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孫子兵法講武堂

    用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了來回答。

    這樣的學生,哪個老師不喜歡?

    為政篇說,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解讀:

    回,是孔子早期最得意的弟子顏回。

    不違,是意不相背。愚,是愚笨。退,是指離開老師後。私,是指顏回離開師後的言行。亦足以發,是說能夠按照老師說的做,並能夠有所發揮。

    孔子說,我和顏回談論,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好像很愚笨。等他回去之後,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行,發現他對我講授的內容有所發揮,可見顏回並不愚笨啊。

    讀書,是為了去做,不是為了質疑,更不是為了爭辯。聽講座也是一樣,我們是去學習能夠採取行動的東西,而不是去證明自己比老師懂得還多,更不是為了獲得一些閒聊時的談資。

    讀一本書,或聽一堂講座,凡是我們認同的,都是在實踐中有所觸及或有所感觸的事情,所以聽完之後,馬上按照這個方法去更好地實踐,而不是繼續找更好的方法。

    當前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網際網路變革的時代,企業不知該如何走,到處聽講座,看各種各樣的書,以謀求出路,實際上,不斷地研究方向,到處觀望,不如馬上行動,學到一招,就馬上行動起來,把這招做好、做透。日本有家企業,老闆在遇到困境的時候,去請教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該如何走出困境,那個企業家讓他在公司內清掃,他將信將疑的開始在公司內組織清掃,透過這種方式增加了員工的凝聚力,改變了公司的困局,而且越做越好。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著把事弄完整了再行動,整體方案出來再開始做,殊不知,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你就成事了。

    同時,讀書或聽課不一定越多越好,讀懂一本書,把書裡講的事情做好了,遠比讀很多本書卻很少行動強的多,聽課也一樣。

    我經常講,做營銷,一本(《招招見銷量的營銷常識》)就夠了。

  • 2 # 楊宇林745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也是那麼多學生中唯一能夠與孔子的學問做最深入交流的人,當然,只有最得意的學生才能真正的明白老師的學問。在此狀態下,其實是孔顏一體了。

    孔子是漢字系統化最重要的整理者與推廣者,顏回其實與孔子一樣,都是漢字系統工程的奠基人!儒家學說,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孔子教學所使用的蝌蚪文字,這個教學使用的蝌蚪文字,就是後來發展並記載於儒家經典之上的隸楷文字。

    這套文字的基礎表述系統的文字,每一個文字都是以推演關係式所構建出來的。它的每一個筆畫與組合都是有嚴格的設定規範章法的,這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

    你只有在明白了漢字的系統化設定規範章法下,你才能知道顏回到底有多牛逼!

    顏回的英年早逝,青年時即已經白頭,這與他的過度思考是相關的。

    這些記載於儒家經典上面的文字,大多數都是方程組與關係過程的推演!文字本身就是辯證法與關係推演!

    孔子在作易的解說時,就在這儒家最核心的經典上彰顯了顏回的貢獻。

    隸楷文字的基礎系統的文字,都是經過嚴格的推演過程再進行整理與修改與進行歷史存廢而發展完備的。

    這些文字的基礎表述體系的文字,都是經過六分書的推演而流傳下來的。

    儒家是沒有字典的,記載於儒家經典上面的文字,文字都必須經過六分書關係的推演。

    不明白六分書的設定規範章法,對儒家學術的理解,只能是來自於後來發展出來的字典對文字的註釋與翻譯。字典只能註釋與翻譯這些文字的歷史應用過程中形成的使用關係與環境的內涵意義,它註釋與翻譯不出這些文字的邏輯的!

    這些文字的邏輯與其推演關係,才是儒家的最高哲學!

    到現在為止,後世之人已經不知道也沒聽說過六分書是什麼了,六分書是漢字系統化的設定規範章法,它其實就是六書,這個設定規範章法其實非常簡單,它簡單到無需寫在其經典的解說上面,它其實就是一個米字格,隸楷文字的系統化設定規範章法都是在這個米字格關係框架上進行設定規範出來的。這個米字格框架是配數學關係的分解與推演的,它既推演八卦以演繹宇宙天地萬物,又設定並規範文字的筆畫與組合的邏輯演繹關係。它使得文字的設定規範章法與演繹宇宙天地萬物的邏輯同理!

