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做公益我們是認真的

    慈善是一種信念,是一種態度。是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是不以善小而不為的習慣,是兼濟天下的豁達。仁慈,善良,這是人性,和金錢的多少沒有關係。你可以貢獻你的時間,你的勞動,你的各種形式的“財富”。常懷一顆慈善的心,感恩的心,社會也會還你一份善意。

  • 2 # 肖金講故事

    對於您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也問出了許多人的心聲!目前我們國家許多人把慈善公益理解錯誤,認為做慈善公益是有錢人的事!

    其實不是這樣的,有錢時捐款是一種慈善,沒有錢幫助別人一把,日行一善,種下福田,也是慈善;有時候我們一句好的話也是善;但行動是最好的慈善!

    我從事這個行業N多年了,這裡有我遇到的一位農村婦女,不僅是囊中羞澀,而且她的外甥女還得了病,在當地醫生都要她們放棄時,她大膽地到廣州求醫,在求醫時不斷地幫助別人,現在因為不斷幫助別人,認識了許多好心人,她開始在網上賣老家的農產品,越做越好,把本村和附近村子的農產品賣到了一線城市,她把掙到的錢又幫助別人;令人意想不到,她越多越好,幫助了許多鄉黨。下面是我與她交往過程和她的故事,我發上來供大家瞭解!

    春節前,海英給我電話說,她最近遇到一個好笑而有無奈的事,有一個老人一定要讓她做乾女兒,還三番五次找到她孃家。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委,聽她講得非常棒,就鼓勵她自己寫寫,我相信她講得比我寫得好,因為太複雜,我就直接上她寫的文字吧!

    80多歲沒有子女的老人是海英無意中幫助的

    一、認乾爹的故事

    海英海英這樣寫的:做志願者幾年,不少人問我幫助過多少人,我從不曾記得,我覺得自已所做一切都應該的,但想不到今天突然變成了一位老人家非認我做乾女兒不可。

    這得從1月13日那天說起,我在路上見到位老人家用斗車拉著妻子上醫院看病,特別感動,便發上朋友圈,沒想到引起3個愛心人士捐助,託我買些禮物送給老人家.也許老人家第一次得到外界人關注,特別開心和激動,而我和兒子侄女的到來更是引來不少村民圍觀,感到好奇。1月17日我再次帶廣州的愛心人士周安麗前來探訪,送來禮物及慰問金,這次老人家更是開心不已,要煮飯招呼我們,而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不得不要告別,老人家對我們依依不捨,幾次抓住我的手不願放開,叫我和愛心人士春節要來探訪他。而這次的探訪更是引起更多村民圍觀,對於我更是深感好奇。

    臨近春節了,海英被推薦評上“廣東省十大優秀義工”,她問我要不要來廣州幾天,兩個孩子也要來。我說有兩千獎金,你沒有帶孩子到廣州玩,借這個機會過來玩玩,就當沒有這個錢了,你帶到廣州孩子轉轉吧,這些年你太不容易了。你很久沒有來工作室了,應該來一趟,可惜,我在佛山參加全國小演講家特訓營回來不了,要不和你一起參加了活動。我告訴她“老大笨象”也評上了,因為都是我們團隊的,你們的資料現成的,也都是我們天河好人、尚丙輝工作室的志願者。我都採訪過,所以就順手推薦了一下。去年海英被評為“廣州十佳義工”,我和尚大哥一起參加了呢?當時她像明星一樣被記者們圍著,我知道,她非常忙,經常幫助鄉黨。還是看她與老人的故事吧!

    海英說,她2月6號那天她回父母家,她父母和鄰居的說有個老人家來找她,還提了一隻雞和鴨過來。海英挺納悶,平時都自己提東西探訪,怎會有人這樣四處打聽來找她的,心想可能是有困難找她幫忙吧,爸爸無意中說了下,那老人家駝背,耳聾,說交談非常困難。海英說,我不由得想起了1月13日路上遇上的老人家。而探訪時我給了一張我的名片他,雲潭謝氏基本都是新華村委的人,憑著一張名片上的名字,一早轉了幾次三輪車打聽才上到我家,而父母見到他年老體弱,孤寡老人,大老遠而來,招呼他吃飯,送他上車回家,讓他把提來的雞,鴨帶回家。

