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哈德森奪得MVP,cba球隊的一號位和五號位都被外援佔據,那麼我們的聯賽要不要限制外援呢?
13
回覆列表
  • 1 # CLsports

    外援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抉擇,自從啟用外援政策之後,中國的CBA聯賽確實是在觀賞性上提升了一大塊,比賽的節奏也被帶了起來,不過現在外援似乎成為了各支球隊的依賴!

    除了廣東隊、山東隊以及遼寧隊之外。幾乎每一支球隊都是靠外援來獲得勝利!

    現在的CBA用一句話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得外援者得天下!放眼CBA各支球隊的陣容,兩名超級外援就是基石,本土球員都是藍領和替補,甚至不會為本土球員定製戰術,這樣下去,隊國內籃球的發展絕對有影響!

    相信籃協也在進一步研究外援的問題,在下個賽季CBA已經有了很多的改革,包括延長常規賽賽程、改變季後賽對陣規則等等。下一步也許就是對外援政策進行梳理和改革!

    不過小彤認為限制外援這個“一刀切”的辦法並不會受用!外援的到來確實讓大家看到了中國籃球與世界籃球的差距,小彤認為如何追趕並縮小這些差距才是關鍵所在!

  • 2 # 爽哥看球不任性

    從13-14賽季開始CBA總決賽的MVP就再也沒有國內球員獲得,這說明兩種情況:第一,外援的水平確實高,資料和球場表現都可以說明這一點;第二,國內球員水平參差不齊,球隊過分依靠外援。

    我們看到引進外援對我們聯賽的發展還是有利的,有些外援的競技水平確實高於國內球員水平,他們的引入,可以更好的提高國內聯賽的水平。但我們也要看到,不少球隊因為戰績的問題,過分依賴外援,這樣反而讓國內球員缺乏打迎戰的能力,不利於國家隊征戰國際賽場。

    對於是否應該限制外援,我們現在已經有明確的規定。是否合理,我們也無法做出評判。存在即合理,相信籃協會找出平衡點!

  • 3 # 日不落的觀球者

    cba該不該限制外援,取決於cba的定位。如果把聯賽定位為培養大多數本土球員,那麼限制外援沒毛病,甚至可以沒有外援。如果把cba定義為培養本土精英球員的話,那麼我認為不應該限制得太死,至少要在現有的外援政策上再邁出一大步。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山東引進了勞森和莫泰這兩位nba級別的外援後,丁彥雨航在隊中的作用和戰術地位有沒有下降?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丁彥雨航,勞森,莫泰三人的一些資料。

    丁彥雨航:場均38分鐘,25.7分5.5籃板3.3助攻,場均18.78次出手。

    勞森:場均36分鐘,25.8分4.4籃板6.6助攻,場均15.31次出手。

    莫泰:場均34.2分鐘,23.6分12籃板2.8助攻,場均16.5次出手。

    從資料來看,小丁在出場時間,出手數上均超過了這兩名外援,這可以看出他在隊中的核心作用。因此,對於真正高水平的本土球員,外援多寡並不會對他們產生真正的衝擊和影響。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易建聯這樣級別的本土球員身上。

    放開外援限制,衝擊的是那些水平不高,或者沒有特殊技能的本土球員。他們將會面臨無球可打的局面。有人也認為開放外援限制也是對中國籃球青訓體系的衝擊,會造成年輕球員沒有鍛鍊的空間。這簡直是無稽之談。看看趙繼偉和郭艾倫,一個今年25,一個23,都已經在cba中當家好多年了。類似的還有趙睿,方碩等等。中國有句古話,是金子總會發光。如果你只是一堆廢鐵,給你塗上光彩,也禁不起風雨的洗禮!

    我認為,能者上,不能者下,這才是競爭的本質。我們要那麼多普通的本土球員幹什麼?cba是中國最高水平的籃球聯賽,培養的應該是最精英的籃球人才,這才是高規格。一味的閉門造車,或者搞本土保護主義,並不是發展之計,也違背了職業體育市場化的本質。造成外援是來搶飯碗的思想,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你搶不過他們。不能因為這樣就把他們趕跑,努力學習,提高水平才是真正的出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今的nba,也在大力發展國際潮流的路線,像馬刺,小牛這樣的國際縱隊,當家球星都是來自國外。再看看歐洲籃球,也是外援當道。可是,就是這樣國際化的路線,歐洲籃球和美國籃球水平都遠在中國籃球之上。這說明什麼?

