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啥人類偏愛脂肪碳水組合食物?
8
回覆列表
  • 1 # 星仔很小隻呀

    我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是一樣的喜歡炸薯條,漢堡等食物,這些就是典型的脂肪碳水組合,特別是一些腦力活動者,現在科隆馬克斯普朗克代謝研究所得科學家已經找到了解釋:富含脂肪和的食物對我們大腦的獎勵系統有著特別強烈的影響。

    脂肪與碳水化物相輔相成

    通常皮質醇升高,人會越想吃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像很多健身的朋友,為了減脂肪,戒掉碳水化物,這個時候身體會發出警告訊號。作為一種主觀應激,身體皮質醇隨機升高,這個時候你會更渴望高碳水化合物。而且人情緒也會很糟糕,如果你是對這電腦上班的小夥伴,如果你控制碳水太嚴重,會讓你更加疲勞更加焦慮,但是你碳水化物過高脂肪合成率也上升,從而很多人長胖就是因為碳水過多的原因!當你一頓的飲食中很大部分的熱量來自碳水,你就需要每隔很短的時間就吃一點,才能保持血糖穩定。當你的血糖持續升高,熱量主要透過消耗血糖,而不是在燃燒脂肪和葡萄糖之間切換。但是如果你不吃碳水,血糖會降低,你會覺得疲勞,腦功能下降。所以這個神奇的迴圈。

    對於脂肪碳水組合我們如何控制

    對於大部分來說像這些脂肪碳水是很容易消耗的,所以很多人是越吃越想吃,所以我們補充碳水的時候,要選擇一些高質量碳水,也就是粗糧來補充,讓你飽腹感更強,不會隨便吃普通脂肪碳水組合食物

  • 2 # JINGANG

    很開心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想也許更多是因為我們“基因”導致的,為什麼是基因?

    下面透過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一下,你將會找到答案

    認識碳水

    糖類(Carbohydrate)又稱碳水化合物,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及其縮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總稱,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佈於自然界碳水的形式包括了水果、汽水、麵包、意式麵食、豆類、馬鈴薯、米糠、稻米及麥類。

    腦部及腦神經一般不能燃燒脂肪以獲取能量,但可以使用葡萄糖或酮糖代替。人體能從糖異生過程中,利用特定的胺基酸、甘油三酸酯中的甘油骨架,或是脂肪酸中的合成某些葡萄糖。糖類每克含有15.8千焦耳(即3.75千卡路里)而每克蛋白質則能提供16.8千焦耳(4千卡路里),而每克脂肪則能提供37.8千焦耳(9千卡路里)

    簡單瞭解了碳水化合物的基本知識,那麼到底因為什麼人類會愛吃碳水呢?或者是哪些因素導致我們愛吃碳水呢?來自兒時的本能反應

    研究已經表明,甜這種味道是人類在出生之後首先接觸到的味道,嬰兒在出生之後先吃母乳,而母乳就是甜的,所以說愛吃碳水是一種本能反應

    來自神經科學的角度: 多巴胺神經元被啟用

    人在吃碳水的時候,大腦當中的多巴胺神經元會被啟用,之後它會釋放出一種名為阿片類物質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與嗎啡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大腦感覺到這種物質帶來的興奮的時候就會對它產生更多的渴望,所以人在吃了碳水之後還會再想吃

    補充能量的角度

    在吃了大量碳水之後,身體當中的血糖含量就會增高,胰島素就會將其轉化為身體的能量。吃的碳水越多,身體當中的能量就越充足,所以為什麼在訓練前要吃一些碳水再進行訓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可以提高運動表現

    基因的角度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一書中根據基因的角度有這麼一段文字描述:

    舉例來說,高熱量食物對人不好,但為什麼總是戒不掉?現今生活在富裕國家的人都有肥胖的問題,肥胖症幾乎像瘟疫一樣蔓延,還很快地將魔抓伸向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們不想想採集者祖先的飲食習慣,就很難解釋為什麼我們一碰到最甜、最油膩的食物就難以抵抗。當時她們住在草原上或者森林裡,高熱量的甜食非常罕見,永遠供不應求。如果是個3萬年前的採集者,想吃甜食只有一種可能來源:熟透的水果

