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88178518830

    南北朝名將排名

      1、劉裕

      南朝的第一個皇帝,手下名將如林,是以少勝多的高手。

      他是打孫恩起家的,曾經以一千兵力追擊孫恩四十萬叛軍,孫恩後來覆滅,跟他有直接關係。

      隨後不久他又打擊桓玄,桓玄看似勢力強大,但在他極少兵力的打擊下,很快灰飛煙滅。

      打完桓玄,他讓朱齡石取蜀,收復了因叛變獨立的東晉領土。隨後他開始第一次北伐,南燕在他猛攻下滅亡。

      就在此時盧循、徐道覆叛軍幾十萬兵臨石頭城下,劉裕曾經的兩個戰友紛紛戰敗,劉裕開始再次平叛,他讓名將沈田子從海路奪取盧循老巢廣州,然後在長江上大敗盧循、徐道覆,讓東晉再次度過危機。

      不久後,劉裕率手下眾多名將第二次北伐,消滅後秦,軍功達到頂點。

      但劉裕的失敗也很快到來,他留兒子鎮守長安,南下代晉,雖然如願當上皇帝,但他辛辛苦苦拿下的關中卻被赫連勃勃奪取,手下名將死亡殆盡,他再也沒有能力建立更大的功業了。

      劉裕作戰喜歡冒險,常常出奇制勝,而且他相當勇猛(曾經一個人跟孫恩幾千人戰鬥),這是他沒有讀過什麼兵書,卻常常以少勝多的原因。

      他平叛很有一套,攘外也很有手段。劉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善於用人,手下王鎮惡、沈田子、檀道濟等人都是相當了得的名將。

      但劉裕也有缺點,他用人並不敢完全相信,如果他不讓他兒子鎮守關中,如果他信任王鎮惡的話,或許不會有關中之敗。

      他還有一個最大缺點,就是雄心不足,只想立功代晉,如果他有相當的雄心的話,我想他打敗赫連勃勃也是有可能,甚至消滅北魏統一中國,估計也能夠成功。

      看到劉裕的歷史,會覺得一個人一生能做的事實在不多,當你老了的時候,似乎完成很多事,但是更大的功業卻不敢企及了。

      2、赫連勃勃

      十六國夏國的建立者,游擊戰高手。

      他是匈奴劉姓部落首領的兒子,父親被殺,他流亡與後秦,但後來忘恩負義,以怨報德,把後秦打的嗚呼哀哉,西域諸城白天都不敢開門。

      當然他人生的頂點在打敗南軍,把劉裕手下諸多名將全部殺死。赫連勃勃活著的時候,連北魏都不敢以統萬城為攻擊目標。

      赫連勃勃雖然戰鬥力極強,但為人兇殘,是個極其可怕的人。

      3、陳慶之

      梁武帝手下第一名將,個人覺得他比韋睿還強。

      梁武帝第二次北伐,百萬大軍潰敗,只有他的部隊全軍而還。

      他人生的頂點是護送北魏皇族還洛陽,那次北伐震動乾坤,陳慶之只有7000白袍軍,愣是把北魏百萬大軍打得灰飛煙滅。

      如果不是那個白痴皇族無知,不讓梁武帝派援軍駐紮佔領的城市的話,梁武帝完全有可能乘北方大亂統一中國,陳慶之的勝利也因此迅速結束,最後白袍軍死亡殆盡,陳慶之化妝成和尚逃回南梁。

      陳慶之打敗侯景後不久就死了,梁武帝手下再無名將。

      陳慶之熟讀兵書,而且是梁武帝身邊一等一的親信,他很厲害,只是國家不給力。

      4、拓跋珪

      北魏的建立者。

      最有名的是參合陂之戰,消滅慕容垂之子數萬大軍,在慕容垂死後消滅後燕,統一北方,建立了北朝的第一個朝代。

      他跟赫連勃勃一樣殘忍,不過還是有點人性的,消滅後燕後他汲取了參合陂坑殺後燕軍隊的教訓,不殺百姓。他39歲就死了,否則應該能看到他跟赫連勃勃的惡戰。

      5、謝玄

      東晉名將,名相謝安的侄子,北府軍的創始人。

      他的北府軍在抗擊前秦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尤其在後來的淝水大戰,以8萬兵力大敗苻堅97萬大軍,這一仗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大戰之一,也是晉朝第一名戰。後來,謝玄北伐,打到黃河邊上就不再打了。

