暢; 3、與戰爭有關,非史料堆砌或盤點,可讀性強; 4、綜合發文量、閱讀量、互動量(包括點贊、評論)等資料考量; 5、最火操作獎、最贊操作獎和最熱操作獎分別參考閱讀量、點贊量和評論量; 6、最意想不到腦洞獎:獎勵給最意向不到的觀點,不限題材。
10
回覆列表
  • 1 # 小約翰

    人類戰爭形態的每一次革命性的進步,都是以無數士兵的生命換來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其中的典型,一戰讓我們從近現代戰爭走向了現代戰爭。

    一戰之所以被稱為“無趣又血腥的戰爭”,是因為在戰爭中,作戰雙方並沒有因為科技改變而全面轉變自己的戰略戰術思想。雙方都拿著現代化的武器,卻完全不知道怎麼運用,最終死亡了天文數字計程車兵,卻沒有在戰場上決出勝負。

    一戰之前

    要了解一戰為什麼這麼糟糕,我們首先要了解一戰之前,歐洲人究竟在幹什麼?

    一戰之前,歐洲人對現代化戰爭根本沒有概念。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對手太不入流了。

    一戰之前,歐洲人主要打的殖民地戰爭,面對的都是拿著大刀長矛的野蠻人,或者中國的清軍、義和團。在歐洲的殖民者面前,這些人的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打出一比一百的傷亡率都不稀奇。對於歐洲人來說,殖民戰爭不叫戰爭,只能叫運動。

    而在一戰前,歐洲已經很多年沒有大規模的戰爭了。上一次給歐洲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規模的歐洲戰爭,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此戰,德軍擊敗法國,生俘了拿破崙三世,成為了歐洲人難以忘卻的記憶。

    普法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普魯士人的果敢,敢於迅速集結兵力,果斷行動,主動進攻,與敵人開展會戰。普法戰爭之後,歐洲各國普遍開始信仰“進攻至上”論,認為進攻才是戰爭勝利的法寶。

    實際上,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克勞塞維茨去世前,就曾經認為五十年之後的戰爭中,防禦方的優勢會越來越大,可是這個意見被歐洲各國忽略了。

    其實從1904年日俄戰爭中,防禦方的優勢就已經開始明顯顯現。旅順保衛戰中,日本集結了六萬人,進攻四萬俄軍守軍。但是在俄軍的工事和碉堡面前,一場夜戰下來,日軍傷亡兩萬多人,俄軍僅僅傷亡三千人,這還是在日軍火力和士兵素質普遍高於俄軍的情況下的戰績。

    但是這些戰例都被歐洲的將領們忽略掉了。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科技進步對戰爭的影響,思想依然停留在普法戰爭時期。

    一戰戰術

    在一戰剛剛開打的時候,雙方都想找對方的空當來搞突襲,德軍和英法聯軍開始了一場名為“奔向海洋”的運動戰。可是由於法國邊境太短,雙方又都兵力很多(各自幾百萬人),並沒有什麼空當可鑽,於是運動戰很快變成了全線對峙,對峙一段時間後,雙方都在準備進攻。

    士兵的噩夢來了。

    一戰初期,士兵們是怎麼進攻的呢?

    整個軍隊排成規整的佇列,軍官拿著帶刺刀的步槍走在前面,士兵排成散兵線走在後面,散兵線人與人之間距離不能超過兩米。最後是軍樂隊,軍樂隊奏進行曲,保證隊伍步調一致。

    這個隊伍雖然滑稽,可是他在拿破崙時代是很有用的戰術。對於滑膛槍來說,的確需要用人員的密集來保證火力的有效性。

    可是1914年,重機槍已經大規模的裝備部隊了!

    這樣密集的隊形,無異於讓士兵去排隊送死。於是雙方很快就發現了,這樣的進攻戰術等於自殺。英法軍隊和德軍都很快調整了隊伍隊形,讓散兵線擴大到五米距離。

    而且,德軍還研製各種新式裝備,比如火焰噴射器、毒氣彈等。這些裝備都給敵方以巨大的殺傷,但是還是不能有效突破防禦。

    為什麼呢?

