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油膩大叔8069

    美元有美金的稱呼原因就是在二戰結束,美國將美元與黃金掛鉤,在當時美元等於黃金,全球流通,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由於這個體系使二戰期間西方國家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直到1971年由尼克松結束。當時美國提出世界上所有石油交易用美元計價,基新格提過控制能源就算控制世界。石油美元上位就多得美軍軍隊和美國的軍工,天天讓美國的小弟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放煙花,以及世界需要一種全世界通用貿易貨物,也需要一個強大的美國與蘇聯對抗。

  • 2 # 想做猛男沒肌肉

    二戰之後,美國透過強大的經濟與強大的軍事實力,通過了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把美元與黃金以及石油的固定兌換比例,實現了美元的地位。

    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放棄與黃金的掛鉤,直接印刷美元,透過貨幣寬鬆讓美國走出經濟危機。與黃金脫鉤才是美元擁有鑄幣權的開始。

    為什麼美元可以脫鉤黃金照樣成為全球貨幣呢?

    一,強大的軍事力量。

    二,強大的地緣政治力量(冷戰)

    三,獨一無二的結算系統。

    四,沒有任何主權貨幣可以替代美元。

  • 3 # 寡言的夜月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會議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關稅總協定GATT由23個西方國家在日內瓦簽訂,這也就是WTO前身,WTO世界貿易組織於1995年128個締約國簽訂。

    佈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了美元霸主地位,二戰後各國要經濟重建,美國提出金本位將黃金和美元連結起來,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平衡了各國匯率,促進各國貿易流通結算,穩定匯率,重建世界信用體系,但是也帶來諸多隱患。由於各國經濟發展需求不一,美國二戰後又多次戰爭,發行大量美元,導致美元信用下降,各國紛紛拋售美元換取黃金,美國不得不拋售黃金,穩定貨幣,這個過程中又抑制了各國經濟增長,也讓美元霸主地位逐步喪失。

    直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時期,美金走到了盡頭,和黃金脫鉤,也意味著美元霸主地位已然不在,但當時世界貿易流通主流貨幣仍然是美元。美國為了穩定貨幣保持美元公信力,在此之前就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石油協議,美阿石油貿易二戰時期就已非常頻繁,沙烏地阿拉伯是最大出口國,美國是當時最大進口國,美阿協議石油出口均由美元結算,隨著石油進口在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要,和石油繫結的美元也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

    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協議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雙方石油貿易比重大,二是美國有拳頭能幫沙特擺平中東。所以對沙特來說美國大腿肯定要抱緊。(如今美國自產油,加上中東已成爛泥,沙特和美國關係已經大不如前)

    世界趨勢是多極,美國雖然曾是世界領導者,但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多邊貿易,關稅協定,各國經濟貿易,軍事,政治地緣影響力都會有諸多博弈平衡,目前,中俄,美英,德法歐盟的多極格局已經成型,美元霸主地位早在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前就走向了沒落,雖然美元仍然是當前主流。

  • 4 # 幸福華潭

    當美元跟黃金脫構之後,美元信用產生危機無法兌現承諾,美國為了美元繼續成為世界通用貿易結算儲備貨幣,威逼利誘產油國家只收美元,別的國家貨幣不收,那世界各國想要購買石油只能向美國出口貨物商品換取美元紙張或者向美國借美元購買石油,就這樣世界各國就不得不儲備美元用以購買石油,美元就這樣跟石油掛上構。然而當產油國擁有大量美元想向美國購買高科技產品卻發現是天價或不賣,或讓產油國購買美國國債美元換債券本質還是紙換紙,因此不幹,導至美國在中東經常發動戰爭手段推翻不聽話政權。

  • 5 # 環球調查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家,其石油進口量長期佔到世界石油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為了建立美元全球信用體系,美國在二戰後建立了與黃金掛鉤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直到1971年。美國雖然廢除了佈雷頓森林體系,但美國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金融機構,最結樹立了美元霸權的地位。

