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泓錦的心自在工作室

    她就一個弟弟,而且很無能,她弟弟一個末等小貴族混成了位高權重之人,弟弟的女兒嫁給了光緒為後,她妹妹嫁給親王了,妹妹的兒子捧成了皇帝,妹妹的孫子也是皇帝,這樣牛的外戚都不算,還要怎樣的外戚?

  • 2 # 圖文繪歷史

    慈禧很重用外戚的,一直在提拔、任用她的孃家人,她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儘管大弟弟照祥死的早,三弟弟福祥老實巴交又無後,都有封爵賜宅,後來她們家由二弟桂祥繼承,此人一生無所作為,實在不適合從政,慈禧仍然給他高官厚祿並大力培養他的後人,自己兒子同治暴死後繼無人的情況下,皇帝皇后都是從她孃家裡挑選的。

    圖為婉貞與丈夫奕譞照片,婉貞為慈禧親妹妹,奕譞為醇親王,兩人為光緒生父生母。

    1875年同治皇帝掛了後,慈禧在孃家人裡挑選了光緒繼承大統,而光緒就是慈禧妹妹婉貞的孩子,光緒是慈禧的外甥,要把慈禧喊姨;光緒長大後給他挑選皇后人選時,還是在孃家人裡選了二弟桂祥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隆裕太后了,此女骨瘦背駝、膚黃臉長、滿嘴蛀牙兼齙牙,單單儀表不端就不是一國之母人選,光緒也不喜歡,奈何人家是慈禧孃家人。

    圖為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兒,也就是光緒的隆裕皇后。

    戊戌政變後,慈禧準備廢黜不聽話的光緒,另立他人為帝,慈禧人也選好了,還是她孃家人,桂祥的女兒所生的溥儁,遭到歐洲各國抗議威脅後才作罷;慈禧死前選定的繼承人溥儀,嚴格的講還是慈禧的孃家出來的人,溥儀生父載灃的母親就是慈禧的妹妹婉貞。

    圖右為靜榮,慈禧的侄女,後來嫁給了載澤。

    除了在皇位選擇自家人外,孃家的孩子都聯姻愛新覺羅家族,妹妹婉貞生的孩子和弟弟桂祥生的孩子全部跟皇室緊緊綁在一起,桂祥的三個女兒,一個是皇后,一個是載澤嫡福晉,一個是順承郡王嫡福晉;她妹妹婉嫁給醇親王,桂祥的兒子增錫,慈禧從小就重點培養,上軍校做侍衛,但清廷滅亡也沒派上用場,所以慈禧一直都非常重用外戚,她妹妹家和她弟弟家。

  • 3 # 有趣的歷史段子

    慈禧太后作為清朝末期的統治者,對於她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外華人對慈禧太后的評價很高,如美國公使田夏禮曾言:“西太后是世界大君主之一,使垂亡的帝國與列強結伴而行就是藉此女傑之力。”注意關鍵詞“世界大君主”,可見這位外華人眼中慈禧太后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魯哈馬·西德摩(《中國長壽帝國》作者)對慈禧太后的評價同樣很高,他曾說:很少有人能見過這位太后,但我採訪見過這位太后的人他們向我敘述的慈禧的樣子是,她是一個身板挺直、面目秀麗的高個子女性,韃靼人特徵的很顯著,他待人的態度極為高貴而傲慢,但舉手投足間帶有權威和威嚴讓人忌憚。其實評價慈禧太后,我們應該一分為二,既不能批的一無是處,也不能捧得過高,更不存在什麼洗白。

    我們先回答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慈禧太后不認用外戚。我覺得慈禧太后在這一點做的很好,我們看歷史上的呂后就是任用外戚導致漢朝出現了很大的危機。慈禧太后的家人並沒有得到重用,慈禧的父親也就是沒有實權的四品官員,她的三個弟弟也不是很爭氣,尤其是桂祥,公子哥派頭十足,還染上了吸大煙。我覺得慈禧一方面對於親戚當權是有嚴格控制的,而且即便她想任用親人也沒有能提的起個的。

    慈禧太后的後宮的權力爭奪十分殘忍,對於顧命大臣集團的打壓很嚴,對同治和光緒皇帝把控也很嚴格。對於中法戰爭的處理也非常欠考慮,本來有鎮南關大捷的有利局面卻欠了喪權辱國的中法天津條約。但是慈禧太后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也推動了洋務運動,“同治中興”這一短暫輝煌她也是有貢獻的。

  • 4 # 談歷解史

    不是慈禧不用,而是慈禧孃家幾個兄弟太懦弱了,不適合參與政治。不過慈禧已經封她的幾個弟弟桂祥丶照祥為承恩公了。

  • 5 # 食堂夜話FM

    慈禧一生頗受非議,她對清王朝的滅亡有直接關係嗎?

