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七配紅花

    有很多人認為項羽在烏江邊是可以逃走的。結果卻悲壯的選擇了自殺。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項羽之所以不逃走,是因為已經走投無路。雖然烏江邊上放著一隻小船,那一位烏江亭長也願意把他送過江去。而且還安慰他說,過江以後江東的土地還有千里沃野,可以稱王稱霸。其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假設項羽如果逃過江。很顯然,劉邦也會緊跟著追過去。項羽單人匹馬,在江東想再創下一番天下,絕無可能。就算他逃過江去,立刻豎起大旗招兵買馬。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吧。劉邦怎麼可能會給他這個喘息的機會?江東人士是何等的聰明,何等的會算見風使舵。明知道你項羽失敗了,還跟著你跑,是不是沒事找抽型?當初項羽和他叔叔項梁起兵的時候,項家可是江東響噹噹的大戶。這才忽悠了8000人,跟著他們一起起事了。這8000人相當於江東家族及百姓做的風險投資。實際上是赤裸裸的就生生意關係。類似於今天的風投。如果項羽成功了,那麼這8000個子弟所在的家庭,吃香的喝辣的,成為人上人,光大矇昧當然不用說。可是你項羽現在已經走投無路,把這8000個兄弟都全部報銷了。你說誰還會跟著你跑?如果江東向父老發現項羽在江東一個人單人匹馬的胡溜達,不把他扭送到劉邦的派出所去,那才是怪事。

    垓下一場大戰。劉邦軍營裡的人全部都唱起了楚歌。難道是這些唱楚歌的人,全部都是透過音樂老師一遍一遍的教導以後學會唱楚歌的嗎?當然不是,連項羽自己都知道,這些唱楚歌的人全部都是江東的楚人。項羽當時的判斷是,是不是楚地全部被人家劉邦佔領了?雖然人家劉邦四面楚歌是個計策。只是集中了漢營中的楚人來唱楚歌。但是也說明了漢軍之中,楚人是非常多的。這說明江東父老已經拋棄了,項羽已經轉頭支援劉邦了。這時候項羽跑到江東去,你說能有好果子嗎?

    千古艱難唯一死。沒有到山窮水盡,項羽怎麼可能自殺呢?很顯然,項羽在自殺以前就想明白了,江東去不成,去了也是死路一條,與其死在江東父老面前丟人現眼,還不如在烏江邊上,自己了斷自己更為痛快。所以項羽在烏江邊自殺,是非常正確的。並不是說他有多英雄,有多悲情,他是走投無路,無可奈何。

  • 2 # 雲山之巔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以個人勇武而出名。秦末,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起義拉開了推翻暴秦的序幕。各地紛紛起義,此時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氣揚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然後,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運起力氣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並且三起三落,在場眾人無不震撼,恆觸更是答應出兵。

    由此,項羽登上爭霸天下的舞臺。並且憑藉個人出眾的武力與強大的戰爭天賦,率領八千子弟兵,在與秦軍的戰鬥中取得節節勝利,諸侯紛紛承認他的領導地位。

    由於項羽與劉邦有著“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而劉邦趁著項羽進行鉅鹿之戰,一邊搶分奪秒趕赴關中,一邊分封降將,最終先一步入關中。但是項羽自認消滅秦朝他功勞最大,也為了限制劉邦的發展,特意分封諸侯,更是自號“西楚霸王”。

    但這裡的霸王並非豪強霸道意。“霸”、“伯”二字古音相同,可以通用。“伯”字的涵義是“長”, “霸王”即諸王之長。也可以看作憑藉自身勇武之力來稱霸天下。

    此時的劉邦名義上被項羽領導,並且軍事實力名聲威望均不如項羽。但是,為什麼在最後的楚漢爭霸中,項羽被逼的烏江自刎呢?

    在推翻暴秦的戰鬥中,儘管項羽展露出強大的軍事能力,但由於個人的自負,看不上其他的諸侯降將,加上在戰鬥中多次屠城,導致他有著殘暴的名聲,不得民心。而劉邦恰恰相反,不僅善待百姓,是對諸侯、降將大加封賞,寬於待人,招賢納士,收到了很多人才,如韓信。這為後來項羽失敗埋下了伏筆。

    之後的楚漢爭霸,儘管項羽憑藉自身的勇武與出眾的戰爭天賦,抵擋住了劉邦的攻擊。但是面對兵多將廣的劉邦,勢力範圍不斷縮小,最後劉邦對項羽進行戰略合圍,將之逼到垓下,面對殘餘的楚軍,韓信派人在楚軍營地周圍高唱楚歌,使得楚軍人人思念故土,軍心渙散。項羽更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虞姬和之。

    當夜率領八百子弟兵逃亡包圍圈,最終逃至烏江。面對眾多敵軍,手下勸他渡江,圖謀東山再起。但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自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那麼項羽僅僅是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嗎?他明白,即使度過了烏江,但此時的江東已經在劉邦的控制之下,以韓信的謀略,對面很有可能埋伏著漢軍,而且,此時的江東歷經戰亂,早已經民不聊生,早已經無力承擔項羽東山再起的兵力。

    並且,此時的他經過多次的失敗,原先的自負、驕傲被漸漸的消磨殆盡,產生了自我懷疑,而虞姬的死亡,部下的接連戰死,江東地區的民不聊生,這更是加重了項羽的自我懷疑傾向。因此為了不再給養育了他的江東地區再帶去戰爭,也為了維護他最後的尊嚴,他選擇力戰之後,自刎而死。