    所以,如果石器時代的女性如果碰到一棵長滿甜美無花果的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吃到吃不下為止,否則如果等到附近的狒狒也發現這棵樹,可就一棵也吃不到了。於是,這種想大口吃下高熱量食物的直覺本能就這樣深植在我們的基因裡。就算我們今天可能住在高樓大廈裡,家家戶戶的冰箱早就塞滿食物,我們的DNA還記得那些在草原上的日子。正因如此,我們才會不知不覺就吃完一整桶的哈根達斯,可能還陪著一大杯可口可樂。”至於女性比男性更愛吃甜食,應該是在基因上的烙印,更不願意能抵抗高熱量的誘惑。

    總結一下:愛吃碳水類的食物的本性也許是因為基因所決定的,而不單是通常認為的饞

    認識脂肪

    在前面介紹碳水化合物的時候,就提到一句“糖類是生物中的常見能量來源,卻不是人類的必須營養”,對比來說反而更需要脂肪,蛋白質,礦物質這三大類營養物質,脂肪是室溫下呈固態的油脂(室溫下呈液態的油脂稱作油),多來源於人和動物體內的脂肪組織,是一種羧酸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與糖類不同,脂肪所含的碳、氫的比例較高,而氧的比例較低,所以發熱量比糖類(碳水化合物)高

    脂肪存在形式脂肪更多來自於動物的脂肪組織,或動物內臟、直接來自植物的含油部分(豆油)、採用多種天然原料進行勾兌(例如沙拉油),或天然食用脂肪進行化學處理的產品(例如人造奶油)。 另外果仁脂肪含量最高,各種肉類居中,米、面、蔬菜、水果中含量很少

    熱量高密度高是脂肪的特點,可能減肥的你因此害怕攝入脂肪或肉類,包括對全素食主義者也是堅決不攝入,但是唯有脂肪才可以為我們提供人類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必須脂肪酸”,例如ω-3脂肪酸(烴基上第一個雙鍵位於從末端數第三個碳原子處)有維持免疫和心血管功能的作用。如果你是完全素食者,想攝入ω-3脂肪酸,可以考慮亞麻籽,亞麻籽可提供豐富的ω-3脂肪酸

    脂肪帶來的營養價值

    法華人謝弗勒首先發現,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結合而成。因此可以把脂肪看作機體儲存脂肪酸的一種形式,從營養學的角度看,某些脂肪酸對我們的大腦、免疫系統乃至生殖系統的正常運作來說十分重要,但它們都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我們必須從膳食中攝取,現在的研究還認為,大量攝入這些被稱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分子,有助於健康和長壽。同時一些非常重要的維生素需要膳食中脂肪的幫助我們才能吸收,如維生素 A、D、E、K等

    愛吃脂肪的原因

    對於愛吃脂肪的原因,在看到此問題時,也許下面來自美國《科學》雜誌的一篇研究發現論文可以給到你答案:

    美國《科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可能是大腦中一類多巴胺神經元在“搗鬼”。論文第一作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劉綺麗5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酵母是果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把酵母從食物中去除後,果蠅會因蛋白質缺乏而對蛋白質更渴求,更偏愛酵母從而攝入大量酵母。但是此前人們對這種神經調節機制知之甚少。

    他們研究發現,原來是一類多巴胺神經元在“搗鬼”。根據這些神經元在果蠅大腦中的投射區域,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DA-WED。當這些神經元失活時,即使果蠅被餵食缺乏蛋白的食物,它們對酵母的偏愛和攝取也會大大降低,但對水和鹽分等的攝取慾望則不受影響。相反,人為啟用DA-WED神經元,即便果蠅已經攝取了足夠蛋白質,還是會對蛋白質如飢似渴,從而攝入過量的蛋白質。