    這是儒家思想最根本的學問也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哲學!

    歷史發展到現在,竟然無人明白隸楷文字才是儒家的東西。。。

    這套文字的基礎系統的設定規範章法,才是孔顏的學問之所在。

    隸楷文字的筆畫與組合,本身就是辯證法與關係邏輯的推演。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道理在這上面,你只有認識到隸楷文字的設定規範章法,才能明白孔子說的吾道一以貫之!

    這套記載於儒家經典上面的隸楷文字的設定規範章法,它其實就是大統一理論!

    如果要了解顏回,你只需要知道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這些文字的筆畫與組合其實都是顏色關係呈現的推演就行了,這裡面其實都是數學,這些數學關係直接推演的其實是物理與呈現的自然邏輯。。。

    後世之人其實對顏回在中華文明中做了什麼貢獻其實已經一無所知了。。。

  • 3 # 宇宙磁場與人體的居住

    首先聽老師的話,筆記記得好,能提出讓老師願意回答的高大上的政治、經濟、哲學等問題。是老師孔子眼裡的三好學生,學霸,尖子生!

    然而顏回離開學校後,一事無成,窮困潦倒最後餓死在家中!!

    死讀書、不實踐無創新害了顏回也害了當下的高考“狀元們”!嗚呼哀哉!

    痛心疾首!!

  • 4 # BYD許昌萬達店店長

    不貳過,不迀怒。貧而樂。好學,認真聽講,不違逆老師,對老師的教導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君子易居以俟命!這就是孔子眼中的顏回!

  • 5 # 霍大勝

    因為顏回具備孔子最看重的兩點:德、學。孔子最喜愛的學生有三個,分別是子路、子貢和顏回。

    子路忠厚,直率。孔子一直把他當做親生兒子對待,其感情似乎更勝孔鯉。並說哪一天退休了,就帶著子路四處旅遊。——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甚喜,然後四處去炫耀。子路從心底裡,其實也把孔子當做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孔子年事已高,身邊非常需要子路這樣的一個人。

    子貢精明能幹,非常有商業頭腦,在當時已經是大富翁。孔子周遊列國,子貢提供的幫助最大,可以說沒有子貢,寸步難行。子貢求學於孔子第一年時曾認為自己將來會超越孔子,第二年時認為將來會和孔子持平,第三年才認識到自己遠不及孔子。從此後對孔子盡心盡力。

    顏回好學而且有德,被孔子認定為自己的接班人。這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因為就像絕世武功高手一樣,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自己努力一生的學術成就,而顏回就是最好的繼承人選。其次,顏回具備了孔子所欣賞的一切德行,輕名利好學識,不遷怒,不貳過。按照佛學說法,已經達到“五蘊皆空”的境界。

    孔子曾問過三人一個問題:智者仁者都是什麼樣子?子路說: “智者能夠讓別人瞭解自己,仁者能夠讓別人愛自己。子貢說: “智者知人,仁者愛人。” 顏回說: “智者自知,仁者自愛。”三個人的回答分別代表了聰明、精明和智慧三個層次。

    孔子原本指望顏回繼承自己的學術,可惜顏回早死;指望子路為自己養老送終,可惜子路也戰鬥身亡。這二人的死對孔子打擊最大,不久後孔子就身染重病。子貢聽說後馬上前往看望孔子,幾天後孔子病亡。孔門弟子集體在孔子墓前守孝三年,期間做成《論語》。三年期滿眾弟子散去後,子貢又守孝三年!

