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外的手工世界

    在太空中生活,我們習以為常的舉動都得重新設計和學習,主要有以下的問題:

    1、吃飯喝水,最容易的事情變得特別複雜。航天影片與我們平時吃的不一樣,為了節省飛船的空間和有效荷載,航天員們的食慾儘可能的體積小、重量輕。在失重的情況下吃飯,一不小心東西就飛出去了,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

    2、穿衣。他們在飛船外必須要穿宇航服,在裡面又要穿平時的服裝,很繁瑣。

    3、生活,密倉生活考驗。宇宙環境是極為惡劣的,對人體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輻射、溫度差異等。在宇宙中航行的宇航員和地球上的人一樣,也需要有個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如刷牙、洗臉、洗澡、大小便等等,但這一切都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比如在失重時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飄浮起來,水珠在艙內飛飄,會影響人的健康和儀器正常運轉。為防止這個問題,美國採用一種特製的橡皮糖,讓宇航員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

    4、宇航員洗澡時,需要將耳朵塞上,帶上護目鏡,就像潛水一樣。

  • 2 # 超弦

    我們知道,太空和地球不同,最關鍵就在於重力的影響。難道失重的太空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是生活起居。在太空中航行的航天員和地球上的人一樣,都需要有個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如刷牙、洗臉、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條件下處理清潔衛生及廢物非常複雜,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 失重時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飄浮起來,水珠在艙內飛飄,會影響人的健康和儀器正常運轉。所以,航天員只能採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刷牙。美國採用的是一種特製的橡皮糖,讓航天員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航天員洗臉,其實是取一塊浸泡有清潔護理液的溼毛巾擦洗面部。隨後,把毛巾鋪在按摩刷上用來梳理頭髮。 航天員若在空間站上長期生活,還需要洗澡。長期的載人空間站上,就配備有航天工程技術人員設計製作的航天浴室設施。這種浴室,只不過是一個強力尼龍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連天棚下連地板,成為通天式密閉浴罩,平常摺疊著固定在生活艙的頂棚上。頂棚上還設有圓形水箱、噴頭、電加熱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廢水回收淨化裝置中的淨化吸附劑配好,準備用來回收和淨化洗浴時的汙水,然後清理給水管道、抽水裝置和過濾淨化裝置(除去雜質和不良氣味),並將卷在頂棚上的尼龍罩放下,直到底框並固定好,形成一個連線天棚地板的圓桶,就好像一個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啟動電加熱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熱到合適溫度,這時人可脫去衣服進入浴室。圓筒底下有一雙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後就不會飄浮起來。在開啟水龍頭之前,應先將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條通到外面的軟管相連線,航天員可呼吸艙內空氣,避免洗浴時的空氣、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發生危險。航天員洗澡時,還要將耳朵塞起,帶上護目鏡,就像潛水員一樣。一切準備好之後,就可開啟水龍頭,一陣陣細細的水流噴在身上,形成一層夾著無數氣泡的水膜,必須用毛巾或吸水刷將水吸走。失重時水不會自動流出,水箱中有氣加壓,水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來。 飛船上航天員大小便的處理也有其相當的科學性。尿盆是特製的,抽水馬桶同一個塑膠套相連線,大便後快速關閉橡皮閥,大便透過氣流落入透氣的大便收集袋裡,然後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裝滿後會自動彈出艙外。 這就是航天員特殊的生活起居。

