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4
回覆列表
  • 1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張愛玲的死並不淒涼,她的身後事處理人林式同和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同樣這樣認為。

    她的遺體是七天後發現的,看看最後見到她的人林式同怎樣描述吧:“正對著電梯口,一條筆直的走道,四面沒有窗,灰灰的日光燈,整天亮著……一開啟門,房裡瀰漫著沉鬱的空氣,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戶開啟……地上擺著許多紙袋,包著不同東西,門旁靠牆放著那一張窄窄的行軍床,上面還鋪著張愛玲去世時躺的那床藍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著電視機,落地燈,日光燈,唯一的一張摺疊桌倚在東牆近門的地方,廚房裡擱著一把棕色的摺疊椅,一具摺疊梯,這就是全部的傢俱了……張愛玲買了大量的燈泡,因為她怕黑怕冷清,電燈電視一天到晚開著,對門朝北的窗前,堆著一疊紙盒,就是寫字櫃,張愛玲就坐在這堆紙盒前面的地毯上,做她的書寫工作……”

    更衣室裡除掛著的衣服外,地上堆滿了各色各樣的紙袋……她從來不用箱子,什麼都是臨時現買,一搬家就丟的就丟了。她不用普通的女鞋,唯一常用的是膠底浴用拖鞋,買了好幾大包,全是新的,用髒就丟。

    為何覺得不淒涼?因為張愛玲本身就是清冷疏離的,她去世時75歲,雖然沒有“子孫滿堂”也算“壽終正寢”了。儘管身無長物,但是可以說的上乾淨清爽,來去無牽掛。相信很少人能像張愛玲一樣,僅需要一個人就可以清理他的身外物(最後骨灰撒到海上有另外兩人幫忙),對於一個嚴重社交恐懼症,深居簡出又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來說,這樣的結局很好了。

    她最後的存款有兩萬八千多美金,鄺文美女士幫她做的投資有20餘萬港幣,可以說沒有經濟寬裕,她之所以沒有買很多身外物,只是性格原因。對於罐頭、一次性拖鞋等方便用品她很依賴,總是囤貨,這是她的不安全感決定的。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是她的理想吧,這是她選擇的生活方式和離去的方式,求仁得仁,所以,她應該是無憾的。

    只是,在粉絲心中,還是意難平。劉瑜在《最好的時光》中,這樣寫,“一個乾癟蒼白、戴假髮、穿一次性拖鞋,只吃罐頭食品的老太太,坐在洛杉磯公寓的一堆紙箱子前,寫40年代淪陷上海一個女孩細細密密的小心事。”這樣想來,也是淒涼的。

  • 2 # 記者李滿

    如果,你身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死在異國他鄉,死的時候連個送終的人都沒有,並且再死後一個星期才被人發現,你會不覺得悽慘嗎?

    75歲,在異國孤獨終老,死後七天才被人發現!

    對,這就是曠世才女張愛玲的最終結局,這也是我和很多張粉最不願意接受的事實。

    也就是在張愛玲死後,我們才間接知道了她晚年的生活。

    張愛玲的晚年生活,是在她死後七天,屍體被房東發現時被揭開的,從公佈的材料可以看出,張愛玲的晚年生活:孤獨而清貧

    1,家裡環境:牆壁空空,沒有懸掛任何飾品,房間只有一張桌子,一臺電視機,幾本書。 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張愛玲的居所,應該不為過。

    2,吃穿用度:穿一次性衣服、拖鞋,只吃方便食品和罐頭食品。 死前,張愛玲家裡還囤積了大量方便食品、一次性拖鞋和罐頭食品。

    3,其他:沒有伴侶,沒有子女,沒有陪護。甚至,沒有定期探望她的人。

    很難想象,晚年的張愛玲是怎樣孤獨離開的。如果家居環境等的簡陋,可以理解為是因為張愛玲喜歡清淨獨處。那麼,罐頭食品和一次性用品呢?只有一個解釋:此時的張愛玲75歲了,已經喪失了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但又因為自己孤傲清高的性格,不想麻煩別人,於是,委屈自己吃難吃沒營養的罐頭。至於其他,為了免於換洗,穿完就扔……

    晚年的張愛玲,小時候有保姆照顧的張愛玲,晚年卻落到獨自艱難生存的悽慘境地,實在令人扼腕……

    再喜歡清淨的人,也不能忍受長久的孤獨一人,尤其老了以後。也因此,老人在骨子裡都喜歡熱鬧,張愛玲再才情也終究是個老人,她會不希望偶爾有人來陪她說說話兒?然後,在異國他鄉的張愛玲,卻連這樣的存在也沒有。圖為張愛玲與第二任老公賴雅

