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而436

    問題說的是如果美國不打伊朗……伊朗不會退出伊核協定。所以也就不會發展核武器。因為一,伊朗簽訂伊核協議是真心的。只有這樣伊朗才能溶入國際社會,經濟才能解困。從奧巴馬代表美國簽了伊核協議後,伊朗正式被聯合國解除制裁。經濟得到迅速恢復。二,伊朗擁核對自身和世界都是嚴重威脅。對誰都不利。天天處在核漩渦內,對伊朗是種煎熬。世界上所有有核大國都不會准許的。即使伊朗有了幾顆核武器,也避免不了被徹底毀滅的命運。因為世界上只俄美中有真正的核扼制力。

    所以無論伊朗,還是歐洲,俄羅斯,中國都是堅定支援伊朗留在核協議的框架內。伊朗沒有擁核的空間和可能。

  • 2 # 牛頭馬面兩鬼

    伊朗一般不敢直接開發核武器,除非與美國開打了。

    不過據俄羅斯原子研究所一位物理專家指出,“伊朗如果想要發展核武器,在1年之內就可以做到”但俄羅斯不會讓伊朗這樣做。這樣說一是警告美國不要逼人太甚,二是逼迫歐盟給伊朗提供幫助。生產核彈頭鈾濃縮的純度要達99%,伊朗現在的技術應該可以達到20%以上的鈾濃縮提煉燉度,伊朗缺乏這種高純度離心機,也缺少多相關核彈的必要裝置。

    伊朗不與美國開戰,就不敢直接開發核彈頭

    因為現在只有美國一方退出了伊核協議,其它幾方還保持在伊核協議框架內。而且都是擁核大國時刻盯著伊朗,伊朗一開發核武器說明就是與大國作對,與國際社會作對,與核不擴散條約作對,還會有好果子吃嗎?最後誰都不會站在伊朗一方,等著被摧毀吧。

    就跟伊朗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一樣,不被逼到極端,伊朗不會去封鎖霍爾木茲。因為這是一條運油國際通道,一封鎖,很多國家面臨沒油用的後果,就是與國際作對了。所以伊朗的核計劃和封鎖霍爾木茲這兩絕招,除非與美國打起來才會用。因為伊朗不想與國際作對。現在誰敢輕易擁核,都是幾個核大國說了算。

  • 3 # 冷水滌心

    中東亂像叢生,戰事頻發,擁核是不少國家夢寐以求的。

    以色列在中東可謂四面樹敵,幾次中東戰爭,雖然以色列打贏了,可是矛盾並未消除。在美國的袒護下,成為中東唯一擁核的國家,面對以色列擴張侵略的本性,周邊國家對其擁核當然頗為忌憚。

    伊朗出於自衛和對以色列的敵視,一心擁核,甚至曾一腳踩在核邊緣。但由於美國的大力壓制,國際社會也對伊朗施加壓力,最終於2015年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透過‘’伊核協議‘’,伊朗承諾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尋求、開發和獲得任何核武器。

    2018年5月8日,美國單方面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進行制裁,致使美伊矛盾加劇。目前美國的硝煙已經籠罩著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嚴陣以待。那麼,美國敢打嗎?從當前國際局勢來看,美國沒有必打的充分理由,何況能跟隨美國打擊伊朗的很少,即使為其搖旗吶喊的也寥寥無幾,美國無底氣動武,美國意欲憑藉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不戰而使伊朗屈服。

    即使美國不打伊朗,伊朗也不會急於擁核,甚至是不敢。如果伊朗走上擁核之路,那麼美國就會有堅實的理由打擊伊朗,而國際社會必然反對伊朗,疏遠伊朗,這是伊朗所不能承受的。伊朗已經內外交困,長此下去,國內難免動盪。透過外交渠道,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有效地抵制美國製裁,最終使美國解除制裁,是伊朗的首選。揚言發展核武,只是恫嚇和威脅而已,也是對抗美國的一種策略。

    沙特和土耳其等國即使心裡想擁核,也不會開始擁核。國際社會,尤其五常,反對核擴散的立場是一致的,也是堅定的。相信他們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土耳其和沙特同是美國的盟友,如果發展核武,那麼美國在制裁伊朗上就會陷入被動,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沙特受美國的保護,美國自然不會同意其擁核,這樣保護費收到理直氣壯。土耳其與美國三心二意,想擁核美國這一關也過不去。因此,沙特和土耳其擁核,可能止於有賊心沒有賊膽吧。