    如果說東方大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那麼美國就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心臟,美國特殊的市場地位是由美國龐大的經濟體量決定的,龐大的經濟體量又決定了美元的霸權地位。除非世界上大部分主要經濟體不再與美國發生貿易關係和美國不再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否則美元地位將很難被動搖。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石油輸出國家仍然把美元貨幣當作第一位結算貨幣,而現實中國與國的貿易仍然使用美元結算,不然將被視為瘋子。

    伊朗就是盡力排斥美元,主動接受歐元石油及其他元石油結算的國家,而且從2008年起就這樣做了。伊朗敢於挑戰美元體系,自然會成為美國的眼中釘,而前伊拉克和利比亞兩大石油輸出國也是如此。由於伊拉克石油收入被扣押賠償科威特,薩達姆也提出過利用歐元結算取代美元,但沒有成功。無獨有偶,去年俄羅斯也宣佈不再限於美元結算,但最後卻沒有膽量付諸實踐。

    美國點主要石油輸出國最大最重要的市場,所以主要石油出口國家手中都積累了大量的美元。石油輸出國手中掌握巨量的美元盈餘,所以他們自然用美元購買商品和進行投資,這樣一來,他們的利益就與美國的利益趨向於一致。所以沙特等海灣國家才會與美國達成了以美元為唯一結算貨幣的協定。這就是他們之間利益交易的真相。石油輸出大國與美國,一個掌握人類最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一個掌握世界經濟的命脈,可謂是強強聯手,所以其它貨幣想撼動石油美元比登天還難。

    簡要來說,石油美元是主要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石油大幅度提價以來,歷年國際收支順差所積累的石油盈餘資金,因美元所佔比重最大,故稱石油美元。即石油美元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政策促成,而是石油輸出國需要保證手中鉅額美元的利益。舉個通俗例子,比如你所有後財產都是美元,而美元購買力世界暢通無阻而且價值堅挺,你還會無事找罪受(損失)的去捧歐元嗎?背靠大樹好乘涼,趨利的石油也是如此。

    自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即雙方確定把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該協議也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其他成員國的同意。至此,“你有油我有美元”的利益局面形成了。當然,美國不得不讓出了石油定價權。一切由美元市場匯率來決定,就像一個能印錢的人與你豪賭一樣,最終的贏家會是誰呢?呵呵,高,高招。毫無疑問,美元的製造者會贏。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這麼在乎美元匯率的原因,當美元不能割到羊毛時,美國就指責他人操縱匯率,就以經濟制裁相威脅。

    雖然歐佩克把石油價格的定價權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價格也大幅上升,但石油輸出國的抬價行為也傷害到了自己,石油一漲,各國的生產成本自然上漲,商品價格也跟著上漲。總之,石油價格過快上漲會加深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深受其害。美國是美元的掌舵者,它有的是辦法應對石油價格表上漲。它的辦法就是:武力。因為美國不僅需要石油,美國最主要的目標是依靠發展現代科技產業實現富民強國。世界經濟已經一體化,發展中國家因油價而受制,美國也好不到哪裡去。

    海灣石油國家財富越增長,對世界影響就越大,如今海灣國家難以消費掉鉅額的美元財富,儘管許多海灣國家家家有豪華豪宅,頓頓山珍海味,但他們實在用不完手中的錢。屬於貪慾和保值的原因,海灣石油暴發戶們喜歡把熱錢投入了新興發展國家賺快錢,許多地方都看到他們的影子,如銀行,股市,房地產,網路公司等。這些熱錢是市場上的“毒錢”,與毒食品,毒藥品等的危害是一樣的。當然,要制服“毒錢”的危害不是沒有辦法,完善一下投資法規就行,像美國一樣,投資法律法規非常健全,讓海灣熱錢毒錢望而生畏。

    石油美元資料袋:

    從長期趨勢看,全球石油定價和結算中的美元壟斷地位除了對美國有利,對美國以外的各國幾乎都未必有利,這決定了石油出口國集團必然存在採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國際貨幣定價和結算的基本戰略。因此,除了美國,各國對石油歐元等其他貨幣結算的構想也並不排斥。