    慈禧也算是中國歷史中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她能從後宮中憑藉自己的力量,在最後登上了權力寶座。也許她沒有一個君主應該有的魄力,但是慈禧一生垂簾聽政長達47年,而對於大清王朝,她又做過哪些事呢?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慈禧,大多都是覺得慈禧是個荒唐的人,在慈禧當政的時候清王朝越來越衰敗,即使當時大臣對她有諸多不滿,她也沒有改變垂簾聽政。雖然慈禧專政多年,但是她從來不讓外戚專權。

    慈禧得到權力後對自己的孃家人沒有重用,這也就讓她沒有受到牽制。拿慈禧對比武則天,會發現在這點上他們是有所不同的,在武則天當政以後都會重用自己的孃家人,也許這讓可以讓自己的家族更風光。

    而慈禧太后雖然有著至高權力,但是從來沒有想要擴大自己的家族勢力。慈禧的父親直到去世也只是四品官員,而她的三個弟弟擔任也都是分閒散的虛職,都是沒有權力的職位。這樣也能說明慈禧的弟弟沒有非常出色的才能,不能為她帶來幫助。以“不許外戚專權”慈禧是做得是非常明智和高明的,雖然最後沒有保住清王朝,但是也沒有因為外戚干政而易主。

    慈禧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明白,皇子是她往上爬的最好籌碼,所以想憑藉生子提高自己在的地位。而在慈禧生下了皇子後,地位從嬪到貴妃,也禧只用了僅僅一年的時間。而這之後慈禧並也沒有安於現狀。她在咸豐帝不願意管理朝政的時候,總會找機會帝批閱奏章,有時候還會提一些建議。 這讓皇帝對對慈禧形成依賴,在無形之中就提高了自己的權利。對於干涉朝政自然是會讓人不滿的,當時有人以慈禧破壞清規要求處死,但是最後沒能成功。

    後來慈禧成貴為皇太后,她明白能夠控制唯一力量只有皇帝載淳。後來慈溪讓董元醇上報奏摺,以讓皇太后干政為名提議奏,而後八大臣雖然不滿意也只能委曲求全。後來慈禧和慈安對八大臣下達了逮捕令。這也就是當時的辛酉政變。而英法聯軍的慘遭焚掠。讓她和咸豐帝狼狽逃亡,也加重了她憂慮之心。

    慈禧和歷代帝王是一樣的,第一位放著的永遠是個人權威。如果權利受到威脅時,她就像鏟八大臣一樣不留一點情面。所以那時候洋務運動在開始的時候就註定了失敗。

    總體來說在清王朝當時的情況來說,滅亡是註定的,當然也不是慈禧一個人造成的,慈禧雖然辦了很多錯事,但也不至於是歷史的罪人。在慈禧開始垂簾聽政的時候,已經開始顯現弊端,到了晚清時期政府也接近滅亡,慈禧把清王朝延續半個多世紀。

    慈禧在深宮奪取權力無可厚非,但是她沒有君主的遠見和魄力,長期受到封建文化影響的慈溪涉足政治,又怎麼會帶領百姓走向新的時代?封建王朝是統治階層的腐敗,滅亡也是大勢所趨,並不是一個人就可以造成的。

  • 6 # 讀歷見聞

    這個問題首先可以用七個字來回答:清宮三代無嬰啼。

    那麼晚清三代皇帝無嬰啼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是四個字:近親結婚。

    清朝從前到後兩百多年間,皇家的通婚圈越來越狹窄,近親結婚的親密度是一代勝過一代的。所以越是晚期越不可能出現外戚干政的事,因為早都是骨血相延的一家人,關係越來越親,利益早就都綁在一起了,慈禧充當的就是這個利益代言人的角色。

    清朝皇族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兩條:一是滿蒙聯姻,滿蒙之間互相嫁娶;二是秀女制度,秀女候選物件是八旗女子。

    這就形成一個特點,皇族子女的婚配物件一般情況下只能是滿族或是蒙古族,這看上去似乎沒什麼不妥,但考慮到迎娶皇族女子和嫁入皇族的門第條件,那麼滿清皇族的通婚圈實際上是相當狹窄的。

    例如,順治后妃中有孝莊的侄女和侄孫女各兩人,康熙與其後妃中的佟佳氏、鈕祜祿氏均屬近親,光緒與其皇后葉赫納喇氏為姑舅親。

    大家知道,近親婚配的危害是很大的,其中一個危害就是後代生育能力的下降乃至喪失:

    比如,享年24的順治育子女14人,享年69的康熙育子女55人,享年58的雍正育子女14人,享年89的乾隆育子女27人,享年61的嘉慶育子女14人,享年69的道光育子女20人,享年31的咸豐育子女僅3人。而末代三帝同治、光緒和溥儀,則全部是終身無子女。

    雖然同治、光緒與各自後妃中並不全是直接的近親關係,但是這種近親性的婚配方式操作了兩百多年,直系皇族作為這種婚配方式的最大受害者,其皇帝生育能力下降可以從其年齡和子女數量上看出顯著的趨勢。

    當然,慈禧專權的47年沒有發生外戚干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滿清皇族透過近親性的婚配方式在統治階層內部,結成了穩定而牢固的利益共同體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用產後黃金恢復期穿收腹衣,可以達到預想的瘦身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