  • 4 # 海之波濤3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和軍事壓力,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怕伊朗擁核,而伊朗也正是看準了美國的擔心,就拿重啟核專案,來要挾美國和以色列。

    其實,不光是美國和以色列反對伊朗擁核,就是參加伊核協議談判的其他5個大國,和整個國際社會,也反對伊朗擁核,所以說,除了伊朗自己,並沒有哪個國家同意伊朗擁有核武器,因此,別看美國不敢輕易軍事打擊伊朗,但假如伊朗“登鼻子上臉”,繼續開發核武器,就是美國不動手,以色列也絕對會拼命加以阻止,而且以色列自己就有摧毀伊朗核設施的能力,所以,伊朗想最終擁有核武,是很難辦到的。而假如伊朗真的突破了核武底線,那麼真的就會對世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而就沙特而言,伊朗是他們在中東的最具威脅的對手,在伊朗剛啟動核專案時,沙特就有擁核的想法,距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6日報道,沙特的核計劃在加快!報道稱,最新衛星圖片顯示,沙特首都利雅得郊區的一個建築工地,正在迅速的轉變為核反應堆,其進展超乎外界的預期,儘管沙特方面一在堅稱該專案是民用核設施,但在中東局勢極其複雜敏感的時刻,沙特此舉還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擔憂,因為在去年,沙特王儲本•薩勒曼就曾經表示:如果伊朗開發核武器,沙特也將“儘快效仿”,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今年4月明確表示,美國絕不允許沙特擁有核武。

    而對於“牆頭草”土耳其,其工業和軍工基礎,要遠超沙特,據美國的一位分析家認為,土耳其確實擁有初級階段的核研究能力,但土耳其考慮到自身安全和經濟利益後,目前並沒有開發核專案的計劃,這是因為,土耳其本身就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簽約國,如果土耳其開發核武,那就會遭到整個國際社會的極力反對,也會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嚴厲的經濟制裁,況且以土耳其的水平,能夠真正擁有核武,至少得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而在這10年間,土耳其的經濟,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起全世界的制裁的,如果那樣,土耳其輸的要遠比伊朗更慘。況且土耳其還是北約成員國,不管土耳其如何被北約看成後孃養的,但土耳其的安全也是受到北約的保護的,同時美國在土耳其也早已部署了50枚核武器,所以,土耳其目前還真沒必要用核武來保護自己,因此說,如果土耳其非要開發核武研究的話,那麼土耳其將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壓力,所以說,土耳其即使有這個賊心,也沒這個賊膽……

  • 5 # 灰太狼44967765

    伊朗是否發展核武器,與美國敢不那打伊朗沒有必然的關係。事實上,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包括德法等美國盟國都認為,伊朗遵守了伊核協議,放棄了發展核武器計劃。

    即便美國單方便撕毀了伊核協議,伊朗也沒有公開宣佈退出該協議。

    相反的,伊朗是否恢復核計劃,在於美國的態度。美國如果繼續咄咄逼人對伊朗實施嚴厲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威脅,在事關政權生存的生死存死存亡之際,不排除其重啟核計劃的可能。

    兔子急了還會咬人,更何況伊朗原本就不算兔子。

    在當今世界主要國家中,中俄德法一直努力避免伊朗重啟核計劃,為此,歐盟甚至不惜與美國公然“為敵”。在美國製裁的威脅下繼續儘可能維持與伊朗的經貿關係,並提供政治上的支援,這也是伊朗至今仍非常謹慎的維護伊核協議的重要原因。

    如果高調重啟核計劃,將失去包括歐盟在內的主要政治本支援,正中美國下懷,伊朗的處境無疑將更加艱難。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美國不敢武裝侵略伊朗,伊朗是不會加快發展核武器的。至於沙特土爾其等國,在目前的國際政治環境之下,冒然發展核武的成本太高,也無必要。

  • 6 # 黑哥162939434

    假如美國和伊朗不發生戰爭,那就等於開啟“潘多拉”的魔盒。伊朗擁核的步伐會加快!因為在美國施壓給伊朗時,給予伊朗的支援力量很少,大部國家都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不同伊朗再做“石油生意”,並和美國一道圍堵伊朗!使伊朗深深知道,旁邊有一個擁核的“以色列”虎視眈眈!沒有核武是保護不了自己的!以色列可以擁核!我為什麼不可以!。所以伊朗盼望擁核的步伐會大大加快!

