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z影視

    歷史上乾隆還是繼續推行雍正新政,大部分政策都繼承下來了,只是後期完全荒廢了。

    因為,雍正把這得罪人的差事都給做了,就是為了給兒子鋪一條好路,但是早期的乾隆對雍正的政策稍加修改,並沒有完全廢除新政。

    乾隆十三年至四十五年,他的執政方略有了一次嚴重的改變,一改前期對官員的放縱,執政方式開始變的非常強勢,但是也是從這時開始,乾隆王朝開始達到全盛的狀態。

    乾隆皇帝晚年,他的執政開始走向下坡路,帝國開始由盛轉衰,他自己不僅大肆的揮霍,而且對底下的官員更是非常的放縱,許多雍正朝的政策徹底放棄。

    雍正的一些主要改革措施有以下幾點,乾隆時期有廢棄、也有繼承:

    1、耗羨歸公和養廉銀製度

    耗羨歸公官吏們的貪汙腐敗行為受到了限制。而養廉銀與政績掛鉤,也能促進工作積極性,政府還能利用人員調整安排,實現了預期治理效果。這項制度被乾隆繼承下來了。沒有什麼太大變化。

    2、攤丁入畝

    3、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這項政策,廢除了士紳的壟斷特權,為國家減少了財政負擔,確實有很大利好,但是推行初期,便推行不下去,乾隆為了收買人心沒有執行這項政策。

    4、停止清繳國庫

    雍正朝對清理虧空,追繳欠款是十分重視的,往往就抄家抓人,沒收財產,追查幾代人,手段十分激烈。乾隆為了收買人心,放棄了追繳,這項政策沒有執行。

    乾隆帝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雍正時期政治改革幾乎被廢除,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於近代的前夜。

  • 2 # 婉兮歷史

    自古以來都說“康乾盛世”很少有人說“康雍乾盛世”,為什麼要把雍正硬生生的摳出去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雍正的名聲太不好了,雍正一朝官員們每天都活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每天睡覺做夢也是朝廷欠款,醒來也是朝廷欠款,還不上的動不動就被革職抄家,縱觀雍正一朝,整十三年官員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還不算,雍正推行的新政“官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攤丁入畝”都推行的很難,尤其是“官紳一體納糧”官紳也要跟著泥腿子們一起納糧服役所有優厚的待遇全部取消,雍正這一做法算是把官紳都得罪的了,雍正的名聲能好那才是怪事。

    雍正在位十三年,官員們就戰戰兢兢活了十三年,可是一等到乾隆繼位,乾隆就把各省欠款全部豁免,有罪的官員也豁免,還把雍正的“官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都廢除了,就留著一個“火耗歸公”,可以說乾隆跟雍正是完全不一樣的性格,並且面臨的處境也不一樣,雍正繼位面臨的是什麼處境啊?戶部欠款吏治腐敗最重要的是國庫裡面只有僅僅八百多萬兩銀子,要是黃河再發一次大水,國庫裡就沒有銀子了,這對一個泱泱大國來說這是何等嚴峻的事,雍正有什麼辦法?

    康熙一朝太平日子太久了,康熙晚年還實行寬大政策,吏治腐敗問題要是再不整治都不敢想清朝到底還能維持多久,面對這樣一個虛晃的盛世,雍正在位十三年,每天都兢兢業業的處理國事,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不說,一年難得給自己放幾天假,雍正很大程度是把自己生生累死的,雍正繼位之初革職抄家了好多貪汙腐敗的官員,並且把吏治問題放在首位,解決吏治刻不容緩,接著實行新政解決國家缺錢的難題,雍正的新政是得罪了幾乎全部的官員士紳,但是效果也是顯著的,在雍正去世以後國庫裡面有整整八千萬兩銀子,這才是所謂的真正的盛世,“康雍乾盛世”雍正功不可沒。

    乾隆是個很幸運的皇帝,小的時候就被康熙認可,長大了被雍正認可,還沒有兄弟跟自己爭奪皇位,二十多歲就繼承皇位,國家昇平日久不說國庫裡面也有錢,這樣的背景條件之下,誰願意跟雍正一樣苦哈哈的治國,玩就完了,留個好名聲就好了,所以乾隆廢除了雍正新政,把雍正的心血否定了一大半,再這樣寬大的政策下,官員們就對乾隆歌功頌德,乾隆慢慢的也養成了自大的性格,還六下江南遊山玩水,並且乾隆活的也久,在位六十年不說,還做了三年太上皇,即使做了太上皇也沒有放下手中的權力,還在享受著皇帝的待遇,乾隆還自詡為“十全老人”,把雍正打下的殷實江山都花了個磬盡,乾隆後期其實就是“康雍乾盛世”的下坡路的開始,真白費了雍正的一片苦心。

  • 3 # 行話歷史

    為什麼沒有延續雍正的新政?

