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義575

    美國已經制裁了一個明知不會去美國和沒有美國財產的,宗教領袖和他的辦公室人員了,不差一個外長扎裡夫。至於說將談判大門關上,非也,是將談判大門開得更大,可惜的是他用盡心機,伊朗也不會走進這個談判大門的,就算特朗普親自出馬,用八乘大轎來抬他們也不會進入這個大門。唯一的可能是特朗普重新承認伊核協議,但重新承認伊核協議對其他人來說可以,對特朗普絕對不可以,因為意味著是他錯了,向伊朗說對不起,那等於他的政治生命完結。

  • 2 # 怡人之人148633009

    美國宣佈制裁伊朗外長扎裡夫,其本人立刻予以迴應:感謝美國這麼看得起我。

    美國財政部給出的制裁理由是:因為扎裡夫“實施了伊朗最高領導人的魯莽議程,並且是該政權在全球的主要發言人。”

    據悉,這種制裁會凍結紮裡夫在美國的所有財產,並禁止美國任何人或任何實體與他打交道,否則,這些人必將受到法律制裁。但扎裡夫早就對外宣告:他在美國一無所有,有的只是他的腳印和汗水。

    由此可見,特朗普先生除了會玩制裁,也不會玩些別的什麼,儼然把自己當成了閻羅殿的判官。

    不久前,美國就打算制裁扎裡夫,後來發現這裡存在一個矛盾,即:美國欲主動與伊朗進行談判,自己不敢去德黑蘭,卻又不讓人家來華盛頓,難道透過影片進行商談嗎?於是乎,便將扎裡夫從制裁名單上抹了去。

    現在,美國又鄭重其事制裁扎裡夫,難道是不想讓他再踏上美國的領土,還是禁止他進入聯合國大樓?關鍵制裁的指令發自於美國財政部,由此說明,扎裡夫造訪聯合國應該還是來去自由。

    既然扎裡夫在美國一無所有,那麼美國財政部對其的制裁豈不被窩裡放屁——臭他自個兒嘛!

    如果我的理解是錯的,那就是說扎裡夫無論去哪國訪問都不行了。倘若敢去,美國就會制裁該國,但美國有這個能耐嗎?

    所以說,特朗普的玩笑有點開大了,同時也顯得他的胸襟過於小肚雞腸,根本不配做一個“爺們兒”。尤其讓希拉里和佩洛西瞧他不起。甚至梅拉尼婭都曾說過:特朗普下臺那天,就是我和他離婚之日,只因為這個老公太TMD丟人了。

  • 3 # 一號風手

    美國製裁伊朗外長扎裡夫,其實這是好事,並非壞事。

    當然了美國製裁伊朗外長扎裡夫也是表現出對伊朗的一種強硬,但是恰恰是這種強硬,剛好說明美、伊衝突的轉機快到了。

    首先一個是美國再次延長了參與對伊朗核專案改造的5國再次延長90天的豁免期,由於這次再次延長豁免期,讓美國丟了面子,很容易被外界視為軟弱。所以要用制裁伊朗外長扎裡夫作為彌補,維持美國對伊朗的強硬。

    美國製裁伊朗外長扎裡夫,是希望透過限制扎裡夫的行動來為伊朗贏得更多的層面,尤其是不希望扎裡夫出現在聯合國裡。這裡面涉及到俄羅斯剛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波斯灣地區集體安全構想》。

    這份安全構想的內容其實很符合聯合國憲章,符合波斯灣國家需要,也符合全球需要。所以俄羅斯的這份構想很有可能會成為波斯灣地區國家的共識,但是這份共識需要確定各種合作機制,需要有人牽頭。

