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洲軍武通訊

    無論是文化、歷史、經濟白人都無法在南非立足,他們在南非留下的只有屠殺。

    一、在經濟上,南非是經濟社會體系,它是建立在黑人勞動力基礎上的。南非的礦業、製造業、金融業、服務業等,雖然上層社會都是白人精英控制的,但基層的礦工、紡織工、營業員、服務生等,全都是黑人。當時,發生了最嚴重的種族隔離時間,但是白人依然無法擺脫黑人。

    二、人口的分佈上,南非是白人和人混居的,是一個大雜居、小聚居的情況非常突出。白人分佈在南非各省,但,同時周邊又有黑人社群包圍,他們完全不具分離的條件。南非的歷史非常複雜。南非最原始的土著人“霍伊桑人”主要生活在南非的南部,他們過著遊獵生活;而後來的一部分黑人則主要生活在南非的北部,他們過著半放牧、半種植的生活。雙方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主要是由南非的氣候決定的:南非的南部是地中海型氣候,夏天干燥、冬天多雨,而北部則是夏天雨熱同期、冬天少雨水,北部的黑人從發源地所帶來的農作物能夠適應北方的氣候,但卻無法在南方種植,所以北部的黑人並沒有南下搶佔霍伊桑人的地盤。

    但是後來荷蘭人到了開普敦,發現這裡氣候和歐洲老家一模一樣,於是他們開始大規模搶佔霍伊桑人的土地,然後開始種植葡萄等歐洲農作物,並大量抓捕“霍伊桑人”為奴充當勞動力,這樣一來,霍伊桑人很快就消失了。後來殖民者又換成了英華人,英華人要求荷蘭人“禁奴”,於是很多布林人開始向北遷移,他們從南部進入北部有以後,開始侵佔黑人的家園,於是雙方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屠殺,其中3000祖魯人死於這場戰爭中。

    如果白人要在南非建立國家,必須要用自己的文化,歷史但是白人在南非留下的只有屠殺,所以他們很難在南非立足。

  • 2 # 帶枷鎖的設計師

    一是土地問題,南韭白人重新建國需要土地。把占人數決對多數的黑人趕走或白人重新開避新領土都不現實。

    二是人口問題,南非白人的人口太少,獨立建華人口基數不足。

    三是勞動力問題,國家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黑人正好承擔了這個角色。

  • 3 # 劉秀的秀

    怎麼獨立?把黑人趕出去?南非本來就是黑人的土地,白人是殖民的,後來還有些白人是出生在南非的,那就是他土生土長的地方。憑什麼你能自己佔地獨立?

  • 4 # 隱者司馬

    南非白人不但要建立屬於白人自己的國家還要讓南非的黑人永遠的當牛做馬,做一輩子的奴隸永不翻身,可是南非卻出現了一名偉人不但推反了白人對黑人的統治,還使南非的黑人的奴隸地位一下子變成了可以和白人平起平做的正常的公民,是誰有這麼大能力和爆發力呢?他就是南非的黑人領袖曼德拉。曼德拉被南非的白人政府關押在一個荒島的監獄裡二十五年,他在監獄裡倍受白人看守的虐待和折磨,他不但沒有死在監獄裡而且出來後組織民眾還把白人政府給推翻了,成立了以黑人為主組成的內閣,黑人曼德拉任總統。

  • 5 # 薩沙

    南非白人想要獨立建國,但黑人不同意。

    黑人不願意獨立建國,他們也沒有獨立建國的能力。

    黑人認為白人既然在黑人的領土上建國,還發展成富裕的南非,那麼這個國家的一切就應該是黑人的。

    一個大老闆和老婆爭吵,老婆說:你做生意啟動資金10萬塊是我給你的。雖然你後來做了20年生意,我在家裡做家庭婦女20年,但你是靠我的10萬塊賺到現在的10個億。所以,這10個億都是我的。

    試問,有這種邏輯嗎?

    但這就是黑人的邏輯。

    南非政府搞的種族隔離,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把黑人關在白人社群邊的貧民窟內,當作奴隸一樣對待。

    實際上,南非政府有個“黑人家園”計劃。他們希望建立黑人和有色人種的獨立國家,也就是國中之國。

    維沃爾德於1958年成為首相後,“分別發展”“黑人家園”政策逐步形成,

    具體是,在黑人家園體系中,黑人不再是南非的公民,而成了各個獨立家園的公民,他們只能以外籍勞工的身份,憑著臨時工簽到南非打工。

    南非期望將境內的黑人全部搬遷到10個家園,形成獨立國家,至少也是自治州:萊博瓦(北蘇陀人,也稱佩迪人)、侉侉(南蘇陀人)、博普塔茨瓦納(茨瓦納人)、誇祖盧(祖魯人)、斯威士(斯威士人)、特蘭斯凱和西斯凱(科薩人)、加贊庫盧(聰加人)、文達(文達人)以及卡萬德博勒(恩德貝萊人)。其中四個家園由南非政府宣佈獨立:1976年特蘭斯凱、1977年博普塔茨瓦納、1979年文達和1981年西斯凱(被稱為“特博文西四國”)。