    乾隆不想,也不能。

    很多人都有疑問,康熙最喜歡乾隆,小時候就讓他一直跟著自己,可以說是形影不離,雍正也非常喜歡乾隆,不然也不會把他介紹給康熙,更不會花大功夫培養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可是明明雍正時期可以說是最好的大清時期,為什麼乾隆不延續他老爸的政策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乾隆上任根本不能延續雍正的政策。

    大家想一想,雍正在位時期採用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政治模式?基本上雍正是說一不二的主,不說一言堂吧,但所有的官員都是膽戰心驚的,雍正所有的政策基本都是透過他個人的威嚴往下推行,而且為政十分嚴苛,你犯了事,後果很嚴重,雖然雍正偶爾也想緩和一下和大臣的關係,但基本是沒有用的。

    所以雍正的執政模式是建立在有一個能夠領導一切的強權君主。乾隆剛剛繼位,雖然各位叔叔已經被老爸給收拾了個乾淨,但是不代表自己的位置就和雍正一樣堅如磐石,自己能否維持這種模式很難說,手下的大臣會不會和在雍正朝有一樣的表現更是不得而知。

    這種情況下,盲目延續雍正的執政方式根本不可行。

    2,乾隆也不想延續雍正的新政

    首先從根本來說,乾隆自己根本就不喜歡他老爸,從小和康熙生活在一起,他更喜歡康熙的那種大氣,光明,不是雍正的那種“陰翳”,而且乾隆從小學習四書五經儒家文化,導致他對他爸的新政更加不以為然,包括乾隆登基後,很少提及他父親,都是說他爺爺怎麼樣怎麼樣。

    其次,乾隆又不是什麼庸庸碌碌的皇帝,他有遠大抱負,他也不會一輩子甘心就當第二個雍正,他認為他可以開創屬於自己的乾隆時代,他認為他可以建立一種溫和的,君臣一心,團結共治,讓所有人都說好的這樣一種執政模式。

    最後,當時的情況而言,採用溫和的方式豈不是更好,經過雍正這個寒冬,乾隆只要給官僚集團稍微釋放一點溫暖,官僚集團就會感恩戴德,這樣的籠絡方式成本低,效益好,乾隆自然不願意和他老爸一樣。

  • 4 # 津城沐雨

    身負眾望的乾隆皇帝,為何沒有延續雍正的新政呢?

    原因很簡單,雍正一朝日子太難過了。

    雍正皇帝登基後,面臨的是康熙晚期留下的一堆爛攤子,吏治腐敗,國庫虧空,西北戰火紛飛。

    為了扭轉局面,雍正一朝提倡節儉勤奮,雍正自己每天親自處理大量事物,早睡早起,嘔心瀝血,比普通老百姓還要累。

    這種日子除了雍正,有幾個皇帝能這樣過?縱觀兩千多年封建史,真找不出幾個來。

    乾隆上臺後,正是二十出頭血氣方剛的時候,他的老爸給他積攢了一個好家底兒,他可以好好享受一番了。

    剛上臺不久,就把老爸雍正一朝的官員大多貶謫,啟用自己喜歡的大臣,大幹大置一番,便開始了縱情山水莊園、花鳥蟲魚,自以為十全武功,洋洋得意。

    這種日子當然比他老爸的辛苦日子要舒服的多,乾隆當然願意。

    乾隆沒有延續雍正的新政,把老爸的大部分改革終止,說到底,就是乾隆想過舒服的花花公子的日子。

  • 5 # 無根樹花正孤

    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還是康乾盛世時代,而康熙和乾隆中間所夾雜的雍正皇帝到底是做了一些什麼,是什麼導致他被盛世除名或者說是直接忽略掉,康熙和雍正都看好的乖乖皇孫弘曆為什麼沒有繼續自己父親的新政呢?

