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酒鬼丁大虎

    李鴻章軍政都位高權重,由於能力和功績,深得清朝政府的信賴。

    他當時的朋友主要是洋務派。其中以恭親王奕訢來往密切,醇親王載豐也想交甚好。

    至於還有什麼朋友死黨,無法統計也難以證明,不過肯定的是和洋務派的交往密切。

  • 2 # 青青愛歷史

    李鴻章前後兩次出任直督北洋大臣共二十七年,為疆臣之首並任首席大學士,威權無異宰相,時人以相稱之!

    劉坤一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二十一年,清廷財富重地盡在其手,東南互保力主者,弱於相乎?

    張之洞任湖廣總督二十五年,湖廣風氣漸開,成為洋務後期領袖,東南互保力主者,其聲望宰相可匹否?

    清朝自康熙末期起,保和殿大學士成為大學士之首,但能榮膺這個職位的寥寥無幾。雍正朝的鄂爾泰、張廷玉,乾隆初年的訥親和傅恆。傅恆去世後,保和殿大學士再未授予過任何人,所以最高的大學士就是文華殿大學士了。傅恆之後的領班軍機大臣如尹繼善(1764-1771任)、于敏中(1772-1779)都是首席軍機兼任首席文華殿大學士。高晉1772-1778專任文華殿大學士,他去世後,蔡新1783被任為文華殿大學士,1785退休,蔡新榮任此顯職,是因其位高望重,他是乾隆中後期時代唯一的比乾隆還年長的大臣,乾隆後期舉辦的千叟宴上以蔡新最年長。蔡新去世後,乾隆時代最後一位文華殿大學士是和珅。和珅任文華殿大學士直到死,但和珅雖是首席大學士,卻不是首席軍機大臣,直到1797阿桂去世,領班的軍機大臣一直是阿桂,阿貴的大學士頭銜是比文華殿第一級的武英殿。阿桂去世後,和珅才得以出任首席軍機同時還是首席大學士,權勢達到頂點。和珅死後,文華殿大學士都還是實授一些重臣的,一般是排名靠前的軍機大臣或者是立有重大戰功的將領。嘉慶朝的董誥、道光朝的穆彰阿、咸豐初的賽尚阿、同治時代的桂良都是軍機大臣兼文華殿大學士。桂良不是領班軍機大臣,是次席,因為首席是咸豐的弟弟、同治的叔叔恭親王。同治時代的裕誠、瑞麟、官文都不是軍機大臣,出任文華殿大學士則是因其屬於資深老臣也頗有功勞而出任。

    和珅之後到清朝滅亡的這一百多年裡的文華殿大學士有三個人比較特殊和名氣大。因為他們多有巨大的戰功,他們對國家之功無異於再造,功勳遠強於一般的獲得文華殿大學士的人。

    第一個是長齡(1758-1838),長齡是蒙古正白旗人,長齡還是有清一代為數不多的幾個獲得三眼花翎的大臣,這主要是因其有巨大的戰功。長齡曾隨阿桂甘肅剿回匪、隨福康安平臺灣和徵廓爾喀,並出任過伊犁將軍,屬於清軍中繼福康安、額勒登保和明亮之後的後起之秀。因為頗多戰功他於道光二年(1822)被授文華殿大學士,在道光六年到八年開始的兩年張格爾大規模叛亂中,長齡出任揚威將軍,節制各路大軍近五萬之眾,討平叛亂,生擒張格爾獻俘京師,因此戰的巨大功勳和後來善後有功,除了原有的最高的文華殿大學士之外,還獲三眼花翎。如果單按照爵位和官職來說,當時幾乎找不出比其更高的了。長齡去世後,文華殿大學士由領軍機的穆彰阿接任。