    這些家園獨立以後,公民須登出南非公民資格,成為家園的公民。此後,這些人手持護照而不再是身份證。在形式上自治的家園,其公民的南非公民資格受限,也就是說他們不再是法律上承認的南非公民。

    資料裡還有大篇的介紹:除非有許可證,黑人不可以在“南非白人區”經商或從事其他職業。他們必須回到“黑人家園”並在那裡營商和就業。交通和市政設施須分開使用——黑人巴士停在黑人巴士站,白人巴士停在白人巴士站。火車、醫院和救護車都是分開使用的。由於白人病患較少,而且白人醫生偏向於到白人醫院工作,因此白人醫院的條件遠比常常病患過多、醫護人手不足的黑人醫院好得多。黑人不能在白人區生活或工作,除非他們持有通行證。只有享有“第十章”權利的黑人(即:二戰前移居到城市的人)可不受此規定的約束。一個通行證只允許通行到一個地區(通常是一個鎮),限制持證人只能到獲批的那個地方。沒有有效證件的人會因非法移民而被拘捕和審判,隨後會被驅逐出境,同時該非法移民的僱主會因聘用非法移民而被告。警車會巡邏白人區,查捕沒證的黑人。黑人禁止在南非白人區僱用白人。

    然而黑人不服氣,他們要佔領整個南非。

    所以,鬥爭從很早就開始了,逐步演化為長達幾十年的流血衝突。南非的治安急轉直下,大量白人開始逃離該國。

    同時,南非的製造業技術簡單,主要依靠黑人廉價勞動力。現在黑人都成為外華人,也就無廉價勞動力可用,經濟開始下滑。

    另外,在70年代包括聯合國在內,歐美幾乎都反對南非的種族隔離,所以白人獨立建國的美夢破滅。

    最終一人一票,黑人掌權。

    誠然,今天南非的慘狀同經濟結構是有問題的,但黑人當家作主以後黑人政府胡亂執政,導致的結果是毀滅性的。

    曼德拉上臺以後給了黑人平等的地位,這個當然沒錯。但他卻忙不迭的將原本白人所有的權力,都交給黑人,同時打壓白人。結果就是,黑人急匆匆地享受白人所有福利。

    然而,白人最高人數也不過是全國的百分之二十,黑人掌權後銳減到百分之十五。

    現在用維持百分之十五人口的福利,去福利百分之八十五的黑人,經濟又每況愈下,豈不是開國際玩笑。

    薩胖不是種族歧視,但南非黑人有很多不好的民族性。

    看看下面的新聞:

    根據《2010年非洲就業報告》,南非的成年人就業率在非洲大陸所有國家中位居最低位。儘管南非經濟在非洲大國所有國家中位居首位,但是南非成年人就業率只有41.1%!!!而鄰國烏干達、盧安達、坦尚尼亞等國的就業率分別為83%、80%、78%。報告顯示,南非近10年間人口增長了12.7%,而就業僅增長4.5%,而導致就業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南非人可以領取福利救濟金,從而養成了寧可領取福利救濟金也不願意就業的風氣。在南非1380萬人領取政府福利救濟金,而全華人口才5158 萬,南非的就業狀況處於嚴重的危機邊緣。

    大家想像一下,5158 萬人有1380萬寧可領救濟金也不去工作,是什麼場面?

    這種國家還能好得了嗎?

    壯哉,曼德拉!

  • 6 # 無根樹花正孤

    現代社會雖然提倡公平和一視同仁,但是種族歧視還是廣泛的存在於歐美社會之中,他們殖民時代憑藉著武力佔據了大量的非洲落後種族土地,在哪裡生根發芽,但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全球各地都摧毀了歐洲白人的統治,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南非的白人為什麼一直不獨立建國,非要和黑人混雜在一起呢?

    本國殖民勢力的瓦解使得許多白人無依無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句話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適應。

    南非白人原本不是這裡的原居民,他們是當年都是依靠這本國的武力佔據了南非地區最好的土地,在民族獨立運動興起以後,他們過去有多囂張,現在就有多膽怯。 他們自己國家的軍隊在非洲一批一批的戰敗,當時能夠在非洲保全自己的家族勢力就很好了,他們心裡清楚,只軍事實力雄厚才能有前進的能力,當時他們實在是沒的辦法,只能依附黑人新政權才能生存。 經濟財產大部分都落地南非讓他們捨不得擺脫廉價的非洲勞動力。