    其他國家需要通過出口換得美元以進行對外支付,因許多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他們必須從辛辛苦苦建立的外匯儲備中拿出相當一部分支付給海灣國家等石油輸出國。

    如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越來越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起。石油美元作為一筆鉅額資金,對世界造成任何影響都將或多或少得影響中國。其次,由於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已經從石油出口國轉變成了進口國,世界石油價格的上漲中,中國經濟也為石油美元支付了巨大的金額。

    石油輸出國剩餘的"石油美元"需要尋找投資渠道,又因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達的資本市場,“石油美元”以迴流方式變成美國的銀行存款以及股票、國債等證券資產,填補美國的貿易與財政赤字,從而支撐著美國的經濟發展。美國以其特殊的經濟金融地位,維持著石油美元環流,使美國長期呈現消費膨脹外貿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資並存的局面,美國經濟亦得以在這種特殊的格局中增長。但其他國家則需要為石油美元付出沉重的代價。

  • 6 # 鬼谷先一

    第一擁有世界第一的軍事力量和最強大的海軍,可以保護石油國也可以隨時推翻其政權。以權力保護為籌碼要求石油國必須以美元作為交易貨幣。

  • 7 # 李解經濟

    石油並非美元體系的根基,全球軍事存在+巨量國債市場才是

    基辛格是美元石油體系的始作俑者。據說他曾經說過一句很沒人性的話:“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所有人”。誰知道這句話出自哪本書請留言告訴老李。

    1974年,美國與沙特之間達成“不可動搖的協議” :沙特接受其石油出口以美元定價,美國為沙特的國家安全提供保證,並且向沙特開放國債市場(利雅得達成協議:美國向沙特開放美國國債認購併保證沙烏地阿拉伯在認購時的排他性優先權)。

    普遍認為,(1) 美國與沙特的利益交換確立了美元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定價權;(2)美元在與黃金脫鉤之後找到了用武之地,所有國家都需要石油,都需要用美元買石油,所以都需要美元;(3)基辛格搖身一變成為塑造國際政治格局的“大戰略家”。

    只是停留在這個層次,存在很大的邏輯漏洞,不利於看到問題的本質。下面,老李提出幾個隱含的問題,並解答之。

    一、沙特為何接受美國的條件?

    沙特願意接受美國的條件,與美國建立基於利益的聯盟關係,是美元石油貨幣體系的根基。問題是,沙特為何願意接受美國的條件呢?

    一個原因是,美國願意為沙特提供安全保證,前蘇聯同樣有能力提供。沙特不可能接受前蘇聯的安全保證,不可能與前蘇聯建立利益聯盟,原因包括:(1)前蘇聯也是石油出口國,與沙特是競爭關係,前蘇聯提供的保證不可信;(2)前蘇聯的軍事實力不如美國強大,並且距離沙特比美國距離沙特近得多,所謂遠交近攻;(3)前蘇聯對以色列沒有任何制約能力,而以色列作為美國安插在中東的一根釘子,隨時都能攪亂中東局勢;(4)前蘇聯沒辦法提供石油財富的保值增值的場所。

    這其中,以色列和國債市場的作用特別巨大。

    以色列的作用表現在,沙特如果不接受美國的條件,始終處於以色列的威脅之下,石油生產會受到極大的制約。這個是硬手,武的。

    國債市場的作用表現在,沙特獲得的石油財富可以獲得保值增值的場所,並且說起來美元是最穩定的貨幣,同時是市場容量最巨大的市場。沙特以及其他的OPEC國家最終願意接受美元對石油進行計價,美國國債市場提供的貨幣迴流機制和財富管理場所,吸引力巨大。這個是軟手,文的。

    陳琳代袁紹寫了一篇罵曹操的檄文,曹操說,文采者必有武備,陳琳有文采,但袁紹無武備,不會成事。

    美國與沙特談判建立美元石油貨幣體系,有文有武,有利益有威脅,展現了極深厚的戰略素養。

    二、其他國家因為需要進口石油而持有美元嗎?