    這充分說明,外援不是阻礙中國籃球發展的原因,體制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 4 # 落葉無情心

    CBA聯賽應該不應該限制外援--這個問題好像沒有問到底,到底是限制外援數量還是限制外援出場時間呢?還是指全面放開外援,隨便球隊如何引進外援呢?還是像中超一樣,限制外援的身價呢?

    首先,全面放開外援數量肯定沒可能的,這樣有錢的球會很多,很容易變為全部外援在打籃球了。反而覺得限制外援的年薪上做出限制,但這些沒有雙方證明的東西,鑽空子太容易了。

    不過現在所有CBA球隊確實是外援佔了大部份球權,而且在外援的選擇上全是1號位和5號位,在控衛的位置上基本上是由外援佔領著,而且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個人能力,單打獨鬥的現象很嚴重,這個明顯是會影響國內球員的成長。同樣道理5號位置上的問題一樣嚴重,這就導致這麼多年來,國家隊的1號位及5號位可用人員更的太少,像內線上,個人認為除了阿聯之外,真的還沒有第二個可以站得住場的人。

    沒有外援的比賽是不行的,但現在覺得第一節和第四節只能上單外援規定太死板了。

    最大的改革個人認為:外援的上場總節數不變,都為6節,但可以隨意由主教練安排如何使用,那兩節使用雙外援都不用硬性規定,這樣是可以培養教練場上的應變能力及應對戰術能力,現在的外援使用規定太死板,很多情況之下大家都想到上場的情況了。

    所以變就要放開具體那節上雙外援,由球隊自己決定,那怕你一節雙外援上1秒鐘,那麼都是使用了這個許可權的,但這樣就是考驗全隊的人員分配及戰術要球了。

  • 5 # 板爺再來

    壓縮國內球員生存空間!

    花錢能解決的問題誰還老老實實培養國內球員,而且買來的見效更快質量更好。國內球員想和外援爭奪球權非常不現實,特別是後衛這個位置上,目前CBA外援至少都是準NBA級別,而在聯賽中能拿到這種級別的中國產球員也只有丁彥雨航了。外援的存在只能提高聯賽水平,想單純靠增加外援提高國內球員水平,根本就不現實,特別是後衛這種吃球權的位置,四節八人次外援時代,幾乎所有的的中國產球員只能透過空切和定點位置來爭取得分機會,關鍵時刻,幾乎都是在看外援的個人表演,2012年倫敦奧運會五戰皆負狂輸132分,2013年的菲律賓亞錦賽和2014年的仁川亞運會,中國接連輸給了中國臺北和日本,均未能闖進四強,關鍵時刻中國產後衛幾乎喪失了自主進攻能力,外援大量佔用球權的弊端被無限放大。

    外援改革!立竿見影!

    2014年-15賽季,CBA在外援政策上面迎來了改變,末節只允許一名外援在場上。這個政策的調整,是希望為本土球員提供上場比賽、尤其是關鍵時刻上場比賽的機會,最終為我們國家籃球水平的提高服務。這樣的改革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得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015年的長沙亞錦賽,中國男籃首戰在落後南韓20分的情況下實現了大翻盤,郭艾倫和趙繼偉兩名球員展現出了極強的自主進攻能力,丁彥雨航的突破也讓全國觀眾眼前一亮,在被FIBA官網一直看低的情況下,中國男籃一路過關斬將,碾壓之勢奪得了賽會冠軍。

    人才逐漸顯現!

    幾年的人才匱乏青黃不接,外援的改革讓更多的中國產球員逐漸的顯現,丁彥雨航,周琦,郭艾倫,胡金秋,方碩,翟曉川,吳前,趙睿,趙繼偉,阿不都沙拉木,越來越多的中國產球員在聯賽中大放異彩。2017年的男籃世界盃預選賽上,半支中國男籃客場擊垮南韓,進攻的兇猛,防守的積極讓球迷們看到了一支全新的中國男籃,這些都是限制外援帶給中國籃球帶來進步。

    未來的建議!