    這被迫搬家,與其說是搬家,不如說是“顛沛流離”。晚年,都想安定,可張愛玲卻連安定都未曾有過,這其中的心酸也大概只有她自己能懂了。

  • 3 # 好媽媽寫文章

    1995年9月8日12點半,張愛玲在洛杉磯家中被發現死亡,死因為心血管病。其實,這並不是她確切的死亡時間。她當時是躺在房裡唯一的一張靠牆的行軍床上去世的,雖然出奇的瘦,但很安詳。所以,說很悽慘未免有點兒過,對於她死亡一說,有幾個版本,但這是最真實的。只不過大家很好奇,張愛玲的家裡為什麼不放一張床?她把所有的財產和作品版權都送給了宋淇夫婦,儘管唯一的胞弟當時在內地還租著房住,弟弟是在80年代末在報紙上看到她去世的訊息,才知道姐姐已經不在人世,所以也有人說張愛玲親情淡薄。遵從她的遺願,把她的骨灰撒在了住處附近 的海上,她要求是荒涼的地方。 9月30日是她的生日,生與死這般巧合,孤獨的來,悽清的走,一如她的文字,蒼涼如斯。

    01、在現代中國作家裡,張愛玲是唯一家世顯赫、天才寫作和傳奇人生的人。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李鴻章的長女。她本人六歲寫了第一個故事,七歲寫了一部家庭悲劇小說。幾乎沒有一個作家被一些人書寫成文學神話,但也有人批評她是怨婦寫作誤上神壇。

    02、張愛玲熱大概經歷了三波高峰。第一高峰即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以一句“成名要趁早”橫空出世於上海文壇。第二高峰即六七十年代在美國,《中國現代文學史》裡把她排在了魯迅之前,轟動一時。第三高峰是2005年之後,至今未褪。

    03、曾有人研究張愛玲有沒有抑鬱症,不置可否,作為全球第二大殺手的抑鬱症,任誰有也很正常。但她是個很自閉的人,她的一生只有胡蘭成走進她的內心,再就是炎櫻,她的朋友,也就進去一半。最後是香港的宋淇,他的角色應該是經紀人,不只出版,還負責錢財,因為美國的稅大,所以張愛玲花多少宋淇匯多少,她後期的生活不像當地人說的那樣去撿垃圾。從認識胡蘭成開始,他無論在不在她的身邊,都影響著她的生活。抗戰勝利後,加之她作品裡從無亡國之痛,聲討漢奸胡蘭成的呼聲亦高,幾乎停止寫作,這期間她編劇的《不了情》、《太太萬歲》兩部電影大賣,這是第一高峰期的愛玲。《小團圓》是2007年被李安導演改編的以胡蘭成為原型的《色•戒》,爭議之大,又火一把。胡蘭成像影子一樣影響著這個為之付出一切的女人,她去了香港,因為當時香港稿費很低,而且她所供稿的電影公司倒閉,最後才去美國。雖然中間有去臺灣的打算,但因胡蘭成的政治原因,還是沒有成行。在美國認識了她第二任丈夫賴雅,雖然先她而去,我感覺她曾經幸福過。

    04、她一直想像華人林語堂席慕容那樣,用英語寫作,想在美國有一立足之地,雖然成功了,但未必太艱辛了,這期間不得不簽約臺灣的CROWN,得到了平鑫濤先生的贊助,得以在美國安享晚年,享年75歲。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傷城,可惜她從來都沒有走出去過!

  • 4 # 例外狀態

    從物質上看,張愛玲晚年在洛杉磯的公寓確實家徒四壁,死後七天才被房東發現,並且生前也沒人照顧,75歲的老人,平時吃的是罐頭食品和泡麵之類的沒有營養的食物,也沒有親人相伴和定期看望,從這一點可以知道張愛玲的晚年確實是有些淒涼,雖然這種境況可能是她自身的一種自覺選擇。

    從精神生活上說,晚年張愛玲其實還在從事小說創作,回憶40年代上海的往事,創造虛構的那些少女內心的細微情感。她晚年對物質生活的那種簡單樸質到極致的安置,其實與她的精神世界密切相關。我們今天已經很難再想象當時的心境。

