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明雄魂

    我勒個去,孫權幹嘛要害死周瑜?電影的胡說八道也能當真?孫堅集團是發跡於江西,直到孫策才開始染指江東。周瑜屬於江西舊部,不屬於如後來的陸遜一般的江東大家士族。一個單純的軍事將領在無法獲得強有力的政治利益集團的支援的情況下,對政權的威脅並不會太大。況且魯肅、甘寧、呂蒙等軍中強力人物也不可能跟著周瑜亂來。所以,孫權要害周瑜?他傻逼啊?

  • 2 # 香茗史館

    據傳《影》早先定的名字為《荊州》,劇本來自於朱蘇進的《三國·荊州》,是以三國為背景的,但在上映之後卻脫離了這個歷史框架,改為了虛構。不過根據劇中人物關係,還是不難看出三國的影子,電影中的大都督子虞和沛王顯然指的是周瑜和孫權,而兩人在劇中卻是矛盾重重、勾心鬥角的。歷史上,周瑜去世的確屬於“暴亡”,很是突然,其中也的確有疑點,但要說孫權害死周瑜,我認為倒不大可能。

    《影》與三國

    在電影《影》中,雖然人名、地名、國名等均與三國無關,但熟悉歷史的人還是一眼能夠看出,其歷史背景正是三國時期。

    在《影》中,蜀國化身炎國,吳國變成了沛國。不過從人物的形象和人物關係等內容不難看出,其原型就是歷史上的孫權,其手下的大都督子虞指的自然就是周瑜(或許夾雜了部分呂蒙)了,魯嚴顯然就是歷史上的魯肅了,而沛王的妹妹青萍應該就是孫權的妹妹孫仁了。另一方,影片中的楊蒼指的應當就是關羽,楊蒼的兒子楊平指的應當就是關羽的兒子關平了。

    在電影中,沛王與大都督子虞之間明爭暗鬥,爭權奪利,子虞受傷後不得不讓自己的影子“鏡州”暫時代替自己活動,最終沛王被殺,子虞好像也被自己的影子取而代之了。

    那麼歷史上的孫權和周瑜之間有沒有矛盾?我認為是有的,但周瑜的死是不是孫權造成的,則很難講。

    歷史上的周瑜是怎麼死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雖然敗退,但當時的荊州七郡事實上是被魏蜀吳三方瓜分的,曹操留下曹仁留守,不願輕易放棄,而東吳一方自然是想徹底將曹操勢力趕出荊州。

    周瑜在與曹仁交戰的過程中,親自騎馬督戰,卻不幸被流矢射中右肋,身受重傷,《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曹仁聽說周瑜受傷後,立即率兵攻打吳軍,周瑜無奈之下帶病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曹仁只好退走。《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後來,周瑜向孫權提出了征伐益州劉璋,佔據巴蜀之地,然後吞併張魯,聯合西涼馬超,從而與曹操分庭抗禮的計劃。此計劃最終被孫權同意,於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返回駐地江陵準備實施該計劃,但在途經巴丘(今湖南嶽陽)時卻突然病故,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死的的確很是突然,而關於死因卻並無記載,這便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猜測空間。

    不過關於舊傷復發的說法很難站住腳,從前文我們不難看出,周瑜右肋中箭雖然受傷嚴重,但畢竟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且周瑜既然打算出徵益州,顯然是身體健康的,不大可能帶傷出戰。

    孫權和周瑜有沒有矛盾

    這個要從史料當中去分析,我認為是有的,而雙方的主要矛盾主要集中在大的戰略部署上。

    赤壁之戰後,周瑜提出的戰略構想是“向西攻伐益州劉璋,佔據巴蜀之地,進而吞併張魯,與西涼馬超結盟”,從而達到和北方曹操分庭抗禮的局勢,再尋求機會全面北伐,從而統一天下。這個構想不可謂不大膽,格局不可謂不大,甚至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挾制劉備便是這個計劃中的一環,因為劉備此時佔據了荊州七郡中的四郡還多,成為了東吳和益州之間的屏障。

    孫權雖然最終同意了周瑜的這個計劃,但他對這一計劃還是有些不認同的。主要體現在周瑜去世後,孫權並沒有按照周瑜的計劃行事,反而是和劉備鞏固聯盟,雙方完成了換地,將劉備推到了對抗曹操的前沿,而東吳則出兵交州,向南進行了擴張。

