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日消消氣

    一些美國的黑人與非洲的黑人毫無相似之處,甚至可能比我們還白。但在美國社會的話語體系裡,這些人就是不折不扣的黑人,和其他白人不可同日而語。

    這事關美國社會曾經有過的一個畸形潛規則“一滴血法則”,讓很多人的黑人身份來得不明不白。而這,有時也被作為美國種族融合不力的一個例證。

    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黑人的“新世界”

    1619年,20名黑人被一位荷蘭船長帶到了詹姆斯敦,成了第一批到達新英格蘭地區的黑人。與很多人認知不同的是,他們並不是第一批黑人奴隸,相反,在抵達北美后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的身份和白人契約工相當。

    窮人不分黑白

    但窮人之間也分黑白

    在殖民地的草創時期,“人多力量大”是一句真理,而人一多就不好管理,用奴隸制這種剝奪人性的集中管理方法是最簡單粗暴的。或許,也是最有效的。殖民者從非洲大量收購黑奴讓他們成為主人的財產,等同於法律地位上的“物”。

    寧有種乎?

    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後,北美十三州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但奴隸制和黑人地位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最終觸發了南北戰爭。雖然北方為了佔據輿論制高點釋出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但黑人直到戰後也並未得到與白人同等的權利。相反,美國當局在“廢除“了奴隸制以後又出臺一系列法規限制黑人權利,甚至從法律上確立了種族隔離政策。

    白人區域

    黑人與狗不得入內?

    談及美國的種族隔離,“一滴血法則”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1865年,佛羅里達州率先宣佈跨種族通婚為非法行為,並定義了“有色人種”的概念:任何人,只要是有八分之一及以上的黑人血統,就被認為是有色人種。這也就是“一滴血法則”的最初版本。

    到了南北戰爭戰後重建時期的幾十年,“一滴血法則”被眾多州寫入法律(多是南方州),對人種的劃定標準也更為嚴苛。1924年,弗吉尼亞州的《種族完整法》甚至規定,對白人來說,只要自己祖上有一丁點非白人血統,那他就不是白人;對黑人而言,只要他身上有一丁點黑人血統,那他就是黑人。在這種文化和法律環境下,跨種族通婚當然是被鄙夷的。

    《種族完整法》

    當時美華人堅定信仰的,是保護白人血統的純潔性不被其他“次等血統”汙染,否則怎能算得上高貴的美華人?

    但這種堅持自然有著現實的落地困難。二戰後,受到亞非國家民族獨立運動的鼓舞,加上工業化的發展,大批黑人流入美國城市,但為數眾多的黑人卻居於一個“半人”的尷尬地位,這樣的社會結構早晚要出事。

    1955年,蒙哥馬利市黑人為反對種族隔離大規模抵制乘坐公交車,為平權運動打響了聲勢浩大的一炮。而後,運動採取抵制、靜坐、遊行、和平進軍等方式,於1963年達到高潮。在民權運動的巨大壓力下,國會於1964年通過了《美國權利法案》,1965年透過《選舉權利法》,正式結束美國黑人在選舉權方面受到的限制和種族歧視、種族隔離制度,“一滴血法則”也於1967年被判定違憲。

    非裔美華人一直在為能享受

    《權利法案》中的權利而奮鬥

    但社會認知卻不是那麼容易清除的,即使沒有法律的干擾,種族區分也仍舊遍佈各個角落。“一滴血法則”忽視個體的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和自我認知,影響了太多黑人移民。即便他們中的大多數在自己的國土不會被認為是黑人,在美國社會卻完全被當作黑人看待。這也就誕生了美國街頭很多一點也不黑的“黑人”。

    不黑的黑人

    美劇《越獄》的帥氣男主“米帥”溫特沃斯·米勒的父母都畢業自耶魯大學,是高知家庭的後代。他的父親有牙買加、英國、德國血統,母親是白人,有俄國、法國、敘利亞、黎巴嫩和荷蘭血統。從理論上來說他是個酷炫的八國混血。

