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哥哥123

    笨啊,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看清楚哦,是得一人,而不是兩人皆得,後面一句應該是臥龍鳳雛二人皆得則天下無望。

  • 2 # 達拉姆大主教阿塔尼斯

    全話是

    臥龍鳳雛若得一人可安天下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難興

    由此來說明劉備集團的四個人的重要性和作用也表明了只有荊州,益州二地的劉備如果想復興漢室還於舊都,只有當手下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法正法孝直,劉巴劉子初四個人都在才可以。然而天不炎漢,取西川后龐統死了(據三國志中記載,龐統實際上是在劉備攻陷西川后去世的,死後葬在落鳳坡。而非三國演義中被射死在落鳳坡,不過就結果而言都一樣,那就是在取西川,失龐統)劉備失去了一個陣前出謀劃策的人,此損失一也

    之後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雙方再一次大打出手,曹操雖然敗退,劉備奪取了漢中,但是法孝直和劉巴卻因此病死。就這樣,劉備集團的四個智囊團骨幹亡其三,只剩下諸葛亮。隨後關羽又失去了荊州,導致關張二人因此喪命,劉備又失去了兩個武力骨幹。隨後劉備執意攻打東吳,在夷陵被陸遜的一把火把劉備集團的基層軍事骨幹又燒了個一乾二淨。

    而夷陵之戰後,劉備集團的文武骨幹,基本力量又損失的乾乾淨淨,老一輩的文武幹員就剩下了諸葛亮和趙雲馬超,這麼個攤子,即便諸葛亮有天經地緯之才,趙雲馬超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是隻有兩礦經濟的劉備,如何面對十礦滿採的曹魏?經濟和人口的絕對差異基本可以讓曹魏A地板就可以一統天下的。

    而且即便如此,諸葛亮還是憑藉自己的才能一度讓曹魏膽寒,只能堅守。並且在上方谷差點就燒死司馬懿夫子,順利完成北伐。然而一場大雨澆滅了上方谷的大火,野澆滅了蜀漢復興的最後一點希望,只能說天意如此,大漢該亡了。

    在直觀一點比喻,諸葛亮的操作

    劉備的操作

    諸葛亮:帶不動,帶不動。

  • 3 # 花非花葉非葉3315

    很明顯水鏡先生在為他們倆吹牛逼。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他們倆雖然都是一流人才但是遠沒有達到一人足以安天下的能力。所以說水鏡先生是當時全國一流的包裝廣告大師。現在的娛樂公司的推廣包裝能可比起當年的水鏡先生簡直是弱雞!從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到劉玄德三顧茅廬所見所聞,真真正正讓我們見識了古人的智慧!劉備第一次請諸葛亮的時候,雖然吃了閉門羹,但是去的路上有樵夫很不凡的歌謠。回來時又遇到了崔州平替孔明吹牛逼不加重劉備的好奇心。第二次去找他的時候,路上遇到潁川石廣元和汝南孟公威.給劉備加深印影,雖然又吃了閉門羹,但是又遇到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一個飄飄欲仙的老者這又讓劉備覺得,諸葛亮高深莫測,絕對名不虛傳!果然第三次劉備見了諸葛亮之後,兩個人便一見如故,高談闊論!劉備立馬就把諸葛亮看著和關羽張飛一樣重要的人!水鏡先生把諸葛亮包裝圓的滿成功!

  • 4 # 小行讀史

    劉備為何有這兩個人,仍然無法像其高祖劉邦那樣一統天下,是因為他沒有“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一統天下的關鍵要素,劉備只佔有“人和”,缺少一個都無法擁有天下,下面我將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他無法一統天下的原因。

    天時

    劉邦當時面對的主要對手是自以為是,狂妄自大的項羽,其他各路軍閥都是依附他們二人的。而劉備不同,面對的曹操和孫權都不是等閒之輩。

    1.曹操當時已經消滅割據北方的眾多諸侯,擁有北方中原四州,而且曹操手握天子,可以“挾天子令諸侯”(在當時,誰可以將天子掌握在手中,誰的政權就具有合法性),佔有政治上的優勢。

    2.孫權統領的江東是由其父兄打下來的江山,而且經營幾十年,所以孫權年紀輕輕就可以統領江東,坐守江山,而且孫權的治國能力和統馭群臣的手段並不比曹操差。

    當時的劉備四處奔波,寄人籬下,所以說劉備的先天優勢比曹操孫權差得多。

    地利

    劉備雖然和劉邦當初一樣,都擁有巴蜀和漢中兩地。但劉備擁有的益州之地,是從劉璋手中搶來的,政權內部不怎麼穩定。而曹操和孫權則不一樣。請看下面的分析。

    1.曹操擁有的北方中原地區,經過曹魏三代君王的經營,人口增加、糧食富餘,佔地遼闊,而且如果從北方可以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2.孫權在後面透過襲取荊州,殺死關羽,獲得了劉備當時佔有荊州四郡,此時的孫權據有這個軍事戰略要地荊州和江東富庶之地,進可攻,退可守。

    3.劉備失去了荊州這個戰略要地,雖然還有漢中和益州兩地,但這兩個地方都不適合進攻中原,戰略上的優勢已經失去。

    人和

    劉備在初期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但龐統在征伐益州時被射殺,關、張二人又先後死去,黃忠又在夷陵之戰戰死,此時的劉備“盛極而衰”。

    而且劉備集團內部,荊州派、益州本土派和老派之間一直有鬥爭。而當時的曹魏和孫權,一直在平穩發展,夷陵之後,蜀漢大傷元氣,人才凋零。

    蜀漢靠諸葛亮能維持局面,已經是很難得。諸葛亮並沒有多大的軍事能力,只是我們對他的認知是停留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適合治理國家,處理政務,軍事不是他的強項。