    限制外援,讓本土球員成為球隊的老大。當他有希望成為一個俱樂部、一個城市的英雄,他會是什麼訓練狀態?反之,如果他最多隻能當個角色球員,他又會是什麼樣的訓練狀態?每天就練定點三分?反正這樣就夠用了,去練別的,到了場上也沒有實踐的機會。從俱樂部的角度也是這樣,作為老闆,隨便花幾個錢就能請到實力強勁的外援,為什麼要花更多的錢去培養實力不如外援的國內球員?所以,我覺得大家完全可以自行腦補,有多少老闆願意在隊內訓練設施、相關的教練人才上花錢,又有多少國內球員,因為沒法接受科學的訓練,浪費著大好的青春。

    最後希望聯賽能在外援問題上有進一步的限制,給中國產球員更多的機會,有些人會擔心外援的缺少會影響聯賽的精彩程度,恰恰相反,關鍵時刻能有中國產球員站出來連續砍分才是最讓華人激動。想想當年的96黃金一代和中國長城可都是在單外援甚至沒有外援的時代成長起來的,希望中國籃球早日走出低谷重返巔峰。

  • 6 # 豬油鹼

    CBA聯賽該不該限制外援?這是一個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它取決於你對於CBA的認識。CBA到底是職業體質下的商業籃球聯賽?還是舉國體制之下為“國家隊”培養和輸送人才的業餘賽事,這個由你說了算。

    如果你認為CBA是職業聯賽和商業聯賽,那麼當然不應該限制外援。CBA是為了觀眾而打球的,它是職業,商業和產業。球隊進行商業運作,球迷們花錢看比賽,成為廣告的買單者,這和中國男籃有半毛錢的聯絡嗎?根本沒有!

    在美國的NBA和成熟的歐洲足球聯賽,職業球員完全可以拒絕國家隊的召喚,也不會有人對他有任何微詞。美國的夢之隊,是了不起的榮譽吧?但是就有很多人不願意為國家隊打球的。很多人都是刷一次奧運會冠軍,下次就不去了。也有人根本不在乎這個,比如說鄧肯,奧運會輸了一次,再也不參加了。還有庫裡,他從未打過奧運會的比賽。每次夢之隊的大名單,都是星光閃耀,但是最後,有一半的著名球星都因各種原因而缺席。歐洲足球就不說了,俱樂部還可以和國家隊翻臉的。我們給球員工資,你憑什麼說抽調就抽調?你們給我們錢了嗎?

    所以,NBA和歐洲足球聯賽,從未承擔給國家隊輸送人才的任務。他們是商業聯賽,球員是職業球員。而國家隊的比賽,屬於業餘比賽。聯賽就是要打的好看,打得漂亮,才會吸引球迷觀看。所以,為什麼要限制外援?

    當然了,這裡是中國,所以,你懂的。我們的CBA,註定無法承認真正的職業聯賽。所以決定CBA命運的也不是商業運作,而是領導的命令。毫無疑問,CBA除了是給球迷服務的,同樣也要成為輸血袋,目的是為了國家隊培養人才。那麼,這就涉及到年輕球員的成長問題。

    年輕球員要成長,必須獲得機會,參加高水平的比賽。但是CBA大部分球隊都是以外援為核心的,這樣肯定是限制了年輕的本土球員的成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限制外援就是十分必要的措施了。大部分球隊都是以外援為核心,年輕的球員打不上比賽,談何成長?

