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水微波

    如果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最有可能得天下的只能是項羽。因為在天下大亂的無政府狀態下,軍隊就是核心命脈,以項羽的統兵作戰能力,在滅秦中驚世表現,以及門閥世族的貴族地位,在各路豪強一盤散沙的情況下只有他能歸結。他沒有做到原因不外乎一條,就是因為有一個劉邦。

    那麼項羽沒得到天下,劉邦為什麼又能獲取天下呢?

    他兩人到了權力頂峰之時,兩種格局、兩種情結決定人的成敗。

    一是楚國情結

    因項羽是楚國門閥世族,始終有著濃濃的楚國情結。當他有了絕對權力時,並不是登向帝王之臺,卻自封為西楚霸王,雖名稱響亮,卻仍只是楚王,他以興楚復國為己任,並以一王的地位分封天下。他未知這種分封制老路完全不可行了,那時已到了不管是誰,一旦條件成熟振臂一呼都能為王,僅靠平叛維持永不會安寧,他一個楚王怎能統治天下?最終項羽之死也是死在了這個楚國情結上的。

    開始不能說劉邦就有天下情結。他也是楚華人,但就是一屌絲,談不上對楚國有多深的感情,他處處表現在不擇手段謀取地位,擴大勢力,並非以某一階段為目的,而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思想上毫無羈絆,在成王敗寇的觀念中成長,最終獲得成功。但劉邦採取的仍然是分封制,雖他成了帝王,但親征平叛從未間斷,最後弄懂了秦始皇的體系優勢,提出了"非劉氏者不得封王“,天下權力歸皇家才有了穩定的漢朝。

    漢高祖劉邦(來自網路)

    項羽只要一心擁有天下,將楚地當成發祥之地,並非復國為目的,而是以得天下為己任,那麼以項羽的勢力和威望遠勝劉邦,得天下自然非他莫屬。

    這裡又要說如果了:如果鴻門宴中項羽殺掉劉邦,那麼謀臣范增不會離開,雖天下還有一段時間的混亂,但項羽這個大男孩也會在實踐中成長,他的格局和情結會得到昇華,張良韓信等各種人才無所依託也會靠攏項羽,所以得天下的只能是項羽。

  • 2 # 菜九段的酒

    菜九段家宴解析——多維度看鴻門宴

    將鴻門宴說成是菜九段的家宴,表示菜九段對這個宴是太過熟悉了:吃的由頭是什麼?可不可以不吃,還是非吃不可?吃以前做了什麼?吃的過程中間做了什麼?參加者各自的心態表現如何評價?是預謀還是隨機的吃?吃完以後怎麼樣?怎麼兩千年後還要討論吃的問題?所有的一切,菜九都能做出合適合理的解釋,可以導遊也可以導吃。兩千年前的飯局還在吸引人,說明真有導遊導吃的必要。所以菜九段在解碼劉邦的時候要重點導遊導吃一下鴻門宴,不亦宜乎?導遊導吃的重點,也就是要看這個菜九段家宴裡隱藏了多少劉邦密碼。

    鴻門宴飯局是計劃外的。重要的話說三遍:

    鴻門宴飯局是計劃外的。

    鴻門宴飯局是計劃外的。

    鴻門宴飯局是計劃外的。

    劉邦見項羽是當面確認出讓王關中權利及關中控制權。交接完畢,因臨近飯點,就臨時開席了。發現出讓、交接是菜九段的貢獻。因為誤解形成日久,也因為這本是菜九段的家宴,菜九對其中的關關節節一清二楚,所以要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反覆拆解,以便喚醒世人。

    鴻門宴是劉邦的核心密碼。在劉邦一生有資格作劉邦對手的,也只有項羽。因劉邦只在與項羽的作戰中吃過敗仗。從鴻門宴開始,劉項才成對手,因為項羽損害了劉邦的利益。日後的劉勝項敗,也是項羽為了這個損害付出的代價。

    ●鴻門宴人人知道,中學都講過,各路專家講述楚漢戰爭也都講過,但鴻門宴的內涵估計大家都會意錯了。

    ●以前老師大概是這樣教的,劉邦在鴻門宴上忽悠了項羽,成功逃命。劉邦賺了。

    ●但菜九段說鴻門宴根本不是逃命的事。比劉邦活下來更重要的是沒有寫在鴻門宴過程的結果——劉邦在鴻門宴出讓了原本應該享有的王關中的權利。劉邦虧大了。比如劉邦原來有五個億,鴻門宴下來剩下一個億了,是賺還是虧,這個賬不難算。