      謝玄是名門之後,一代儒將,他給東晉留下了一支精銳“北府軍”,這也是劉裕起家的資本。

      他知道東晉沒有統一全國的實力,所以謝安和桓衝死後,北伐就停止了。

      6、韋睿

      梁武帝手下第一個名將,老將的典範。

      梁武帝第一次北伐,他屢奪堅城,但由於梁武帝用人不當,北伐失敗。隨後鍾離攻防戰很快開始,這一戰成就了韋睿,他以30萬兵力全殲北魏80萬大軍,這也是南北朝第一名戰。

      韋睿老年出名,雖然身材瘦弱,卻被稱為“韋虎”,勇氣可嘉。

      7、石勒

      平民出身,是十六國後趙的建立者。

      石勒早年經歷很低調,到三十幾歲才被劉淵看中,消滅西晉有他功勞,後來又消滅前趙,幾乎統一北方。

      石勒算是少數民族的卓越領袖,但是他沒有看穿侄子石虎,這也是他沒能建立北朝的原因。

      8、馬隆

      西晉名將,個人認為如果他在中原,劉淵未必能取勝。

      攻打禿髮樹機能是他一生的名戰,三千精兵就能殲滅禿髮樹機能十幾萬軍隊,比很多西晉將領強多了。

      可能是他死的太早,否則八王之亂後,他也許有機會像陶侃一樣。

      9、祖逖

      東晉名將,以戰養戰的高手。

      他在晉朝垂危的時候,奉晉元帝命率軍北伐,要知道東晉草創,實力有限,祖逖大概只有一千多人北伐,他在有生之年收復了淮北,打敗石虎,石勒都不敢南下。

      他有一句話:“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他是值得敬佩的愛國志士!

      10、慕容垂

      十六國後燕的君主,一代名將。

      他最有名的一仗,就是打敗桓溫。枋頭之戰,擋住了桓溫的攻勢,襄邑之戰打敗斬桓溫三萬級。

      在苻堅手下,忍到苻堅滅亡,建立後燕,雖然有些戰績,但他死後後燕很快滅亡。

      他的戰鬥能力很強,但有一些缺點,就是戰略思維不足,而且他不是個政治家。

      11、桓溫

      東晉名將,也是一代奸臣。

      他年輕時有“枕戈泣血”的故事,自比劉琨,是個愛國志士。庾翼說他有經天緯地之才。

      後來他做荊州刺史,收復蜀地,消滅十六國之一的成漢,是東晉僅有的兩個能消滅十六國一國的將領。

      北伐前秦,是他第一次北伐,幾乎要成功了,但由於兵力和補給不足,最後只能撤退。

      這次北伐,他認識了王猛,可惜沒有一起合作,否則是否會一起統一中國也未可知。

      後來桓溫北伐姚襄,修繕了西晉陵墓。後來他跟慕容恪對峙,多年沒有收穫。

      慕容恪死後,他發動了最後一次北伐,他率軍5萬,由京口出發,開始進展順利,湖陸、魚臺、林渚、黃墟等戰均是完勝,但後來枋頭之戰,被慕容垂8萬精兵擋住,之後天氣大旱,補給跟不上,隨後襄邑之敗,死亡3萬。

      桓溫晚年收復壽陽時擊敗苻堅,那是他最後一仗。

      我覺得桓溫年輕時未必有代晉的野心,但他軍功蓋世,越來越輕視朝廷,到最後廢帝,這也是野心的膨脹。

      大體來說,他是對東晉有功的,要知道,謝玄曾經在他手下任參軍,北府軍幾乎可以說是他草創的。

      12、謝艾

      十六國前涼名將,一代儒將。

      他開始只是個主簿,但石虎大軍逼近,他被任命為主帥,兩次大敗後趙軍隊,石虎說:“前涼有人,不可圖也。”

      後來他被害死,前涼自毀長城。

      13、劉牢之

      東晉名將,北府軍軍魂。

      謝玄是北府軍的頭,劉牢之是北府軍的膽。淝水之戰前抗擊前秦,屢立戰功,當到謝玄的參軍。

      淝水之戰,他先發制人,以5千人打敗苻堅前鋒5萬精兵,讓苻堅嚇了一跳,渡河時讓苻堅草木皆兵。

      後來北伐,大敗慕容垂,如果不是貪物資,或許慕容垂也會被擊斃。晚年多次打敗孫恩。可惜後來三次叛變,最後失去人心,上吊自殺。

      劉牢之是猛將,但是政治頭腦有限。有一點要說,劉裕是他起用的。

      14、慕容恪

      十六國前燕名將。

      他作戰喜歡減少傷亡,而且愛護士兵。他活著的時候,桓溫不敢北伐。

      他死後,王猛攻陷太原,說:“慕容玄恭真乃奇士!”

      15、陶侃

      東晉開國名將。

      陶侃四十多歲才被起用,在收拾江南叛亂時出名,穩住了東晉半壁江山。

      可以說,沒有祖逖和陶侃,東晉也許很快就會被消滅。

      16、宇文泰

      北周開國皇帝。

      他跟高歡的惡戰,是極其精彩的,蒲坂之戰、沙苑之戰都大破高歡。

      後來又有擊敗高歡的作戰,不過由於實力有限,未能消滅北齊。

      17、高歡

      北齊實際締造者。

      他的經歷類似石勒,在爾朱榮手下崛起,很有手段,可惜跟宇文泰作戰卻敗多勝少。

      18、韋孝寬

      南北朝最後的名將。

      玉璧守城戰是極其精彩的,高歡對他毫無辦法。

      後來在楊堅手下,也頗有功勳,但沒能活到隋朝開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惠特曼經典語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