    出口石油的國家很多,作為石油出口第一大國,沙特為何不用自己的貨幣對石油進行計價?前蘇聯為何不用盧布對石油計價?還有其他的石油出口大國,包括委內瑞拉等都可以以本國貨幣對石油進行計價,這樣不就可以實現這些國家貨幣輸出嗎?不就可以建立這些國家貨幣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了嗎?

    這麼好的事情,為何這些國家從來沒嘗試呢?

    或者,OPEC國家可以聯合起來共同發行一種貨幣,機制與歐元類同的石油幣,組織內所有國家共享國際石油幣體系帶來的好處,這樣做不行嗎?好像也沒見嘗試過。

    因為一國的貨幣能夠成為國際貨幣,需要具備的條件極為嚴苛,根本不可能憑空構建出來。基本條件包括:

    (1)該國經濟規模足夠大,能為輸出的貨幣購買力提供產品和服務。輸出的貨幣都是潛在購買力,該國的生產能力要足夠巨大,為輸出的貨幣提供對應的產品和服務。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比誰傻,經濟規模不夠大的國家,其貨幣不可能成為其他國家願意接受的貨幣。

    (2)該國金融市場規模足夠大,能為輸出的貨幣保值增值提供金融產品。美國的國債規模無與倫比,為沙特等OPEC成員國獲得的石油美元提供了藏身之所。同時,倫敦金融城發展起來了歐洲美元市場給這些國家提供了另外一個可選擇的市場,能有效避免美國的控制和威脅。

    另外,可以看到,中國才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國,不是沙特。生產能力永遠比挖礦的彈性大,創造的價值大。

    (3)美國政府儘管在國際上霸道,在國內更像溫順的小媳婦,美元不太可能出現惡性通貨膨脹,是購買力的保障。

    (4)美國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和軍事存在。最近伊朗與美國之間的對抗很嚴重,伊朗一直威脅封鎖霍爾姆斯海峽,看看霍爾姆斯海峽周邊美國的軍事基地,大體能知道,伊朗只是威脅而已。

    中東是亞歐大陸的腹地,美國軍事基地密佈,制控之心毫不掩飾。

    三、結論

    綜合國力才是美元本位的基礎,沙特願意接受美國的協議,根本上說,取決於美國的綜合國力在三方面的輻射:

    (1)經濟規模,創新能力保證了經濟規模始終在成長;

    (2)金融市場,國債規模為美國也為全球提供了財富儲藏的工具和載體;

    (3)遍佈全球的軍事存在。

  • 8 # 知研42791366

    一、美國原屬於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其使用的貨幣是世界主要通用貨幣英鎊。1776年7月4日,13個殖民地代表透過《獨立宣言》之後並取得獨立戰爭勝利之後的1787年表決透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是世界上首部建立聯邦制三權分立的國家成文憲法。並於1789年經美國全部13個州批准透過該憲法後,經民主選舉產生美利堅合眾國首任總統。1792年只有400萬人口的美國,正式發行了自己的貨幣美元。美國憑藉其巨大的制度優勢,遼闊的國土面積,吸引了歐洲各國移居美國安居樂業,至建國百年之後,美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最發達的民主制度國家。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已達1億人口,GDP產值已經超過德英法三國總和。1914年由美國國會"主張"成立的"美聯儲",執行更加獨立於聯邦政府的貨幣政策,使美國的貨幣金融政策得以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美國的GDP產值已經超過了德英法三國之"總和"。

    二、

    二、

  • 9 # 梅絲露

    美國建立美元石油貨幣體系是被"打出來"的,也是“吃出來”的!如果當時沒找到這條出路,今天的美國將會是另一個辛巴維(威)而已,慘不忍睹。

    在美元和石油掛鉤之前,全球44個強國在1944年7月達成了佈雷頓森林協議,即全球主要貨幣都一致同意向美元看齊,用美元給各國貨幣標價。當時的美元是全球唯一值得信賴的貨幣,美國不但一枝獨秀,經濟繁榮,而且美國政府立法規定每三十五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也就是說,美國政府以本國的黃金儲備作擔保,法定一美元價值為1/35盎司黃金。