    因為一戰的防禦陣地太強大了。

    一戰中的共識是:只要你有人有時間,你就可以把陣地加固到根本無法突破的地步。一個標準的一戰防禦陣地:前面是鐵絲網和地雷,後面是散兵坑,再後面是架著機槍的交通壕,後面是炮兵陣地。

    進攻一方計程車兵在雷區和鐵絲網面前就會陷入停止,在他們排雷完畢和越過鐵絲網之前,火炮和機槍早就已經把他們消滅掉了。

    所以,一戰中的進攻,很少有能成功的。能成功突破敵人陣地的進攻方,經常要付出比防禦者多五倍十倍的傷亡。

    而德國配裝的新式武器如火焰噴射器、毒氣彈等,加強的都是進攻一方的進攻能力,但對於最重要的防禦能力毫無幫助。士兵們依然要在鐵絲網面前停下,祈禱對方的機槍不要打中自己。

    戰術改進

    隨著戰爭的進行,雙方的傷亡越來越大。凡爾登戰役中,每個月雙方都要傷亡至少十萬人,一戰對於各國士兵來說都是噩夢。

    對於戰爭中的困境,各國都在努力想辦法破局。而戰爭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在當時最有威力的武器——大炮上面打起了主意。

    首先是德華人。

    一戰初期的進攻,是炮兵轟,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在步兵進攻之前,炮兵往往要把對面陣地上的土反覆犁上好幾遍,反覆轟炸時間可能長達數天,然後才讓步兵衝上去。

    德華人發現,這樣的戰術雖然能夠讓對面的陣地力量減弱,但是這樣讓進攻的突然性徹底消失。經歷了幾天的轟炸,對面可能連夠後面的幾道防線都建好了。

    所以,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將軍,決定改變炮擊策略。在進攻之前,不是長達幾天的飽和式炮擊,而是在進攻前幾小時進行猛烈、密集的炮擊。凡爾登戰役之前三小時,德軍才開始進行炮擊,整場戰役下來用了兩百萬發炮彈!這樣的集中炮擊保證了進攻的突然性。

    德軍改善炮兵,法華人也沒閒著,他們發明了“徐進彈幕”。

    法國將軍尼維爾,改進了法軍的炮兵策略。

    在之前,一戰各國的炮兵戰術是炮兵先轟炸,步兵衝上去以後炮兵就休息了,怕步兵衝上去之後誤傷自己人。

    但是尼維爾改進了這一點,他算好了進攻速度和射擊諸元,能夠讓炮兵在己方步兵的安全範圍之外對敵人進行炮擊。隨著進攻線的推進,炮擊逐步推進,最大限度的削弱對手的防禦。

    這些炮兵戰術的改進,都對戰爭起到了一定影響。但是在進攻手段提升時,防禦手段也在提升。

    德華人首先改進了防禦陣地。

    在1916年以前,雙方都秉承著“集中力量”的原則,把最主要的力量放在一線陣地,以集中力量打擊敵人。

    可是這麼做的劣勢也很明顯,你能集中力量打擊敵人,敵人也就能集中力量打擊你。一線士兵多,挨的炮彈也是最多的,所以這麼做傷亡很大。

    德華人發現了這種戰術的不科學之處,於是他們發明了另一種戰術——彈性防禦。

    所謂彈性防禦,就是在最前沿只設置警衛陣地,部署少量兵力。而將主要力量部署在二線。由於無法設定諸元,所以二線陣地挨的炮彈要少很多。等敵人衝上來之後,艱難越過第一道防線,面對的就是以逸待勞的第二道防線。

    同時,第二道防線之後一段距離,還有第三道防線。第三道防線計程車兵可以隨時支援前方,也可以隨時讓前方的人扯下來鞏固防禦,進可攻,退可守。

    彈性防禦實行之後,英法聯軍就很難攻克德軍的陣地了。

    真正改變戰爭形態的,是科技。

    戰術再怎麼調整,也是來自武器的進步的。

    如果沒有新發明,戰爭將永遠是殺傷力量超強,防禦力量超弱的血肉磨坊。人類殺傷同類的能力很強,卻根本不能保護自己。

    可是,一項發明改善了這個情況。

    你應該已經猜到了——坦克。

    坦克的構想,最早是由英國前線一個叫斯文頓的中校提出來的。他認為,如果把拖拉機上面架上機槍和火炮,穿越鐵絲網和壕溝的時候,不就便利多了嗎?這不是比步兵徒步翻越容易的多?