    粗步比較康熙,雍正,乾隆時代的政治建樹到底誰是最強。

    康熙是一個苦命的皇帝,從小就沒有了父親,到自己做皇帝的時候還死了母親,可以說從小就是一個孤兒,雍正則是比較幸運的,他父母都在,從小生活條件比父親好了很多,但是後面皇位競爭那是相當的慘烈,最幸運的還是乾隆這個皇三代。

    比較人的強弱通常是以文治武功上面的建樹來確定,這是古代帝王的評判標準。康熙在位期間的手段也是十分兇猛,對內不斷開拓,平定三藩之亂,把清朝勢力真正觸及南方,收復了千年之久的西域,規劃臺灣,完成了祖國的統一大業,這一點不是後世之君可以比較的。 雍正是對待滿漢關係最為公正的一個皇帝,他在很大程度上面完全忽略了血緣政治這種東西,做到了任人唯才。他是清朝之中對老百姓最好的皇帝了,可惜上天並沒有眷顧他,能夠換來的只是不如父親的長壽,這一點上面可能讓他兒子弘曆吸取了教訓。 弘曆的繼位是比較特殊的,畢竟誰也沒想到年富力強的雍正皇帝會突然暴斃,這樣的龐大的帝國一下子叫到了弘曆這個年輕人的手裡,他是否能夠守住祖宗的江山並且發揚盛世的傳統。 成人禮剛過的弘曆比祖父和父親擁有了太多的年紀優勢與國家財富積累。

    如果說康熙皇帝在創造盛世的同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給兒子雍正留下來的是一個國庫虧空嚴重的爛攤子的話,那勵精圖治後的雍正給自己兒子的就真正的是用來揮霍的盛世國家了。

    乾隆即位之初並沒有考慮到父親政策的繼承性,而是依據自己的性格所為,當時雍正時期一直實行十分高壓的管理,搞得大家上朝都是膽戰心驚,貪汙小額銀子就會被殺頭,在這種危機之下,大家對於做官都失去了,興趣,本來當官就是為了名和利,自己都吃不飽談何養活家人,所以乾隆皇帝一即位就改變了原來的高壓政策。 雖然說取消,但是也不是全部取締,乾隆主張的是剛柔相濟,你為自己謀劃一點點利潤可以,但是你作為官員要有能力替百姓做事,不然你無才無德還大肆貪汙,這樣的話誰也容不下你,這種政策在乾隆朝前期保持的很好,但是後面乾隆皇帝為了自己享樂都默許和珅搞出了贖罪銀,可見其腐敗不堪。 還有一個改變原因就是為了國家的穩固,當時雍正皇帝上位之後囚禁了許多他曾經的政治敵人,但是雍正剛猛不容人的性格把朝臣逼向了他的對立面,如果乾隆皇帝沒有雍正那樣的能力又繼續實行父親的高壓政策的話只會引起國家內部的動盪不安,所以乾隆皇帝量力而行之後只能改弦易轍,向舊勢力妥協。

    歸根結底,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處事風格,只要能夠保持國家強大即可,不一定要子承父業,中國的政壇是需要一代新人換舊人的。

  • 6 # 羊排

    首先要搞清楚清朝雍正時期新政的目的,雍正皇帝的新政是為了解決康熙末年之後的種種弊端,雍正繼位之後,這些弊端必須要進行改革和解決,這關乎到大清朝生死存亡的事情。

    可以說雍正的鐵腕手段,薄情寡義的處理方式,把康熙末年留下來的弊端進行了改善,國庫得到充盈,貪汙腐敗也有所遏制,作為一個國家朝廷來講,一味的高壓勢必適得其反,所以乾隆皇帝繼位之後,能夠快速廢除雍正的一些新政,從而進行一些緩和的手段進行安撫朝臣是國家的政策能夠長期的開展下去。

    新政的本身是解決弊端,改善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即使被康熙和雍正都看好的乾隆皇帝繼位之後,不繼續推行雍正的新政也是一個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詩猜謎,三十六動物…家中好酒好待客,朝中有人好坐官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知葉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