    可憐一代西楚霸王,最後落得一個烏江自刎的結局!也許真的是"天之亡我"吧!儘管項羽是一個失敗者,但是後人仍然給予他正面的評價!有詩為證:“江東弟子多才俊,肯為君王捲土來。”

  • 3 # 趣談漢史

    項羽貴族出身,被低層的劉邦打的屁滾尿流,垓下之戰,項羽率500騎兵突圍,被漢軍追到烏江,烏江亭長渡船迎項羽,勸項羽上船過江再重整旗鼓殺回來,項羽謝絕了亭長的好意,並把自己的坐騎贈與亭長渡江,自己率二十餘人,徒步拼殺追趕來的漢軍,最後以勢單力薄自刎。

    項羽有亭長相救為什麼不渡江?主要項羽看到大勢已去,再抵抗也只能螳螂擋車了,如果逃到江東,會給江東百姓帶來戰亂災難,為了江東百姓的平安,只有一死戰亂才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項羽沒有臉面再見江東父老,當初項羽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反秦,沒有享受了榮華富貴,確都戰死沙場,如果這樣狼狽而回,如何向父老鄉親交待?

    導致項羽自刎的原因還有他的美人虞姬,虞姬的自殺,項羽更失去了信心,他再也無心再堅持下去了,連心愛的人就離去,他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呢?最好的結局就是自刎。

    項羽的自刎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項羽能勝不能敗,不能做到能曲能伸,也顯示了項羽的孤傲的性格。正因為這種要臉面,放不下身段的性格,才導致他沒有成功。

  • 4 # 一半是火焰

    在十面楚歌的垓下之戰、項羽率身邊僅存的十六名士兵分四路衝下山殺入漢軍斬將奪軍旗,然後又聚到一起損失了二人,來證明自己的戰鬥力,身邊計程車兵都拜佩服,項羽說:不是我不能打仗,而是天要亡我。當時烏江亭長劃小船來接項羽過江,還勸他到江東後蓄備力量整軍再戰,項羽悲涼說:當初我帶八千江東子弟兵過江滅秦,現在他們跟著我都犧牲了,我有何面目去見他們的家人和江東父老鄉親呢?沒臉見他們了,因此把烏椎馬送亭長,自己步行返身和追兵作戰,又斬殺了數百人,身疲力竭無法再戰,這時候看到了追兵中有曾經自己的部將呂馬童,對他說:你不是我的老部下嗎?聽說漢王出高價要我的人頭,現在就送給你吧,於是拔劍自刎。

  • 5 # 先生讀史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朝詩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詩,靖康恥之後,徽宗父子及一眾後宮佳麗被擄,北宋王朝滅亡,李清照極其丈夫趙明誠也開始了南下漂泊的生活。在南下的途中,寫下這首詩,這是對朝廷的諷刺,也是對丈夫懦弱的不滿。

    “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皇帝被俘,朝廷危急,在著關鍵時刻,從上到下,所有人都只想著自己,而不是想著如何禦敵收復失地。李清照對丈夫等人的行為,很是失望和不齒,藉故以西楚霸王項羽的威名諷刺這些人的懦弱無用。

    項羽一世英名,可是到頭來卻打不過劉邦那個潑皮無賴,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很多人都說認為江東子弟今猶在,項羽完全可以選擇忍辱負重,東山再起。為何卻要自刎於此地?其實原因無非就那麼幾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一、虞姬自刎

    首先,就是他的愛人虞姬的死。對於項羽這樣一個大丈夫來說,護不住自己心愛的女人,反倒是虞姬為了不給他增加負擔選擇自刎,這是一件極其屈辱的事情。況且,項羽和虞姬心意相通,情意綿綿,大戰在即,卻痛失所愛,這對項羽的鬥志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雖然早就知道勝算渺茫。

    二、江東子弟真的還在嗎?

    大業未成,敗走江東,當初帶出去一起闖蕩的江東弟子,一個都沒能帶回來,這是他這個統治者的無用。對於這一點,項羽心中必定是愧疚的,所以他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江東父老“,準確來說,此時的江東,剩下的人口雖然不少,但是按照常理來推斷,應該是老弱婦孺居多。所以,項羽若是打算回到江東,養精蓄銳東山再起,可能性不大。

    三、帝王之怒

    項羽兵敗,意味著劉邦是榜上釘釘的新銳帝王。普天之下莫非黃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帝王之怒,流血千里,浮屍百萬!江東的老百姓,對上劉邦的軍隊,根本毫無勝算,最後也只是白白送了性命。只要項羽過了江,那麼這些人就沒有活路,對於這一點,項羽肯定也是心知肚明,更堅定了死志。

    四、劉邦不會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

    戰爭是極其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老話說,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毫無疑問,劉邦和項羽此時就是處於這麼一種狀態,對於項羽的失勢,劉邦的選擇只會是乘勝追擊,根本不可能給他任何喘息的機會,更何況是養精蓄銳東山再起?

    可見,就算是項羽自己選擇渡江,最後的結果無外乎苟延殘喘一陣子。光武帝劉秀的氣運,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的。所以,其實選擇自刎,是最好的結果,保全了自己的英名,也保住了江東父老的姓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俄國十二月黨人以及後來的布林什維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