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66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

    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

    冬天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立冬節氣特點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古人將立冬分三候,每候約為5天,反映了立冬這一節氣中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的自然變化。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冰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

    立冬後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藹藹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習俗

    民間賀冬

    亦稱“拜冬”,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大家也會更換新衣慶賀往來。

    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

    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

    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冬泳

    如今,有些地方迎接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

    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冬泳都是不少人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立冬之後養生重“熱”“補”

    “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此時防寒保暖是重中之重,其次就是要“補一補”。

    民諺雲: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立冬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前列腺:也會得“感冒”

    前列腺是男性的“嬌嫩”器官,受涼是誘發前列腺炎最常見的原因。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男科主任郭軍表示,前列腺受涼後容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盡、尿無力、會陰部及小腹疼痛不適等症狀。

    對策:

    1、外出不坐涼板凳;

    2、經常按摩腹部,以腹部感到微微發熱為宜;

    3、多吃白瓜子、西紅柿、蘋果等有益前列腺的食物;

    4、多喝水,多排尿。

    血管:遇冷收縮易變脆

    寒冷刺激會使人的交感神經異常興奮,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周圍血管收縮,導致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

    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主任陳韻岱教授說:“氣候變化時,血壓波動性增大,導致腦出血、腦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彈性本身就比年輕人差,所以出現腦出血等意外的機率更高。”

    對策:

    1、入冬時做個血壓監測,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量;

    2、入冬後,晚上早點睡;

    3、吃點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心臟:最怕溫差大

    心臟就像人體的發電機,到了冬天,為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這也使得冬天成為心臟的“多事之秋”。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王文說,在寒冬季節,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乾燥,人的生理機能時常處於應激狀態,這樣就加大了心臟的負荷;嚴重時會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對策:

    1、避免寒冷時外出;

    2、備好圍巾、手套、帽子等保暖裝置;

    3、需特別注意起夜或洗澡時的保暖措施。

    肺:早晨霧氣最傷肺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

    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

    對策:

    1、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從杯口緩緩深吸水蒸氣,每次可做十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

    2、有晨練習慣的老人最好等9點之後,Sunny明媚、霧氣散去再鍛鍊。

    胃:冬季代謝會變慢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時正是脾胃病的高發期。

    如果食用過冷、過生、過硬、過補的食物,都容易把胃“累壞”。  

    對策:

    1、多吃溫軟、易於消化的食物,儘量做到少食多餐;

    2、睡前3小時內不吃東西。

    鼻子:防止病菌從鼻入

    鼻子是人體整個呼吸系統的“窗戶”和“換氣孔”。

    北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宋海濤說,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觸冷空氣,其黏液分泌減少,毛細血管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也容易變差,從而導致有病菌的空氣直接進入肺內,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機率。

    對策:

    1、每天用兩手大拇指外側相互摩擦,在有熱感時,用大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

    2、睡前用溫的淡鹽水清洗鼻腔;

    3、霧霾天戴口罩。

    耳朵:抗凍能力最差

    人體中的耳朵、鼻子、手、腳都處於神經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了冬天格外怕冷。

    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組織能保溫外,其餘部分只有較薄的面板包著軟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不注意保護則易生凍瘡。

    對策:

    1、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

    2、耳朵受凍後,不宜熱水熱物敷貼,這樣會導致症狀加重。

    立冬之後應該怎麼補

    鹹味入腎補益陰血

    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

    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多溫熱少寒涼

    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禦低溫很有好處。

    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薑、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於新鮮水果和蔬菜。

    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還能增進食慾。

  • 2 # 崔醫生科普風溼痛風

      立冬過後,該如何養生?

      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中國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高“蛋白質”

      入冬後,可以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比如畜禽肉、魚肉和雞蛋等。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散出來,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因此,冬天吃高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機體抗寒。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紅肉和動物內臟等還是鐵元素的好來源。鐵在體內參與血紅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攜氧能力,缺鐵者外周組織的供氧減少,會因產熱不夠而感到寒冷。美國科學家對身著泳裝的婦女進行耐寒測試發現,那些怕冷的婦女大多體內鐵質不足,而一旦補充鐵,症狀就大大改善。需要提醒的是,每天的吃肉量別超2兩。

      高“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是人體新陳代謝調控的重要激素,影響到人體的代謝率高低、生長髮育、神經和肌肉功能。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抵禦寒冷。如果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缺乏,禦寒能力會因此降低。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因此各種海洋食品均為碘的良好來源,如海帶、紫菜、海魚等。

      高“B族維生素”