    不過這個想法並沒有得到陸軍的重視,相反,海軍大臣丘吉爾倒是對這個想法非常感興趣。由於是海軍大臣不好越權,丘吉爾在給他們撥款的時候,還專門起了個名字叫“陸地巡洋艦”。

    坦克剛剛發明時,裝甲僅僅只有六毫米,但是對付當時的機槍已經足夠。由於一戰中坦克的事故率高,火力弱機動慢,所以沒有完全改變戰爭形勢。但是這種武器的出現,讓人類脫離了壕溝戰。

    面對著機槍和大炮,士兵終於有了保護自己的防禦手段,而不是隻能靠祈禱來保命。步兵跟在坦克身後,什麼地雷、鐵絲網都不在成為了障礙(坦克趟雷)。坦克誕生之後,壕溝戰不再有意義了。

    更重要的是,坦克成為了移動的火力支撐,軍隊的火力輸出不再依靠固定的機槍陣地,坦克+卡車,讓歐洲的軍隊從步兵活靶子,變成了具有機動力的機械化部隊。

    只不過,從拿破崙的“密集自殺”戰術,到步坦協同的機械化部隊的雛形,中間雖然只有四年,卻搭上了上千萬士兵的生命。戰爭中每一個發明,每一項“進步”,都是用士兵的鮮血與生命換回來的。

  • 2 # 戰武奇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文明史上首次大規模投入熱兵器和自動化武器的絞肉戰爭,戰況空前慘烈,最終結果是導致整個歐洲的青年男人少了一代。

    提起一戰,出現在本人面前的無非三大印象。第一,各種新式武器首次投入實戰,包括坦克、飛機、無畏艦、毒氣、飛艇以及馬克沁重機槍的大規模使用。第二,相斥階段的塹壕戰。第三,閃擊戰概念出現端倪。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西方列強最忙碌的工作就是海軍軍備擴充計劃,也就無畏艦的下水競賽,其中以英德兩國的角逐最為激烈。德國在提爾皮茨伯爵的帶領下首次敢於向世界海軍最強的英國叫板,將德國公海艦隊實力提升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海軍。一戰爆發後,德國海軍第一次與英國皇家海軍進行了一場硬碰硬的戰鬥,這就是著名的日德蘭大海戰,這一戰後德國終於發現自己根本無力向這個老牌海上強國挑戰,後來整個艦隊被封鎖在港口內直到大戰結束也再沒有任何作為。

    德國凱撒級無畏艦,有三艘參加了日德蘭大海戰,裝備5座雙聯裝305毫米口徑主炮,火力空前強大,滿載排水量達到27000噸。

    從世界戰爭史中不難發現,進攻的戰術與部隊的機動性相輔相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就開始出現戰列艦、遠端火炮和飛機進行陸地戰場的支援作戰。尤其是步兵在發起衝鋒前,通常會有很猛烈的炮火準備,火力覆蓋率已經基本達到80%以上,也就是說除了極個別掩體以及隱秘點外,敵人的陣地基本被己方的炮彈犁了一遍或幾遍。

    一戰的戰術已經極為靈活,海空方向出現了新的發展。

    不得不說飛機的發展對於一戰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沒有二戰那樣決定戰爭的走勢。一戰的制空權並不能左右陸地戰事的發展,更多的是輔助性進攻或支援,這一原因不僅是戰機速度較慢,很容易受到地面的防空炮火威脅而且會遭到敵方戰鬥機的纏鬥,但是首次出現了“戰略轟炸”這一新的名詞。德國初期的飛艇轟炸對於英國的打擊還是不小的,英國就以遠端重型轟炸機反擊,但是決定戰爭的勝負仍在陸地,隨著“坦克”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戰爭史又開啟了新的一章。

    馬克1坦克第一次出現在索姆河戰役中,徹底打破了雙方長期塹壕戰的僵持狀態。

    在坦克出現之前,雙方都已為對方“刷經驗”為主,奇兵曾經看過一部電影譯為《無法逾越的塹壕》給我帶來極大震撼,因為它最大限度的還原了那場“屠殺式”的戰爭。從士兵爬出掩體那一刻就開始受到敵人馬克沁機槍的掃射與炮火的轟炸,他們一步步的堅定向前邁去,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他們仍然無畏的前進,直到距離敵軍不到100米的地方才發起衝鋒。所以說如果一戰的海空軍算有新鮮戰術,那麼塹壕鐵絲網加機槍也算是陸軍戰術的一大“特色”。