    八國混血吊炸天

    但父親的牙買加血統導致了一些問題。令米勒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當他少年時期的女友得知他的家譜時,大吃一驚並對他說“滾回你的農場去吧,黑鬼!”這是他第一次因自己的血統受到極大的傷害。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因為身世受到的歧視讓米勒一度偏激異常,對自己的認同感很低。

    在2003年的電影《人性汙點》中,米勒飾演了主角的青年部分。這個一生都無法認同自己種族身份的角色讓具有相同種族背景的米勒產生了極大的共鳴,表演出色、贏得四方好評也是順理成章了。

    舉手投足都是戲

    流行偵探類美劇《美少女的謊言》中,飾演主角之一Spencer的氣場女神特莉安·貝利索里奧在鏡頭前可以白得發光,但也逃不了黑人的身份。她的母親是非洲人和克里奧爾人的結合,他的父親則有義大利和塞爾維亞血統,她白人血統很多,但在一些種族歧視者的眼中這位也是“一滴血黑人”。

    我就是長了張欺騙大眾的臉

    打摔角娛樂出身的明星巨石強森也是位黑人。他的血統異常複雜,多數人想破腦袋也猜不出來,知情者甚至手繪了一幅家族族譜來解釋他的血統。簡單來說他的父親是非洲裔加拿大人,母親是薩摩亞人,屬於南方蒙古人種和澳洲人種的混合型別,也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大概正是這撲朔迷離的身世讓他這麼能打。

    同樣因《速度與激情》名震四方的範迪·塞爾也算是個黑人。他的母親來自歐洲,但他並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親。由於繼父是黑人,範常說自己是“有色人種”。但他並沒有在公開場合談論過自己的親生父親,也並未確認父親是黑人。

    兄dei別打了,咱倆都是黑人

    世界最暢銷的女歌手之一瑪麗亞·凱莉的面板是健康的橄欖色,可能會讓你忽略她的“有色人種”身份。她的父親是非洲裔美華人,母親是高加索白人,理所當然,她也是位黑人小姐姐了。

    其實還是比純黑小姐姐白不少

    籃球迷可能會知道,NBA“萌神”庫裡實際上是個黑人,因為他的父親是黑人。類似,底特律活塞隊大前鋒/中鋒格里芬也是個黑人。從膚色來看,雖然他不黑,實際上外貌中還是帶有黑人特徵的---頭髮卷且硬,且顏色介於黃和黑之間。他的父親是一位純種黑人,母親是不折不扣的白人。

    除此之外,NBA中膚白的拉文,克萊·湯普森,小裡弗斯都是“一滴血法則”下的黑人。

    我都被自己萌到了

    我是黑人我驕傲

    米帥少年時的經歷算不得愉快,也讓很多“一滴血黑人”有意識地隱瞞自己的身世。但與此同時也有人堅定不移地說自己是黑人。

    比如在介紹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時,“美國曆史上首位黑人總統”這樣的限定語十有八九會出現。其實奧巴馬的媽媽是美國中部白人,爸爸是肯亞人,顯然他擁有“半黑半白”的血統,單方面強調他是一個黑人也是不合理的。但是奧巴馬對外總是自稱非洲裔美華人,社會也認同這一說法,這還是與“一滴血法則”脫不開關係。

    哈哈哈我就是個黑人總統

    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一滴血法則”中的歧視的成分已經淡化不少。自民權運動以後講究“政治正確”時代的到來,一滴血黑人在大城市裡甚至成為了一種榮耀的象徵。這樣一看,奧巴馬把自己、別人把奧巴馬說成是黑人也就很好理解了——這都源於那段複雜的、帶有偏見的歷史所處的、以及所造成的文化環境。

    在西方政治正確的輿論大背景下,在涉及到種族、性別和其他“強勢者”與“弱勢者”之間差異的話題上,人們要麼保持沉默,要麼只能站在弱者的立場上說話,否則就有歧視的嫌疑,是“政治不正確”的。公眾人物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因為社會聲譽是他們的生命線和財富之源。