    當時她無意中發現並幫助的這位老人,當時拉著妻子去看病

    正是大年初二,天氣比較好,平時也較忙,早前不少愛心人士託我拔艾草,一直沒空拔,所以中午抽點時間去拔,剛到河邊不久,媽媽,妹妹,鄰居老同學都紛紛來電話叫我趕緊回家,說老人家又來找我了。剛回到家門口,老人家特別開心,便急著過來牽著我的手久久不願鬆開,告訴我上次找我的艱辛,初一我沒探訪他,他打了幾次電話我沒打通,很失望,能再見到我很開心,如昨天沒見到我的話,他想離家按名片上地址步行去找我,他的話不由得我汗顏了,從高州雲潭到茂名開車都得近1個多小時,而自己在路上偶然的遇見,探訪了3次,競讓老人家如此放在心上。

    媽媽問老人家吃飯沒,他說早上吃了點過來,裝了飯他,我家小孩爸爸也給他削了水果,可是他怎麼也坐不住了,要給我和小孩紅包,我們不肯接受,他滿臉失落,要求我要帶上兩個兒子一定要跟他回家一趟,看到他遠道而來,飯也不吃,我也只好盛情難卻了。

    由於我的是女式的,加之他年事己高,需人扶著,我只好委婉告訴他,下次再帶上兩個兒子親自去探訪他,叫上妹妹幫忙扶他上車一併上他家。

    一路上,他有說有笑,我能感覺到他非常非常開心。回到家顧不上坐了,四處找東西,從櫃子裡找出一盤肉,要裝給我,還要不停找袋子給我捉雞和鴨,還給我裝紅薯無論我和妹妹怎勸也勸不住,我們讓他留著吃或賣了換點錢用,他聽了很不高興,眼淚快要掉下來了,看到他傷心,我和妹妹不敢勸了,只好由著他,直到我說袋子裝多了,車子裝不下了才罷休。

    鄰居看到我來了,過來和我打招呼,由於一進門,顧著勸老人家,這次沒直接進房看他妻子,而鄰居我聽到的卻不是那麼好的訊息,在春節前農曆12月25日晚上他的妻子病重去世了,失去了他的至愛,而我此前探訪他後,他很開心,在村上,他逢人就就我是他女兒,他有孫子了,不少村民都笑他,我不是他女兒。忙完妻子後事,也就開始尋找我了。為了要認我做女兒還買了一隻小公雞和小雞妹,喜餅蛋糕,由於沒找到我,那蛋糕只好分給村上的人吃了。

    東西裝好,老人家又急著給我熱飯菜了,看到那僅有的青菜,點點肥肉,心有種酸酸的感覺,他把辛苦養的大公雞,鴨,辛苦種來的紅薯捨不得吃,都留給了我。我和妹妹根本吞不少他的飯菜,只好撒謊騙他,我們吃過了。慧茹姐弟鬧,得趕回去看。

    看到我們準備離開,他是那樣不捨,難過,抓住著我的車久久不願放開。他對我說,要常回去看他,不需要我錢,還有禮物,他能掙,還有他收有很多穀子,要我拉回來吃。只要我在家,每幾天來看他一眼,他便開心了,面對一個80多歲的老人苦苦的請求,我答應了他,有空會常來看他。由於他耳聾較重,我只能很大聲對他說話。

    海英去廖偉國家核實情況,孤兒倆與90老奶奶

    我和妹妹離開的時候,村上兩個小女孩也走了過來和我打招呼,說老人家80多歲了,還種很多地,衣服很破捨不得買,為見我去買了件幾元的白短袖,之前愛心人士送他的臘肉也捨不得吃,拿去送給鄰居們,大家不忍吃他的,又給他送回來,所以我昨天看到之前所送的東面依然還在我回到媽媽家,面對那雞,鴨,紅薯,肉,送回去給老人家是不可能了,只好我家人商量怎辦,爸爸媽媽看到老人家那麼苦,沒兒沒女,也就讓我以後多去看看他。

    按當地風俗,乾爸給乾女的見面禮必須有一對雞的,由於我租房在小鎮上,也只好把它們寄養在爸媽家了。人家給的一袋紅薯,爸媽讓我分開給平時所探訪的家庭,由於老人家沒捨得吃,久放,很遺憾壞掉。我只好把老人家送我的兩斤肉送去了德歡家。我以為春節他們怎麼也會買點肉讓德歡放著過兩天吃,德歡說媽媽沒買,只是殺了一隻雞,姐姐在東莞打工春節也沒回來,只有他和媽媽照顧爸爸一起過年。也沒想到這春節裡,德歡家的肉是我借花獻佛送來的。