    研究人員對DA-WED的監測發現,當果蠅處於蛋白質飢餓狀態時,這些神經元會變得更加活躍。有趣的是,活躍的DA-WED神經元不僅誘發果蠅對蛋白質的渴求,還會造成果蠅對另一類它們平時十分偏愛的營養物質——糖類的排斥, 從而使得果蠅專心攝取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便迅速恢復體內的蛋白質平衡。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這種雙重功效是由DA-WED神經元的兩個不同分支透過兩種不同的多巴胺受體,分別作用在兩類不同的下游神經元中實現的。劉綺麗指出,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對整體食物的攝取量有深入的影響,該研究加深了人們對蛋白質攝取調控機制的理解,為治療肥胖症提供了潛在的線索

    我想透過以上的描述我想對於“為啥人類偏愛脂肪碳水組合食物?”這個問題,你心裡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

    我的角度

    最後,呆子想說一點題外話,無論對於攝入碳水化合物還是脂肪,對“量”的把控才是最重要的,過多攝入碳水會引發胰島素紊亂,最終可能會導致糖尿病,然而更嚴重的則會引發脊柱側彎,脂肪過多攝入當然也是不好的,比如現在比較風靡的減脂方法“生酮飲食”,如果過分強調脂肪的攝入,則會引發酮症(生酮飲食其實是為糖尿病人所設計的飲食方案,關於生酮飲食後期我會在文章中展開說,這裡不做過多贅述),所以任何飲食其實是因人而異的,切不可人云亦云,無論任何飲食真正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Maton, Anthea; Jean Hopkins, Charles William McLaughlin, Susan Johnson, Maryanna Quon Warner, David LaHart, Jill D. Wright. Human Biology and Health.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USA: Prentice Hall. 1993: 52–59.

    ps:

    以上內容部分來自維基百科,禁刪

    #清風健身說# #她力量計劃#

  • 3 # 健身教練Ason

    在我們攝入食物時,食物中的營養素就會給我們的大腦傳遞訊號,來告訴大腦我們剛才吃了什麼,這種訊號對於調節進食行為是非常重要的。

    有證據表明,在感知脂肪攝入和碳水化合物攝入時,可能存在不同的腸道到大腦的訊號通路。

    那麼對於只含有脂肪的食物,只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及含有碳水+脂肪的食物組合,哪類食物對於我們會更容易上癮?

    幸運的是,去年一篇發表在細胞代謝上的研究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1]。接下來讓我解讀一下這個研究,最後你們應該就會知道問題的答案。

    研究

    研究人員準備了一組圖片,圖片上畫有一些小吃,這些小吃會可以分成三種類別:

    1.碳水化合物

    2.脂肪

    3.碳水+脂肪

    在這些食物中,喜好、卡路里含量以及受試者對食物的熟悉程度都是相似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控制了這些因素我們才能真正知道是哪種營養素或者營養素的組合使我們上癮。

    受試者空腹到達實驗室,然後被提供426卡的早餐:橙汁,全麥土司,白吐司,草莓醬和黃油。

    3小時後,受試者會進行核磁共振掃描,檢查大腦中變活躍的地方。

    在進行核磁共振掃描之前,受試者每人手上會拿5歐元,他們可以拿0-5歐元與電腦喊價來購買掃描過程中出現在圖片上的食物。

    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更容易在含有脂肪+碳水的食物上付錢,即使這些食物的能量密度和喜好程度都相同。

    另外,與單純的脂肪或碳水化合物食物相比,與多巴胺和食物獎賞相關的大腦區域更容易受到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影響。如下圖:

    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在卡路里相同的情況下,碳水+脂肪的食物會比單獨含有碳水或者單獨含有脂肪的食物更加誘人。而且這個效果與你對食物的喜好程度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即使這三類食物你都喜歡,但你還是會傾向於吃碳水+脂肪的食物。