  • 7 # 須為

    伊朗擁核與美國敢不敢打伊朗沒有必然的聯絡,土耳其和沙特也不會以美國敢不敢打伊朗為先決條件去研發核武器。

    國際社會於1968年的7月1日就制定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也叫"防止核擴散條約",或者叫"核不擴散條約"就分別在華盛頓,莫斯科,倫敦舉行了開放簽字,當時有59個家簽約加入。

    世界核武分佈

    這個條約到1970年3月開始生效,到2003年的一月份,參加這個條約的締約國有186個,中國是1991年12月28日決定加入這個公約的,1992年3月9日遞交了加入書,條約同時對中國生效。

    這個條約有11條的規定,主要就是講核國家要保證不直接或間接的把核武器轉讓給非核國家,不援助非核國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國家保證不製造核武器,不直接和間接的接受其他國家的核武器轉讓,不尋求和接受制造核武器的原則,也不像別國提供這種援助。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核設施的和平利用要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保障和監督。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

    1970年條約生效時規定,它的期限是25年,1995年的5月11日,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和延長大會,179個締約國以協商一致方式決定無限期延長這個條約。

    現在國際上的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除了現有的幾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其他任何國家再想研究核武器,發展核武器是絕對不允許的。

    核武爆炸圖

    其實這個不擴散條約多年來有鎮海神針的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維護了核安全,因為核武器對人類的傷害太大了,如果不加以限制,任何國家都有權利或有能力來開發核武器,那核武器就會氾濫,一旦某些個獨裁者,在國家內權力受制約較少的狂人,可能就會發瘋,到那時,一旦核武器被使用,如果彼此報復都使用核武器,那將是人類的災難。

    伊朗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在核能的利用上,是有技術能力和經濟能力的,如果伊朗想要搞出核武器,開發核武器,也是有這個能力的,但它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違天下之大吉,去搞核武器,只是美國逼迫,伊朗才宣稱研究核武器的,伊朗現在確實在研究核能,它的核能研究是和平利用的目的。

    美國目前對伊朗的極限施壓,包括軍事的經濟的還有外交的,尤其是美國的軍事施壓,航母戰鬥群,b52特遣隊,現在又提出要立即派遣1500人,面對這種一觸即發的戰爭形勢,伊朗也威脅說要退出伊核協議的部分條款,要重啟核武器研究,其實這就是兩國的博弈而已。

    美國現在不是不敢打伊朗,而是不願意打伊朗,但無論美國打伊朗與否,伊朗都不會啟動核武器研究,製造核武器,因為伊朗要謀求發展就要和國際社會合拍,國際上有些國家是擔心伊朗發展核武器的,尤其是歐洲還有中東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和伊朗都有著比較緊密的經濟交往,伊朗是不願意失去這些個經濟夥伴兒的,伊朗也不會坐視自己的經濟因為核武器研究而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瓦解,也不願意在國際上被孤立。

    至於說沙特和土耳其,也不會貿然的開展核武器研究,發展核武器,生產製造核武器的,那樣受到全世界的譴責,還可能會受到非常嚴厲的制裁,那他們的政權就會極其的不穩定,那會得不償失。

    假使美國不敢打伊朗,伊朗的核武器研究也不會有加快的可能,因為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伊朗是不會進行核武器的研究和生產的,沙特和土耳其也不會研究和發展核武器的。

  • 8 # 中評中語

    在伊朗核協議已經簽訂的當下,即便美國不打伊朗,伊朗至少在十年內不會加速擁核的步伐。

    事實情況是,伊朗核協議雖然沒有堵住伊朗會獲取核武的窗戶,卻已經制止了伊朗擁核的步伐。這也是當時各方所能達成的最大程度的共識。

    至少核協議已經把伊朗的核領域制約在了民用領域,而伊朗一旦違背核協議,在各方都承認核協議的情況下可以對伊朗實施和恢復制裁。而站在伊朗的角度,終於被解除了全球的經濟制裁和封鎖,顯然先發展工業和提高經濟、恢復部分元氣才是當前最大的訴求。所以至少在短期內,伊朗恐怕是不會違背核協議繼續奔上擁核的方向和加速擁核的步伐的。

    但美國率先撕毀了核協議,單邊以“誅連九族”的方式威脅全世界一起制裁伊朗,伊朗為了獲取對等的籌碼對抗美國,自然要重新拿核武和美國博弈了。

    伊朗以擁核為籌碼和美國博弈,已經持續幾十年了,雙方樂此不彼。

    至於沙特等中東國家是否開始準備擁核,這個得從兩個方面說。

    3月下旬,美國能源部長裡克·佩裡批准6家企業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售民用核技術,據悉該合作是特朗普政府所推動。