    其次是睡眠。我們知道人們長期的生活習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飛船在航天飛行中的晝夜週期和我們在地球上的晝夜週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並定為24小時。空間飛行時的一次日落日出,週期長短不一,因為它和飛船繞地球飛行的軌道高低相關。軌道高,晝夜週期就長;軌道低,晝夜週期就短。飛船航天飛行期間的晝夜週期,白天和黑夜時間長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時間長,黑夜時間短,90分鐘一個晝夜週期,最長的黑夜僅僅是37分鐘。飛船由地球陽面進入陰面時,就如同由白天進入黃昏黑夜一樣。太空梭速度很快,太陽出來時好像“迅雷”似的一躍而出,太陽落山時也如“旋風”一樣迅速地隱去。 一個航天員曾經這樣描述宇宙間的一天:早晨,計算機控制的時鐘喚醒我們起床。醒來拉開窗簾看宇宙空間,Sunny燦爛,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會兒,太陽沒有了,天暗下來了,黑夜來臨了,我們想又該睡覺了吧。真是有趣極了,一會兒是早晨,一會兒是黑夜…… 站著睡躺著睡都一樣 在宇宙空間最特殊的就是睡覺姿勢,失重時,身體完全放鬆會自然形成一種弓狀姿勢。航天專家認為,在太空中睡眠,身體稍微彎曲成弓狀,比完全伸直平躺著要舒服得多。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如果不這樣,飛船內的姿態在發動機開動時,就可能跟艙壁碰撞。所以,航天員一般還是喜歡將睡袋緊貼著艙壁睡覺,這樣就像睡在床上一樣舒服。在失重時,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著躺著睡都一樣,所以,航天員既可以靠著天花板睡,又可以筆直地站著靠牆壁睡,想怎麼睡都是可以的。 由於人在失重時飄浮,航天員行動起來會感到困難和不方便,動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樣協調。坐立不穩搖搖晃晃,稍一抬頭仰身就有可能來個大翻身,彎腰時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動作都得小心從事。

    總之,1 睡覺 一定要在睡袋裡。 2 喝水 一定要用帶吸管的杯子 3 走路 一定要穿鞋底帶鉤的鞋子 4 洗澡 一定要用特殊的淋浴裝備。

  • 3 # 矩陣鏈

    在太空中生活什麼樣?這個問題令許多人好奇不已。有25年太空飛行訓練、諮詢、寫作、演講經驗的NASA資深宇航員湯姆·瓊斯,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告訴你真實的太空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宇航員吃飯的時候用盤子嗎?

    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吃飯和喝水都直接用一次性的塑膠或鋁箔容器——所以他們不用洗碗!在太空中吃飯的時候,我偶爾會用帶魔術貼的金屬託盤來放食品袋。不過食品袋上的魔術貼也可以直接粘在艙壁或衣服上面。廚房的桌子上還有磁性的剪刀和勺子。

    一般來說,我吃飯的時候每次最多開啟兩個食品袋,而且還得多加小心,以免食物飛得到處都是。一次開啟兩個以上的袋子完全就是自找麻煩——廚房一定會變得一團糟。你可以吃完兩袋以後,再開啟另外兩袋。在地球上,你可以把所有喜歡的食物都放在一個盤子裡慢慢享受,這真是簡單又難得的快樂。

    宇航員在太空中會長胖嗎?

    我自己肯定是沒胖。ISS的凍幹/熱穩定食品和便於食用的堅果、幹水果共同為宇航員提供了平衡的膳食,每位宇航員每天會攝入1900~3200大卡的熱量,具體取決於各自的性別和體型。

    這麼多熱量,看來大家真是吃得不少,但ISS上的宇航員每天都會做高強度運動,工作也十分繁忙,再加上航天食品的風味和口感始終比不上地球上的新鮮食物,所以很多人都會變瘦一點兒。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6個月以後,男性宇航員平均減重2~4千克,女性平均減重1.3~3.2千克。執行短期任務的宇航員體重通常不會出現大的變化。我在發射前和返航後的體重差通常只有1千克左右。

    這就是ISS的廁所隔間,左上方是真空管,右下方則是蓋上了蓋子的“馬桶”

    你們在太空中怎麼上廁所?

    我還以為你們不會問呢!在地球上的衛生間裡,重力會讓你排出的東西去往它該去的地方。可是在國際空間站的失重環境裡,工程師只能用氣流來代替重力。

    廁所裡裝著專門的電扇,它製造的氣流會帶走尿液和你排出的固體廢物。宇航員可以扳動開關,開啟廁所裡的風扇,然後在真空管上插一個漏斗,並用漏斗靠近自己的身體。尿液會被氣流衝入漏斗,彙集到一個儲存罐裡。

    宇航員可以用腳指頭鉤住地板上的扶手,懸停在廁所座位上方。空氣從座位下流過,沖走固體廢物。每次用完廁所以後,所有的排洩物、清潔用品和衛生手套都會被裝入垃圾袋密封起來,放進座位下面的一個桶裡。然後宇航員會清理座椅和垃圾桶口,套上新的袋子,以便下一個人使用。用過的消毒溼紙巾會被扔到另一個垃圾袋裡。

    這些廢物會怎麼處理?