    其實張愛玲把那些物質的東西都看成了身外之物,比如她在給朋友的信中說,“身外的東西丟的還不夠徹底”。因此所謂淒涼,或許也是俗人的一種觀念吧。無論如何,作為一個作家,她寫下了可以留存於世的作品,影響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世界,已經是一種成就。

  • 5 # 歲月同期聲

    不管怎麼死去,都覺得很遺憾,畢竟生命是可貴的。每個人在生命有活力時都會精精神神,樂觀豁達,但是到死之前都會有點落寞。尤其是像她這樣的名人,公眾人物,她的死的確有點悽慘,沒有人在身邊。

    一生深愛著這個文學,晚年還在筆耕不輟,我覺得她年輕時深愛別人時,覺得自己愛他是將自己低到塵埃裡去愛他,也許在她內心中,低調生活,從容生活,已經習以為常了,她自己已經適應了,不覺得淒涼,以至於最後稍稍離世都並非偶然。

  • 6 # 月光侃歷史

    可能對於張愛玲自己來說是並不淒涼的,她可能就想這麼安靜地死去吧!這也是張愛玲性格方面的原因,她是個比較孤寂的人,喜歡這麼無牽無掛地死去吧。

    1995年,9月8日,一代才女張愛玲被發現香消玉殞,獨自一人死在了洛杉磯家中的床上,但是那個時候她已經去世了快一個星期了。對於我們這些局外人來說,張愛玲的死就比較悽慘了。

    一代才女,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枚耀眼的明星——張愛玲在自己洛杉磯的家中悽慘地死去,遺體在她死去七天以後才被人發現,家裡也是家徒四壁,傢俱也十分簡單。她穿的衣服全是一次性的,鞋子也是一次性的。

    對於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來說,她的死是很可憐的,老年人是一生最孤獨的時候,他們最希望的不是生活多富裕,而是身邊能有一個親人和自己說說話,聊聊天。但是古稀之年的張愛玲卻是自己一個人,在異國他鄉,身邊連一個和自己說話的人都沒有,甚至已經去世了七天,遺體才被發現,就這點來說是很可憐很悽慘的。

  • 7 # 長壽花171535805

    張愛玲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著名女作家。 她的名著是一種精神。不能用晚年的死得很慘來定論:她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因寫了<傾城之戀><金鎖記>一舉奪得成名。張愛玲的一生:確實因家庭和婚姻導致她的人生快樂很少。童年,青年,和晚年都輾轉著痛苦多於快樂。她與胡蘭成先生的結合被愛而低入塵埃--。孤傲獨立的人格在美國渡過了最後的30年。走完一生。可能就是因為這些痛苦的過往沉澱和經歷鋳就一位名作家的寫作靈感:源泉和素材。才寫下了那麼多令人深思驚艷的文字和訴說。孤傲而獨立存在的價值: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美女作家。也是我拜讀的著作之中!用崇敬二字懷念她!

  • 8 # 帝國的臉譜

    1995年的9月8日,張愛玲病逝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羅徹斯特大道的一個公寓。人們發現她時,據說離她去世的時間已達一週,因為身邊沒有照顧她的親屬,所以直到房東來才發現已經去世。在她去世的屋裡,並沒有床,她就躺在空曠的地板上,身上覆蓋著一床薄毯子。

    民國女作家群體無疑是一道最吸人眼球的異樣的風景,蘇青、冰心、林徽因、蕭紅、丁玲、蘇雪林、凌叔華、張愛玲,而尤以張愛玲成名最早、關注的群體最大、保持時間最長。她出身晚清沒落貴族家庭,18歲時就以一篇《天才夢》的習作引起文壇關注,我至今還記得此文中的一些句子:

    “我三歲時能背誦唐詩。我還記得搖搖擺擺地立在一個滿清遺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眼看著他的淚珠滾下來。”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風笛……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上海為日偽佔領下的淪陷區,20多歲的張愛玲租住於上海赫德路愛丁頓公寓,為著名作家周瘦鵑賞識而步入職業作家生涯,從1943年到1945年短短三年間,張愛玲的作品呈爆發式創作出來,連續發表和出版了《沉香屑的第一爐香》、《心經》、《金鎖記》、傾城之戀》、《茉莉香片》、《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從而一舉成名,成為了文壇最耀眼的新秀。

    而且,這三年的創作也奠定了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所以很多人認為,張愛玲的創作生涯的黃金時間就是1943到1945這短短三年。

    1944年8月,張愛玲與“漢奸文人”胡蘭成在上海秘密結婚。1945年,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胡蘭成倉皇出逃,張愛玲用自己並不很多的稿費接濟胡蘭成,但胡蘭成太過濫情,1947年,二人婚姻破裂,從此人各天涯。

