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媒體報道,騰訊內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產品「分付」(暫定產品名稱),預計在今年四季度上線,由微信支付團隊運營,目前處在與部分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洽談合作的階段。 會對支付寶的金融體系產生影響麼?
7
回覆列表
  • 1 # 王小雷

    一直模仿別人,從未被別人超越的騰訊又出手了。可惜,支付寶的花唄模式沒有專利費,要是有專利,騰訊得賠本。

    而且我們知道,現在花唄在年輕人群體中的使用率是超高的。因為花唄使用起來很方便,無論是淘寶天貓購物還是線下商超,花唄就像是一張無形的信用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

    而且,花唄也讓支付寶賺足了利潤,僅僅淘寶網,我們用花唄每進行一筆交易,支付寶就會收取1%的手續費。可以說,這幾年在沒有其他“網上信用卡”的日子,賺到嗨。

    如果“分付”執行順利,那麼騰訊很可能借助此產品,奪得中國支付市場第一。因為剛才我說,現在已經兩分天下了。

    反觀支付寶,曾經一段時間,微信釋出新聞,成為中國支付市場的老大。接著,支付寶就開始進行了瘋狂的紅包補貼活動。當時小編在紅包活動初期,就掙了不到2000塊錢。10多塊錢的獎勵金比比皆是。同時,騰訊也對微信支付進行了補貼,但是在我看來紅包相對支付寶是小的可憐,大家都說,馬化騰太摳門了。

    直到有一天,監管機構發聲,不能以現金補貼的方式,來短期搶佔市場,這是一種不正當競爭。然後紅包大戰,才偃旗息鼓。

    沒有更多社交屬性的支付寶,甚至為了市場,還犯了“涉黃”的錯誤,彭蕾出來當眾承認錯誤,尋求客戶的原諒。這件事,反映了支付寶對於市場的極度焦慮。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分付”出現後,會不會再走當年支付寶的瘋狂補貼?商家花唄的手續費是否會下調?

    不管怎樣,即使再多抄襲的騰訊,有了兩張“網路信用卡”在手,互相競爭,對於咱們使用者,應該都是一個利好。

  • 2 # 即刻知曉

    個人是比較看好這次騰訊的操作。當然分付這個產品,我也是支援的。1、在信用支付領域,多個競爭對手,不能讓花唄一家獨大。在理性消費的前提下,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有好處。2、現在很多人把分付放到花唄、京東白條相似金融產品的對立面,但我認為微信作為中國最大的社交網路和平臺,其所擁有的大資料是遠超其他平臺的,這種資料被挖掘用於消費信用產品的構建的話,那麼無疑將會是最有風控價值的體系,也將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那麼微信最大的優勢是社交。人脈關係,朋友關係,群關係等。我們可以想象在信用支付產品上,以下幾方面的一些創新:分付會依據微信支付分做開通門檻,白名單邀請制開通,和微粒貸一樣。主動給一批符合要求的人開通,這是慣用的方法,但可能有不同的是:採取被動開通渠道。舉個例子:A使用者開通不了分付,但可以向分付提出開通申請,這時需要由已經開通的優質使用者B做“信用擔保”,這樣可以被動開通,此方法我覺得可以利用微信優勢,即:人脈關係鏈,然後形成信用擔保。這點也很好理解,在現實生活中到銀行貸款,有時也會需要人擔保才能貸到款。而且支付寶的花唄芝麻分,有一項就是評估你的人脈關係。連支付寶這麼沒“人脈”基因的產品,都把人脈看作一項重要的評估標準。那可預期,微信不會浪費自己的社交優勢。消費場景創新:我之前文章說過,消費分期金融產品都規定了消費場景,比如花唄,主要是在購買商品上使用(淘寶,天貓等等)那微信裡面的消費場景在哪?其實我們看看微信錢包。可以發現一些,自營的有這些:充話費,Q幣,生活繳費,城市服務。當然還有日常的一些轉賬,紅包,線下的支付。但其他的買衣服什麼的基本都依賴第三方:比如京東,美團的外賣,拼多多。不過微信有大殺器,那就是小程式,小程式裡面是可以買實體商品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家在小程式賣貨。所以我認為小程式會是微信構建商業價值體系很重要的一環。第三方畢竟還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所以我們以後或許可以想象這樣:在微信小程式裡面購買商品,在微信讀書買會員,甚至微信衝電話費,Q幣充值,發紅包或許都可以用到分付。當然了,消費分期應該是主要服務實體商品消費。4、運營模式創新:我們以花唄運營模式為例,支付寶提供大資料,做風控管理,小貸公司出錢。支付寶花唄的模式是找一家小貸和保理公司聯合運營。微信“分付”剛初期上線運營,風險控制尤為重要。所以“分付”的策略可能會是和多方合作包括銀行,將分付打造成一個平臺,即:引入多個小貸公司和銀行,當然了,使用者消費時,都會走微信的授信流程,這樣一來,可以分散風險,這也比較符合騰訊一貫的做法。5、放款催收方式的創新:微信首先是社交工具,所以他的的獨特之處就是有龐大的社交關係鏈。之前我文章說過:評價一個人的信用除了看他在履行與金錢方面的責任之外,還可以看別人對你的評價如何,比如傳統銀行在評估是否放款時,也會實地考察,你的鄰居會如何看你,你的朋友會如何評價你,從而判斷是否給你放款。那麼你的微信的朋友關係、群關係、新增好友的方式(群聊、當面掃一掃、手機通訊錄、QQ好友等)這些附加的資訊對於風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想象這麼一個催收的例子:比如用分付消費了,但長期沒還款。如果把這些人標記為:不守信的標籤,你加好友或者別人加你好友,甚至可能在群裡發言會受限制的話。這招我覺得肯定管用,因為誰都不想在朋友面前丟面子吧(純屬舉例分析,和“分付”無關)。總結:所以分付在微信裡的想象空間很大,可能是完全不同支付寶的。當然,前期分付最重要的是管控風險,不能當花唄和京東白條的接盤俠。需要排除高風險使用者,防止多頭負債的使用者使用。