    當然,除了美國,沙特建造核電站的競爭者還有法國、俄羅斯。

    沙特一個風能才是其最適合發展的沙漠駱駝國度,建核電站幹嘛,暗度陳倉,顯然有所計劃和企圖了嘛。實際上各核武國也不是不知,其只是知道沙特離伊朗這個階段還遠,沒必要進行堵截。

  • 9 # 攝影師峰哥

      自美國總統克林頓1997年5月為懲罰伊朗核計劃而簽署單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來,“伊朗核問題”已經存在了13年。13年以來,伊朗在發展核技術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起已相繼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1個警告決議和3個制裁決議,新的決議也在醞釀之中。但在安理會的壓力面前,伊朗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爭取到了4年的發展時間,伊朗核技術水平已經在制裁年代裡有了明顯的提高,有關伊朗“研製核彈頭”的傳聞和“軍事解決”的推測也出現於各國媒體,“核問題”在逐漸向“核危機”演變。

      一般來講,在國際事務中,大小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問題上,各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著“雙重標準”,甚至“多重標準”。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透過並於1970年3月生效後,這種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其製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以發展和擁有核武器。中國是1992年3月正式遞交條約加入書的,因此中國對該條約也承擔相應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個主要戰勝國和當今國際體系的締造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特殊的責任,在核武器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大國核武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僅是“大國一致”的宣言,也大體表達了188個簽約國的共同願望。但在條約生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壓力,於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競賽方式同時擠進了核武器擁有國的行列。世界在震驚之餘意識到,這兩個多次交戰的宿敵同時擁有核武器,或許會避免新的戰爭,於是就採取了預設態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式性的,無礙大局。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定向核武器”,儘管違法,但被容忍。   

    不過,如果伊朗也擁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樣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宿敵在南亞的核競賽,伊朗和伊拉克這對宿敵在中東的核競賽也曾經緊鑼密鼓。兩個國家的核計劃都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伊拉克核計劃的哺育者是蘇聯,伊朗核計劃的哺育者是美國;伊拉克的首座應用性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法國,伊朗的首座應用型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德國。20世紀70年代的競賽高峰期,伊拉克領袖薩達姆說:“你要問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擁有核武器,他都會告訴你說,他想擁有”;伊朗國王巴列維說: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扭轉了兩伊核競賽暨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核競賽的程序。革命後的伊朗以西方為敵,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援。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薩達姆空軍的8次轟炸嚴重毀壞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國反應堆,以色列的空軍則徹底摧毀了伊拉克即將投入執行的法國反應堆,兩國間的核競賽不得不中場停歇。  

     戰後,薩達姆錯誤地入侵科威特,引發了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有40多個國家參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戰爭,薩達姆不僅“被打回了老家”,還接連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說恢復核計劃,最後連政權都丟掉了。薩達姆的錯誤導致伊拉克核計劃的徹底破滅,意味著阿拉伯人輸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競賽,同時也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從此成為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不可能不受到嚴控和高壓。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棄核,另一方也必須棄核。《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裡被認真地派上了用場。   簡而言之,無論是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還是根據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的基本認識,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都會“嚴防死守”。也就是說,當今的國際環境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裝。   

    早在1957年,美國就同伊朗簽訂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那時候的伊朗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堅定盟友。兩年後,美國幫助伊朗在德黑蘭大學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實驗型核反應堆。1974年3月,巴列維公佈了他的宏遠規劃:在1994年建成總能量為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相當於23個目前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的布什爾核電站)。   

    一個石油輸出國竟然制定瞭如此龐大的核計劃,不能不引起世界關注。剛剛以盛大的波斯帝國2500週年慶典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維國王,絲毫不掩飾伊朗核計劃的真實目標,於1974年6月在巴黎對媒體公開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核武器。當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聯合電力公司簽署了在布什爾建設兩座總價值為50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協議,伊朗核專案年度預算也從3000萬美元增加到10億美元。1977年5月,法國也同意為伊朗建設兩座9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   

