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雛菊西瓜Peterpan

    說到底明斯克號的發展思路其實不是中國想期望的方向,當時已經盯上了更專業的瓦良格號!蘇聯基輔級航母在世界航母發展中屬於比較跑偏的,與其稱之為航空母艦不如叫他“載機巡洋艦”。另外考慮到艦齡還有改造難度都不如選擇改造更為專業更年輕的瓦良格號。

    1.明斯克號的定位是載機巡洋艦,主要目的提供給己方戰略核潛艇以全方位保護,在不依靠艦載機的情況能夠獨立作戰。依據這種定位,明斯克號航母攜帶了大量艦載武器,包括射程高達550公里的玄武岩反艦導彈。艦載機為垂直起降型的雅克38和反潛直升機卡27。這種搭配方式對於主動奪取制空權並沒有什麼作用。所以這種發展思路是跟我們有差別的,我們想要的是類似美軍的航母。

    2.明斯克號改造難度實在太大,基輔級攜帶了大量艦載武器,這些武器擠佔了大量空間,嚴重擠壓了機庫和飛行甲板。如果以此平臺去改造,那麼上層建築、下層甲板、機庫等全部都要拆除重新設計。而4萬噸的噸位即便重新設計,在不依靠蒸汽彈射器這些高效率裝置的情況下作戰效率也不會太高。所以這個改造難度和改造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跟重新設計一艘航母沒有什麼區別。

    3.艦齡太長了,明斯克號1975年下水,1998抵達中國,艦齡已經達到23年。最要命的是這艘航母幾乎就沒什麼保養,跟一堆破爛一樣。如果我們以此為平臺改造的話,加上考察、重新設計、改造服役,到時候艦齡可能已經超過30年,根本沒有多少發揮的餘地。

    4.明斯克號實際上是一個幾手貨。我們並不是明斯克號的第一個買家,明斯克號其實先被南韓買走,又過了一段時間才轉到我們這。也就說這艘航母除了蘇聯外,南韓也掌握他的情況,我們買來再改造成現役航母,說實話沒什麼意思了,到時候就沒什麼秘密可言。

    反過來看瓦良格號,由於瓦良格的設計已經靠近主流航母,可以搭載固定翼戰鬥機執行制空權奪取任務。而且瓦良格號1988年才下水,艦齡比明斯克號短13年。關鍵是瓦良格號我們手裡很有可能有圖紙,也就是瓦良格號的情況我們可以很快熟悉,可以根據圖紙和考察確定改造方案。顯然這比用老舊的明斯克號要來的划算。

    印度維克拉瑪迪亞號航母就是明斯克號的弟弟戈爾什科夫改造的。前前後後花費了30億美金,歷時9年才完成改造。而且改造後不倫不類,艦島位置可能還影響起飛跑道。所以沒有改造實在是正確的選擇。

  • 2 # 五嶽掩赤城

    明斯克號狀態和基礎太差,而且無法起降殲-15/蘇-33,別搞得跟專業撿破爛的似的,自己造都比改造省錢省力。

    明斯克號狀態太差

    明斯克號是1978年服役的,到1993年發生火災後退役,期間已經使用了15年,在1995年賣給南韓大宇集團時,又經過暴力拆除,龍骨損傷變形,大軸被切斷,無法做任何大餘5節速度的機動。狀態已經奇差無比,那裡來的改裝價值?而且深圳買過去後,也不過是刷層油漆,表面上看起來光鮮點,船體結構等維護也都是壓根沒有進行,說難聽點明斯克號也就剩下已經腐蝕嚴重的空殼,狀態太差,完全沒有利用價值。

    而當年瓦良格號在1991年11月停工,到1998年買入,最後2002年運到大連,也就在水裡泡了10年,船體可以說是處於未使用狀態,可以視為新建(蘇聯解體時停工的半成品,在水裡泡了多年後大部分都完工,包括我們購買的4艘現代級都是蘇聯解體時的半成品),可以視為新艦。1992年蘇聯解體時泡水裡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K-139別爾哥羅德號在去年建造完工服役,照樣視新艦。