    許多人吐槽他們為什麼不跑起來更像是在散步,而他們是在保留體力,用最後的力量衝進戰壕與敵人展開近距離廝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一戰相隔的時間並不太長,但是武器裝備的發展已經又到了一個新的次元,一戰的所有戰術基本都被“淘汰”。海軍真正的“大艦巨炮”時代來臨,航母艦載機代表著海軍航空兵這一支超遠端打擊新式力量的崛起,雷達和無線電的發展與應用,引領著新的戰爭將更加殘酷。一戰的德國曾用毒氣給協約國帶來極大殺傷,二戰的日本到是取其精華,公然踐踏人道主義進行毒氣戰、細菌戰,使我軍民承受巨大傷害,這也是二戰中唯一傳承下來最不光彩的武器和戰術。

    二戰的大艦巨炮雖然是屬於每個男人的激情,但是戰鬥更為殘酷。

    二戰軍艦的噸位和火炮口徑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實現了400毫米口徑以上眾生平等的真理。但是很明顯在二戰海上唱主角的已經不再是戰列艦,而是航空母艦。同樣陸地戰爭也一樣,制空權已經開始左右整個戰爭態勢的發展,戰鬥機的火力和效能更加出色,而且對地攻擊力強大,戰略轟炸可以從根本上瓦解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這也為以後戰爭激烈制空權的爭奪打下基礎。

    二戰開始,武器的火力輸出能力已經不同於一戰,被炮火覆蓋後的陣地幾乎被以為平地,所以塹壕加鐵絲網根本不能繼續阻擋士兵前進的步伐,況且還有坦克在前面開道。在一戰結束前快速運動戰的優勢就被發現,有一次德軍透過一條鐵路線就將協約國部隊分割開來,並能沿這條線路機動作戰。閃擊戰這一理論由馮·施利芬提出,由古德里安付諸實現,閃擊戰這一詞起初沒有在任何德國將領的書籍和日記中提到,而是美國的雜誌中首次刊登了這一詞,顯示了它在歐洲大陸的戰鬥能力。

    二戰名將--古德里安,被稱為閃擊戰之父。

    由此可見,新武器裝備的發展勢必會影響戰術的改變,現代化戰爭下高精尖武器充斥著戰場,精確打擊決定著新的戰術被如何運用,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如何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取得勝利才是最好的戰術。

  • 3 # 雙千童叟對不起條友們

    戰爭是根據形,勢而確定的防禦和進攻,具體到由戰術進攻方面不由讓人想到大柏地的殲滅戰,後引述到平型關的阻擊進攻戰術。也形成了八路軍,觧放軍,志願軍的很多戰術進攻戰。

  • 4 # 五嶽掩赤城

    特種部隊的雛形—風暴突擊隊的“滲透戰術”

    在一戰戰爭初期,各國還是延續之前一貫使用的大兵團突擊戰術。在進行持續數天的猛烈炮擊之後,再步兵機叢集衝鋒。但是新式戰壕,暗堡等修築簡單快捷,而輕型速射火炮,馬克沁機關槍等投入使用,防禦方投射火力大幅度增強,在經過凡爾登絞肉機、索姆河屠宰場陣亡數十萬而又徒勞無功後,德軍開始思索新的進攻戰術。

    這就是以步兵小分隊為突擊核心,突入戰壕防線內部,使用適合戰壕近距離作戰環境武器,破壞對方防禦體系,再進行掩護大部隊進攻或者進行迂迴攻擊。這就是滲透突擊戰術,執行突擊小分隊稱為“風暴突擊隊”。星球大戰裡的帝國風暴兵就是借鑑“風暴突擊隊”的名稱

    風暴突擊隊在裝備上放棄之前步兵的長步槍和刺刀這類不利於在戰壕使用的武器,使用匕首、工兵鏟等作為肉搏戰武器,並攜帶更多的手榴彈,並開發適合於壕塹戰環境的武器。MP18衝鋒槍,這種使用手槍子彈的近距離速射武器,研發目的就是作為戰壕清掃器而使用,MP18在一戰結束後大量被引入國內,被冠以“花機關槍”的稱號。火焰噴射器,也是一戰中期間德國發明,在清除碉堡、暗堡內敵軍效果非常顯著。因其殺傷機制非常殘忍,英法聯軍不止一次威脅俘虜火焰噴射兵就槍斃,不過早期火焰噴射器本身非常危險,恐怕根本沒機會活到被俘虜。

    在風暴突擊隊在進攻前,放棄之前的大口徑火炮持續炮擊,而是使用速射炮等短促且猛烈的炮火對敵方一線陣地火力點進行壓制,並使用毒氣彈等武器。當風暴突擊隊突入敵軍陣地後,以電話方式聯絡炮兵,進行徐進彈幕炮擊。