    孫權和周瑜的關係

    那麼孫權和周瑜的關係如何呢?我們知道,周瑜是深受孫權重用的,但我認為孫權對周瑜未必沒有防範之心。

    當時東吳的朝廷可以說存在著三股勢力,孫堅留下的程普、吳景、孫賁、孫河、徐琨、黃蓋、韓當、朱治等老臣,孫策留下的張昭、張紘、周瑜、蔣欽、周泰、陳武、董襲、呂範、凌操、太史慈、賀齊等中堅力量,以及孫權啟用的魯肅、呂岱、呂蒙、徐盛、潘璋、駱統、朱然、是儀、胡綜、朱桓、步騭、陸績、陸遜等新銳勢力。

    周瑜的確是不世之材,因此孫權對其極為倚重,但畢竟不是孫權的嫡系人馬,比魯肅等人還是少了一層親近。而隨著赤壁之戰的取勝,周瑜在東吳的聲望如日中天,站在孫權的角度,周瑜這無疑犯了人臣之忌,孫權對其有防備並不奇怪。周瑜對於孫權的猜忌想必也是心知肚明的,這體現在周瑜給孫權上的《江表傳》中,其中甚至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樣心酸的話語。

    這種情況下,周瑜要跨過劉備向益州方向發展,孫權心裡會怎麼想,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要說孫權因此害死周瑜,我認為也不大可能,畢竟孫權雖對其有防備,但倚重更多。

    綜上所述,孫權和周瑜之間雖然有矛盾,孫權對周瑜雖然有防備,但在亂世之中,周瑜還是值得倚重的,且周瑜表現出的忠心是毫無問題的。且在《江表傳》中,周瑜自己也說“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可見其因病而逝的可能性更大。

  • 3 # 情歡江川

    人是自然中的人,任何人的死包括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小民百姓,其死因主要是自己。天命將至,何以再生。周瑜是吳國傑出的年輕將領,“外不決問周瑜”,吳國開基者孫策對弟孫權的臨終大囑。孫權可不是明朝崇禎之人,崇禎兄長臨死時提醒崇禎“魏忠賢忠於國事”,可崇禎上臺後首先殺掉魏忠賢,使朝廷重力失去平衡,好空談不幹實事的理論,瀰漫左右了政圵,有能力幹實事的人必須死,咬文啃死理的書生主掌大權,加速了國家的滅亡。孫權記住了哥哥孫策的囑託,對周瑜恭敬有加,託兵權擴國土特別是曹操率80萬大軍進攻東吳時,聽從周瑜全力抵抗的建議,周瑜也不負孫權的重託,出色指揮了赤壁大戰。赤壁大捷是東吳定國的基石,也是劉備立蜀的大禮。赤壁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列,為古今兵家所推崇。可惜天妬英才,歲不假年,周瑜30幾歲即告別人世。周瑜再多活幾十年,可以為東吳擴充更多的的疆土,重墨加重歷史的英名。聽到周瑜逝世的噩耗,史書記載孫權痛心不已,休朝三天舉國掉念。周瑜30幾歲短命?操勞過度,戰埸上受的傷沒得到很好的治療,遺傳中沒有長壽的基因,是周瑜早死的主要原因。人的生死是天命,內因是主因,外因是次因。如岳飛的死,主因是要迎回二帝,外因才是趙構和秦檜;文天祥的死,主因是民族大義,外因是元朝的皇帝。再如,今天某名星罰稅8億,主因是自己違法偷稅,外因才是舉報人。如果自己屁股乾淨舉報人的舉報只是不實的風,何來罰款剪熬,怨不了舉報人。人的生死成敗,“我”是主體,物是外在次因,次因要透過我的主體才起作用。學習研究王陽明的心學,正心強心看淡生死,成敗在須臾間。學周瑜的年輕有為,不要學周瑜的早死短命,正心可象某名星逃稅舉報人,屁股乾淨不畏撕,可立天地間;強心可象左中堂體健命長為國建立功業。三國周瑜的早死,對在社會江湖中企盼建立功業人土士是很好的警示,研究汲取多活幾年的學問,是周瑜留給後人的最大財富。

