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儀式讀史

    按,電視劇裡的說法就是她在皇后臨死前告訴皇后她有了皇上的龍子,皇后覺得自己被自己的親信和丈夫背叛,所以決心一死

  • 2 # 浩哥魔方

    一直有這個說法,乾隆與傅恆的福晉有私情。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二月河老師的書也承認了這個事,傅恆是付傅貴妃的親弟弟。這是皇室的醜聞,相信身在局中,誰也無法處理。

  • 3 # 老杜侃大山

    按清史所言,富察皇后的真正死因倒不是因為傅恆的夫人,雖說稗官野史一直有富康安乃乾隆私生之說,但卻一直是民間傳說。富察皇后真正的死因是因為數年間連折兩子,做為正宮皇后一直沒有嫡子,無論是家族還是宮中的壓力可是直當不小。再加上身為人母親見兩子夭折,數年的時間想必是極難熬的,憂思成疾是說得通的,後來隨乾隆南巡病逝於途才是正史所載。

  • 4 # 香蕉人來說事

    因為愛情因為一生摯愛乾隆,也想得到乾隆全部的愛,但是在後宮,明顯是不可能的,所以想用孩子來爭取更多愛,沒想到,天妒佳偶,一而再再而三流產,夭折,富察皇后因自己的孩子已然已經不堪重負,最後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在外界和心理壓力雙重打擊下,最後走上解脫之路

  • 5 # 秉燭讀春秋

    民間野史說乾隆出軌,和自己的小舅子傅恆的媳婦有一腿,並且說福康安(傅恆之子)是乾隆和傅恆的媳婦瓜爾佳氏的私生子,還說乾隆對福康安的愛超過了對皇子的愛,覺得不正常。其實這都是無端的猜測。電視劇《延禧攻略》劇情安排乾隆的正妻皇后富察之死,是傅恆的老婆傅夫人造成的。其實那不是真實的歷史。讓我們看看富察皇后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吧。

    ▲乾隆

    富察皇后(1712~1748)是乾隆的第一個皇后,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女兒,是內務府大臣、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傅恆的姐姐。

    富察氏16歲被雍正帝選中,決定將這位名門之女指配給早已秘定為皇儲的皇四子弘曆(乾隆)為嫡福晉。乾隆比富察氏大一歲。

    婚後小兩口十分恩愛。富察氏有大家閨秀風範,不僅聰敏美麗,而且溫柔賢惠。對婆婆孝敬有加。乾隆的母親,也就是富察氏的婆婆,原來是個宮女身份,後母憑子貴作了皇太后,但平時大大咧咧不修邊幅,宮中的人們認為婆媳落差很大,肯定不好相處,然而富察氏卻克服了種種困難,愣是服侍的婆婆心滿意足,皇太后逢人就誇遇到了一個好兒媳。

    有道是:“當年的媳婦次年的娃”,婚後第二年,富察氏生下了皇長女,然而女兒兩歲時夭折了。婚後第四年,富察氏又生下了皇二子,這就是後來的永璉(永璉命薄,本來是皇帝接班人,可是9歲而亡)。婚後第五年,又生下了皇三女和敬公主。過了兩年後,即1736年,25歲的乾隆繼位,富察氏榮升皇后之位,這一年她24歲。

    看到了吧,夫妻如此恩愛,乾隆怎麼可能出軌於小舅子媳婦呢?歷史記載富察氏是個勤儉節約的皇后,《清史稿》說皇后母儀天下十三載,平居恭儉,不過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富察皇后十三年如一日,只喜歡用花草打扮自己,從來沒用黃金首飾捯飭。這和乾隆性格形成了巨大反差,乾隆好大喜功,奢侈浪費,這就是夫妻之道——互補。性格差異造成相互吸引。其實遠遠不僅這些,富察氏影響了乾隆,富察皇后在世時,乾隆是最勤儉的皇帝。