    1917年9月,德軍第八集團軍指揮官胡蒂爾在里加戰役時首次使用這種滲透突擊戰術,取得輝煌戰果。3天之內撕毀俄軍第12集團軍防線,佔領里加。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殲敵2.5萬人,由此這種滲透突擊戰術,也被冠以“胡蒂爾戰術”。接著在1918年3月開始的代號為“皇帝揮劍”的春季攻勢中,胡蒂爾再次大規模使用這種戰術,指揮第18集團軍沿索姆河兩岸推進,在初期取得非常壯觀的戰果,3天時間裡向前突破60多公里,俘虜5萬多英軍,一週後部隊進攻到距離巴黎僅50公里。奧斯卡.馮.胡蒂爾

    雖然胡蒂爾運用這一戰術取得一戰期間西線最輝煌戰果,有效撕破兼顧戰壕防線。但是德軍無法解決後勤補給問題,也無法及時將重型火炮向前轉移提供支援火力。再加上大批美國遠征軍趕到作為預備隊及時投入缺口,胡蒂爾取得的初期輝煌戰果,未能轉化為戰略優勢,在進攻勢頭衰竭後被迫轉入防禦,也未能扭轉一戰德國戰敗的命運。

    滲透突擊戰術實質上是一種小型合成兵種部隊的突擊戰術,這種戰術實質上是特種部隊戰術的初期使用。這種戰術爆發力強大,運用靈活,讓對方難以防禦,現代特種部隊戰術也是繼續發揚這種戰術。

  • 5 # 中國一絕錢龍

    1,一戰進攻戰術發展靠(原始法);人多排成進攻橫隊;用人類無數天文數士兵生命血腥味勇敢心精神猛拼;但中國眾多人數用大刀紅櫻槍原始法絕對鬥不過小日本等國的入侵者!

    2,一九O四年日俄戰爭,當時日本六萬多軍人進攻俄守軍!因俄軍防禦碉堡力強!導致日本二萬多士兵死亡!俄軍只傷亡三千多人!

    3,世界大戰暴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完全用海陸空軍事科技戰勝他國!

    4,哪些可運用到後面的戰爭中?

    答:超強動力鷹眼飛機✈️;坦克;遠端控制大炮;遠端海軍巡洋艦;航母;遠端大炮;各種致人暈骨化學武器;雖然國際法禁用各種化學武器!但狹路相逢勇者勝!本人建議!國家危機四伏時;仍然可用原子彈;包括能致人暈車速倒地;但不死亡之類化學武器!

    5,學習北韓戰爭雷霆崖壁山洞超深地道等各種碉堡等防禦力!方能最大限度減少軍人,以及國民的傷亡!