    經過以上種種分析,即使龐統沒死,劉備也難以像劉邦那樣一統天下,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 5 # 補刀蝦

    大家好,我是痴人,我有不一樣的觀點。劉備沒有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荊州。

    什麼情況呢?當時,關羽坐鎮荊州時,孫權前來求親,北攻襄陽則曹操想要遷都。可見此時劉備處於攻勢,而曹操,孫權處於守勢。荊州兵甲一動,天下震恐。劉備跨有荊益,銳不可擋。

    蜀國擁有的荊州三郡,居於長江上游,處於三國的中心地帶,處於四戰之地。蜀國以益州為後方,待內政安定,從荊州起精兵北上威脅許昌,若曹操不遷都,必然重兵防守。蜀國出奇兵從子午谷襲擊長安,一舉而下關中。當年秦國之地盡為蜀有。一統天下,指日可待。這才是子午谷奇謀的正確用法。

    再來說說夷陵之戰,很多人認為這是劉備為關羽張飛報仇的意氣之戰。古代人壽命短,劉備此時已經將近六十歲的老人了。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人,此時的劉備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可能還意氣用事,凡事必然深思熟慮。

    我們試著為劉備來思慮一番。荊州一失,損兵折將不說,統一天下已經大勢已去,蜀漢從此刻起只能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了。最重要的是,劉備已經六十歲了,劉備很清楚他的兒子劉禪不是統一天下的人才。倘若自己去世,則蜀國獨守窮山,坐以待斃。英雄白髮,必然要奮起做最後一搏。此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可以證明,諸葛亮數次北伐,得失不過是一兩個城池,雖然三國演義寫的精彩,對魏國來說,只是毛毛雨。

    諸葛亮此時的意見,是反對劉備討伐孫權,諸葛亮考慮的又是什麼呢?此時劉備剛剛登皇帝位,內部統治還不穩固,此其一。龐統,法正相繼去世,謀臣缺失,此其二(史實上,劉備帶兵出征不帶諸葛亮,劉備看人眼光極準,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劉備一直讓諸葛亮鎮守後方)。蜀國最大的威脅是魏國,兵甲一動,魏國坐山觀虎鬥,此其三。諸葛亮為人謹慎,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防守。此時形勢複雜,魏吳聯合,蜀國不保,不能說諸葛亮的思慮太保守。

    最後,我們再來看劉備託孤諸葛亮的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很明顯,劉備對劉禪統一天下沒有抱一點希望。

    所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劉備夷陵之戰是一個英雄最後的奮鬥。荊州一失,劉備英雄白髮,蜀漢已經難以統一天下。

  • 6 # 皛川

    臥龍鳳雛得一人者安天下,這其實就是水鏡先生,對諸葛亮、龐統學問的褒獎之詞罷了,靠謀士打天下純屬無稽之談。

    劉備雖然獲得諸葛亮,龐統的輔佐,但他真正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排在曹操、孫權之後。想安天下為時過早。

    再說,龐統到了劉備手下,也沒有施展什麼才華,就死在了落鳳坡。

    說白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切故事情節,人物命運,都是老羅羅貫中先生安排的。

  • 7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得二隻能鼎足,是為何呢?我有新的見解。

    原則:演義的事情,演義的思維來答!

    也就是:我們假定確實這兩個人得一可安天下!

    原因是:劉備使用不當,導致1+1<1

    兩強聯合,如配合不當,互相抵損。

    演義中的諸葛亮在劉備集團是什麼地位?僅次於劉備的地位!相當於今天的總經理。

    一個公司,是一個總經理好,還是兩個總經理好?

    關羽+張飛,一定大於關羽或者張飛某一個人。

    兩個優秀的銷售,只要領導不作死,一定比一個優秀的銷售的業績貢獻大。

    但是,在諸葛亮和龐統這種“路線級別”的頂級謀士這裡,累積人才,未必有益。

    縱觀歷史上,類似於諸葛亮這種級別的“依賴型輔佐人才”,都是隻有1個好!

    武王伐紂,姜子牙就一個。其他周公什麼的再厲害,就是要在下面低一個級別!

    哪吒:我、二郎神、雷震子,都要聽姜子牙的。不是我們沒本事,團結最重要!

    孝公變法,商鞅就一個。其他什麼公族,什麼外來人才,都要在下面!

    太平天國早期的首輔是誰?楊秀清!石達開再厲害,也要在下面!

    我們看龐統來到劉備陣營後的表現。真正是1+1<1。

    大約由於鳳雛的名氣,劉備迫不及待地讓龐統和諸葛亮並駕齊驅。

    結果呢?

    首先,過去劉備言聽計從的諸葛亮,在龐統來後,發言少了。不管是出於道德讓龐統表現機會,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諸葛亮在這段時間,都沒有什麼表現。

    龐統呢?他在劉備手下期間出的主意的質量與諸葛亮早期的主意能相提並論嗎?

    或許是出於急切證明自己的迫切心情,他的判斷力受到了大大的削弱。

    他給劉備出的主意,“鴻門宴”挾持劉璋,這樣的主意連劉備都覺得不妥,所謂“上策太急”,只不過是劉備最禮貌的拒絕方式。

    尤其是最後自己的“作死”,中了張任的埋伏。我相信,以臥龍鳳雛之才,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可是,為何還要冒險行事呢?急切證明自己呀!

    張任:沒想到連鳳雛都會中我的計,你說我怎麼這麼牛呀!不會是他們放水吧!

    因此,儘管這裡說的是演義的事情,但是我們今天的教訓卻很深刻:人才梯隊需要累積搭建,但是,這個積累,不能影響管理體系的科學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自殺率高,這是父母給孩子們最後的愛”,對於這種說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