  • 3 # 17看科技

    京東白條是2014年2月份上線,支付寶花唄是2015年4月份上線,到現在已經是過了四五年的時間,目前使用者非常認可的是支付寶的芝麻信用,不僅有多少芝麻分以上免押金使用共享充電寶。

    在出行、租借、住宿等方面,都是有著很大的優勢,完全是免押金使用的,加上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利用大資料精準的分析出每個使用者的屬性,所以在這方面,支付寶有著強大的優勢。

    另一方面是看到了花唄的價值所在,是除信用卡以外使用者最喜歡的付款方式,加上現在的年輕人對信用卡也不怎麼感冒,那也可以來這個領域試試,更何況看到了花唄給支付寶帶來的強大動力。

    就更要來入局了,只可惜一切都來的太晚了。還有相關部門在這方面的稽核越來越嚴格,上線之前少不了與部分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洽談合作,上線的時間甚至會被一度推遲。

  • 4 # 傷心鼠3

    說實話,我對騰訊將要推出的信用支付產品“分付”不抱大的期望。

    要知道,類似的產品支付寶的花唄,京東金融的京東白條均上線好幾年,有各自固定的客戶群。培養出了大批的鐵桿粉絲,單獨拎一出來,秒殺還未出世的騰訊信用支付產品“分付”,不相信?支付寶花唄2015年4月上線,至今已經有4年多的時間了,花唄的花樣也層出不窮,時不時的推出優惠,紅包或臨時額度,由開始的下個月1日出賬單,10日還款,變成現在的可選擇還款日。還款也有多選,可延期,分期,朋友代還等。具傳花唄又有好訊息傳出,餘額寶額度和花唄額度可按1:1的提升,在9月1日,花唄“當面花”額度每筆支付≤150元時,不再受每月500元額度的限制,只要你當面花每天每筆支付≤150元。你的當面花額度不受限制。看看,花唄以有了一套完善的系統。再看“分付”唉一!(搖頭)

    再來看京東白條,白條比花唄還早1年,在2014年2月上線,現在也像花唄一樣,有大批的白條粉,可白條的使用範圍有限,基本限制在京東購物,近年來也像其它方面發展,如充話費,交電費等。可白條比不上花唄,使終是差幾籌。也許是使用範圍太窄了吧。不過還是好用的,也早以有成熟的機質,配套的場景。遠勝未出世的分付。

