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減脂時,飲食應該控制攝入脂肪還是碳水?
8
回覆列表
  • 1 # 健身教練大鵬

    兩個都要控制,特別是碳水,我們身體的日常活動主要是糖原供給的,平時腦力勞動者消耗主要是肝糖原、體力勞動者消耗主要是肌糖原,這個只是不同群體糖原儲存在不同的地方,它們主要是碳水轉化的,還有就是其它甜的東西!當我們平時活動強度低了,然後每天攝入的碳水多,那麼轉化的糖原就多了,多出我們的儲存的值(大概400卡的糖)這時候胰島素就會分泌出來將糖轉化儲存脂肪,所以碳水吃多了,特別是容易吸收的,例如粥粉面等等!

    脂肪相對於碳水是很難消化的,另外飽腹感很強,試想一下你會不會喝油或者吃肥肉吃到飽?人體每天攝入50克的脂肪,包括肉類的和平時的做菜也有油,另外可以在早餐和晚餐多吃堅果,飽腹感很強!

    還有另外一個營養,就是蛋白質,肉類,可以多吃!

  • 2 # 只有營養師知道

    我們應當在控制總熱量攝入的情況下平衡每種供能物質的供能比例,均衡膳食,自然是都應當有所控制,不可能控制脂肪的攝入後,碳水就任意吃,也不可能大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脂肪就敞開吃,最好是所有食物都要吃,而所有食物都不要過量。

    一般來說,人體每日需要三大供能物質提供的熱量,膳食指南上比較科學地給出了這三大能量最合理的供能比例,它們是:碳水化合物提供約55~65%左右的熱量,脂肪提供20~30%左右的熱量,蛋白質15%左右的熱量。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是葡萄糖,葡萄糖是我們體內運用最廣泛的能源,而且清潔綠色無中間產物的生成,自然我們對碳水化合物供能的需求也最大,脂肪能夠為我們提供能源儲存,在我們飢餓狀態下有助於維持體力,所以也需求一部分,蛋白質雖然需求量不多,不過它是身體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我們的肌肉修復、器官修復、酶的合成、物質載體、免疫系統維護等等都需要蛋白質參與。所以說,無論是碳水化合物還是脂肪的攝入,我們都應當大概有個底,哪一種都應當有所把控。

    人們嘗試了很多減肥的方法,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的低碳減肥、生酮減肥、戒糖減肥,就是一種大幅削減碳水化合物供能,提高脂肪供能的飲食方式,原理是減少身體分解碳水為葡萄糖的供能方式,習慣分解脂肪用酮體供能的方式,從而達到習慣性脂肪的大量分解。這樣的減肥方法雖然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認同,但個人並不推薦,首先是因為它並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說一部分人可能不會有太明顯的減肥效果,另外,這樣的減肥方式在施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不適應症狀,例如缺乏葡萄糖這種最習慣用的能量後,可能會有低血糖、消極、抑鬱情緒的發生;酮體的存在不能過多,否則可能會對身體有威脅,所以分解脂肪的同時,其實蛋白質也會被間接分解很多,如此一來可能造成脫髮、月經不調、面板鬆垮、肌肉下降、免疫力降低等症狀。大腦無法適應脂肪的供能物質“酮體”,可能會記憶力減退、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極端的“生酮”飲食,可能還會因為脂肪比例攝入過高造成血管栓塞,引起更多心腦血管疾病。

    當然,還有另一種大膽的嘗試,那就是高糖低脂的飲食,這樣的方法在BBC紀錄片上也能找到,一對雙胞胎,其中一個是高碳水和低脂的飲食,另一個是高脂低碳水的飲食,結果一段時間後,兩個人都同時達到減肥效果,讓很多人大跌眼鏡,最終的結論得出,但凡碳水和脂肪其中一種供能物質較高都是有助減肥的,但兩者同時混合起來吃,還都吃很多恐怕就是增肥了。高碳水飲食的原理推測是,大量提高體內葡萄糖供能,從而身體處於興奮狀態,也大幅提高了自己的基礎代謝能力,消耗能量更多,隨後立馬採取正常的飲食方式,短時間內身體無法適應,繼續大量耗能,從而消耗更多脂肪,等身體習慣後再次用高碳水的飲食,再回復正常飲食,如此迴圈。這樣的方式是更不推薦,更危險的方法,高糖飲食必然會對我們的胰島造成劇烈負荷,降低胰島素敏感度,有害血糖,身體這麼一次次的折騰必然也會有損失,是一種很危險的減肥方式。