    但是這個問題相當複雜的,不是簡單的減少外援人數就能實現的。外援的存在,能極大的提高聯賽的水平。而中國球員,正是需要這種高級別的對抗,才能讓自己的水平也相應提高。為了國家隊犧牲聯賽,這種事他們是做得出來的。但是又能如何?如果都是臭棋簍子在一起下棋,只能是越下越臭。如果都是平庸的球員打水平很低的比賽,水平也永遠得不到提高。

    所以,外援的存在,總體上有利於中國籃球的發展。那些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年輕人,如丁彥雨航,並不會被外援壓住,他該成長還會成長。而且,因為外援的存在,會讓他在於高水平外援的對抗中不但磨練自己,提升自己。而那些實力不來就不行的年輕人,想靠著“限制外援”獲得更多機會嗎?我覺得那是多餘的。機會,只會給那些非常努力的人。

    “限制外援”,這件事CBA一直都在做。這些年來,外援的政策也不斷的在調整之中。不過,我看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再看看咱們的足球聯賽,從當年的甲A到現在的中超,各種奇葩制度層出不窮,最後換來了什麼?

  • 7 # 專籃

    首先我們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先肯定外援在我們發展國內籃球聯賽的時候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作為一個職業聯盟,為了將聯賽做大做強,吸引更多的觀眾和商業機會,聯賽首先要保證比賽的精彩性,在國內籃球水準跟海外的NBA和歐洲聯賽存在著明顯差距的前提下,要想在當前環境下提升競技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引進外援。目前CBA的外援都擁有一定的技戰術能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各自球隊的戰術核心。他們帶來了高質量的突破能力,對抗下的投籃能力以及勁爆的籃下表演,將原本缺乏吸引力的籃球聯賽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同時外援的加入也提升了聯賽的競技水準。在外援們的“引領”下,越來越多國內的球員也逐漸能做出這樣類似於外援的技術動作,例如被人們戲稱為丁外援的丁彥雨航,以及多年來不是外援勝似外援的易建聯等等。

    但是在使用外援方面,不少球隊也存在著嚴重的弊端。比如過分依賴外援的能力,忽視國內年輕球員的培養和鍛鍊等等。甚至在一段時間內,CBA獨有的亞外政策還給一些球隊帶來了不對等的競爭優勢。這些問題也讓限制外援的問題浮出了水面。

    雖然存在問題,但是在目前看來,外援對於CBA聯賽來講,仍然是利大於弊。

    首先,CBA目前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除了由聯賽統一分配的商務開發費用(1500萬)和冠名費(1000萬左右),不少球隊的門票收入卻存在很大的差異。像北京、上海和新疆能夠達到上千萬的收入之外,其餘大多數球隊的門票收入都只能在400-500萬之間徘徊,自負贏虧對於大多數球隊來講,都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為了提升競爭力,CBA目前的玩法還是依靠球隊背後的財團邀請實力強勁的外援加盟來提升即戰力。但這種做法並非長久之計。

    其實早在2009年的時候,CBA就曾經試圖推出限薪令,但是在試行之後卻出現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為了吸引優秀的內外援,不少球隊採用獎金或者補貼的方式暗補球員,提升球員待遇,意圖獲得好的戰績。但是如果不加以限制,也會令聯賽越來越失去競爭的公平性。像新疆隊這樣的花錢大戶,自然每年願意花大筆經費引進內外援,持續投入,但是對於一些小球隊,不但在外援爭奪戰中佔不到便宜,更是為了補貼外援,減少國內球員的投入,陷入了更嚴重的弊端之中。因此在無法做到限制薪酬上限(工資帽)的情況下,限制外援也成了一條折中之策。

    其次,國內球員的水準跟外援依然存在差距。雖然近幾年來以遼寧,廣東,首鋼,新疆,廣廈,山東等球隊為代表的國內球員水準與日俱增,但是在這些球隊當中,大部分情況下,外援仍然是球隊的戰術核心。當你無法用實力去抗衡的時候,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緩衝作用。假如一支球隊能夠派出全華班,其戰鬥力跟擁有外援的球隊旗鼓相當,那麼我想限制外援的政策也就徒有其表,名存實亡了。但是在現有體系下,如果上5名外援能解決問題,我相信真有球隊會不派任何一名國內球員上場了。

    假如國內球員實力強了,CBA盈利能力上去了,財務制度完善了,那麼即便不廢除外援的限制,那麼這項政策也將名存實亡,但是目前為止,限制外援還是有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炒股的多還是年輕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