    花唄,白條,信用卡,差不多把信用支付產品的地盤瓜分完了。分付這個後來者,想瓜分這一塊蛋糕,我替它發愁,也許分付也會像微信信用分一樣,沒有相匹配的場景,顯得有點尷尬,還聽說分付和微粒貸一樣,是白名單加邀請制。想一想心都涼了半截。總之一句話,若分付再像微信支付一樣的“鐵公雞,又沒有花唄一樣的靈活,優惠的話,像微粒貸一樣的孤芳自賞,還是繼續做個吃瓜群眾,搬個板凳來再看戲吧。

  • 5 # 糟老頭534172

    廣大使用者已經對騰訊:“壟斷”“ 店大欺客” “女裝大佬陪聊”“機器人陪玩”“免費遊戲”“歡樂豆套路消費”已經深惡痛絕。

    或許光明正大收費比你們套路收費更好!

    希望抖系出品一款真正不存在套路的社交軟體救廣大使用者出水深火熱的套路中!

  • 6 # 知識時刻

    分付的優勢:

    2,分付使用者有多樣化的場景需求。相比於京東金融和螞蟻金服,騰訊在金融領域的佈局一點也不晚,一點也不差。花唄和白條的主要支付場景是商品,基於京東和淘寶、天貓的產品和服務。而分付基於微信的生態圈,極容易拓展到微信自有服務和三方小程式。這樣,支付場景將大大擴充套件,從購買商品一個場景擴充套件到無處不在。比如微信讀書,需要付費閱讀,可以使用分付支付;比如透過微信通道購買京東和拼多多的商品,可以使用分付;比如透過微信在airbnb上租房,也可以使用分付;比如發微信紅包甚至轉賬,也可以先使用分付(這個場景特殊,可能需要新增一個產品型別,如“微先付”)。

    3,分付的風險管控有獨特之處。相比花唄和白條,是基於使用者購買商品形成的信用資料作為授信基礎,分付的授信依據會更加豐富。微信是社交屬性極強的一款通訊工具,其附加功能健全,生態系統完善,基本可以收集到使用者各方面的資訊。除性別、年齡之外,如地點、時間、職業、學歷水平、婚姻狀況、社交關係、收入水平、消費水平、資產狀況等等資訊都非常容易收集或分析出來。這些附加的資訊對於風險管理來說,非常重要。

    4,分付的差異化競爭花唄和白條的交易原理很簡單。以花唄為例,花唄透過資料模型提供使用者授信額度,交易形成時,小貸公司提供額度以內的資金給使用者,使用者使用此資金購買商品或服務從而形成債權,免息期內,使用者向小貸公司還款。當還款觸發最低還款額或初始交易就是分期付款時,商業保理公司購買使用者和小貸公司之間形成的債權,從而釋放小貸公司的資金(保持小貸公司賬期在一個月左右,充分利用槓桿率)。此時使用者向保理公司支付還款。微信支付積累下來的場景極其多樣化,與其用一家小貸公司和保理公司來打造一樣的產品,用同質化的服務來參與競爭,不如和多方合作,將分付公司打造成一個平臺,引入外部小貸公司的資金進行放款(當然,要看騰訊的現金流和風險管理水平,是否需要引入外部機構),同時各地小貸公司面向個人放款時都得走一遍微信授信的流程,提供信用額度參考值和決策建議。如此一來,分散風險的同時啟用和採集使用者信用支付資料,更有可能能快速上量,從而搶佔市場。平臺化是分付可以選擇的一個方向。而花唄和白條在這個方向上明顯有短板。

    5,基於強社交關係的獲客和催收如前所述,微信有強社交關係,這是在獲客和催收兩個環節上都比較突出的優勢。先說獲客,目前,微粒貸、借唄、花唄等產品都是面向特定使用者開放的,需要資料模型給出授信決策後,才開放許可權,是白名單制,主動型獲取客戶。而分付的強社交屬性,可以配合白名單制,開放被動型獲客通道,使用者向分付提出開通或提額申請,由已經開通的優質客戶“信用擔保”,可以提高信用分數或信用額度,同時增加二者的信用關聯度,為可能發生的違約增加資料維度,以便後續催收。再說催收,使用者獲利授信的某一維度肯定是人脈,不要問我為什麼,連芝麻信用這種弱社交關係都知道要用人脈來判斷使用者質量,何況是分付。微信的朋友關係、群關係、新增好友的方式(群聊、當面掃一掃、手機通訊錄、QQ好友等)都是自然而然的基礎資料或使用者授權可得的資料,完全可以使用關係網的資料將一個失聯使用者挖出來,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催收上很有想象空間。