      大部分B族維生素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都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適當攝入有助增強抗寒能力。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燕麥等粗糧、堅果、瘦豬肉及動物內臟中。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黃、奶製品、菠菜、韭菜、油菜、花椰菜等。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麥製品、糙米、豆類、芝麻、花生、香菇、雞肉、瘦肉、魚、綠葉菜等。

      高“維生素D”

      缺乏維生素D不但有損骨骼健康,還會引起人體免疫力低下,導致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增加,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Sunny照射是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但在冬季,由於光照不足、衣服較厚等原因導致人體容易缺乏維生素D,此時透過膳食補充維生素D十分必要。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動物內臟、蛋黃、香菇、全脂奶等。

  • 3 # 在津漂泊的人兒

    立冬過後太陽昇起較晚,落下偏早,所以我們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立冬過後是感冒高發的季節,尤其是對於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人,有一種說法是,冬吃羅卜夏吃薑,秋冬季節,肺屬金就容易出問題,呼吸道感染啊,感冒啊,咳嗽啊,這個季節要順應時令飲食,白菜蘿蔔都是宣肺清火的,飲食方面要以溫補養陰為主,多吃黑色食物,不要吃生冷的,不要喝涼水,多喝熱水,體寒的人多喝紅糖薑茶,多吃梨啊,枇杷,潤肺的食物!

  • 4 # 櫻梔颯爽的麻麻

    立冬時節,正對應於農歷的十月。此時對應於十二訊息卦的坤卦。天地之間一片陰氣,陽氣潛藏於地下,以等冬至之時“一陽始生”,生機重現。

    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要健康,就要順應天地四時的陰陽變化規律。順之則健康,逆之則生病。

    如何順應四時規律呢?

    《內經》總結得非常清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謂養陽,即是養陽氣的生和長;所以養陰,即是養陽氣的收和藏。現逢十月,馬上立冬,現在應該如何順應四時規律養生呢?

    一則,養腎

    唐代大醫孫思邈說:“故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和。十月心肺氣弱,腎氣強盛,宜減辛苦以養腎氣。毋傷筋骨,勿洩面板,勿妄針灸,以其血澀,津液不行。十五日宜靜養獲吉。”

    孫思邈的意思是說,進入農曆十月,人體陽氣閉藏於腎,此時心肺氣弱而腎氣強盛。因此,此時治病的總原則是:宜藏不宜洩,宜養不宜傷。比如,春夏時可以用刮痧拔罐來宣洩瘀毒,進入冬天,這種方法就要小面積、小範圍地做,以免面板過度開洩,破壞了腎的收藏能力。

    再如,若要吃藥,也要注意藥味不要太苦寒,因為苦寒容易瀉火;也不要過於發散,因為發散傷陽。

    又如,月晦則陽藏,月圓則陽浮。農曆十五是月圓之日,此時陰虛的人尤其容易虛火上浮,要注意靜養身心,勿妄動妄洩。

    況且,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而腎應於冬天,所以,冬天養腎,正當其時。特別是農曆十月,坤卦當令,更要養腎,儘量不要進行房事,因為房事洩精,洩精即是傷腎。

    總之,不管是進入農曆十月,還是立冬,都需要養腎。養腎,建議服補腎膏,此法借藥物之力,能幫助人體順應四時規律。

    二則,養陽氣之藏

    如何閉藏陽氣呢?《內經》提出,立冬之後,要“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意思是說,志意皆屬於陽之動,既然要養陽氣之閉藏,當然就要把自己精神志意潛藏在身體裡面,不要發洩在外面。比如,入冬之後要減少憧憬未來,或計劃大的專案,或熬夜思慮,或充滿進取的幹勁,等等,這些都是心神向外,容易擾動陽氣,使之不能閉藏。

    有人說,那冬天難道不能思考了嗎?當然不是,是少用神明,少耗心思,少琢磨複雜的事兒,少產生熾盛的慾望,少有怨恨惱怒煩憂愁悲恐等負面情緒,當然也要少大喜大樂,讓心儘量平靜淡然。孫思邈說:“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簡單來說,時令進入了冬天,我們的身與心也要進入冬天。比如,慾望要減少,心要靜下來,不要煩躁不安;身體也要多靜少動,不能過度勞累,特別是不能跑馬拉松,這根本就是妄耗腎精的行為,更何況是在寒冷的冬天跑馬拉松,更是逆反天地四時規律。

    中醫講究整體性,這個整體性既包括五臟六腑與四肢百骸是一個整體,也包括人與天地是一個整體。可以說,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人能健康,能長壽,離不開天地的滋養與溫煦。反之,人若逆反天地,得必然遭受到天地的懲罰,輕則損害健康,重則丟掉性命。讀者可參考《再談立冬的養生》