    尼克松,位元朗普更早撕毀國際協議的美國總統

    但是,在隨後的幾十年間,美國一方面在國際上不斷擴大其全球軍事影響,另一方面在國內大幅提高國民的福利待遇。軍事上東征西討,生活上大肆吃喝都需要大筆政府開支。在“不願意增加國民稅收負擔”的前提下,美國政府只能大規模開動印鈔機,拼命印刷美元來彌補財政虧空。

    當美元實際發行量遠遠超過美國實際黃金儲備的情況下,美國面臨著雙重壓力:

    1. 英國等歐洲國家突然用美元大肆收購黃金。如果繼續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法定紙面價值,歐洲國家顯然賺了大便宜;

    2. 大量美元迴流進入美國,給美國市場造成了物價上漲的壓力。

    緊急關頭,尼克松總統就像特朗普一樣,在沒有徵得盟友同意的前提下,擅自宣佈美國退出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元和黃金脫鉤。

    美元和黃金脫鉤之後,將和其它國家的貨幣一樣,在市場上自由浮動。如此一來,解決了歐洲國家廉價搶購黃金的大問題。但是,美元不再成為所有國家爭相持有的國際貨幣,大量回流,可能給美國帶來通貨膨脹。

    美元和石油掛鉤,把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分散到了全世界各國

    尼克松的國務卿基辛格當時出面和沙特王室達成協議,宣佈所有沙特石油必須以美元結算。如此一來,美元立刻再次成為全球各國爭相購買的國際標準貨幣,解決了美國政府超量印刷美元給本國帶來的通脹壓力。

    所以,美元和石油掛鉤的體系,使得美國可以大量發行美元貨幣、大規模舉債來保持本國經濟和軍事的高度發達,也保證了美國國民可以有比發展中國家更好的福利待遇。

  • 10 # 超然視野

    美國是如何建立美元石油體系的呢?源於美國早就建立的全球美元黃金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幾乎波及當時世界上主要的國家,但有一個地區除外,那就是美國本土,美國自從南北戰爭後,本土再也沒有受到戰爭的威脅!

    同時期,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不同程度的陷入戰爭或者內亂,美國本土成了資本和逃離戰亂的人群的最理想的目的地!這就造成了大量的技術和黃金湧入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機會摧毀了所有的工業國家,唯有美國本土倖免,美國從一戰開始就目的性非常強的成為歐洲各國的債主國,二戰初期更是將這種伎倆運用的更加透徹!

    二戰結束後,美國掌握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黃金儲備,更是成為歐洲各國的債主,放眼當時的世界,唯一的擁有強大綜合國力支撐的貨幣,也就僅剩美元一家!英鎊雖然還在苟延殘喘,但英國在二戰中也耗盡國力,已經無法繼續支撐英國的國際貨幣的功能!

    從那時開始,美國實際上已經掌控了全球經濟體系,隨後的馬歇爾計劃和布林斯頓體系也不過是美國掌控全球金融體系的一種表現!

    二戰後,中東地區的產油國紛紛獨立,並以石油為主要出口產品加入美國掌控的全球金融體系控制的全球貿易體系,理所應當的使用當時支付能力最強的美元作為結算貨幣,這或許是所謂的美元石油體系的成因之一!

    不過美元自二戰後,還是相對不斷降低全球結算貨幣的份額的,以英鎊的重新迴歸和新興經濟體日本的崛起的日元為代表,正在蠶食美元國際結算貨幣的份額,而冷戰結束後,美元的最大競爭對手歐元也誕生並快速搶佔美元份額!

    不過時至今日,美元的絕對地位還是無人能及!甚至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元的國際結算貨幣老大的位置仍然可以長期保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冠心病該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