    前面我也埋下了伏筆,她的嫡長子永璉在9歲時死了,這可是乾隆的命根子,前朝皇子都不是皇后之子,本來永璉很聰明,又是嫡長子,做將來的接班人最合適不過了。可是造化弄人,皇子永璉的去世,對富察皇后打擊很大,33歲的富察氏一下子憔悴了許多。

    1748年(永璉死後3年),乾隆為了讓富察氏開心,淡化痛失愛子的痛苦。乾隆帝奉陪母親皇太后南巡山東之際,決定帶著富察氏隨駕出巡。

    換言之,乾隆帶著老媽和老婆一起出遊,其實這就是乾隆欠思謀的地方,他不該把兩位摯愛的人帶著一起出遊。古代是講究婆媳關係的,常說的“小媳婦”就是指,在婆婆面前要勤快,低聲下氣。假如富察氏身體好跑前跑後,端茶倒水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富察氏此時弱不經風。她還要拖著病身去伺候老太太,以盡兒媳之孝。這樣問題就麻煩了,本來車馬勞頓就夠富察氏受的,加上照顧老太太,富察氏一下子病倒了。乾隆蒙圈了,忙下令回京,剛走到德州皇后就不行了,婆婆來看他,她只是迷迷糊糊的說了“謝恩”兩個字,不久就病逝了。這一年皇后36歲。

    綜上可以看出來,富察皇后是在喪子之痛打擊下病死的,不是傅恆老婆使壞造成的死亡。福康安是1754年出生的,富察皇后是1748年死亡的,也就是說,富察氏死時,福康安還沒出生呢。所以說,富察皇后的死,和傅恆的老婆傅夫人沒有任何關係。乾隆對富察氏一往情深,雖然在以後又立了一位皇后——烏拉那拉氏,但是一直走不出對富察氏的思念,所以很冷淡烏拉那拉氏,到最後烏拉那拉氏很嫉妒乾隆對富察皇后的愛(和死人爭風吃醋),無奈乾隆最後把她打入了冷宮。之後再沒有立皇后。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和關注】

  • 6 # 美映椒房

    先說結論:富察皇后真正的死因是,她在中年喪子的悲痛抑鬱心情下,於早春時節強顏歡笑伺候皇太后和皇帝東巡,一路車馬勞頓,她又在泰山行宮受寒染疾。賢惠的皇后怕影響太后和皇帝心情,於是強行忍耐,小病拖成大病,最後暴崩於德州水路御舟。

    孝賢皇后富察氏被逼跳水自殺這種說法主要來自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民國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皇帝由於長期與孝賢皇后之弟傅恆的妻子通姦,皇后積忿於心。巡遊途中至運河時,帝后交談觸及此事,皇后一時情緒失控,忍不住對乾隆痛加指責,乾隆大怒,立馬逼皇后跳河自盡。皇后落水死後,乾隆又後悔愧疚,於是為她隆重治喪。這樣充滿戲劇性的宮廷秘史顯然很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八卦口味,於是孝賢皇后跳水自殺這種說法一直頗為盛行。

    近代以來,隨著本是深藏內府的《清實錄》、《清高宗御製詩集》以及清宮宮廷檔案等經過電子化後,孝賢皇后在東巡途中的暴死之謎也可以經過各種史料的記載得以還原。

    孝賢皇后是乾隆皇帝的原配。她來自滿洲鑲黃旗大族富察氏,出身高貴。雍正五年,雍正帝親自把她指給弘曆為嫡福晉。在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她生下了弘曆的嫡長子,雍正帝親自為這個孫子取名永璉。乾隆即位不久,就按照雍正的秘密立儲制度,把立永璉為皇太子的密旨當著眾大臣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二阿哥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為人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當日蒙我皇考、命為永璉。隱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朕御極以後。不即顯行冊立皇太子之禮者。蓋恐幼年志氣未定。恃貴驕矜。或左右謟媚逢迎。至於失德。甚且有窺伺動搖之者。是以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皇考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面諭。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扁之後。