    據我所知,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衝突與矛盾都是與錢財有關。

    白人當年在殖民時代帶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裝置來到非洲紮根生存,他們憑著生產出來的東西物美價廉,打敗了黑人原來的生產方式。迫使許多黑人為他們充當勞動力,幾百年的時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勢,使得南非白人捨不得放棄這些黑奴。 設想白人獨立建國的話,因為膚色區分的關係使得二個種族的人必定分開,就像當年南亞大陸的印巴分治一樣,南非白人為了避免自己的經濟損失,決定犧牲政治上面的權益。 白人的歷史文化根基不夠雄厚。

    建立一個國家不是二句話就能做成的,背後牽涉著無數的利益與衝突。

    四大古國每一個都是幾千年的存在,細細數來,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不是上千年的歷史就是幾百年的歷史,南非白人在南非地區歷史文化不夠雄厚,沒有實力建立國家。 建立國家除了歷史文化雄厚之外還有第二個條件,就是完全消除本地土著的民族文化,像美國西進運動消滅印第安人一樣,但是南非白人卻沒有那樣的實力與狠心,所以只能和黑人並存一國。

    總的來說,還是放不開和打不過二個原因牽涉了南非白人建國。

  • 7 # 四川達州人

    當然有這個計劃。

    班圖斯坦計劃,是南非種族主義者1950年代末期搞出來的黑人家園國家計劃,此計劃就是從法律上將黑人與白人分離,其中白人佔據87%土地,剩餘12.7%的土地在白人控制下成立10個黑人家園。

    黑人成為黑人家園國家國民,然後出口到白人國家從事礦產等勞動賺取勞務費,但不能享受白人國家的一切福利。

    這就是網路上吹噓1994年之前的南非是發達國家的真相——75%以上的黑人只是進口勞動力,而不是南非正式國民,所以25%的非黑人南非國民的平均經濟指標很高,能享有教育醫療等高福利。

    1994年前的白人社群:

    圖中十個彩色地區就是黑人家園:

    抗議的黑人:

    抗議的黑人:

    1990年後,處於國際社會極大壓力下的南非種族主義者難以維持統治,被迫與1989年釋放的曼德拉談判,以結束戰爭,恢復和平及建設新國家。

    其中,強硬種族主義分子想反向建立白人家園國家,以維持種族隔離政策。顯然,無論國際社會,還是非國大,都不會允許種族隔離制度繼續存在下去。白人家園計劃剛剛提出設想就失敗了。

  • 8 # 大國布衣

    歐洲人來南非大概已經有近五百年的時間了,南非白人大多數都是當時荷蘭殖民者和英國殖民者的後代,剩下的就是德國、法國等歐洲遺民,以及還有阿拉伯和印度人。

    被反感的南非白人

    1903年,南非地區釋出了“原住民土地法”,而這個政策導致了種族隔離,歧視性的制度極大的限制了黑人的經濟、居住和政治權利。這也使得黑人之間都被相隔在一個個保留區內。雖然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解除了這種制度,但南非的白人情況且越來越糟糕。

    因為在被長期壓迫後,黑人建立自己的政權後,他們開始長期把控非洲各國權利,所以許多政策都對黑人有利。而白人在就業、福利、醫療等等各方面都遭到抵制,這就使得在1994年後,大批的白人開始遺民到歐洲各國。但能夠遺民走的大多數都是南非白人中的精英階層,遺民人數大概在一百萬人左右。

    目前仍留在南非的白人大概有400萬人左右,因為都是底層百姓,並且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限,所以這些白人只能世代依靠種植生活。雖然南方有70%的土地在他們手中,但生活卻還是過得無比困苦。黑人領導者上臺後更是推動立法,想要無條件徵收白人擁有的這些土地,而這也是加劇南非白人和黑人之間矛盾的重要原因。

    白人生活困苦,但人數眾多,為什麼不建立自己的國家?

    事實上,當初南非的白人也想過要獨立見過,因為在遭受到南非的集團地區法、原住民土地法等不公平的制度後,他們知道在這樣下去只會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困苦。

    因此白人們在北開普敦生卡魯荒地中,建立了一個擁有8000公頃的叫奧拉尼亞的小鎮。鎮上雖然只有1000多人,但他們也發行自己的貨幣,按照以往的生活習慣勞作,並且希望300多萬的阿非利卡人加入到這個國家中。

    但這個小鎮還沒建立多久,就被政府貼上了種族隔離的標籤,並且沒有人承認它的合法性,最後想在這個小鎮獨立建國的白人們不了了之。

    我們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形成在於被共同的民族國家認同,但南非白人的想法顯然不被當地政府認可,所以他們無法獨立起來。

    並且,白人群裡幾百年都生活在這裡,其經濟上已經無法脫離南非而自己獨立,即便真的建國了,但不被南非承認,他們就無法僱傭更多的黑人在幫助自己生產,因為他們會被貼身種族隔離的標籤。

    而城市裡面那些經濟條件一般的白人,也經濟完全融入到了南非社會中,有著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這不是說離開南非社會就能離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夜天子》這部劇你覺得怎麼樣?你最喜歡其中哪個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