    1979年4月伊朗新體制建立之時,布什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已完成過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布什爾工程被迫中斷,但伊朗的努力從未停止。儘管伊朗總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電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核開發應該限制在研究領域”。但從1984年起,伊朗核計劃的恢復步伐加快,大量留學生被派出學習,並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設施。由於德國堅持在兩伊戰爭結束後方能繼續執行協議,有關伊朗開始向中國、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國尋求技術援助的報道隨之頻繁出現。據西方媒體最新披露的訊息,早在兩伊戰爭最艱苦的鏖戰階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專機就從巴基斯坦秘密運來了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樣機與製造核彈頭和運載導彈的設計圖紙。顯而易見,戰爭使得伊朗更深層次地意識到了建立核威懾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國領導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夠“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核查和監督的規定,接受中方有關原則,中國願意考慮向伊朗提供核電站裝置”。次年2月,雙方達成了建設兩座30萬千瓦核電站的意向合同。孰料來自中國的核技術顯然不能滿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國同伊朗的核電站建設商業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朗便於1995年1月同俄羅斯簽署了10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設合同,緊接著又在同年4月同俄羅斯簽署了開發鈾礦資源和建造鈾濃縮設施的協議。   

    處於戰後經濟恢復期的伊朗在發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國的警覺。1995年5月1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發表宣告說:“我們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來,伊朗已建立了組織機構,負責獲取和發展核武器”,“從其組織、計劃、採購和隱蔽活動來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謀求核能力的幾乎所有國家所採取的典型路線發展核武器”。一週後,克林頓總統正式簽署了斷絕美伊貿易和投資的行政命令,嚴禁美國石油公司同伊朗進行任何石油貿易,以迫使伊朗放棄擁核嘗試。   

    新形勢下,俄羅斯取消了為伊朗建設鈾濃縮設施的計劃,中國則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術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羅斯繼續建設核電站承諾的同時,抓緊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秘密建造相關的核燃料迴圈設施,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美國認為伊朗開發鈾濃縮技術是伊朗核武器計劃的組成部分,因為伊朗一旦建成了鈾濃縮設施,就能在任何時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迅速生產出武器級濃縮鈾,而伊朗在巨大的壓力和一連串制裁決議面前,絲毫沒有表現出放棄既定核計劃的意圖,對抗在所難免。  

     對於自己的核計劃,伊朗政府一貫否認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再三重申是為了發電和滿足醫療與農業所需。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並不支援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鈾濃縮設施的訊息傳出後,伊朗的處境進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體廣泛報道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即將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指責伊朗正在秘密研發核彈頭的訊息。該機構新任總幹事明白相告,“我們獲取的情報顯示,伊朗過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發用於導彈的核爆炸裝置”,他還證實了關於伊朗生產純度為20%濃縮鈾的說法。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放棄和退縮意味著徹底失敗。因為以往半個世紀,這個國家為成為核大國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除了受到周邊國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覺這一巨大的政治代價,為開發核技術與建立核設施所投入的鉅額費用嚴重拖累了石油工業的復甦。由於戰爭摧殘和裝置老化,伊朗石油工業日漸萎縮,原油日產量從革命前的600萬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萬桶,而國內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進口。據西方專家判斷,如不及時扭轉這樣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將不再是一個石油輸出國。考慮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佔伊朗外匯總收入的80%,政府預算的60%也來自石油收入,這樣的前景是不堪設想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縮麼?即便退縮,已經付出的高昂代價能都得到補償麼?即便退縮可以換來美國對伊朗體制的認同,體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證,但誰能補償數千億美元的鉅額損失和20年的發展機遇期?   根據安理會以往的3個制裁決議(第1737、1747和1803號決議),伊朗的核技術與中遠端導彈開發及生產部門、相關負責人和革命衛隊將領都在制裁名單之上,相關材料進口渠道和資金往來都被凍結,甚至重型常規武器的進口也被禁止,接下來的制裁又會是什麼?新的制裁能保證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響麼?   

    對於伊朗核問題的實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堅持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問題,一旦伊朗擁有核威懾力,核不擴散體系勢必會進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勢必難保;   

    也有人說是伊朗同西方國家關係問題,特別是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問題,只要美國承認伊朗現行體制,雙邊關係正常化,伊朗不再為國家安全擔憂,自然就沒有堅持發展核威懾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開言論則認為,他們是在合法行使本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外界無權干涉伊朗的這一合法權利。實際上,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思考,不僅要避免單一視角,也要避免冷戰思維,更多的思考似乎應該集中在現行國際行為準則和中東的宗教與民族關係上。   