    最後,果然還是開頭說的那樣,我們不能光控制碳水或脂肪中的一種,應當按照更科學的比例攝入,均衡膳食,這樣才對健康是友好的。其實減肥的硬性條件和碳水或脂肪都無關,而是總熱量的攝入要小於消耗熱量,我們要控制的是在總熱量合理攝入的範圍內,科學調節脂肪、碳水、蛋白質的供能佔比。

  • 3 # 李愛琴營養師

    減脂時,飲食應該是控制脂肪的攝入還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一直以來,碳水化合物獨自承擔了高能量的營養素,吃碳水化合物易長胖,而且只要是減肥,碳水化合物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而且爭論性也比較大,但是真正具有權威的解釋是:

    第一、減脂時,飲食中,脂肪的控制和碳水化合物的控制都要在一個合適的比例狀態。

    第二、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過剩,在三大產能營養素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過剩。這是因為:

    (1)1g 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在體內可產生4kcal 能量,而1g 脂肪則能產生約9kcal 的能量,也就是說同等重量的脂肪約是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2.2倍。

    (2)富含脂肪的食物相對於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口感要好,髮香,能刺激人的食慾,所以更容易讓人攝入更多的能量。

    從不限制進食的人群研究發現,當提供高脂肪食物時,受試者需要攝入較多的能量才能滿足他們的食慾要求,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時,攝入較少能量就會使人很快得到食慾的滿足。

    第三、食物的熱效應對於人體是一種損耗而不是收益。當只夠維持基礎代謝的食物攝入後,消耗的能量多於攝入的能量,外散的熱多於食物攝入的熱。為了儲存體內的營養儲備,進食時必須考慮食物熱效應,應額外消耗的能量。而進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進食脂肪增加4%-5%,進食蛋白質增加30%-40%,混合膳食增加基礎代謝的10%,從食物熱效應來看,碳水化合物消耗也大於脂肪。

    從以上來看,減脂時,只控制碳水化合物的說法,未免有點太牽強。

    結論:

    減脂時,無論是碳水化合物還是脂肪都需要控制,而且控制在一定比例。一般脂肪控制在總能量的20%以下,碳水化合物控制在55%-60%。

  • 4 # 甩肉胖胖

    減脂時,應該控制脂肪的攝入還是碳水攝入?

    我把你這個問題簡單拆分成兩個問題來回答。

    一、不吃脂肪就不會胖嗎?

    答案是 不吃脂肪照樣會胖。

    體內脂肪除了可以透過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合成外,還可以透過碳水化合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除了利用20%外,其餘的80%進入細胞。除了少數合成為肝糖原肌糖原,屬於的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二、不吃碳水化合物會有什麼後果?

    上一個問題裡有講碳水化合物會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那就有人說了,那我減脂期間不吃碳水化合物行不行?

    在不吃碳水化合物0-6個小時,肝糖原轉化葡萄糖,給身體功能。

    6-72個小時,脂肪在肝臟中分解,生成中間產物,總稱酮體,融入血液進入細胞,在細胞裡繼續分解成ATP,給人體供能。

    72小時之後,因為人身體缺乏脂肪分解酶和輔酶,脂肪分解受到抑制,體內酮體積累過多,脂肪分解受到抑制,為了保證體內能量供應,就會繼續分解蛋白質轉化為葡萄糖供應能量。人體的肌肉和內臟主要就是蛋白質,分解蛋白質就相當於細胞在直接吃你的心臟和肝臟。

    人體供能其他都可以用脂肪分解能量來功能,但大腦供能需要糖原和少量的酮體。

    從兩個拆分問題裡不難看出,減脂期間,不吃脂肪,不一定能減脂,過度控碳水化合物並不利於健康。也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健康減脂必須達到以下三大金律。

    一、能量負平衡。

    攝入量小於消耗量的時候,身體才會從細胞裡調動能量。

    二、低升糖。

    碳水化合物可以合成脂肪,但大腦工作需要糖來功能。所以把握唐源的攝入量很關鍵。

    三、富營養。

    肥胖在醫學上稱為代謝綜合障礙症。因為身體營養失衡所導致。所以在減脂期間,一定要有充足的營養攝入,例如:維生素B6 B12 煙酸 葉酸 鈣鐵鋅硒等等。都是促進脂肪分解酶合成的重要原材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牛頻繁發生死胎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