    我作為曾經得到社會幫助的人,作為尚丙輝工作室的義工和志願者,應無償無條件幫助有需要的人,而我現遇到這老人家,我拒不得,又收不下,我和家人都好犯難了。

    其實發生在謝海英身上的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因為她,當地的許多貧困傷殘人員得到的救助,卻補當地官員眼中的刺,因為她經常把家鄉貧困曝光了,因為她的勤奮,使許多無路可走的人得到的資助。

    二、組建“溫暖幫”

    京溪大道善和街緊鄰著南方醫院,城中村舊建築雜亂無章,街道四通八達,茂名人謝海英輕車熟路地遊走其中,七拐八彎走到遠離大馬路的一棟舊房子前,開啟大門去往二樓的房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出租屋被隔成兩邊,塞下三張床、兩張沙發、兩個櫃子、一張茶几。除了廁所看起來較為敞亮之外,整個屋子侷促得連轉身都有點困難。這裡住著四個家庭,大人孩子加起來剛好15人。

    住客起初多數因為地中海貧血聚到一起,後來,陸續有強直性脊柱炎、骨肉瘤等貧病患者加入其中。重病的求醫過程漫長而艱辛,消磨人的耐性,更考驗患者家庭的決心。2012年開始,謝海英姐妹一直以草根志願者的身份,在這所狹促的出租屋裡,無私收容貧病交加的病友家庭。他們AA制分攤廉價的房租,分享各自帶去柴米油鹽,需要輸血時,還會互助獻血,互相開解求醫的辛酸。

    這個可以讓患者家庭在陌生城市暫時安頓的“家”被大家稱為“溫暖幫”。李金萍母子和謝海英兩姐妹是這裡的常住者,在小屋迎來一個又一個家庭,又一一將他們送走。

    陌生女人的來電救了兩姐弟的命:2012年,李金萍兩個孩子先後確診患上重症地貧。母親李金萍只讀過幾年小學,當地醫生直接對孩子宣佈了死刑。“他們說小孩子這麼小查出來沒法救的,就算要救,也需要一筆非常大的費用,根本就不是我的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還不如儘早放棄。”李金萍覺得猶如驚天霹靂,從來沒有走出大山的她根本不知道這個病是什麼來頭。內心的無助與絕望日益積累,“一度想著抱著兩個孩子一起去死!”就在她頻臨崩潰之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電讓李金萍重新看到了一絲生命的希望,就如那天山裡久違的Sunny一般溫暖。“她告訴我把孩子帶到廣州去,有的醫,她會幫我,要堅持!”

    廣州的好心人給了她治病的希望打電話的人正是謝海英。家人並不認為世界上會有如此好心的人,他們極力反對李金萍帶著孩子上廣州,甚至有婆家親戚指責她,拿那麼多錢治兩個“救不活”的孩子,到頭來還要連累家裡老人跟著受苦。“可我就覺得,這個世界上總有好心人!”李金萍不願意放棄好不容易看到的曙光,於她而言,在所有人都要她放棄的時候,只有謝海英丟擲了一根救命稻草。“我跟我老公說,在家等死,出來說不定還有活命的機會,就算死在外面也值得。”

    不顧家人的反對,李金萍隻身帶著孩子來到了這個陌生城市,見到了素未謀面的謝海英。“她教我要怎麼去醫院看病,教我怎麼準備材料好求助,幫找好心人來互助獻血給孩子……”

    四年了,李金萍已經可以坦然面對地貧,再不如最初一提到就難忍淚水。最初,謝海英和李金萍在同一棟樓裡租了兩個單間。儘管城中村的房子一個月僅有幾百塊錢月租,但這對於病童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去年,在謝海英的建議下,他們兩家一起搬進了現在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月租680元,一房一廳。除了他們兩家常客,今年小屋已經接待了好幾個家庭。

    15口人如何住一個20平方米不到的出租屋?只有兩個大空間的出租屋子幾乎擺滿了床。女人和小孩住在一起,而四名大男人,則全部擠在內屋的一米半床上。小桌子小茶几一到晚上,都鋪上了被褥,給幼小的孩子們當床睡。

    “住到一塊,除了能省點錢,關鍵是大家能互相說說話,彼此心裡也有個安慰。”李金萍說,在老家的時候,鄉鄰對地貧不瞭解,所有人一見到她的孩子都唯恐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跟你說話,看見你都像看到怪物一樣,大家都以為這個病會傳染。可是你瞧,這麼多人擠在一起,誰被傳染過呢?”