  • 6 # 9999的愛情

    因為一戰的嘗試,人們知道了哪些戰術是行不通的,哪些戰術需要等待科學進步才能實現,這才有了二戰的成功。從古代的漢尼拔到19世紀的拿破崙,人類對戰爭藝術的理解就是軍隊運動,像一戰這種所有人都被火力壓制在壕溝裡的情況,是人類幾千年來完全沒有遇到過的。一戰爆發前,歐洲很多年沒有過大規模的戰爭了(歐洲往前的兩次是普法戰爭和俄土戰爭),世界範圍最近的一次還是日俄戰爭,武器特性和過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機槍以及管退式火炮的普及,導致防禦方的戰鬥力比過去增強了幾十倍,而過去正統的歐洲陸軍信念是“子彈是軟蛋,刺刀是好漢”(這是蘇沃洛夫說的)。英法軍官在戰爭中前期一個勁地把自己計程車兵派出去送死,他們覺得只要己方投入的人力超過德軍機槍子彈密度,就一定能衝過防線。結果德軍還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線……法國一戰時期有一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叫格朗梅松,大致相當於二戰日本少壯派軍官,此人的理論就是“進攻戰術”,那個時代沒有坦克,所以不止他的理論破產,他本人也在作戰中陣亡。其實突破防線這個目標本身沒問題,但是採用的戰術太傻逼了。因為敵人機槍多,工事多,所以進攻開始前都先用大炮轟幾天,再讓步兵進攻。防禦方只要把人撤到後方,等你炮火一停馬上進入陣地,你就沒戲了。即使你能突破前兩道防線,長期的火力準備也會給對方足夠的時間調其他位置的軍隊來防禦,在三道防線後面等待你的是敵人的重兵集團。最先想出解決辦法的是俄華人,1916年夏,為了呼應西線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俄軍指揮官布魯西洛夫策劃了一種新的戰術。進攻開始前只做幾個小時的短期火力準備(在一戰時代這已經算是非常短了),破壞事先偵查好的火炮炮位,然後集中力量衝過敵方防線,先頭部隊把戰線上的敵人留給後方的大部隊,只顧往後方滲透,佔領敵人交通樞紐,阻止敵人後援和補給到來,這樣被甩在後面的敵人沒了彈藥只能投降。布魯西洛夫攻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這個思路很快被德華人學走,演變成暴風突擊隊戰術。簡單說就是選擇精幹的突擊隊,攜帶衝鋒槍、手榴彈和工兵鏟,快速衝過無人區,進入壕溝與敵方近戰。隨後突擊隊馬上向後方戰線突破,把未消滅的敵人留給後來的大批步兵。由於當時的防禦陣地深度只有幾公里,陣地後方是完全不設防狀態,所以突破前線後的德軍如入無人之境。1918年的皇帝會戰以暴風突擊隊為先導,很快就突破了僵持了4年的戰線,德軍的全面勝利近在眼前。但是。汽車是1886年發明的,1900年時,全球汽車年產量還不到1萬輛。所以一戰時期,軍隊的運輸工具是火車和馬車。一般是從鐵路樞紐修條臨時鐵道到前線後方,然後用馬車拉到前線來,不僅運輸距離短而且很慢。機槍和新型火炮導致火力增加了幾十倍,相應的補給量也增加了幾十倍,凡爾登戰役期間法國調動全國的卡車向前線運輸彈藥,才勉強夠用。現在問題來了,德軍突破防線後向幾十公里縱深進攻,但是沒有卡車運輸彈藥。法華人的鐵路線與德華人的鐵路線之間隔著一大片空地,修好這條鐵路起碼要幾個月。更要命的是,因為德軍進入了法國交通網中心,法國預備部隊正從四面八方坐火車前來,把德軍團團圍住。德軍攻勢僅僅持續了2周,就被迫停止了。二戰德軍實施閃電戰是因為有坦克,而坦克能長驅直入敵國幾百公里,是因為有汽車為坦克攜帶汽油和柴油。閃擊戰的思想在一戰已經出現,但武器的技術水平使得它們不可能成為現實。決定戰爭形態的是技術而不是人,很多現代軍事思想在幾百、幾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經想到了,然而要實現這些想法,需要的是科學家而非軍事家。德國一戰的失敗也間接影響到二戰,由於一戰後的賠款壓力,導致德國錯過了汽車技術發展的黃金時代,汽車產業始終沒有發展起來。幸好二戰戰勝法國時獲得了大量法國卡車,這些車全用在俄國前線了。即使這樣,德國仍然有很多部隊要依賴馬車運送彈藥和汽油,越到戰爭後期,德軍對馬車的依賴度越高。而德華人的對手就完全不操心這些事,盟軍用的卡車是美國生產的,美國汽車產量一家爆全球,美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只要大西洋航線不被潛艇掐斷,美國和盟軍可以陪德華人玩到世界末日。

  • 7 # 開心森林—療愈心情

    戰術一:轟戰機戰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次轟炸機部隊,用以轟炸德國境內的目標,由於發動機的原因,飛機航程及載重量受到限制,到二戰前期,發動機技術更新,戰略轟炸機部隊被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

    戰術二:毒氣戰凡爾登戰役中,德軍數十萬人,上千門大炮,激戰數月久攻不下,在法國援兵到達,失去戰機的情況下,德華人急了,首次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了毒氣彈。德軍用榴彈炮發射了大量催淚毒氣彈,但是由於天氣原因,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戰後毒氣彈雖然被國際公約制止,但是二戰時仍被日本大規模使用。

    戰術二:坦克戰坦克第一次出現,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後期戰爭進入僵持階段,雙方主要在防禦陣地中相互攻伐,塹壕、鐵絲網、機槍等讓英華人損失慘重,最早英華人用拖來機改裝成坦克。坦克觸不及防的出現,讓德國步兵吃虧很大。之後坦克逐踐被各國接收,第二次大戰中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坦克戰。

  • 8 # 海事先鋒

    作為對海軍戰略戰役戰術理論研究頗深的本人,我從海軍上分析一下一戰的海戰發展以及對後來戰爭的影響。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海上機動作戰概念真正成文,成為戰役法則的開始。在人類的海戰史中,雖然過去也曾有過機動中的艦隊,在何時的時機,以何時的方式率先敵人發現並且完成作戰展開,以取得戰爭勝利的先例,但是人們並沒有系統性的總結過這種影響。