    美國限制扎裡夫行動有可能就是為了限制伊朗在這份共識中發揮主導性的作用,由此壓制伊朗在波斯灣地區的影響力。

    美國要伊朗簽訂一份新的核協議這個路子,註定是很難走下去,主要是有三種困境等著他。

    一、美國要對伊朗進行石油出口歸零的禁令並沒有實現,反正催生了歐洲的INSTEX結算系統,威脅美元霸權地位。

    二、美國使用極限施壓的手段也沒有讓伊朗屈服,反正增長了美國再次陷入戰爭的風險。

    三、美國要求盟友參與中東護航編隊沒人響應,反而讓俄羅斯整出了一分安全構想,要把美軍從波斯灣驅逐出去。

    這三種情況其實樣樣都擊中美國的要害之處,如果美國繼續和伊朗僵持下去,情況會對美國越來越不利,僵持的越久,這三種情況越有可能步步向美國逼近。

    不要說美國同時陷入這三種情況,只要陷入其中的一種,都會讓美國帶來極大的麻煩,這時候美國要“剎車”也很正常。

    美國現在制裁扎裡夫,其實也是在表示這段時間內美國不再搞事,不再升級和伊朗的對峙,沒有戰爭風險,扎裡夫為不需要頻繁走動了。

    同時我們也看到,阿聯酋已經派人去伊朗進行訪問,阿聯酋作為美國的在中東的盟友,如果沒有美國默許的話,他們是不會派人去伊朗的。

    既然阿聯酋派人去伊朗了,說明美國以一種更主動的方式來化解他繼續和伊朗僵持下去將會遇到的三重困境。尤其是化解俄羅斯用《波斯灣地區集體安全構想》驅逐美軍撤離的舉動。

    美國可能不會要求伊朗再單獨一分新的伊核協議,而是用整個波斯灣地區國家共同簽署一分核不擴散協議代替,避難單獨針對伊朗,陷入困境。

    其實在俄羅斯的《波斯灣地區集體安全構想》中已經有提到這個問題,讓這裡的國家相互簽署一份核不擴散協議。一個是給全球一個交代,另外一個是讓他們相互監督,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堵住美國的嘴巴。

    特朗普現在真的沒辦法,他今天還討好普京,要派美華人去西伯利亞幫俄羅斯救火。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發生了森林火災。

  • 4 # 山羊青草

    這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制裁,它反映的是美國對伊朗政策的堅決態度,而不是表示要關上談判之門。首先、制裁政府官員,對伊朗並不能任何損失,而且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伊朗政府官員不會有財產在美國,供其凍結,制裁除了表明一種堅決對立的政治態度,以外起不了任何作用。其次,重新談判是美國對伊核協議的首選或主要訴求,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美國沒有理由主動先把談判之門關上,把自己逼上非戰即讓的絕路。

  • 5 # 炮口之外

    美國關上伊朗的談判大門早在1個半月前的6月24日就已經成為事實了,現在制裁伊朗外長扎裡夫,只是挑唆“伊朗國內的改革派”反對伊朗最高領袖的詭計沒有得逞而已。

    (1)制裁一國最高領導人,卻對一些手下不制裁,這本身就是給雙方“栓對兒”的行為:伊朗國內沒有“親美派”,美華人連伊朗國內情況都分不清楚,所採用的各種詭計其實都是笑話

    西方媒體、國內一些大V在談論伊朗問題的時候,經常給我們兜售一種觀點:伊朗國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其實就是親美派和反美派。

    以總統、外長、軍隊為代表的勢力屬於改革派,以最高精神領袖、革命衛隊為代表的勢力屬於保守派。因此,伊朗國內問題矛盾重重。

    他們為什麼這樣做?一是因為覺得自身實力巨大,只要希望和美國保持正產關係的就天然是“親美”的。反之就是“反美”。一是希望這些不斷地輿論宣講,從內到外,一方面催動國內改革派不得不去對抗;一方面讓國際的“伊朗支持者”覺得問題很嚴重,降低對伊朗的支援。

    然而,實際上呢?伊朗國內沒有“親美派”,無論是總統魯哈尼,還是外長扎裡夫,他們雖然力主“改革”和美國接觸,但都是伊朗制度的擁護者、既得利益者。特別是總統魯哈尼,他既是神職人員(“戰鬥教士協會”成員)、又是革命衛隊曾經的一員。試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去反對伊朗的體制。

    伊朗國內沒有“親美派”,在美國圍困的44年裡,一個人如果是“親美派”,他根本就不可能有生存空間。

    (2)美國要想和伊朗談判,只能廢除對最高領袖的制裁。制裁他其實根本沒用,他又不出國,國外的金融、交往體系根本與他就沒關係,美國的象徵意義巨大,但這種象徵意義則是對整個什葉派地宣戰,更是對改革派繼續與美國談判意願地擠壓。