    背後主要的原因就與大腦中的紋狀體有關,在這個區域我們可以看到多巴胺分泌與食物獎賞之間的聯絡。

    所以,當你的大腦看到脂肪+碳水的食物時,它就會更容易去吃這些食物。而且由於這類食物往往滿足感和飽腹感比較低,我們非常容易會攝入過量,從而導致肥胖。

    然而,雖然碳水結合脂肪可能會增強食物的獎賞能力,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刻意避免所有的這些食物。在正常的飲食中,我們炒菜也會放油,同時也會攝入主食,然後還會有蛋白質和蔬菜。

    其實,我們只需要限制新增脂肪和新增糖以及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比如蛋糕餅乾等各種食物),同樣也可以降低食物的獎賞能力,從而降低卡路里的攝入。

    刻意的避免將碳水和脂肪同時攝入也會讓備餐更加困難,以及讓我們更難堅持目前的飲食。而且也還有研究表明,在控制好卡路里攝入的情況下,將碳水和脂肪放在一起吃與碳水和脂肪分開吃對於減肥沒有什麼區別[2]。

    總結

    對於能量密度高的食物來說,當碳水結合脂肪時確實會更容易讓我們多吃。然而,在正常的減脂飲食中,你不需要擔心這樣會提高食物的獎賞能力,從而讓你多吃,你只需要限制這類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就行。

    參考文獻:

    [1]Difeliceantonio A G , Coppin Géraldine, Lionel R , et al. Supra-Additive Effects of Combining Fat and Carbohydrate on Food Reward[J]. Cell Metabolism, 2018:S1550413118303255-.

    [2]Golay A , Allaz A F , Ybarra J , et al. Similar weight loss with low-energy food combining or balanced di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0, 24(4):492-496.

  • 4 # LJ普拉提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身體中有什麼是身體所必需的營養元素

    營養元素

    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在體內不斷的合成與分解,是構成、更新、修補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它參與物質代謝及生理功能的調控,保證機體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並供給能量。肉、蛋、奶、魚、豆是提供蛋白質的主要營養素。

    脂肪

    糖類(碳水化合物)

    糖類是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人體所需要的能量的70%以上由糖類供給。它也是組織和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五穀類是提供糖類的主要營養素。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須的物質,需要量隨少,但由於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去。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兩類。它們對人體正常生長髮育和調節生理功能至關重要。蔬菜、水果是提供維生素的主要營養素。

    礦物質

    礦物質是骨骼、牙齒和其他組織的重要成分,能活化荷爾蒙及維持主要硣素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機能調節作用。蔬菜、水果是提供礦物質的主要營養素。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它能軟化 腸內物質,刺激胃壁蠕動,輔助排便。並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葡萄糖的吸收。

    人體需求

    瞭解了以上的營養素,我們發現其實我們身體正真必須的是蛋白質,水。那為什麼我們必須的我們就不偏愛了呢,因為水和蛋白質是保證我們人類生存的基本,而人類既然可以存活至今,那就證明我們這兩項營養素是可以得到充分補充的,而我們平時的活動中所需求的營養素就來源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所以我們在已經保證存活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活的有質量,就要攝取高熱量。來保證生活質量.

    基因

    《人類簡史》裡講到,我們之所以會這樣,被廣泛接受的就是“貪吃基因”的理論。如果是3萬年前的採集者,想吃高熱量食物。只有一種可能來源:熟透的水果。所以,如果石器時代的女性,碰到一棵長滿甜美無花果的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為止,否則等到附近的狒狒也發現這棵樹,可能就一顆也吃不到了。於是,這種想大口吃下高熱量食物的直覺本能就這樣深植在我們的基因裡。這是基因裡帶的,就類似狗狗碰到骨頭就想去啃食一樣,我們在看到高熱量的食物時會不自覺的有需求。

    小結

    我們為什麼會對脂肪與碳水這麼有需求,一是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保證生活質量的基礎供能就是碳水與脂肪,二是基因本身會讓我們有本能的需求。

    但是現代社會對於我們來說營養已經過剩,而我們的生活也不再是飢一頓飽一頓,都說活在當下,我們就不要那之前古時候的事情來衡量自身了,畢竟那時為了捕食和不被捕食,每天都會有大約3萬步以上的行動量,你現在行麼?所以要以現在的生活體系來合理的安排飲食,也不要給自己找藉口說什麼我貪吃是基因的事,人的成長不就是在克服和改變中進行嗎?我們來一起改變吧!