    孔子說:“道不遠人,遠人非道”。前賢亦說:“道是行的,不行就沒有道”。我們學了道,就要去實踐道,道非實踐不能有收穫。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正是此意。

    立冬養生食譜推薦——土豆燉牛肉

    補脾益胃,強筋壯骨

    材料:土豆200克、牛肉300克,味精、精鹽、醬油、蔥、蒜、生薑片、大料、花椒、各適量。

    做法:將土豆去皮、洗淨、切成塊狀。將牛肉洗淨,切成3釐米見方的塊,放人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將牛肉塊放人鍋中,加水適量,放入蔥、蒜、生薑片、花椒、大料、精鹽,上火燉煮。將土豆塊加入快熟的牛肉鍋中,加入醬油,繼續燉煮,直至肉爛,加人味精即可食用。

  • 5 # 女王朱瓊

    立冬吃什麼好?南北方立冬都吃什麼?

      南方多熱補:在中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中醫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北方吃餃子在中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立冬後如何養生?冬季進補應多苦少鹹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正如《四時調攝箋》裡所說:“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立冬後吃什麼好?冬季多吃“四高”食物

      高“蛋白質”:入冬後,可以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比如畜禽肉、魚肉和雞蛋等。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散出來,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因此,冬天吃高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機體抗寒。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紅肉和動物內臟等還是鐵元素的好來源。鐵在體內參與血紅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攜氧能力,缺鐵者外周組織的供氧減少,會因產熱不夠而感到寒冷。美國科學家對身著泳裝的婦女進行耐寒測試發現,那些怕冷的婦女大多體內鐵質不足,而一旦補充鐵,症狀就大大改善。需要提醒的是,每天的吃肉量別超2兩。

      高“碘”: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是人體新陳代謝調控的重要激素,影響到人體的代謝率高低、生長髮育、神經和肌肉功能。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抵禦寒冷。如果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缺乏,禦寒能力會因此降低。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因此各種海洋食品均為碘的良好來源,如海帶、紫菜、海魚等。

      高“B族維生素”:大部分B族維生素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都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適當攝入有助增強抗寒能力。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燕麥等粗糧、堅果、瘦豬肉及動物內臟中。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黃、奶製品、菠菜、韭菜、油菜、花椰菜等。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麥製品、糙米、豆類、芝麻、花生、香菇、雞肉、瘦肉、魚、綠葉菜等。

      高“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不但有損骨骼健康,還會引起人體免疫力低下,導致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增加,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Sunny照射是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但在冬季,由於光照不足、衣服較厚等原因導致人體容易缺乏維生素D,此時透過膳食補充維生素D十分必要。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動物內臟、蛋黃、香菇、全脂奶等。

  • 6 # 百瑞源枸杞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入冬。11月8日,迎來了立冬節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此時是養生的較佳時期。

    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少辛增酸,預防疾病。

    冬季養腎為先:“吃黑”

    民間有“冬季進補,春季打虎”的諺語,養生應以補“黑”為主,應多吃一些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黑枸杞、海參等黑色的食物,這些黑色食物富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鐵、鋅、硒等礦物質,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黑枸杞,其性甘味平,有滋養肝腎、健脾養血、益精明目的作用。除此以外,還有助於調節微迴圈、增強免疫力、美膚抗衰老等,而這些功效都得益於其中一項重要的成分——“花青素”。

    能夠增強血管彈性,改善迴圈系統和增進面板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過敏,還可增強視力,延緩腦神經衰老。可幫助睡眠,並具有明顯的抗疲勞、保肝、抗腫瘤、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每天泡水喝,特別適合於面板粗糙、鬆弛沒有彈性、臉色不佳、皺紋增多的女性,而長期使用電腦、手機的學生黨和上班族也同樣非常適合。

    冬季第一水果:梨

    梨可緩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涼,老人不宜吃過多。脾胃較弱的人,冰糖梨水更佳。

    冬季當家肉:羊肉

    羊肉偏熱性,冬天吃可以補腎、強身、禦寒。

    冬季當家菜:大白菜

    百菜不如白菜。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纖維,長期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冬天。

    冬季當家糧:紅薯

    日本抗癌協會經大量科研,得出20種抗癌食品,第一種是熟紅薯、第二種是生紅薯。它含有大量維生素A,可提高面板抗病能力,預防甲流感。另外,紅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緩解便秘。

    冬季運動:見太陽

    冬季雖然天氣寒冷,也要適當走出室外,激發身體潛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冬季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點半至下午4點之前進行最為適宜。

    天涼了,心裡也要充滿Sunny!立冬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尤二姐沒了孩子王熙鳳為何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