    但是好景不長,根據《金川紀略》記載,乾隆三年十月時,皇帝攜帶七歲的永璉去檢閱軍隊,年幼的孩子受寒染疾,最後竟不治而亡。乾隆追封他為端慧皇太子。

    乾隆比較好面子,清朝從順治到乾隆都不是以嫡子身份即位,因此他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得到這個體面榮耀。在唯一嫡子永璉夭折後,乾隆這種追求完美的人之求嫡之心闔宮皆知,寵妃高貴妃生前就以皇帝“不獲嫡子為憂”。這種輿論氛圍顯然無形中給孝賢皇后施加了過度的心理壓力,痛失獨生愛子的皇后在青春盛年反而長達七八年時間沒有懷孕。

    就在乾隆早就對嫡子不抱希望時,多年沒有懷孕的皇后竟然再度懷孕,而且在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佛誕日再度誕下嫡子七阿哥。七阿哥取名取名為永琮,“琮”是祭祀的禮器,很顯然,乾隆對他懷有成為繼承人的期待。

    但不幸的是,乾隆十二年的除夕之夜,不到二十個月的永琮因為出痘不成功而夭折。此時皇后已經三十六歲,再度懷孕的希望顯然相當渺茫,永琮的夭折可能比永璉之死讓她更絕望。由於此時是大節除夕,嫡子永琮死在這個時間顯然讓乾隆很沒面子,而賢惠的孝賢皇后唯恐影響皇帝和皇太后過節的心情,強行逼著自己把哀容收了起來,雖然她眼眶還是通紅的,卻反而在乾隆和太后面前裝成強顏歡笑若無其事的樣子。整個正月,孝賢皇后就這樣強打起精神應付著過年的各項繁重禮儀活動,以及為二月初的東巡作準備。因為早在乾隆十二年六月,皇帝就決定奉皇太后東巡祭祀孔子家鄉、並去泰山為皇太后祈福,身為兒媳的皇后自然要隨行伺候婆婆。

    恰在此時,欽天監奏陳皇帝:"客星見離宮,佔屬中宮有眚。",意思是天象顯示皇后會有災難。但乾隆認為喪子就是皇后災難,因此並沒有當回事。二月初四,是欽天監擇定的出巡良辰吉日,乾隆皇帝帶著太后和皇后在早春的寒氣之中出發。

    一路舟車勞頓,二月二十二日這天,恰逢孝賢皇后生日,皇帝下旨給隨從的王公大臣們賜宴,疲憊不堪的皇后不得不打起精神,按照禮儀首先帶著隨從的命婦們去拜見皇太后,回來後還得接受命婦們的恭賀,一路應付各種禮儀活動下來,更是憔悴不已了。

    二十四日皇帝駕臨曲阜,乾隆皇帝連著三天舉行了隆重的慶典,然後往下一站目的地泰山出發。到二月二十九日,皇帝和皇后奉皇太后登泰山。乾隆皇帝和母親孝聖皇太后都享了八十多歲的高壽,孝聖皇太后雖然年紀大了,但她經常外出巡遊,應該說身體素質很不錯。但孝賢皇后是個弱女子,泰山山頂本來就溫度低於陸地,而且此時還是早春天氣,泰山山頂還下起了雪,因此就在此地,身心俱疲的孝賢皇后已經出現了受寒的症狀,這一切乾隆皇帝其實都看在眼裡。一直以來,清朝的官方檔案裡都說孝賢皇后得病於濟南,但乾隆皇帝多年後再登泰山寫詩時無意中道出了真相:孝賢皇后在泰山就生病了。

    《御製詩二集 卷七十二》恭依皇祖過登岱詩韻瞬息十春巖電影,年來憂樂憶從頭。誰能石上三生認,且看煙中九點浮。幻矣仙蹤謝蓬海,憫哉民瘼指徐州。雲巢若問前巡事,淚灑空庭不忍留。注:岱頂行宮名,戊辰三月孝賢皇后得病實於此。

    賢惠的皇后唯恐破壞了皇帝和婆婆興致勃勃遊覽東嶽的心情,於是生病後一直強行忍耐,照樣若無其事地陪伴太后到處遊玩。乾隆皇帝這種好面子的人,也不戳破,帝后君臣們在泰山一副其樂融融無比和諧的局面。