    #清風健身說# #她的力量計劃# #健康真相館#

    參考文獻: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英文書名為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作者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

  • 5 # 青松享瘦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健康,長期食用高糖、高脂食品,會增加肝腎負擔,形成齲齒、肥胖或營養不良,還會增加骨質疏鬆、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既然對身體這麼多不良影響,那麼為何人類還偏愛脂肪碳水組合食品呢?

    看完本文你能得到以下知識點:為什麼人類更傾向於選擇脂肪碳水組合食物?高糖高脂肪食品的危害有哪些?健康飲食小貼士 為什麼人類更傾向於選擇脂肪碳水組合食物

    發表在美國《細胞—代謝》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人腦對同時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加工食品(例如‘甜甜圈’)的熱量及營養價值缺乏準確判斷,更加偏愛此類食物,這可能是導致現代人易於肥胖的原因之一。

    來自美國、德國、瑞士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讓206名受試者使用一定數額的錢,看照片選擇最想購買的芝士、椒鹽捲餅、“甜甜圈”,同時對他們進行腦部掃描。結果發現,相比只含脂肪或只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受試者更偏向選擇兩者兼具的加工食物——“甜甜圈”,以“功能性磁振造影”拍攝了受試者的大腦影象,腦部掃描顯示這種組合更明顯地激活了人腦的興奮機閥。專家經研究發現:人類在億元年進化過程中學會了判斷、識別食物的營養價值,從而進行覓食行為的調整。人類大腦對食物的各種營養價值進行判斷,目測食物的外形、顏色、成分,還有以往的經驗進行判斷,這些方法可以辨別脂肪,但對於碳水化合物沒法準確判別。尤其兩種食物混合一起,更難以分辨,而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環境原始,條件艱苦,技術落後,人類長期的主要食物成分為植物纖維素,為了生存的需要,人類渴望攝取動物脂肪,進行擇優覓食,對脂肪+碳水作出了較高判斷,使其更具吸引力,從而增加了攝入量。高糖高脂肪食品的危害

    易患高血壓:《美國心臟病雜誌》曾刊登過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導致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不是鹽(鈉)而是糖!糖分直接引起胰島素水平升高,導致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糖分還會啟用血管緊張素,讓血管舒張素失衡,造成血壓升高,形成高血壓。

    面板加速衰老:大量的糖分會使得人體內分泌失調,雄性激素增多,皮脂分泌也會增加,痘痘隨之而來。另外,糖與蛋白質會發生“糖基化”反應,造成面部面板失去光澤,加速衰老,出現色斑、皺紋等。

    視力受損:過量的糖會導致眼睛晶狀體密度增大,角膜曲率變大、厚度增加,還會改變眼睛屈光度,使得近視程度會在短時間內加深,嚴重時甚至會誘發白內障、青光眼。導致肥胖:攝入過量高糖、高鹽、高油食物,使肥胖人口日趨增多,相對也會造成新陳代謝的緩慢,消化系統容易生病,出現便秘、腹瀉等症狀。 健康飲食小貼士

    早餐要吃“好”:要有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奶、蛋等蛋白質,少量面類主食,再吃點堅果。

    午餐要吃“飽”:可以攝入各類蔬菜、雞魚精肉等動物蛋白、豆製品等植物蛋白,還要主食必不可少。晚餐要吃“少”:“少”指的是熱量要少,適量食用蔬菜、雜糧和薯類。夜宵要say“no”: 吃夜宵會加重腸胃的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內分泌失調、易發高血脂、糖尿病,所以要堅決戒掉吃夜宵的壞習慣。抵制食慾:選擇低GI的穀類、粗糧和水果,不僅飽腹,還能讓你抑制對高脂肪高碳水的慾望。

    高糖高脂,有害身心,健康飲食、時不我待。

  • 6 # 小方愛舉鐵

    糖就是碳水一種,我想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對為什麼人都偏愛高油高糖食物吧!