    或許因為“同病相憐”,儘管不少家庭都只會在小屋停留短暫的十餘天,但大家的感情卻都十分要好。患骨肉瘤的彩蓉數月前第一次來到小屋,短暫停留後隨即住進醫院化療。隨後順利安裝義肢。茂名孤兒廖國勇,在謝海英的協調下,尚丙輝團隊從籌款到住院,手術很快在武警醫院做完。像這樣的事例很多,那年謝海英又帶廣州好心人來家鄉。幫助鄰居三姐妹,一幫就是三四年。她說,那是2013年從廣州回老家,她發現鄰居三個女孩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沒有人管,原來女孩們的父親精神病,母親患尿毒症去世了,三個孩子隨爺爺奶奶生活。她立即將這家情況發到網上,引來全國各地的熱心人士及香港藝術扶苗慈善基金會主席李志雄先生關注。她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每一筆善款她都認真登記並在網上公佈,她的這一做法引來了更多網友的幫助。如今,每月愛心人士直接匯款到每個受助人的賬號上,她的手機綁定了每個受助人的賬號的簡訊通知,以便於及時把收到善款的資訊告知愛心人士。她透過這種方式,目前在當地已經資助了65名孤兒和家庭非常貧困的孩子走進了學堂。

    三、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深刻活著

    謝海英既是廣州市尚丙輝社會服務中心的骨幹也是茂名的草根志願者,沒有錢,卻透過網路建立“月捐”助養、助學、助醫QQ群,幫助當地幾十名貧困家庭孩子和重大疾患貧困家庭患者籌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治療費用;她只有小學文化,卻在一年內透過建立QQ群幫助幾十多名留守兒童、失獨家庭的孩子重新走進學堂;她為了救助陷於絕境的家鄉父老,廢寢忘食地上網轉發資料,經常含淚向記者述說一個個真實的案例… …她的網名叫“海邊的蒲公英2”,但在家鄉人眼中,她卻是一名扶孤助貧的活菩薩。

    她沒有什麼收入,“茂名-佛山-廣州”三點成一線的善行路線所需的車馬費,全是在建築工地打工的老公按月一千的標準提供的。面對許多好心人的資助,她拒絕了,實在沒有辦法拒絕的,她就會記下來或轉給更有需要的患者身上。

    一個好漢三個幫尚丙輝工作室成立之初(作者、尚丙輝與謝海英)

    她做公益時許多人不理解,甚至罵她,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她把家鄉的家產品透過網上宣傳,幫助許多貧困家庭改善生活條件,2015年3月她老公因為公傷回到老家,她在探訪孤兒時一位80歲老人向她訴苦,原來富地崗小學沒有廁所,她從網上捐建廁所入手,引發了廣州媒體的大量報道和關注,如今這所學校不僅建立了新廁所,還建起了大樓和圖書室,當時她和妹妹連夜義賣十字繡,帶頭捐款,籌款3萬多元。在她的日記中,僅僅2014年至今,因為她的愛心帶動,幫助貧困山鄉人們捐款治病、改善住房、助學款超過百萬元。如今,她在當地公益做得越來越好,一個人乾的超過了一些公益團隊的工作量,經常自己帶廣州、深圳的好心人到老家幫扶,改變了許多人對她的態度。特別是前段時間,她利用微信為家鄉新苗小學、電白和平小學、富地崗小學、下斜小學籌課桌、書籍、改善學生生活學習條件都非常成功,當地電視臺等媒體爭相採訪她,學校還給她送了錦旗呢!

    海英陪尚丙輝工作室理事周安麗(左七)一行看望老人

    因為公益,公公婆婆嫌棄她,不允許她幫助別人;因為公益,她理解幫助別人也幫助了自己;因為公益,她說,再苦再難我也要走下去,曾經在最無助時廣州好心人幫助了自己,人要知恩圖報。如今她幫助人的名單中,從骨肉瘤患者到強直患者,從先心病、地貧患兒到孤苦伶仃的老人,都成了她幫助的物件,可喜的是,她的行動得到了廣州、深圳、香港等地企業家、愛心人士的關注,如今,她已經成立了自己的有機產品網路公司,幫助她為家鄉農產品網上銷售。當地的紅薯、荔枝、桂圓開始寄往全國各地,她還開始了捐款植樹,你捐錢,她植樹,幫助綠化家鄉的荒山,樹上的果實為誰資助算誰的。

    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沒有錢還能活得有滋有味,需要什麼樣的境界,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面對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淡薄的社會,我們如何面對?這個沒有什麼文化的農村婦女卻能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的活著,在幫助別人中快樂、幸福的生活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昱寧,如何從編輯切換成聽書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