    乾隆和太后在泰山玩了三天,到了三月初三日,這天雪後初晴,乾隆皇帝馬上作了一首輕鬆歡快的詩歌慶祝。三月四日,皇帝車駕幸濟南,乾隆皇帝和太后在濟南的四天行程如下:

    三月初四:行至濟南,乾隆於趵突泉遊玩

    三月初五:乾隆陪皇太后閱營兵,並表演騎射。然後陪皇太后遊覽虞舜廟,爬千佛山,晚上與大臣官員們宴會。

    三月初六:乾隆陪皇太后泛舟大明湖,又遊覽歷下亭與北極廟,晚上與官員們宴會。

    三月初七:乾隆遊玩於趵突泉,並且進行祈雨。

    應該說這四天,乾隆皇帝和皇太后玩得還是很開心的,基本把濟南的風景名勝都遊覽了個遍。而強行忍耐病症的皇后初到濟南時,還勉力強撐履行皇后的各種職責,比如她曾接見並賞賜了一個濟南小神童。但看到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孝賢皇后不禁想起了自己夭折的兩個兒子,可謂觸景傷情、再加上她的身體實際上已經撐到極限了,在這雙重打擊之下,孝賢皇后終於病倒了。不過病弱不堪的她唯恐自己會耽誤了皇帝計劃的行程,又強打起精神,主動勸皇帝迴鑾北京。乾隆皇帝雖未必不知道她病情嚴重,但他不願意自己祭祀孔子的東巡出任何意外岔子讓人議論,因此按照計劃返回京城。

    三月初八:回程,至高家莊

    三月初九:至王家莊

    三月初十:至桃源站

    三月十一:至德州登船,富察皇后於德州水路御舟去世。

    從這個行程看得出,本來就病重的皇后又在旅途車馬勞頓顛簸了四天,她的身體可真的是熬得油盡燈枯了。但乾隆皇帝卻不以為意,就在孝賢皇后死這天下午,他還興致勃勃寫了一首田園詩:

    載登青雀舫,初試白雲程。入畫看春景,勻然聽水聲。岸楊煙外嫋,沙鳥渚邊鳴。極目煙波意,詩裁亦覺清。

    沒想到到了晚上,突然傳出皇后病重的訊息,接著孝賢皇后就暴死了。皇后死於巡遊途中這種意外難免引起各種猜測,雖然乾隆第二天就下詔書公佈了皇后死因,但清末時各種民間流言蜚語小道訊息可謂滿天飛,諸如乾隆和小舅子老婆通姦逼皇后跳水自殺、乾隆招妓飲酒逼皇后跳水死、乾隆家暴毆打皇后皇后氣憤自殺等各種說法真是滿足了廣大人民的八卦口味。

    孝賢皇后之死特別引起史家關注的原因有一,乾隆皇帝藉著皇后之死,各種小題大做大肆處罰甚至殺了一大批官員,而且還罵廢了兩個皇子,真是龍顏大怒聞所未聞。有人把這個歸結於乾隆對皇后的深情,這顯然是自作多情的。從東巡甚至皇后喪子時,乾隆明知皇后生病,卻一直把自己的體面置於皇后身體健康之上的取捨,就看得出乾隆皇帝之心性涼薄程度。但乾隆皇帝的怒火也不會無中生有,其實從嫡子七阿哥之死到孝賢皇后東巡之死,這也並不難解釋:上天太不給乾隆面子了。

    嫡子七阿哥出生於佛誕日,可謂被神佛垂愛,乾隆臉上無比光彩,但他孩子竟夭折於除夕這個重要的節日。而東巡目的又是拜謁孔廟、祭祀泰山,孔子和東嶽無一不是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結果皇后卻死在東巡途中,這豈不是說皇帝對上天的虔誠卻換來了老天對他的嘲諷?乾隆皇帝顯然因此惱羞成怒,甚至影響和改變了他的行政作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謝牽掛的唯美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