    而瓦良格號船體結構基本完好,所受到的最大的破壞也不過是粗暴的拆除了鍋爐和蒸汽輪機的動力裝置。跟明斯克號這種龍骨、大軸受到幾乎致命性傷害完全不一樣。瓦娘剛到大連的時候,也就因為在水裡泡了多年,船底附著了一層厚厚的藤壺等水生物

    基輔級改造基礎不好,跟瓦娘同樣沒法比

    基輔級最初是作為載機巡洋艦來使用的,其設計時計劃打造的戰機是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屬於輕型航母設計思路,標準排水量30500噸,要比瓦良格號的55000噸小兩萬多噸。也因為是輕型航母的設計思路,該艦非常不重視飛行甲板設計,整體佈局過於細長,外飄很小,艦長273米,艦寬49米,對比瓦娘總長305米,艦寬72米,非常不利於甲板艦載機排程操作。基輔級與庫茲涅佐夫級艦體對比

    印度三哥在買走巴庫號,改裝成“維克拉瑪蒂亞號”,強行增加10米飛行甲板寬度,將其變成滑躍起飛/垂直降落型航母,但是最初艦島位置原因,變成非常不倫不類的艦島中置型航母,浪費非常嚴重。雖然毛子有坑人因素在,但維克拉瑪蒂亞號進行這一系列大手術改裝,內部結構和外形都進行大改,改裝費用由最初的10億美元到最後23億美元,根本不划算。

    無法起降殲-15/蘇-33這種戰機

    基輔級本身排水量小,即使像“維克拉瑪蒂亞”號這樣大手術改裝,最終標準排水量不過38000噸,滿載排水量45000噸。跟遼寧號這種標準排水量57000噸,滿載排水量67500噸有一半的差距。再加上甲板面積侷限,其只能起降米格-29K這種中型艦載機,無法起降殲-15/蘇-33這種大型艦載機。米格-29K

    但關鍵是我們壓根沒有引進過米格-29K這種中型艦載機,只有接受毛子的不平等條約,而且重新引進裝備一款戰鬥機還要增加維護成本。而對於蘇-27系列,不僅非常熟悉,而且有生產線,還進行過逆向,同時還可以從烏克蘭搞到T-10K-3號原型機進行參考,即使是成本和發展角度上看,也比米格-29強太多了。更加上,蘇-27這種重型戰鬥機的戰鬥力不是米格-29可以比的,雖然從實際使用角度來看,庫茲涅佐夫級這種航母更適合米格-29K這種中型艦載機,可以容納更多數量,但是不管是當年的蘇聯紅海軍還是現在中國海軍,其航母的雄心都不止於庫茲涅佐夫號/遼寧號,所以最終選擇了蘇-33/殲-15!

  • 3 # 戰雷菜鳥玩家

    個人觀點

    第一,明斯克已經停放多年,艦體老化,而且明斯克號航母當時作為蘇聯時代對於航母探索的一個實驗艦船,很明顯能力有限,不能勝任現在的作戰需求,而且當時對明斯克的定義是搭載固定翼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重型巡洋艦,主要武器依舊是船首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第二,明斯克作為實驗艦船,其本身就存在很多毛病,發射導彈時由於反艦導彈部署在船頭,必須把船頭對準攻擊方向,而且自身對於來襲的敵方導彈,飛機並沒有太多的防禦手段,並且自身搭載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其艦載機雅克38重量輕,航程近,而且對空能力相當有限,也無法擔任區域防空任務,最多擔任空域警戒