    現行國際行為準則在這一問題的體現就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必須得到尊重,同時儘量避免軍事解決。可以說,這兩項的前者是解決伊朗核危機應該堅持的底線,後者則在一定程度是願望的表達。歷史告訴我們,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和軍事解決的選擇是難以確定的。僅就冷戰結束后海灣地區發生的三次戰爭而言,無論是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解放科威特,還是2003年美國主導的聯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事先都存在政治解決的可能,但最終都是訴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機也存在著最終以武力解決的可能。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係來看,問題似乎更加沉重。中東的歷史一向是各種文明交融和衝突的歷史,中東的土地一向是各種宗教和民族衝突的舞臺。中東主要民族關係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衝突就會席捲整個地區,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戰期間,在美國和蘇聯的干預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猶太這中東四大主體民族各有各的後臺,儘管衝突不斷,但基本維持了該地區的勢力平衡。   美蘇冷戰在中東地區最早決出勝負。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國主導下實現了和平,標誌著蘇聯的失敗和美國的勝利。但與此同時,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將不僅將伊朗轉變為美國的敵人,還透過什葉派的革命輸出將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引發了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和西方支援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這場戰爭是中東勢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結果,也是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葉派的波斯人之間的一場新的血腥較量。  

     兩伊戰爭基本上打了個平手,後果是兩敗俱傷。戰後薩達姆的錯誤政策不僅導致自己亡黨亡國,還給伊朗的崛起製造了絕好的機會。歷史上的伊朗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今天的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區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疆域之內。伊朗的崛起,特別是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的崛起,勢必會對中東新的勢力均衡帶來巨大的變數,引發難以遏制的核競爭。   

    以色列是目前中東唯一擁有核威懾力的國家,也是被伊朗視為死敵的國家。對於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實現和解之前,以色列棄核與中東無核化程序是難以啟動的。   

    對於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國家也絕對不會接受。只有土耳其靜觀事態發展,因為伊朗的核突破不僅意味著波斯帝國有了復甦的希望,也意味著曾經統治了整個阿拉伯世界4個世紀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啟動核突破的可能。但今天的伊朗畢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有著本質的不同。自從波斯帝國在1300多年前臣服於阿拉伯人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衝突不僅是中東主體民族之間的生存空間衝突,也具備了伊斯蘭教教派衝突的鮮明特徵,阿拉伯人是絕對不會面對可能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而無動於衷的。   

    顯然,除了國際行為準則以外,伊朗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國際行為準則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擁核,但在猶太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壓力面前,伊朗和平擁有核威懾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壓力面前拒不妥協,勢必給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製造口實,而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斷伊朗崛起的程序。  

    從這個角度看,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如何確定自己的國家地位問題,解決問題的鑰匙在伊朗手裡。

  • 10 # 陶短房

    1、不用如果,美國不會大規模對伊朗進行武力干預,對此不論總統特朗普還是國防部長沙納漢都已經明確表態,此前的好戰言論主要是由當年隱瞞情報一手挑起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釋放的,並因此引發了巨大的政治危機,國會差點因此推翻總統可超越國會發動戰爭的《愛國者法案》,且連共和黨議員也嚇了一跳,從特朗普緊急“消毒”可知,他對此也很緊張,不想因小失大。戰後美國從沒有單打獨鬥進攻過和核大國接壤的地區大國,且美國朝野對伊朗雖根深蒂固不信任,但幾乎無人支援進攻伊朗,而靠猛烈抨擊奧巴馬長期駐軍伊拉克起家的特朗普,也並不打算真的在伊朗陷得太深。

    2、伊朗要擁的核是自主發展核能,不是自主發展核彈,內賈德曾故意搞擦邊球,但哈梅內伊自始至終反對核武器,說過不止一次“核武器是帝國主義的兇器”之類話,美國打不打伊朗,伊朗都不會、至少檯面上不會開擁核(武器)的玩笑,那等於授人以柄,且完全無助於改善自己的境遇。哈梅內伊的殺手鐧是伊朗在中東發動不對稱作戰,傷害美國-以色列-沙特“鐵三角”戰略利益的能力,以及和俄羅斯的隔裡海相望(雖然其實伊朗和俄羅斯的關係並不像看上去這麼好,但現在它們別無選擇,只能抱團取暖),此時此刻挑戰美國早已“退群”的核協定,和作死無益,伊朗決策層經驗豐富,可不像中國網路鍵盤俠那麼衝動和單線條。

    3、沙特根本不具備擁核的能力,美國也不敢讓這個連坦克都能到處扔的狗大戶擁有這麼危險的玩具——萬一玩丟了怎麼辦?至於土耳其,作為北約前線國家和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它如果不想死得太難看,就不會這麼衝動,有事沒事拿自家那個海峽發發狠,可比搞什麼核彈多快好省且安全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螞蟻上樹”的具體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