    正如蓬佩奧所說,撒謊、欺騙、偷竊是他們的驕傲那樣。證據在掌控世界的人的手中,其實可以“無中生有”的。例如美國金融業對世界地掌控和影響,各種票據地篡改也很容易。美國科技業實力雄厚,堪稱世界第一,同樣也可以說對各種網路證據地篡改也不是不可能。

    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按照正常人的思考,對最高領袖和外長的制裁純屬無用。例如對於伊朗最高領袖來說,絕大部分人都認為美國的制裁啥用也沒有。因為他就不需要出國!一是體制問題;一是年齡問題。

    體制問題很容易理解,作為宗教國家、作為神秘而近似於神(儘管不承認是神,但在我們這種無神論者眼中看來,他的身份地位就是類似於神),加上什葉派作為伊斯蘭教少數派,其實對伊朗表示敵意的人、國家遠遠多於尊敬和認可的人。根本沒有必要。聯絡關係有外長、對外做主有總統,只需要總統、外長彙報就行了。

    身體原因也是如此,哈梅內伊今年已經80歲了,身體並不好。這很容易理解。

    所以,對他的制裁其實只會讓人覺得美華人的瘋狂很無聊。同樣對他動輒拿“金融制裁”這種栽贓對手的手段只會帶去更多地懷疑。要知道之前,美華人在栽贓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時候,拿金融存款作為手段是非常有效的。但從今往後,人們只會懷疑且不屑。

    更危險的則是,美國不是在向伊朗宣戰,而是向全世界八九千萬什葉派信徒宣戰。要知道,作為什葉派的大本營——伊朗,最高領導人被他國栽贓陷害,那麼,對於受了千年束縛的什葉派信眾來說,他們只會更加反抗。這時,即使真有“親美派”存在,他們也不敢聲張了。

  • 6 # 幸福地帶2

    美國對伊朗外長扎裡夫進行制裁,可以說是美國對伊朗用盡了十八般武藝,而沒有能夠動搖伊朗的根本,這也充分的顯示出了美國的黔驢技窮和窮途末路了。

    美國對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及其團隊進行制裁,對於一個國家的外交部長也實行制裁,那麼,美國到底還有什麼花招沒有玩呢?美國的這一做法反而遭到了詹姆斯的回嗆:感謝美國看得起我!因此也可以顯示出,美國對扎裡夫的制裁,是不會起任何作用。

    伊朗問題是由美國一手造成的,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並已恢復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石油封鎖,以及軍事威脅。而伊朗作為自衛,不得不全方位的來應對美國的這一系列的極限施壓。所以,責任是在於美國。而美國不改變自己的錯誤做法,一味的對伊朗國家和領導人進行制裁,這樣的做法,顯然是對解決伊朗問題無濟於事的。

    其實,特朗普也非常清楚的知道,制裁扎裡夫只是一種形式,而更希望的是能夠換取伊朗走到談判說上來。而美國在與伊朗的博弈中,派出了雙航母戰鬥群,以及許多先進的軍事裝備和作戰軍事人員,長途奔襲來到了波斯灣地區,而且還損失了一架全球鷹無人機。

    但是,不管美國怎樣折騰,但是,美國也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要求伊朗和平談判的程序?所以,美國不會因為制裁伊朗外長扎裡夫,而關閉和伊朗的和平談判大門的。制裁扎裡夫,只是美國的一個姿態而已。所以,不必太在意。

  • 7 # 十八子功

    8月1日,美國宣佈對伊朗外長扎裡夫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資產,禁止任何機構、個人與其往來,美國今後也不會與他談判,要求伊朗更換新的談判代表。

    乍一聽,這不是美國要拒絕與伊朗談判了嗎?可恰恰相反,制裁伊朗外長扎裡夫其實也是美國企圖將伊朗逼到談判桌上的一系列行動中的一種,是對伊朗一再拒絕與其談判才作出的反應,只是這種行為太令人啼笑皆非了,堪稱世界外交史上的首例。

    嗯,你不讓美國國務卿訪問伊朗,那我就制裁你的外交部長。可能美國是真的忘了,扎裡夫作為伊朗的外交部長,其職責和外交使命只是為了服從和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執行的也是伊朗的國家意志,這與他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樣做難道就能把伊朗逼到談判桌前?