    這就是現實

    奧巴馬認定自己是黑人,是反向塑造了一個最強大的政治正確立場,連他的對手對他的批評也只能點到為止,說多了還會導致自己聲譽受損。媒體熱衷於說他是黑人總統,一方面是由於“一滴血”法則帶來的慣性思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自己找到政治正確的立場,提升口碑。

    其實如果我們再嚴格一點來看奧巴馬的身世,會發現這位前黑人總統的身份還有更多可疑的地方:奧巴馬的爸爸來自肯亞,並不屬於若干年前奴隸制桎梏中逃出來的美國黑人群體,當然也並不在“一滴血”的話術體系裡。

    出門右拐美國夢瞭解一下?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美國曆史的進步。既然黑人都能當上總統了,還有什麼美國夢不能實現呢?

  • 2 # 千佛山車神

    美國白人歧視美國黑人,美國黑人則歧視非洲黑人,美國黑人在國外會特別強調自己是美國的黑人,不是非洲的黑人

    美國這幾年“政治正確”的大風颳得很兇,凡是涉及ZZ問題的言論一概不能觸及,否則就是個完蛋。前陣子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個語音識別專家丹尼爾宣佈將要加入小米公司,這個人是非常厲害的,在語音識別領域算得上是泰山北斗,他的加入必然會助力小米公司在語音識別技術上的提升,不過他加入小米卻有點走投無路的感覺。

    其實丹尼爾加入小米實屬無奈,因為他曾為白人發聲,表示今天的美國白人犧牲太多,處處都要讓著黑人,連安全都無法保證。

    由於他的言論觸及了美國社會的種族紅線,因此被學校開除,而他再想找份工作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加州的那些科技巨頭都是絕對的白左,不可能容忍丹尼爾的言論,所以丹尼爾才遠赴重洋,加入小米公司。

    這個事情聽起來讓人很無奈,說實話美國黑人確實不太招人待見,當然我指的是整體,不是個體。哪裡都有好人,哪裡都有壞人,黑人兄弟也是如此,在美國許多黑人也是很有教養的。但美國民眾對黑人的整體印象真的不佳,黑人的犯罪率也真的很高,黑人搶劫、偷竊的行為屢見不鮮。

    美國是移民國家,黑人是美國的傳統族裔,最初的時候黑人是以奴隸的身份從非洲被販賣到美國,社會地位非常低,即便是南北戰爭後美國政府宣佈廢除奴隸制度,黑人仍舊屬於底層賤民,當時黑人坐公交車都只能站在面,與非洲的種族隔離制度非常像。直到二戰後,黑人的平權運動才漸漸興起。

    上世紀50年代,非洲裔牧師馬丁路德金開始領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在黑人的不斷努力下終於在法律層面獲得了與白人平等的地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ZZ歧視仍舊存在。

    2008年非洲裔候選人奧巴馬獲得總統大選勝利,整個美國黑人階層都沸騰了,甚至整個世界的黑人都沸騰了。作為一個黑人,奧巴馬上臺後就極力推崇政治正確,努力提高黑人地位,為此奧巴馬不惜給了黑人很多赤裸裸地特權,例如考大學,黑人有固定的名額。不過就算是奧巴馬再如何偏袒,在美國社會中種族矛盾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歧視黑人也有自己的歧視鏈,美國黑人就歧視非洲黑人或者拉丁美洲的黑人,在美國黑人眼中 ,他們的黑是高階黑。

    從外貌上看美國黑人確實長得和非洲黑人不一樣,他們不僅面板要比非洲黑人白一些,臉部輪廓也更像是白人。(科比的五官看上去就比較立體)

    難道是因為北美的天氣較為寒冷,黑人在到達美國後為了適應環境而發生的進化?