    1952年,張愛玲遷居香港。1955年離開香港,到美國定居。1956年8月,36歲的張愛玲與美國作家賴雅舉行了婚禮,結成了夫妻。二人生活十一年後,賴雅去世,期間,張愛玲照顧曾經癱瘓在床的賴雅6年時間。

    此後30年,張愛玲幾乎是一個人在美國洛杉磯獨居,幾乎不見外人,不太說話,幾乎完全封閉。在晚年,張愛玲老說自己睡的床有蝨子,為了擺脫蝨子的困擾,她總是不停地搬家,總次數達到180多次。

    生命的最後幾年,張愛玲更加孤僻,去世前,張愛玲立了一份遺囑,請最後照顧他的一位土木工程師林式同為遺囑執行人,她在遺囑裡,要求死後將所有遺物包括手稿,交居住在香港的宋淇夫婦保管和處理,然後,安然去世。據對她死後財產的清理,張愛玲並非死於經濟拮据、生活困頓,而是死於心血管疾病。

  • 9 # 酒騎風

    死的淒涼,是有一些的,死後七天才被人發現,但是生平還是很棒的中國現在文學家,在學術和翻譯外國作品上也有相當高的成就。

    張愛玲的小說,與 冰心,丁玲作品,更具女性主義。把目光放在“婚姻,愛情,女人的挫折中。“在中國現在女作家中,沒有一個能像張愛玲這樣,懷揣著對經濟和精神上的缺乏獨立自主的女性的同情,對女性悲慘命運的寫作,透過一一系列殊途同歸的可悲命運描述,揭示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摧殘,更將筆觸深入到女性的精神世界,從女人的原罪意識處罰,對女性自身的人格弱點進行了思索與批判,開啟女性批判立場。

    以上為百度百科介紹我曾今讀過《紅玫瑰和白玫瑰》就是一個批判了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擺脫命運的悲劇人性。男人們永遠將他們的道德限制和人格限制強加於女人,這就使得她們總是處在生存的困境中,無論如何努力,也是徒勞。正如書中說的: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所以最為中國現代女作家,張愛玲有這獨特的女性視角,描繪出屬於“張愛玲體“的文章,我們可以說她死的有些淒涼,但絕不算悽慘。

  • 10 # 民國年間那些事

    張愛玲是華人文學圈的一位著名作家,成名於上海孤島時期,抗戰末期與文化漢奸胡蘭成有染,後遭拋棄;新中國成立後,張愛玲離開上海去了香港,後來輾轉到美國從事寫作,直至去世。

    關於張愛玲晚年生活的傳言很多,其中有太多的錯誤資訊,有的錯的非常離譜。比如有媒體說張愛玲晚年生活拮据,入不敷出,不得不“像狗一樣工作”,這就涉及到人身攻擊了。其實張愛玲自自從到美國後,為港臺和美國等地出版機構和影視公司撰寫劇本、小說,版稅非常高,其生活水平也非一般人可比。

    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集《傳奇》

    但張愛玲是個比較敏感和神經質的人,她不願與人交往,喜歡獨居,我們從她的文字裡即可看出。張愛玲晚年一直在搬家,據說至少幾十次,她自稱是躲避一種蟲子,但我個人感覺她是在躲避人,躲避熟悉的人。

    1992年初,張愛玲在洛杉磯簽訂了一份遺囑,大體內容是所有遺產都留給朋友宋琪夫婦,死後不要舉行悼念儀式,指定林式同為遺囑執行人。

    這位林式同是張愛玲朋友的朋友,是一位與文學毫不沾邊的土木工程師,因為也住在洛杉磯,所以張愛玲的朋友委託他照顧一下張愛玲。張愛玲不喜與人交往,所以林式同和她接觸也不多。1995年9月8日,林式同接到洛杉磯警察局的電話,告訴他張愛玲在寓所去世,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1961年10月,張愛玲在臺灣與友人合影

    據林式同回憶,張愛玲躺在一張行軍床上,瘦的出奇,但非常安詳。張愛玲遺體只有林式同、房東、警察和殯儀館人員見過,也沒有照相,所以一切都以林式同的回憶為準。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張愛玲也是如此。我覺得,張愛玲之死不應該稱為淒涼,而是尊嚴和安詳。

  • 扭扭棒可以做什麼小禮物?
  • 什麼是OSI參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