    ●因為虧大了,所以耿耿於懷,日後劉邦將這個過程列為項羽十大罪狀之首。

    鴻門宴是滅秦後劉邦到咸陽郊外的鴻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項羽駐地參加的一次宴會,因為過程充滿加害因素,後人也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帶有加害因素的飯局。

    1鴻門宴的要害簡單說就是:因項羽對劉邦王關中的前景堅決不接受,暴怒著要武力解決劉邦,劉邦情知不敵,便對到訪的項伯承諾出讓王關中的權利,並且提出了對自己的安置方案(去巴蜀)。

    2項伯見劉邦做出了最大的讓步,便替項羽接受了這些條件。

    3劉邦到項羽處會面,不過是落實敲實他與項伯的約定。

    4劉邦鴻門宴上提出的安置方案,還不包括日後劉邦透過張良運動項羽與項伯多要的漢中一郡。

    1按遊戲規則劉邦將如約王關中。

    2實力超強的項羽堅決不接受原先的遊戲規則,欲武力阻止劉邦如約。

    3靠,原來規則不管用,劉邦忍痛放棄王關中權利。

    4項羽見劉邦將獎盃獎品全部上交,就設宴喝個酒吧。

    5范增決定不要臉,在酒席上幹掉劉邦。

    6項羽暗想也許這個不要臉不礙事呢。

    7樊噲義正辭嚴提示不要臉的事幹不得。

    8項羽猛省范增的做法會使到手的獎品全部作廢。

    9項羽收下劉邦上繳的獎品獎盃但沒有明確表態。

    10與楚懷王溝通不成,項羽才在遊戲規則裡新增私貨。

    1幹掉劉邦,因為他礙事。

    2劉邦說他不會礙事,那麼就用不著幹掉。

    3范增說劉邦最後還是會礙事,聽任范增製造事故幹掉劉邦。

    4樊噲說幹掉劉邦就失去所有道義,誰說不是呢,趕緊叫停范增的加戲。

    5劉邦不是一個人,有一個集團,幹掉一個人會局面大壞,無法掌控,根本不能考慮幹掉的選項。

    6劉邦是個寶還能派用場,捨不得幹掉。

    鴻門宴的秘密1鴻門宴是劉邦轉讓到手利益給項羽的交接儀式。有無曹無傷,都會有鴻門宴。

    鴻門宴的秘密2曹無傷的通風報信就是貪生怕死嗎。劉邦反應遲鈍的秘密——重用秦王子嬰。

    鴻門宴的秘密3劉邦的利益出讓是臨時決定。沒有時間權衡利弊。

    鴻門宴的秘密4劉邦臨時出讓的利益與最終出讓完全一致,劉邦的腦筋超級好用。項伯見劉邦的出讓完全覆蓋了項羽的訴求,便接受下來,並打了包票。

    鴻門宴的秘密5劉邦應該享有的利益完全正當,沒有絲毫佔便宜成分。楚懷王的滅秦號令是天下公義。

    鴻門宴的秘密6項羽完全可以在劉邦之前完成滅秦。按遊戲規則取得關中支配權。

    鴻門宴的秘密7項羽否定了天下共識,及一年前他與劉邦達成的協議。

    鴻門宴的秘密8劉邦到手利益的轉讓方案是劉邦自己提出來的。

    鴻門宴的秘密9劉邦項羽的私下授受只有結果沒有文字記錄痕跡。結果勝過文字。

    鴻門宴的秘密10劉邦項羽的私下授受是上不了檯面的。

    鴻門宴的秘密11消化鴻門宴協議並非易事。

    鴻門宴的秘密12劉邦日後發起的對項羽的持續戰爭是鴻門宴的持續發酵。

    鴻門宴的秘密13被剝奪的劉邦最後扒光項羽。

    ●項羽因勢力超群起了主宰天下之心,如果劉邦如約王關中,主宰天下就落空了。所以項羽強力阻撓。

    ●劉邦沒有想到天下共尊的遊戲規則居然失效,為了避免火併,情急之下決定忍痛放棄王關中的權利,自己避讓到巴蜀。風頭過去也只好遵守放棄協議。

    ●項羽將關中一分為四(含巴蜀),用秦將中最強的章邯擋住劉邦的出川之路。另留三萬人給與項羽有舊的司馬欣,保證與關東道路通暢。

    ●劉邦見巴蜀太落後,便透過張良項伯運動項羽,拿到漢中一郡。這是劉邦的有限反悔。

    ●等項羽等關外諸侯東去後,劉邦反攻三秦,被章邯封堵,但從秘密通道成功突破。

    ●劉邦收復三秦及後來的持續擊楚,為了迴避自己的毀約嫌疑,所以把鴻門宴的過程弄得很模糊。但日後劉邦一直用項羽違約的名義對楚討伐。經新城三老之說後,戰爭名義才改為討伐殺義帝者。這是劉邦的無限反悔。