    第三,明斯克本身作為實驗艦,很多東西都是一遍使用,一遍摸索航母的使用方法,作用,所以明斯克已經是淘汰的產物,花錢改造也只能是浪費錢

  • 4 # 王歌不唱歌

    我們不是專業的軍事研究人員,所以不能給予這個問題的詳細繁雜和具體資料的精確回答,但我還是把我的一點淺薄看法用簡單的語言方式與大家共享:首先中國是一個大國,並逐漸成為一個強國,航母是一個非常繁雜高階的武器和平臺,中國首先要解決有無問題,再解決質量提高的問題,中國根據自己的大國國情真正需要的是高階的大航母,而不是像明斯克或者遼寧艦這樣的航母,但是第一部解決有無問題,不能好大喜功,不切實際,所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遼寧艦已經解決了有無問題,並且國家把它定性為科學實驗艦,實驗艦有一個就夠了,中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科學技術人員從遼寧艦的建設,掌握了大量的有實踐意義的詳細施工經驗和設計資料為參考。再把明斯克這樣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端航母進行改裝就有點多餘了。

    我們國家有更大更好更高階的航母艦艇目標需要實現,如果再來進行投資改裝這個費力不實用的幾十年前的低端航母,會讓華人蒙羞讓外國低看咱們,這很重要。我們借鑑別人的東西作參考並不丟人,但是像印度經歷十幾年了中國產航母經過幾次下水,到目前為止距離服役仍遙遙無期這樣才會成為別人的笑柄。很多人把放棄改裝明斯克的原因重點放在費錢不值得上面,其實這樣理解是片面了。

  • 5 # 國平軍史

    明斯克號航母,是上世紀70年代末期,服役於前蘇聯紅海軍的航母,長273.1米、寬49.2米 ,標排30535噸、滿載43500噸,航速32節,18節航速是續航力13000海里。

    因為其怪異的造型,與普通航母確實有所不同,明斯克號一半是巡洋艦一半是航母,所以蘇聯叫它為載機巡洋艦。

    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承了該艦,但由於俄經濟實力不足,明斯克號航母於1993年退役。

    1995年底,明斯克號航母被南韓大宇重工集團買下,1998年8月,被轉讓給了一家中國公司,在深圳大鵬灣被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

    作為前蘇聯的基輔級航母,國內從南韓手中購入時,合同中都註明不得用於軍事用途,所以不能對其進行改裝,此其一。

    其二,明斯克號航母除了起降垂直戰鬥機外,最主要是起降直升機的,改造起來難度很大,艦面上密佈有許多艦炮、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魚雷、反潛火箭發射器等。

    其三,雅克38垂直起降戰機作戰效能十分有限,雅克141專案又下馬了,國內海軍並未看上該型艦隻。

    其四,海軍眼界開闊了,就看不上非驢非馬的載機巡洋艦了,看中的是瓦良格這般6萬噸級的大型航母。

  • 6 # 曾經戴過紅五星

    明斯克號其實可不可以換個思路,將其改裝成海警船,上面配置幾架巡邏機和無人機,平時可停泊在南海島礁碼頭,用巡邏機和無人機及船上雷達監控南沙海域,遇到蠻不講理進入我島礁12海浬的敵海軍艦隻,可以立即出動“明斯克”號海警船進行驅離!這海警船噸位大且耐撞擊,威攝效果可能比較好!由於噸位大人員住宿寬敞,裝載的後勤物資多,可保此船較長時間在南海停泊巡邏執勤,必要時還可配置一二艘小艇隨船行動,用於船上海警登臨他船執法檢查!

  • 7 # 楠竹一

    明思克號航母的狀態和基礎太差,無非起降殲15和蘇33,即便是中國自己新造一艘航母也比明思克改造的花費要低,明思克號航母是1978年服役的,到1993年發生火災之後退役,期間已經使用了15年,在1995年賣給南韓財閥的時候經過暴力拆除,龍骨損傷變形,大軸被切斷,無法做出任何超過5節速度的航行機動能力,狀態已經十分惡劣,沒有改裝的價值。

    在深圳購買明思克號航母之後僅僅是刷塗新的一層油漆表面上看起來光鮮,實際上連船體結構維護這種必要的工作也沒有進行,說的清楚一些就是明思克號航母只剩下腐蝕嚴重的空殼,狀態太差,完全沒有改造為軍艦的價值,而完全不同的事情是瓦良格號的停工時間是在1991年11月停工,到1998年買入,最後2002年運到大連,僅僅停泊10餘年,船體處於沒有使用過的狀態,可以將其視為新建,蘇聯解體時停工的半成品,在停泊多年之後基本上完工了大部分設施,即便是中國購買的4艘現代級驅護艦也是蘇聯解體時候的半成品,能夠視其為新艦。