    第二個是李鴻章(1823-1901),用現在的話說,李鴻章是正兒八經的科班生畢業,道光時代舉人進士都中過,也是翰林出身。他是曾國藩的學生,咸豐時代跟隨曾文正公參預機要,征討有功,咸豐末年同治時代又獨創淮軍,平定李秀成部發匪主力,戰功僅次於曾國藩,不亞於左宗棠和曾國荃。後平捻匪,善後天津教案有功,又開辦洋務,都是巨大的功勞,和曾國藩、左宗棠一樣成為國家再造元勳。平發捻之功李鴻章獲得的爵位是一等肅毅伯,平發捻的首功之臣曾國藩是一等侯,曾國荃攻破南京是一等伯,而李鴻章實際參戰時間不長,就能榮膺一等伯。同治十三年(1874)成為文華殿大學士,一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去世,期間各種職務身兼無數,也常有被罷,但文華殿大學士一直保留,長達二十七年。有清一代實屬罕見。李鴻章還獲得過三眼花翎,在長齡之後大臣無人獲得過,即便曾國藩、左宗棠和榮祿也只是雙眼花翎,李鴻章是最後一位獲得三眼花翎的人了。按照清朝的慣例,文華殿在武英殿之上,排班列隊時候應該居首,但李鴻章是漢人,所以前期他雖是文華殿大學士,但排列時候卻在武英殿的寶鋆之後。畢竟寶鋆是滿人,還比李鴻章大十五歲,是追隨慈禧和恭親王辛酉政變的功臣,資歷更深。李鴻章在慈禧心中的地位和在中外的影響,人們眾所皆知了。曾跟隨慈禧西逃和東歸的吳永的日記記載道,李鴻章去世後,帝后“哭失聲”,光緒對李鴻章的態度一直比較微妙和複雜,真哭與否不知道,但傷心還應該是有的。慈禧哭了這應該不會錯,而且慈禧對李鴻章的評價極高,追贈侯爵,賜銀和建祠自不必說了,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按照李鴻章的功勞應該是可以配享太廟的,慈禧也有這個打算,但當時有人認為他該配哪個皇帝的廟啊?“配享文宗(咸豐),則咸豐朝文忠方仕,未立功勳;配享穆宗(同治),中興勳業,不乏其人,未可顯分厚薄;配享德宗(光緒),其時,上正年富,則懿旨之中不易措詞。因而擱置“。確實如果讓李鴻章配享太廟,還真不知放在那個皇帝的廟堂裡。李鴻章一生經歷過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是四朝元老。道光時代中進士入翰林,咸豐時代隨曾文正公辦團練,同治時代位居封疆,光緒時代以封疆而影響廟堂功勳顯赫。到了1890年之後,隨著平發捻的諸多功臣宿將多已凋零,李鴻章的資歷和功勳的確是無以復加,毫無疑問是滿漢各大臣之首了。當時比李鴻章歲數大的大臣倒是還有,比如徐桐。不過徐桐中進士比李鴻章晚,而且一直身居廟堂,而李鴻章既有正牌的科舉出身,又有地方任職經驗,也有平亂武功,還有交涉經歷,各方面的歷練十分完整。在辛丑條約談判期間,慈禧已經下決心要進行變革,下旨成立了一個新的機構,即督辦政務處。督辦政務處的首席大臣是慶親王奕劻,由滿人親貴領銜各機構首席這是祖宗慣例,這個不能動,而且往往也只是掛名。奕劻之下的次席即李鴻章,第三是榮祿。由此也可見李鴻章在朝中的分量和地位。不過慈禧對李鴻章的另一個評價是“再造玄黃”,別說有清一代,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能再造玄黃的功臣也是屈指可數,袁世凱的輓聯將李鴻章比作清朝的郭子儀。伊藤博文生前對清朝大臣大多不屑一顧,獨對李鴻章是另眼相看的。梁啟超更是在李鴻章去世後幾個月寫出了煌煌大作李鴻章傳,將李鴻章與古今中外的不少名人對比,如霍光、諸葛亮、郭子儀、曾國藩和國外的梅特涅、黎塞留、俾斯麥、伊藤博文對比,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些人都是對所在朝代有巨大功勳的重臣權臣,能將李鴻章與之對比,也證明了李鴻章的地位了。

  • 3 # 看不見的角落

    從同治九年開始,李鴻章就開始擔任直隸總督,光緒十三年國家成立海軍衙門,李鴻章為會辦。後來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那麼直隸治下官僚,北洋水師麾下將弁都應該是李鴻章的屬下。而且李鴻章戎馬多年,自己開有幕府,他的幕府中很多人都歷任高官,這些也應該算他的僚屬。

    首先是周馥。他是跟隨李鴻章時間最長的幕僚之一,早年投身淮軍擔任文案跟隨李鴻章,從候補知縣一直到署理知府都在李鴻章麾下效力。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後,周馥整修盧溝橋石壩,頗堪嘉許,被李鴻章保奏以道員留直隸,光緒三年署永定河道。此後的二十年,他的履歷亦是一直圍繞李鴻章。後來出任海關道,天津兵備道,直隸按察使都是直隸下轄。在籌建北洋水師和興辦洋務的過程中,周馥也被認為是李鴻章的重要幕僚,出力甚多。