    對於美國的所謂制裁,扎裡夫的回覆也很有意思,除了否認在美國有個人資產外,他說,“既然美國的制裁是因為他的個人言辭,那麼今後有人要看我推特或對我採訪,是否也要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批准?”可見扎裡夫對美國的這種荒謬行為的不屑一顧。

  • 8 # 見腫消世界

    本人比較認可題目的判斷。美國製裁一個國家的外交部長,也就意味著兩國之間沒有了溝通的渠道和溝通的必要,簡單的說就是美國不需要和伊朗再溝通再會晤,那麼談判的大門自然也就關上了。

    不知道是美國實在沒有可以制裁的手段或者沒有制裁的目標,才選擇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制裁,對外交部長的制裁呢?還是故意用這種方法羞辱對方,以凸顯美國的強勢地位和世界警察的無限權力。

    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的回話和美國製裁俄羅斯的多名官員迴應一樣,他們沒有資產在美國,也沒有什麼公司和美國公司打交道,同時,扎裡夫譏諷美國害怕扎裡夫向世界揭露了他們的醜惡嘴臉。

    美國和伊朗的溝通管道不多,這次將橋樑“外交部長”拉入制裁名單,勢必隔絕與伊朗的打交道的渠道,以前特朗普多次喊話的談判、伊朗提出的談判都化為烏有,美國如何再與伊朗接觸呢?美國可以不理睬伊朗,隨便你增加軍隊人數,隨便你增加軍事裝備,隨便你在伊朗的周圍溜達,伊朗也可以不理睬,什麼勞什子玩意兒一旦進入海域、領空,準備好的反擊就立即實施,就如同打掉那個“全球鷹一樣”,只做不說,免得“言多必失”;但是,其他國家照樣要和伊朗打交道,伊朗同樣要和其他國家增進友誼加強了解,一定會乘飛機出行,到自己需要的國家去,美國難道要制裁這些航空公司?要制裁這些與扎裡夫碰面的國家?即時宇宙第一的美國也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執行力,其他國家也不會甩他這個“決定”吧!

    伊朗和美國打口水仗可以休矣。接下來全是實幹,可是美國又有什麼樣的措施可以出手呢?——其一,軍事戰爭。特朗普的這個任期之內不會出現,第二個任期之內不好預測。其二,特朗普不斷製造事端,使德、法、英三國不再團結一致支援“伊核協議”,最終瓦解該協議,從而達到特朗普心目中的“新核協議”。可是這是一個長期的鬥爭,是一個曲折的過程,特朗普未必如願。

  • 9 # 燕北林叢

    自去年5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美國與伊朗的談判的大門開啟過嗎?美國重談伊核協議的十二個條件從來就沒有變過。

    尊重伊拉克政府的主權;停止支援中東恐怖分子;停止威脅鄰國行為;釋放所有被扣押的美國公民;停止對葉門胡塞武裝的軍事支援;停止伊朗革命衛隊對恐怖分子的支援;停止所有鈾濃縮活動,包括關閉重水反應堆;從敘利亞全境撤出所有受伊朗指揮的軍事力量;停止擴散彈道導彈,停止發射或發展核導彈系統;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條件地進入伊朗境內所有相關地點;停止支援阿富汗塔利班等恐怖組織、停止庇護“基地組織”領導人;必須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所有與核計劃相關的軍事方面的情況,並永久、可核查性地放棄核計劃。

    美國開出的與伊朗談判的條件,是談判的態度嗎?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也允許各國和平進行鈾濃縮活動。伊朗核協議也是允許伊朗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此項活動,只要15年內不生產濃度超過3.67%的濃縮鈾即可。