    我記得以前看到一期有關類似的解答,分享一下:

    為啥人類偏愛脂肪碳水組合食物?首先脂肪和碳水組合的食物代表有哪些?甜甜圈,薯條,高糖高油類食物等。

    偏愛脂肪碳水組合食物主要是取決於我們人腦,對於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缺乏判斷,因此會更加偏愛,這可能是導致現代人肥胖的原因之一。

    有一個機構就做了這個研究:

    讓206名參與者拿錢去購買自最想購買食物,然後去掃描他們的腦部,就發現他們更偏愛脂肪和碳水組合的食物,尤其兩者一起加工的食品。

    腦部掃描顯示這種組合更顯著地激活了人腦的獎勵機制。

    人腦透過不同機制判斷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熱量。受試者大多對脂肪判斷精準,但對碳水化合物則判斷力欠佳。如果將兩種營養物質混合在一起,人腦就會高估其價值,從而使食慾增加。

    遠古時代,人類主要以狩獵動物和採集植物為生,食譜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較少,而纖維含量豐富。隨著動植物馴化、穀物種植和奶製品出現,人們同時進食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機會逐漸增加,但類似“甜甜圈”這種同時富含脂肪和糖分的加工食品直到近代才出現,因此大腦還沒有形成新的反應機制。

    然後說一下我個人的見解:

    一般來說脂肪碳水類組合食物,伴隨著高顏值,以及好的口感!類似的代表就像甜甜圈甜甜圈一樣。

    當一個食物對於你視覺上的感官衝擊的時候,你會不自覺的想去品嚐一下,就像看到顏值很高的食物我們迴流口水一樣,這大部分也是來自於自我大腦的反映。

    好看,漂亮的你才會更願意去了解對吧,當你視覺給你衝動,那你才會去購買去吃它,品嚐之後發現口感相當不錯,自然就很喜歡了。

    經常做飯的人應該瞭解食物經過高油炸之後一般口感都不會很差,加一些糖也會讓食物變得更鮮美。

    最後我想說的是:雖然這些食物很好吃,但是不要貪,合理飲食,按時三餐,不要偏食,才是對身體健康負責任。

  • 7 # 降龍健身

    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也是特別的豐富,人們喜歡偏愛脂肪碳水的組合食物,簡單的原因就是比較好吃,比如油炸食物、燒烤、漢堡等高油脂、高脂肪的美味。那麼真正的原因給大家分析2點,讓你對此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原因1:脂肪是儲存能量最多的物質,防止飢餓

    人類從遠古時期發展到現在,生活水平是從一個吃不飽到現在小康生活,算是豐衣足食了。幾百萬年前,人類都是以打獵為生,條件艱苦、吃不飽,人自身身體的需求,當然是需要更多的補充能量。身體飢餓的反當然就是儲存能量,其實就是囤積脂肪,健身的人想必都知道脂肪是三大營養素碳水、蛋白質、脂肪中,單位重量下含有的能量最多。1g脂肪大概9大卡能量,然而糖和蛋白質大概4大卡左右,所以需要攝入更多的脂肪來供人體需求。

    原因2:延續了人類發展吃飽的基因,攝入更多的脂肪類食物

    由於人類發展到現在,人體的神經適應,生活習慣的一直延續到現在,條件好了,更加喜愛這些脂肪碳水組合食物。我們的骨子裡是流淌的囤積脂肪的血液。如今人們在閒暇之餘,不是躺在床上,就是是久坐少動,再加上延續了我們以前吃不飽的基因。習慣已養成,所以很多人會肆無忌憚的去吃高油脂、甜品以及過度加工類食品。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發展到現在偏愛脂肪碳水組合食物的原因,因為人體的能量需求,需要更多的脂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評書 《童林傳》的最後結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