    同時瓦良格號艦船的船體結構基本上完好,所受到的最大破壞也不過是粗暴的拆除了鍋爐和蒸汽輪機的動力裝置,和明思克的龍骨,大軸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傷沒有任何關係,同時明思克號當初是作為載機巡洋艦來設計和使用的,在設計規劃的時候給其配備的艦載機是雅克-38原地起降戰鬥機,屬於輕型航母的設計思路,標準排水量為三萬餘噸,要比瓦良格號的五萬餘噸的噸位小二萬餘噸,也因為是輕型航母的設計思路,所以明思克非常不重視飛行甲板的設計,整體佈局過於狹長而缺乏寬度,不利於甲板艦載機的排程工作。

  • 8 # 戰壕

    明斯克號屬於基輔級航母,艦體相對來說太小,不是很適合進行現代化改裝,即使改裝了也沒有太大作用,無法搭載更多的艦載機,勢必也會加長中國航母的研發程序。

    明斯克號航母雖然也是航母,能夠起降固定翼戰機,但是由於蘇聯海軍特殊的作戰需要,該艦裝備有大量艦載武器,幾乎就是一艘僅僅裝備了一個飛行甲板導彈巡洋艦(而蘇軍也確實稱呼為載機巡洋艦),因此其僅能裝備極少量的雅克38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機。

    但是這樣的航母對於中國來說自然沒有任何現實價值和作用的。首先這種航母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其次其只能裝備垂直短距起降戰機,而中國當時沒有這種戰機,而且即時能夠引進,也普遍是比較落後的型號(雅克38、鷂式等這些型號),毫無戰鬥力可言。而中國當時又沒有能力對這種大型戰艦進行改建,因此自然就早早放棄了改裝明斯克號的想法。

    而瓦良格號,本身就屬於中型航母,艦體更大,平臺更高,能夠起降常規戰機,而且已經算是真正的航母了。所以有了瓦良格號這樣的好平臺後,中國自然不會選擇明斯克號進行改裝。

  • 9 # 皇家橡樹1972

    “明斯克號”載機巡洋艦的區域性特寫,可以看見過於龐大的艦島和上面各種型號繁雜的搜尋雷達和照射雷達、通訊天線、電子戰裝備……艦島邊上還有兩架як–38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38,“鐵匠”)。

    對於“明斯克號”航母或者其他“基輔級”航母(明斯克號是第二艘)來說,軍迷們管它們叫“鳥中蝙蝠”。因為它們不但裝備了直升機和戰鬥機,自身的武器裝備也非常強大!在單艦一對一的作戰情況下,完全可以與歐美海軍的大型驅逐艦和巡洋艦相抗衡!“明斯克號”艦艏巨大的“玄武岩”(SS–N–12)反艦導彈發射器、兩個中間基座上為雙聯AK276型76㎜速射艦炮和SA–N–4遠端防空導彈發射架,僅憑這三種裝備就夠格成為巡洋艦!中間有幾個蘇聯水兵在“日光浴”映襯出這些重型裝備的偉岸!

    那麼,蘇聯海軍為啥要在“基輔級”上裝這樣多的重型裝備?原因就是蘇聯海軍沒有美國海軍那樣的航母編隊,依靠艦載機自己都覺得不保靠!所以強化單艦作戰能力,使之在己方艦隊被打垮之後仍然有強悍的作戰能力…而不是追求美軍那樣的以航母為核心的聯合作戰能力。

    那麼,具體到“明斯克號或者“基輔號”來到中國之後有沒有必要進行改造重新服役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這兩艘航母本身來中國前狀況已經非常差了,由於“明斯克號”退役後先是1995年買到了南韓,俄羅斯已經將上面的所有武器裝備和電子裝置拆卸完了(防範南韓將其利用)……並且是以“廢船”的名義賣出的,更直白的說“明斯克號”已經僅剩下一艘空殼了!再“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南韓大宇公司瀕臨破產又將其買到了中國,這再次的轉賣使其狀況更差了,完全失去了作為軍艦“續建”的可能性!所以,從經濟型方面考慮還是讓它做水上樂園比較好。從這個角度來看,與遊客身材相對比“玄武岩導彈”的確碩大無朋!