    第二是張佩綸是同治年間的進士,光緒元年入李鴻章幕。中法戰爭初起,主戰。受命以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1884年7月15日,法軍艦侵入馬尾港後不加戒備,8月23日,法艦發起進攻,福建水師覆滅,馬尾船廠被毀。與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被褫職遣戍。1888年獲釋,復入李鴻章幕。李鴻章隨即將小女李鞠耦許配給張作續絃,張佩綸也因此成為李鴻章的乘龍快婿。

    第三應該是盛宣懷,同治九年,入李鴻章幕,協助李鴻章辦洋務。受到李的賞識,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級。光緒十一年,任招商局督辦。光緒十八年,任直隸津海關道兼直隸津海關監督。這些官職都在李鴻章的管轄下,盛宣懷可以說是李鴻章經濟領域的智囊。

    之後就是葉志超,葉志超早年以淮軍末弁從劉銘傳鎮壓捻軍起義,積功至總兵。賜號額圖渾巴圖魯。捻軍失敗後,得李鴻章賞識,留北洋。光緒初,署正定鎮總兵,率練軍守新城,防大沽後路。後移防山海關。光緒十五年,擢直隸提督。而直隸提督是直隸總督下轄的武職第一人,所以,二人的上下級關係也是可以確定的。

    最後北洋體系中,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右翼總兵,定遠號管帶劉步蟾。左翼總兵,鎮遠號管帶林泰曾。中軍中副將,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中軍右副將,靖遠號管帶葉祖圭。中軍左副將,濟遠號管帶方伯謙。左翼左營副將,經遠號管帶林永升。右翼左營副將,來遠號管帶邱寶仁。左翼右營副將,超遠號管帶黃建勳。右翼右營副將,楊威號管帶林履中。左翼中營遊擊,原鎮遠號幫帶楊用霖。這些將領毫無疑問也都屬於李鴻章這位北洋大臣節制,是他的屬下。

    文:經典守望者

  • 4 # 黑句本

    1870年,李鴻章接替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有天下第一督之稱,由此李鴻章的權勢與聲望正式超越曾國藩,迎來了屬於他的時代。

    李鴻章雖是舊科舉出身,但其人悟性高,也懂得跟上時代潮流,對於近代洋務諸項要政,他認識的比曾國藩早,在實幹上也更與時俱進。

    晚清的官場有兩大幕府,先有曾幕,後有李幕。比起曾幕多以舊式文人為主,李幕招攬人才更多元,也更開放,這些人才與李鴻章既是主僕關係,也是朋友或者師生,有時候甚至互為師生。

    對於李鴻章幕府,美國知名學者福爾索姆先生曾做過這樣的評價:“李鴻章可以名副其實地被稱作是幕府制度最偉大的產兒、幕府制度最熟練的運作者和幕府制度最後一個偉大的實踐者。”

    據福爾索姆統計,前後進入李鴻章幕府的有數百人。李鴻章成功指揮了這數百人的精英,不僅是北方的軍事、實業、稅收、人才培養,甚至整個清廷的內政外交,事無鉅細,常常都在他的運作之中,有時朝廷也要仰仗他巨大的影響力,除了甲午戰敗,清廷從未給他使過臉色。

    李鴻章幕府中的華人無疑都是當時洋務和外交方面最優秀的人才,其中著名的有:馮桂芬、郭嵩燾、薛福成、周馥、劉銘傳、張樹聲、劉秉璋、朱其昂、丁日昌、唐廷樞、徐潤、盛宣懷、鄭觀應、容閎、馬建忠、羅豐祿、伍廷芳、吳汝綸、袁世凱、唐紹儀等等。

    在李鴻章的親友中,只有他的大兒子李經方和女婿張佩綸進入了他的幕府,其他人均沒輪上。在李鴻章看來,張佩綸有清流辯才,粗中有細,富有見地;而李經方有譯才,通曉五國文字,性格沉穩,勇於任事。

    至於其他各路精英,鑑於篇幅有限,在此咱們就挑幾個出來說一說。

    周馥(1837年—1921年)是跟隨李鴻章時間最長,最忠誠可靠的幕僚。李鴻章初建淮軍,在安慶招兵買馬時,周馥就在其身邊,前後“風雨龍門四十年”,中途只短時間到內地任過職,但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是李鴻章最鐵的人,一旦李鴻章召喚,他立馬就返回。