    美國為伊朗敞開的談判的大門就是讓伊朗放下武器,然後再把自己捆上,去哀求美國赦免。

    美國談判的條件,就連其盟友,英國當時的外交大臣約翰遜都表示不現實。所以,即便是美國不對伊朗外長扎裡夫進行制裁,美伊之間也沒有重談“伊核協議”的可能。早在半個月前,伊朗外長扎裡夫在紐約參加聯合國會議期間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曾重申,只有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外交談判的大門才會“大大敞開”。

    扎裡夫同時表示,伊朗無意與美國開戰,也無意發展核武器。在他看來,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並不想開戰,“但我相信他身邊的人並不介意開戰”。“特朗普身邊的人”即是扎裡夫多次指出的美國“B小組”中的博爾頓和蓬佩奧。眾所周知,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這兩個人就非常活躍、積極挑撥是非,並試圖挑起美伊戰爭。

    此前,美國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總統魯哈尼以及伊朗革命衛隊高官等伊朗官員都進行了制裁,只放過了扎裡夫,但也沒表現出談判的誠意來。

    之前,差不多所有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為挽救伊核協議而努力,其中包括日本和英國。英國雖然在美國的指使下扣押了伊朗油輪,但卻沒有放棄挽救伊核協議。對挽救伊核協議不滿的,只有扎裡夫所稱的“B小組”,即博爾頓、蓬佩奧、內塔尼亞胡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其實這個“B小組”也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始作俑者,其中最活躍的就是內塔尼亞胡。當初因為奧巴馬不聽他的勸阻簽署了伊核協議,一個小國總理竟跑到奧巴馬發表國情諮文的講臺上,公然批評奧巴馬、抨擊美國的對伊政策。但他終究只是一個小國總理,阻撓不了美國總統想幹什麼!所以,他只能把破壞伊核協議的希望寄託在奧巴馬的繼任者身上。

    對內塔尼亞胡來說,所幸的是,奧巴馬的繼任者,是和奧巴馬有過節的特朗普。據說特朗普曾經公開質疑奧巴馬的出生證是假的,沒資格當美國總統;而奧巴馬也在一次宴會上羞辱了特朗普。所以,特朗普上臺後,凡是奧巴馬支援的,他都反對;凡是奧巴馬反對的,他都支援。

    特朗普上臺後要撕毀伊核協議,總得需要有個藉口,這時內塔尼亞胡拿出了“證據”,展示了幾個PPT,“證明”伊朗有秘密發展核武器的計劃。其實內塔尼亞胡展示出來的“證據”,和一個月前蓬佩奧展示的、伊朗革命衛隊拆除遇襲油輪上未爆炸水雷的證據差不多。只是那時時間充足可以從容造假,同時還可以吹噓一下以色列摩薩德的本領如何如何能夠通天入地。其實是扯淡。

    費了那麼大勁才讓特朗普撕毀了伊核協議,如果再對伊朗敞開談判的大門,豈不是前功盡棄。博爾頓還是FOCUS新聞臺時事評論員時就透過電視節目和特朗普的首席顧問班農影響特朗普。敦促特朗普收回對伊核協議的認可,把伊核協議描述成是美國“外交慘敗”。他早還發表過文章,揚言要“轟炸伊朗”。這也就是說,只要內塔尼亞胡、博爾頓包括蓬佩奧,還能對特朗普產生影響,美國與伊朗談判的大門就不是敞開的。除非伊朗屈服。

    當初,美國對扎裡夫免於制裁,現在又重提對扎裡夫的制裁,其實是一回事,因為不論美華人怎麼做,都不可能讓伊朗外長出賣伊朗利益。所以現在同樣也受到了美國的制裁,扎裡夫倒是可以釋然了。就像美國宣佈對扎裡夫的制裁時給出的理由,扎裡夫是在代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行事,是執行其“破壞穩定政策”的工具。這種來自敵人的評價,大約會被扎裡夫當成是最好的獎賞。

    不管美國製裁的理由如何奇葩,就這麼點戲碼,一點一點往上加,伊朗核問題的熱度就不會減。雖然制裁扎裡夫,和制裁哈梅內伊一樣,都沒用。因為事實就像他們自己所說的,他們在國外都沒有財產。但是,就算是美國對伊朗已經黔驢技窮了,多鳴幾聲,也沒什麼……

    大家聽多了也就習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養殖海水熱帶觀賞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