  • 4 # 君山話史

    這純屬扯淡。

    周瑜英年早逝,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江陵之戰中受了重傷。

    在赤壁之戰後,周瑜指揮大軍圍攻江陵一年,最終攻克此戰略要地。然而,在攻城過程中,周瑜受了重傷。

    在一次進攻戰中,周瑜親臨前線指揮,冷不妨一枝箭飛射而來,正中他的右脅,也就是右側胸。這一箭傷得很重,眾人趕緊將他抬回兵營裡。在之後幾天,周瑜臥床不起,情況不妙。

    曹仁得悉周瑜受傷的訊息,大喜過望,集結一支軍隊,出城列陣,打算乘機反攻。周瑜乃是東吳軍隊的靈魂人物,生死未卜,兵營內人心惶惶。為了穩定軍心,周瑜不顧傷口復發的危險,裹創而起,巡視兵營、激勵將士。眾人見大都督沒事,大家都放心了,軍心得以穩定。儘管周瑜的箭傷慢慢恢復,但是這一箭,令他身體狀況變得十分虛弱。

    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周瑜仍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辭辛勞從江陵奔赴京師,向孫權面陳攻取川蜀的戰略構想。在返回江陵途中,周瑜染上疾病。自從去年攻打江陵時捱了一箭,周瑜的身體就比較虛弱,這一病,令他再也起不來了。他自知大限將近,在病榻上給孫權寫了一封信:

    “壽命的長短乃是命中註定的事,死不足惜。所恨的只是尚未大展鴻圖,也不能再為您效命了。如今曹操在北方,局勢仍動盪不安;劉備寄居籬下,如養虎作患。天下之事,也不知最後如何收場。這正是臣屬將士奮發之日,也是您慎思明斷之時。魯肅為人忠勇剛烈,臨危不亂,我死了之後,他可以代替我的位置。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倘若我所說的,您能採納的話,我周瑜死而不朽。”

    這封信發出去後,周瑜便溘然長逝。

    說孫權害死周瑜,這是無稽之談。

    周瑜在孫權心目中的份量與信任程度,是他人所不及的。劉備與曹操都把周瑜當作可怕的對手,兩人都曾經制造種種流言,誹謗、誣陷、貶低周瑜。

    劉備去京口拜見孫權後,曾偷偷打小報告說:“周瑜文韜武略,實有萬里挑一的英雄人物,我看他器量寬廣,恐怕不會長久居於人臣的位置。”這是捧殺他,暗示周瑜乃帝王之材,豈肯甘心當孫權部下。貌似忠厚的劉備,其實背後搞陰謀也是有一套的。

    曹操則相反,大肆散佈貶低周瑜的言論,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時,我正好有病,就自動燒掉船隻撤退,不想卻被周瑜撈到虛名。”儘管曹操說法與劉備不同,卻同樣是誅心之論,用意歹毒之極。信裡暗示周瑜非但浪得虛名,而且所謂的戰功,完全是欺騙孫權。

    這種流言蜚語是有很大殺傷力的,歷史上有很多名將,沒死在戰場,而是死於流言蜚語,死於帝王的懷疑。但劉備與曹操的陰謀都破產了,因為孫權對周瑜的信任是堅定不移的。當時孫權雖是東吳割據政權的領袖,但並不是帝王,只是掛了“討虜將軍”的頭銜,因而其屬下只是對他行將軍禮。只有周瑜對孫權恭恭敬敬,行臣子禮,實際上已經把孫權當作君王對待。兩人關係原本如同兄弟,周瑜又自覺維護孫權的高大上形象,做事相當有分寸,在關鍵時候能勇擔重擔,為人之所不敢為,拯救東吳於危難之中。這樣的人,孫權怎麼能懷疑他?

    孫權接到周瑜遺書後,心中大慟,他沉痛地說:“周瑜有輔佐帝王的才能,竟然這樣短命,突然去世,以後我還能依靠誰呢?”想到此,眼淚不禁嘩啦啦流下。他親自西行,在蕪湖迎回周瑜的靈柩,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這句話給我的啟示,作文,700字左右。(要有具體事例,自己身上的)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