    尿液會暫時存放在一箇中轉罐裡,然後流入水回收系統,轉化成乾淨的飲用水。維生系統會將部分回收的水轉化成可呼吸的氧氣。

    廁所座位下面的垃圾桶裝滿以後,宇航員會取出裝固體廢物的垃圾袋,把它和其他垃圾一起裝入空的貨運飛船。離開國際空間站以後,無人貨運飛船會點燃制動火箭,再次進入大氣層,在高空中燒燬,垃圾也會一起被焚化。如果下次你看到天空中有一顆流星劃過,請不要忘記——它可能是來自宇航員的禮物!

    如果你在太空中流了汗,那會怎樣?

    在地球上,溫暖的空氣會上升,因為它的密度小於周圍較冷的空氣。可是在自由落體狀態下,密度的差別不會造成氣體的流動,所以你身體周圍較熱的氣體也不會上升,於是你身上就裹了一層炎熱潮溼的“毯子”。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汗水很難蒸發出去,只會在面板上一攤攤地彙集起來。所以宇航員在鍛鍊時需要經常用毛巾擦汗,或者開啟風扇對著身體吹。

    宇航員凱倫·奈伯格在ISS上洗頭

    宇航員在太空中怎麼洗頭,怎麼修剪頭髮?

    洗頭的時候,宇航員要完成的第一步是把飲水袋裡的熱水擠到頭皮上;然後他們會塗上免洗洗髮水(就是醫院裡用的那種),用手指或者梳子搓洗頭髮,最後用毛巾擦乾,用梳子整理髮型。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會互相用剪刀修剪頭髮,真空吸塵器會吸走飄散的碎髮。

    宇航員怎麼刷牙?

    宇航員使用牙線的流程和地球上一樣,不過刷牙就要難一點兒了——空間站上沒有給你吐牙膏的水池!他們會把牙膏吐進紙巾或者毛巾裡,然後用清水漱口。為了節約用水,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已經開始使用可食用的牙膏,刷完牙以後,他們可以直接把牙膏吞進肚子裡。

    宇航員怎麼洗衣服?

    他們不洗衣服。在自由落體狀態下洗衣服需要特製的洗衣機,而且會用掉大量的水和能量,對空間站有限的儲備來說,這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空間站上的船員隔天換一次內衣和襪子,上衣和褲子(或者短褲)則是一月一換。他們每週換一次睡衣——其實就是T恤和短褲——換下來的這套還能當成運動裝再穿一週。換下來的衣服直接扔掉,由貨運飛船帶入地球大氣層燒燬。

    相比之下,太空梭宇航員的衣著就顯得很奢侈了。我每天都要換乾淨的上衣、襪子和內衣,大部分衣服可以留著回去以後再洗,下次任務的時候還能再穿。為了預防衣服產生臭味,太空服裝設計師正在嘗試用浸泡過抗菌劑的布料來製作宇航員的衣物,讓一套衣服可以穿得更久。

  • 4 # 鯨飛九八

    太空中生活,我們習以為常的舉動都得重新設計和學習,主要有以下的問題:

    1、吃飯喝水,最容易的事情變得特別複雜。航天影片與我們平時吃的不一樣,為了節省飛船的空間和有效荷載,航天員們的食慾儘可能的體積小、重量輕。在失重的情況下吃飯,一不小心東西就飛出去了,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

    2、穿衣。他們在飛船外必須要穿宇航服,在裡面又要穿平時的服裝,很繁瑣。

    3、生活,密倉生活考驗。宇宙環境是極為惡劣的,對人體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輻射、溫度差異等。在宇宙中航行的宇航員和地球上的人一樣,也需要有個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如刷牙、洗臉、洗澡、大小便等等,但這一切都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比如在失重時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飄浮起來,水珠在艙內飛飄,會影響人的健康和儀器正常運轉。為防止這個問題,美國採用一種特製的橡皮糖,讓宇航員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

    4、宇航員洗澡時,需要將耳朵塞上,帶上護目鏡,就像潛水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DNF玩家怕騰訊買不起DNF版權,直接充24套禮包支援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