    答案是當然是不可能的,實際上美國許多黑人都帶有白人血統,在美國奴隸制時期,許多白人農場主就與自己的黑人女奴育有許多後代。

    與西班牙白人不同,美國的英裔白人和德裔白人是非常看重自己血統的(德裔是美國白人第一大族權,數量遠超英裔,美國第31任總統克拉克·胡佛、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和第45任總統特朗普都是德裔),美國白人不會接受和黑人的混血孩子加入自己的族裔。

    因此在那個年代,這些黑白混血的孩子是不可能被算作白人的,因此只能繼續跟著母親劃歸到黑人族群中,但他們的白人血統則被遺傳了下來。

    到了二戰後,雖然美國各種族之間仍舊是主要在本族裔內通婚,但跨種族通婚的情況已經不少見了,例如奧巴馬的老爹就是一個來自肯亞的黑人,母親則是白人。(奧巴馬和媽媽)

    還有英國哈里王子的妻子——梅格漢·馬克爾,他的父親是愛爾蘭裔美國白人,而母親則是黑人。雖然梅格漢·馬克爾的爸爸是白人,按照華人以父系確認血統的習慣她應該是白人,但按照美國白人的習慣,只要有一滴血不是白人,那麼她就不算是白人。

    (梅格漢·馬克爾)

    由於混血,許多黑人的外貌甚至已經完全變成白人了,例如飾演大火美劇《越獄》而出名的溫特沃斯·米勒,雖然他看上去和白人沒有任何區別,但他的祖上卻是黑人。

    (溫特沃斯·米勒)

    以上這例子都是黑白混血兒,由於有白人血統,他們在外貌上很非洲黑人有了很大的不同,而美國黑人確實也看不起非洲老鄉。

    我所見到的所有美國黑人,在初次見面時都會強調自己是美國黑人,如果你詢問對方是來自非洲的哪個國家,那麼對方會非常不高興,他會再度重申一遍,I"m America。

    我還記得國內的一檔選秀節目中,一個上海女孩參加比賽,他的父親是美國黑人,母親是上海本地人。由於她是母親婚內出軌的私生子,因此遭到網民狂噴。而她在接受採訪時就一直強調自己的生父是美華人,是美國黑人,不是非洲黑人。

  • 3 # 四十五度說

    美國的黑人和非洲的黑人確實看上去不一樣,但是美國也有很多很黑的黑人,人體內的黑色素是遺傳的原因。這種遺傳有著自然環境的原因,非洲地區光照時間特別長,所以人體內會分泌很多的黑色素,防止面板被曬壞。美國地區的黑人是以前非洲的移民,由於美國所處的地區光照時間並沒有非洲那麼長,所以這些人的面板就沒有以前那麼黑了。

    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是,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黑人與白人還有拉丁人長期通婚,生了很多的混血兒,所以這些混血兒就不是純種的黑人了。比如說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看上去有黑人的樣子,但是面板卻沒有那麼黑,這種樣子反而看上去非常的帥氣。不過美國的很多體育明星仍然是純種的黑人,因為黑人的爆發力一般都比較強,在體育運動領域有著很高的名譽。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國家,美國的化妝品非常多。很多的黑人為了討別人的喜歡,每天都會用化妝品,這樣能夠看上去沒有那麼黑。但是一卸了妝之後,看上去就比較黑了。現在美國的黑人地位明顯比以前高了。甚至有很多美國的白人就是不喜歡這種黑面板的人,更有甚者把這種黑面板看成是一種健康的形象。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非洲人去美國越來越少了,因為非洲地區的生活也在改善,很多國家都在開發非洲市場。非洲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後,就沒有必要再去美國了。再說美國現在國內爆發了種族主義,生活水平也比以前高很多,一般的勞動力對美國沒有什麼價值,所以這些非洲人也不願意去美國。反而美華人要跑到非洲去做生意,因此非洲裔到美國越來越少,美國的黑人混血兒出生率也急劇下降,這也導致美國純種的黑人越來越少了。

    其實非洲人在美華人眼裡還是很受歡迎的,在美國只有極少數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比如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拜登因為腐敗事件支援率大跌。而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沃倫提出的政策太偏激,很多商業精英都不同意。因此希拉里和奧巴馬的夫人竟然成了未來最有力的競爭者。可見人們對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還是很有好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性格是不是有點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