    周馥為李鴻章辦過很多重要大事,籌餉、治河、開礦、修鐵路、辦學——凡是交給周馥的事,李鴻章都是儘可以放心的。

    周馥雖不具雄才大略,但卻如同李鴻章的手臂,最可靠放心的柺杖。有一種說法,李鴻章去世前曾選定袁世凱為接班人,其實李鴻章心目中的人選是周馥,只有他才能忠誠地繼承李鴻章的遺志,只是當時清廷早已處在風雨飄搖中,慈禧急需雄才坐鎮直隸,所以李鴻章死後,周馥只簡單過渡了一下,袁世凱就上位了。

    盛宣懷(1844年—1916年)是李鴻章一手栽培出來的北洋商場主將,晚清最大的紅頂商人,他既是李鴻章的錢袋子,也是李鴻章洋務實業的主要操盤人,還是李鴻章放在東南的重要眼線。

    比起晚清另一紅頂商人胡雪巖,盛宣懷身上的情懷少了一些,但層次更高、格局更大,對官場吃得更深,所以胡雪巖最終被他搞垮一點不奇怪,從搞垮胡雪巖這一點也可看出來,某些時候,盛宣懷還是李鴻章的“政治打手”。

    當然,除了搞垮胡雪巖這一內鬥代表作,盛宣懷的洋務實績還是很牛掰的,他幫李鴻章辦輪船、辦鐵路、辦電報、辦漢冶萍公司、辦棉紗廠、辦海關,當時所有的洋務高精尖以及優勢能源、資源,近乎都掌控在盛宣懷手裡,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拿下晚清實業之父的桂冠,創造十一項“中國第一”。

    但另一點也必須說一下,盛宣懷是能力大,破壞力也強,清廷覆滅從某種程度上就是拜他倡導的將鐵路收歸國有所賜。

    再來說一位當時最牛叉的職業經理人,唐廷樞。

    唐廷樞原先是英華人在中國的最大洋行、號稱“洋行之王”的怡和洋行總買辦,幫英華人經營絲茶出口貿易,在當時的商界名聲很大。

    李鴻章挖人還是很有魄力的,唐廷樞被感召前來效忠後,先後為李鴻章主持過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唐山細棉土廠等幾個中國近代史上數得著的大企業。

    最後說一位為李鴻章忠勞而死的幕僚。

    馬建忠是“馬氏三傑”中的老三,出身天主教世家,精通外語。李鴻章還在打太平軍時,其兄馬建勳便將他引薦給了李鴻章。

    李鴻章見馬建忠是難得的外語人才,除了精通英、法語,在希臘文、拉丁文上也有很深的造詣,於是格外器重。

    1876年他被李鴻章派到法國留學,兼任駐法公使郭嵩燾的翻譯,1879年獲得博士學位回國,是當時公派留學生中學位最高者。

    著名的《馬氏文通》就是他的著作,是中國第一部較全面系統的語法著作。

    回來為李鴻章辦洋務期間,馬建忠曾受命去印度、北韓處理外交事務,也曾管過輪船招商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庚子事變,八國聯軍進攻京城後,李鴻章受命議和,在與十一國公使展開談判時,每天各國各地的電文堆積如山,馬建忠擔任外電翻譯,隨來隨譯,不分晝夜,每天要精準翻譯七八千字。

    那時正值大暑,他因勞累過度,最終死在了工作崗位上。

    除了這一些甘心為李鴻章效命的中國幕僚,李幕中還有一道特殊的風景,那就是洋幕僚。

    李鴻章特別器重、信任的洋幕僚有兩位,一個是德華人德璀琳,一個是美華人畢德格。

    德璀琳是那些在李鴻章的工商企業中任職外華人的聯絡官,也是那些為李鴻章辦理外交事務的外華人的聯絡官;畢德格則負責聯絡管理在北洋海軍中任職的外華人。

    尤其是這個畢德格還擔任李鴻章的私人外文秘書和翻譯,而且還是李家幾個兒子的家庭英語老師。

    據說,畢德格在擔任李氏外文秘書期間,曾為李鴻章翻譯朗讀了八百部英法德文書籍,這個細節告訴我們,李鴻章開眼開世界的程度還是很讓人吃驚、欽佩的。

    末了再來聊一個有趣的細節。

    既然李幕中又有洋人,又有華人,那洋幕僚與土幕僚發生爭端衝突時,李鴻章站在哪一邊呢?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李鴻章從來都是站在華人這一邊,即便洋人是對的,他也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Mate 30 Pro與vivo NEX 3S相比,哪款更值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