    分付的劣勢:

    1,習慣的力量使用者已經在購物上使用花唄和白條,分付在這一塊市場上的推廣和運營是一場硬仗,如果改變使用者心智模型,在虛擬信用卡領域再加上一個分付,可能需要極大的話題效應和品牌強推才能短期內達到效果。

    2,初期使用者質量的風險排除已知的風險客戶,如果已經有了白條和花唄,仍然積極使用分付的客戶,是潛在的多頭負責客戶。分付在多頭負債查重和第一批使用者篩查時,需要非常謹慎,不能為了資料增長而忽視風險,從而成為花唄、白條逾期風險的接盤俠。這就是為什麼是初期要注意風險,那麼後期呢?後期使用者基數起來之後,有了還款資料,可以修正授信模型,風險降低也是必然了。

    3,時間視窗不多傳言2019年第四季度分付才上線,溫馨提示請分付儘早上線,千萬不要跳票延期。目前,金融政策監管趨緊,經濟形勢樂觀度不高,此類業務帶來的消費主義思潮日漸上漲,無論是民間資料公司還是國家統計機關,在消費資料統計方面存在較大誤差,從而在政策制定和更新方面受到較多限制。而這些巨頭的商業資料只能代表公司的投入和表內數字,不能反應國民消費的實際情況。在某一天也設定準入門檻也是有可能的,如果這一天較早到來,那麼花唄和白條面臨的只是整改,而分付可能就要無限期延後上線了。

  • 7 # 易將學財

    可能會促進支付寶更快的發展吧!!!!

    01 模仿

    不用說,這次的“分付”肯定又是模仿的支付寶的花唄。

    騰訊可謂是一直在模仿,但是從未超越過。從支付寶的餘額寶改版為微信的零錢通;再從支付寶螞蟻財富到微信理財通;從支付寶螞蟻保險到微信保險服務等等一系列產品的模仿。雖然說是沒有超越,但是基本本身的使用者基數,這些模仿也還是比較收歡迎的,只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實際上的收益可能更多。

    03影響

    如果說到影響,那麼首先受到衝擊的肯定是移動支付的老大哥支付寶了,畢竟每次微信搞點什麼么蛾子出來即使不能超越支付寶,但是也能在它嘴裡搶點肉出來;不過支付寶倒也不急,做好自己就行了,你在後面慢慢的吃我吃剩下的吧!我只要能做出更好的產品就是了。

  • 8 # 程式碼與夢想

    一直模仿,從未被超越!

    騰訊的座右銘!

    分付的到來是遲早的事,或者說比很多人預想的要晚了很久!

    肯定會對花唄與信用卡產生衝擊,到不確定具體的玩法!

  • 9 # 讀毒獨財經

    其實不會有什麼影響,這個分付的本質是消費貸,微粒貸的本質也是消費貸、信用貸,分付只是把消費貸直接對接到了付款介面而已,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所以不會造成什麼大影響。

    現在的支付和信貸領域,信用卡、花唄算是一類,現金貸(消費貸、消費分期)算是一類,分付屬於現金貸,因為它需要“按日付息”,這樣對於使用者來說成本就很高了。現金貸的高成本是威脅不到信用卡和花唄的,信用卡和花唄有25-56天不等的免息還款期,也不會筆筆上徵信,信用卡只是按月度賬單生成總金額報送徵信,花唄只報送芝麻信用,而分付這種現金貸按規定是會筆筆按照T+1日報送徵信的,所以兩者的使用成本相差巨大,很難造成威脅。

    花唄和白條之所以能做成,是依託了淘寶和京東這兩個超大型電商平臺,能夠透過客戶的消費習慣去評價客戶的信用,但是騰訊和微信是沒有商城的,京東雖然強關聯微信支付,但是京東的資料畢竟不是微信的資料,微信自己的微店體量非常小,所以分付大機率做不成類信用卡。

    現在做現金貸、消費分期的金融平臺那麼多,分付並沒有踩中使用者的需求和痛點,所以不會對金融系統造成太大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乒賽後劉國樑專訪表示,四項決賽與國外選手對決是唯一一次,這是暗示國乒有危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