    從海權論的三部曲開始,蒸汽動力、大艦巨炮時代的海軍終於開始系統性的總結經驗,並且展開了研究論證。舉個例子吧,比如說甲午中日黃海海戰,當時,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海域以一系列的戰略操作,製造出北洋海軍必須要透過海路進行兵力輸送的局面,隨後在其必經之路上率先完成戰役展開,以快速的艦隊移動搶佔了海戰的優勢陣位。

    最終,在日本艦隊選擇的時間和位置,北洋海軍出現在了那裡,並且一敗塗地。海上機動作戰的理論廣泛的參考和吸收了之前海戰的經驗,並且影響至今,如今美國的三軍總戰略是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作戰(JASGA)中就有關於海軍機動作戰的內容,這些都是後話。在一戰之前,海軍的理論研究進入了一個高峰時期。

    伴隨著英德海軍之間的競賽,德國製造出一個存在艦隊,這一概念非常保守和落後,建立在“象棋”式比大小的基礎上,認為只要能夠對對方的霸權地位構成嚴重挑戰,對方就不敢輕易挑起海上戰端。而英國海軍多年發展中誕生的機動作戰理論卻並非這麼簡單,他們建立一個包括造船廠、商船隊、港口、經濟區、航線、海軍、海峽、海軍作戰目的、海上作戰集中和展開的法則為一體的海上機動作戰體系。

    當一戰全面爆發的時候,英德主力艦隊的差距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甚至德國海軍的部分軍艦設計精良,部隊訓練有素,並不弱於英國海軍,然而一支缺乏戰略目標的海軍,一支並沒有以國家三軍總體戰略為體系而僅僅是為了宣揚國威存在的存在艦隊,根本無法與一個機動海軍作戰,德國海軍還是和早先的風範時代一樣,列陣以待,但是英國海軍卻並不急於決戰,而是採取了封鎖和壓迫的態勢。

    德國海軍艦隊的位置是明確的,他們就像是長城一樣擋在英德之間,而英國海軍卻獲得了廣闊大洋的機動優勢,他們出現在全球所有角落,不斷為英國的殖民地提供保護和支援,同時打擊著其他各地的德國艦隊和勢力範圍,當德國忍無可忍被動尋求決戰的時候,此時雙方的勝負已定,海軍從來都不是為了單單一場海戰而存在的,他們必須要服務於整個國家的戰略全域性。

    德國海軍艦隊最終被鑿沉了,他們損失不起,不敢出門求戰,這一舉動像極了沙俄海軍和日本海軍在一戰前的日俄戰爭中俄國艦隊的表現,被封鎖,被切斷,港口被奪佔,然後被動決戰,在敵人選擇的時機和位置精確的出現,最終被以逸待勞準備充分,做好應對的敵軍擊敗了。談及至此,我們不禁要說一下海上機動作戰的一次巔峰傑作:中途島海戰。

    當時,美國海軍也是透過一系列的佯動和配合,製造出一個誘騙日本艦隊來到中途島的局面,在這樣的局面下,美國航母艦隊事先做好準備,在日本艦隊無法發現的位置保持機動待命,日本艦隊千里迢迢趕來,最終被早已經完成戰役展開的美國艦隊襲擊,一敗塗地。廣闊的大洋迷惑重重,從來都不是眷顧那些所謂的“海上鋼鐵長城”,誰能夠在廣闊的大洋上自由的行動,保護自己的航線,串聯自己的港口,封鎖敵人的力量,做到牽引戰局的主動性,做到敵人找不到自己,做到隨時機動,隨時進攻,誰就是海戰上的不敗之王!

    當清末北洋海軍提出建設“海防”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不會擁有機動艦隊理論,就註定要失敗。而當人民海軍的艦隊全球航行,航母編隊巡航西太,驅逐艦隊進入印度洋保衛國家戰略安全的時候,我們深信:一個徹底建立起機動海軍理論的人民海軍,將會真正在大洋上戰無不勝!