    從軍事角度而言,就算是“明斯克號”與“基輔號”狀況較好,我軍也不會將其所用的,因為它們已經不適應現代作戰要求了!“基輔級”本身是蘇聯海軍的體系作戰裝備,它本身是按照蘇聯海軍的要求而建造的,並不適用於其他國家。

    首先:前面所說的那些重型裝備只有俄羅斯生產和使用,別的國家就算是再花錢買了“玄武岩”導彈也用上,因為這導彈打擊敵艦時需要由其他蘇制裝備(衛星,直升機)中繼與制導,只有這樣該導彈的射程才能達到500㎞以上,否則射程僅為“視距內”的50㎞……這等於別的國家花了大價錢買了無用之物!

    其次:雖說是“載機巡洋艦”,但“基輔級”所裝備的як–38戰鬥機實在是太次了!“基輔級”連同“鐵匠”的設計年代是1970年代,是借鑑了英國當時設計的“無敵級”輕航母(1.9萬噸級別)和“海鷂”戰鬥機,由於蘇聯有自己的海軍建設思想,“基輔級”需要獨立作戰能力,在建造的時候排水量顯著的增加,達到了4.1萬噸~4.3萬噸的滿載排水量,但是蘇聯的航空發動機的水平不如英國,“鐵匠”的效能與“海鷂”相比落後了一大截……以上種種“落後與另類”就連印度海軍也沒看上,所以印度在接受俄羅斯贈與“戈爾什科夫”號之後,在改造期間將上面的各種重型武器都拆掉,艦載機也換成了миг–29k……為此印度花費了20億美元之多(一說是25億美元)!這樣的代價極大,而精明的國家是不會為此透一分錢,甚至土耳其購買了“無敵號”之後也是當廢船最後拆解。як–38與“海鷂”的對比,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飛行員的說法:“海鷂”是難以駕馭的飛機,特別是垂直起降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嚴重事故,並且“海鷂”飛行距離和載彈量都讓人覺得不堪!而“鐵匠”更是落後……將更加難以駕馭。

    透過,印度海軍接收“戈爾什科夫號”所經歷的這些,可以看出“基輔級”在21世紀的軍事價值極低,非得花大價錢進行改造 !就算改造後也勉強,因為миг–29k戰鬥機是目前世界上最落後的艦載戰鬥機,遠不如:殲15系列、F–18大黃蜂系列和法國“陣風”系列,剛裝備就已經落後的結果,難以讓人接受!沒有了艦載機和重型裝備的“基輔級”,空有4萬噸以上的排水量,其剩餘作戰能力根本比不上同為4萬噸的兩棲攻擊艦!與其巨資將其改造,還不如新建一級4萬噸的通直甲板的兩棲攻擊艦實用,而且我軍需要的是6萬噸級別的大型航母,而非4萬噸這樣的中等級別,這是我們海軍的雄心壯志!

    所以,“明斯克號”和“基輔號”來到中國的價值就是: 水上樂園!鑄劍為犁也算是一個好的歸宿。

  • 10 # 耀陽136

    當年明斯克回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生鏽的二手船殼子。一點改裝的價值都沒有了。

    明斯克最大的價值是提供了一艘大中型航母的模本。哪怕日後沒有瓦良格號的引進。中國還是會按國防需要設計建造中國產的航空母艦組建航母戰鬥群。

    後來瓦良格號的引進更是直接為中國大型航母指明瞭方向。透過改造瓦良格號我們得到了遼寧號。

    緊接著遼寧號二號艦在遼寧號的基礎上順利完成建造進入海試。不久後會入役。

    所以我們不需要透過改造明斯克的模式得到一艘重生航母。沒必要也極端不符合價效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昌有什麼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