    ●如果不是項羽取締了劉邦王關中權利,劉邦就沒有動武的理由,極可能終劉邦一世,都不會對項羽發動戰爭。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不是為劉邦定製的,是針對全天下的。任何人都有同等權利。如果項羽先入關,就有王關中的權利。

    ●楚懷王發起對秦決戰,對劉邦並沒有政策傾斜。劉邦從來沒有得到楚懷王的人力支援,而項羽一線始終都有來自楚懷王的支援,所以項羽才能從以少擊眾到以眾凌寡。

    ●劉邦的任務相當繁重,西征只是任務之一。劉邦的前期作戰行動是為援趙楚軍開闢通道,項羽殺宋義的安陽今曹縣,就是劉邦部攻克的。

    ●鴻門宴之前劉邦項羽關係很好,項梁死後二人在楚懷王治下結為兄弟。之前二人共同擊秦大破章邯,在那個時代,只有劉邦項羽能力在章邯之上,其他人包括韓信都不行。所以英雄識英雄,相互欣賞,相互吸引。

    ●項羽殺宋義之前,就知道劉邦完成了全部開闢通道任務,所以掌權後迅速開進,與南下的劉邦有交集,確認了楚懷王關中之約,並重新確立雙方的作戰範圍及許可權。鴻門宴上“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就是提醒項羽之前的約定。劉邦此時的意思是,即使如此,我還是願意讓步。

    ●在此會面之後,劉邦的許可權大增,可以收編盟軍了,之前因沒有許可權,會對盟軍動武(破魏二軍)。其實這是原本存在而楚懷王沒有明確的許可權,經與項羽明確後,非常方便擴張勢力。

    ●劉邦的實力有限,在攻佔陳留後取得大量糧草才有擴大規模的資本。而項羽此時已取得對秦壓倒性優勢。

    ●劉邦迎回呂澤後火速進軍,洛陽受阻轉道南陽,走武關入秦。項羽接受章邯投降後仍沒有加速進軍。項羽入關前沒有作戰記錄。

    ●項羽惱怒的複雜原因中應該含有對自己完全可以但最終沒有能先於劉邦佔領關中的懊惱。

    ●剝奪劉邦王關中的權利後,需要有對內外交待的理由,在楚懷王拒絕改變關中之約的解釋後,項羽將巴蜀冒充關中,以便與懷王之約相銜接。

    ●即使劉邦自願出讓權利,項羽還擔心諸侯不認可他對懷王之約的篡改出現激變,所以根本不可能去殺害交出關中支配權的劉邦。

    史料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本紀》。曹無傷做了沛公應該做的事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項羽本紀》。

    ”“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項羽本紀》。

    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高祖本紀》。表示寫信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羽本紀》。書面語明顯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羽本紀》。

    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項羽本紀》。

    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項羽本紀》。

    樊噲曰:“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羽本紀》。

    項羽亦因遂已無誅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樊酈滕灌列傳》。

    (鴻門宴是劉邦的核心密碼。在劉邦一生有資格作劉邦對手的,也只有項羽。因劉邦只在與項羽的作戰中吃過敗仗)

    ●十大罪狀之首---違約

    ●利益當前兄弟做不成

    ●仗劍並起數劉項

    ●秦的剋星雙雙崛起、鮮血凝成的友誼

    ●共同成長與楚懷王的栽培

    ●除了公約,還有私約

    ●項羽太大意了落了後手

    ●實力至上,契約只能靠邊站

    ●簡單退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一黑到底項羽稱霸

    ●有限反悔到無限反悔

    ●先君子後小人

    鴻門宴大嚼二十年(代導言)

    千古誰識鴻門宴(原作《鴻門宴結局與劉項關係識論》)