  • 9 # 思遠防務

    戰爭中運用的戰術和藝術都是在長時間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而一戰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1次大規模的使用熱武器,可以說這次戰爭比古代的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的慘烈。在一戰中有許多新型的戰術被利用,但是這些戰術有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卻被證明並沒有多少作用。到了二戰以後,有些一戰時的戰術已經非常陳舊,但是有一些也是推陳出新,這導致了二戰時候的變化很大。

    在早期的階段各國基本上都崇尚著人海戰術,而且主要的思想也都是以殲滅敵人為主,抱著誰能夠更多的消滅敵人,誰就能夠佔據戰爭的優勢。當時的戰術大多都是以殲滅為根本設計的。尤其是到了中期之後,面對著機關槍的瘋狂收割,大批計程車兵在平地上發動進攻幾乎就是活靶子的存在。

    到了中期之後,火炮的登場也使得戰術有了新的變化。雙方都開始用火炮互相轟擊然後再發動戰爭,但是此時大部分卻連步兵和炮兵的協同作戰都不會,此時同盟國也依然被德國壓制。

    因此這些專注於進攻的戰術在二戰時已經變得非常落後。一戰時還催生了飛機的使用,但是當時飛機並沒有像二戰一樣作用如此巨大,大多都是當作輔助的偵察裝置,先利用飛機去偵查對方的陣地,然後再進行更有效的大炮打擊。除此之外德軍方面還使用了毒氣戰爭,這的確比炮彈有用很多但是隨著對手佩戴防毒面具這個戰術又變的過時,又回到了陣地爭奪戰。

    而在索姆河戰役時,英國首先使用了坦克突破了德國的防線,再後來更是熟練的運用這一新型武器,後來同盟國方面更是發明了多兵種的聯合作戰,盟軍在偵查方面做得比較突出,飛機還配備了聲音探測裝置,透過偵察能夠讓地面的炮兵瞭解敵方陣地的情況,從而更加精準的打擊,那時候英國方面也使用偵查兵先開道,然後再以後續部隊跟進,使得步兵的作戰和生存能力都大大增強。

    到了二戰大家對於哪些戰術比較好用都心裡有數了,那時候已經瞭解到科學才是戰爭進步最快速的方法,專注於進攻的戰術遭到了拋棄,因此一戰相比於二戰才有著如此大的變化。

  • 10 # 木説歷史

    古事今説,今説古事!

    一戰的進攻戰術其實相比較二戰要簡單許多。一方面受制於當時的武器裝備,另一方面還是收到一戰之前戰術的影響。

    歐洲早期戰爭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常見的戰術就是“排隊槍斃”,交戰的雙方列隊靠近,在到達武器射程時重複開槍—裝彈—開槍的動作,直到一方潰敗。

    一戰前期已經武器的進步,後膛槍大量應用,雙方的射程差距不大,開始挖戰壕保護自己,進攻戰術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一方在有限的炮火支援下高喊口號衝擊地方陣地。因為這個時候槍支的射程已經設計頻率的限制,這樣的戰術根據攻守方的實力對比會有不同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敵對雙方對於進攻戰術並沒有太大的改進,依然是在炮火準備之後喊著口號向對方陣地發動衝擊。

    但是在一戰時防禦戰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最為重要的是有了“收割利器”機槍,機槍的大量應用在戰壕與鐵絲網的聯合作用下絞殺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在此階段交戰雙方所使用的進攻戰術多為炮火覆蓋,然後步兵衝鋒。所取得的戰術效果並不明顯且需要付出極大的傷亡。

    在一戰後期,德軍與英軍為了應對戰爭困局分別從兩個方面做了戰術提升。

    德軍的是“滲透戰術”(又稱突擊群戰術),利用裝備優勢的突擊小隊穿插地方陣線的結合部,滲透到敵軍的防禦重心破壞通訊、交通、補給路線,然後配合正面部隊合擊敵軍從而用較小的傷亡換取戰果。

    這種戰術是一戰期間德軍最為常用的戰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戰術成果。而將突擊戰術真正發揚光大的是二戰德軍的傘兵部隊,大膽穿插,破壞敵軍的後方薄弱區域,配合正面擴大戰果。

    英國的戰術比較直接,我們稱之為“水櫃”戰術,也就是坦克戰術的雛形。戰術比較簡單粗暴,利用坦克的防護性阻擋敵軍的子彈,利用履帶的功能越過戰壕碾壓鐵絲網,用坦克的火力消滅戰壕裡的敵軍,步兵伴隨坦克擴大戰果。

    坦克雖然並不有實質性的改變一戰的戰術格局,但是卻讓二戰戰場打出了新的戰術,“閃電戰”就受益坦克技術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狗的天秤座o型血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