  • 6 # 小五說影視

    首先先介紹一下顏回

    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華人。顏回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五大儒家聖人之人,是孔子最喜愛的學生。而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也很大,他評價顏回“一簞食一瓢飲,身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見孔子有多欣賞顏回,而顏回也對得起孔子如此的高評價。

    因為顏回確實是一個值得高度稱頌的儒家賢人,他具有很高的天分,深得孔子真傳,是孔子3000子弟子中最得真傳的一個弟子,顏回也具有高尚的品質,為人又謙虛有禮。在這裡說一個顏回的小故事,史書記載,有一段時間學堂內總是丟失紙筆,孔子問是誰偷的,大家都說是顏回偷的,於是孔子批評了顏回,顏回自己也不反駁,。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孔子覺得顏回不像是會偷東西的人,所以孔子想試一下顏回,於是用紙包了一錠金子,並且在紙上寫道:“天賜顏回一錠金”,並且將這錠金子丟在顏回回家的路上,自己躲在暗處觀察顏回,顏回見到金子,也見到了紙上的字跡,但顏回並沒有將金子佔有,而是用筆在紙上添了一句:“外財不富命窮人”,然後將金子丟在路邊,自己走掉了。從這件事上孔子對顏回大加讚賞,信任顏回的品質。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就可以知道顏回是一個高風亮節的人,而對孔子也非常尊重,尊師重大。而顏回也並沒有辜負孔子的教誨,成為了偉大的儒家賢人,五大聖人之一。

  • 7 # 不知命不知禮不知言

    孔子在七十一歲的時候,他最喜歡的徒弟顏回死了!孔子失聲痛哭道:“天喪我!天喪我!”意思是說上天要滅他孔子啊!

    那麼顏回死了,為什麼就是上天要滅孔子呢?因為孔子已經決定把顏回作為他學問的傳承人、把顏回作為他學派的當家人!孔子諸多弟子當中,為什麼獨獨喜歡顏回呢,我想大概有這麼幾點:

    一、顏回能吃苦,把富貴看成浮雲。

    在《論語.雍也》有一很多人都知道名句:“子日,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欣賞顏回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依然是快樂的,能夠把富貴看成浮雲,而孔子的另一個徒弟子貢,在孔子看來,子貢不務正業。子貢利用周遊列國的機會,經常做些生意,後來子貢的財富天下無人能比,富可敵國,若在今天可是了不起的企業家,比馬雲更牛。兩個徒弟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不務正業,一個安貧樂道,孔子這樣的人當然是喜歡安貧樂道的。

    二、顏回最聰明。

    孔子認為顏回是他弟子中最聰明的,有一次孔子拿子貢開玩笑,問他:“端木賜(子貢)你跟顏回比一比,你倆誰牛啊?”

    聰明的子貢聽出老師話裡有話,於是便回答說:“老師啊,我哪裡敢和顏回比啊!顏回聽到一個道理,就知道十個道理;而我端木賜聽到一個道理,知道兩個道理就不錯了”。

    孔子一聽,點了點他的大腦袋高興地說:“是啊,你比不上他,我孔子也比不上他啊!”由此可見,在孔子的心中,顏回是最聰明、悟性最高的學生。

    三、顏回不僅聰明,而且好學。

    孔子認為他的學生當中除了顏回,就沒有好學的了。(論語.雍也)

    四、顏回志向高遠,在所有師兄師弟之上。

    在《韓詩外傳》裡記載了這麼一故事:孔子和他最得意的三個弟子顏回、子路、子貢一起去爬山,到了山頂,孔子讓三個徒弟說說各自的志向:

    大弟子子路首先說道:“兩軍陣前,我能殺敵立功,衝鋒陷陣,攻城掠地。”

    接著子貢說了他的志向,如果在兩軍之中,他能憑他的聰明,解決任何衝突。

    孔子也對子貢作了一番表揚:“用聰明才智,解決兩軍之事,牛啊。”

    從上面三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子路勇敢,子貢聰明善辯,而對顏回的評價,據說孔子當時說了四個字:“美哉德也。”(《孔子家語.致思)

    綜上所述,孔子之所以喜歡顏回,是因為他是“唯一好學的學生”;他是最聰明、悟性最高的學生;他是最肯吃苦,把富貴看成浮雲的學生;他是志向最高、德行最高的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國國王加冕儀式為什麼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