    漢書辨誤二則

    解讀項羽

    千古誰識某某某的老祖宗細收拾

    鴻門宴真相初探

    千古忽悠鴻門宴

    鴻門宴結論與兩個凡是的關係

    千古誰識曹無傷

    鴻門宴教案完全批判

    鴻門宴結論與李宇春的粉絲

    誰在扯皮鴻門宴

    千古不散鴻門宴

    沐猴而冠引發的血案與冤案

    項羽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鴻門宴專家親歷鴻門宴

    華人最不認真——鴻門何郄郄何來

    劉項之別狂想曲*

    項羽分封歷史再現

    撕一撕翦伯贊對劉邦滅秦記錄的學術犯罪

    五個月的過山車——秦王子嬰炫麗的殞落

    曹無傷同志永垂不朽

    華人最不認真——鴻門焉能殺劉邦

    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又怎樣

    編輯於 2019-03-0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傳統文化

    鴻門宴

    楚漢戰爭

    九段道場.菜子學院

  • 3 # 狐筆春秋

    在鴻門宴上,一旦項羽斬殺了劉邦,那最終最有可能得天下的人,應該是齊王田榮。

    一:鴻門宴慘劇之後, 項氏集團眾叛親離,劉氏集團分崩離析

    自《史記》流傳以來,人們每每以“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作為劉項分野,項氏衰亡而劉氏興盛的標誌。但就彼時天下形式而言,如果項羽真在“鴻門宴”上有所行動,那才是真正的功敗垂成萬劫不復。

    當時駐軍灞上的劉氏集團,有兵馬十萬人左右,而項羽所率兵馬雖號稱有四十萬之眾,但嫡系親兵不過一兩萬人,其他都是諸侯聯軍,不過是戰時接受項羽排程而已,並沒有實際的領導權。此外,一旦項羽對劉邦下手,勢必會引起追隨的諸侯的疑忌,進而相互懷疑、攻訐甚至於自相殘殺。畢竟,同室操戈的事情,其潛在損失往往大於既得利益。

    如此一來,僅僅只是投降劉邦而依然安坐關中的秦王子嬰很可能會在關中老秦的支援下,重新崛起,據關而守毋納諸侯,而劉氏集團在核心人物劉邦去世之後,日後劉氏集團的核心人物,此時還徘徊在項氏陣營的野心勃勃的韓信勢必會趁勢獨立,其他如蕭何、張良、曹參、樊噲等人都不過是方面之才,獨霸一方或許可以,一統天下則猶有不足。

    至於項氏集團則更是如此,斬殺劉邦對於志在天下的項羽而言是致命的打擊,畢竟善戰如英布、彭越、臧荼、魏豹等都屬於獨立武裝力量,並非項羽的帳下兵馬,一旦項羽作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叛離就是遲早的事情。而因為斬殺盟友的不義之舉,驍勇如項羽也很難在糾合部眾、問鼎天下。所以事到最後,天下形勢往往會回到戰國亂世,而其實際情形甚至比戰國更加混亂。

    二:天下共主的楚懷王沒有統帥諸侯的政治資本

    在此大亂之世再度降臨之際,作為天下共主的楚懷王本是最有機會趁勢掙脫項羽的控制,然後以大義號召天下,糾合諸侯一統四海的。

    但這也僅僅只是理論上而言罷了,首先懷王地處彭城,此地一馬平原、四望如一併無天險雄關可守,況且又處四戰之地, 乃是兵家必爭之所,自保尚且不暇,又何來趁勢收攏力量一統四海的機會?

    其次,懷王乃是項氏所立,在項梁戰死之際,在手下諸臣的攛掇之下曾起過收集兵權、亡滅項氏之心,忘恩負義如此,已為天下人所齒冷,而在其野望破滅之後,為了防備懷王再有所謀,果斷驍悍的項羽一直對其有所防備。所以,即便天下在度分崩離析,對楚懷王而言也未必就是機會。

    最後,懷王天下共主的權勢和名義是項羽打下來的,諸侯也僅僅是迫項氏叔侄的威壓而不得不如此罷了,所以一旦項羽的權勢受到威脅,身為由六國後裔復國的諸侯王勢必趁機反水,自立門戶。

    三:富甲一方沃野千里的齊王田榮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當此天下板蕩之際,最有實力在度統一天下的很可能是齊王田榮,首先,齊國作為傳統強國,齊地百姓剽悍善戰、悍不畏死,這也是為何韓信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將齊國收於麾下的原因,倘若能夠對齊國的丁壯善加撫馴整編,勢必是一支雄強天下、剽悍勇猛的軍隊。

    其次,齊國北阻泰山、南臨江浙、東瀕大海,西抵太行。不僅地勢險要、沃野千里,而且可以煮海為鹽、掘山煉兵,是天下諸侯間唯一一個在地勢上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戰國時期東西二帝的態勢很大程度上即得益於特殊的地理位置。

    再次,田氏本齊國宗族、王室宗親,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輿論支援,六國破亡,齊為保全百姓不戰而降,齊人感戴不已,勢必傾心追隨,而田氏兄弟又皆人傑,雄才偉略足為一世梟雄,在這大亂之世,如果能夠據關而守,坐視群雄爭霸,在內休養生息、勸課農桑;對外遠交近攻、蠶食四鄰,天下大勢如何實未可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年糧食有可能漲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