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炎黃軍武

    翻開飛行條例,裡面並沒有哪一條,規定飛行員在駕駛戰鬥機時必須戴手套。

    既然沒有規定,飛行員在駕駛戰鬥機時就很自由,想戴就戴、也有配發的制式手套(還有五毛一副的勞保手套),但不戴也可以。

    那為什麼有一些飛行員習慣戴手套呢?

    應該是歷史遺留,舊式戰鬥機的飛行員,手套曾經是一種必需品。

    早期戰鬥機,其實也不光是戰鬥機、而是幾乎所有的老式飛機,座艙的條件都很簡陋,而高空的空氣稀薄、溫度低至-30~-40攝氏度,很容易把飛行員凍僵,造成機毀人亡的事故。

    二戰時,一般戰鬥機的升限不過幾千米,再高就要座艙加溫、或者強制供氧,少數高階機型還有座艙增壓(順便提一句,發動機也要增壓,否則沒動力),但即便有措施,出點故障也是家常便飯,所以那時候的飛行員不光要戴手套,還要穿厚重的飛行服,飛行夾克,飛行帽,風鏡等,主要就是為了保溫。

    但到了今天,戰鬥機是一種很高階的武器裝備,飛行員更寶貴得很、培養代價比等身重的黃金都貴,戰鬥機座艙的條件也今非昔比,供氧、加壓、恆溫恆溼一應俱全,飛行員的裝束主要用來抗高G過載,保溫需求已基本不存在,區區一副手套,根本不再具備保溫的功能。

    而所謂防靜電,更是可笑,軍用裝置別說靜電、甚至要抵禦EMP、雷擊的破壞,怎麼可能因為一點靜電而出岔,以為是家用電器?

    至於手滑,恩,這一條倒是沾點邊,就算駕駛艙恆溫恆溼,飛行員在緊張激烈的戰鬥中也會掌心出汗,手套會有些作用;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戴手套的手不如空手靈活,不論按電鈕、還是觸控式螢幕都更困難,而且戰鬥機的操縱桿都是握持型,並不會因為一點汗水而控制不住。

    現代戰鬥機的駕駛艙,對飛行員十分友好,什麼寒冷、手滑、靜電都不是事。

    手套這種東西,空軍當然有配發、用不用則看習慣,並沒有一定要佩戴才能開戰鬥機的規矩,又不是禮賓車司機必須戴白手套,這是實戰,沒那麼多規矩。

    ——

  • 2 # 牛頭馬面兩鬼

    很簡單,戰鬥機飛行員戴手套即可以保護雙手,又可以保護戰鬥機駕駛倉裡的各種儀器開關。而且有些戴的常見的勞保手套。

    一、我們知道在建築工地上的工人戴手套是為了保護雙手不被磨破皮,同樣飛行學院的同學們在長時間操控飛機時摸一些比較尖銳的東西防止手皮磨破,學過開汽車的同志們會有體會。因為學飛行剛開始駕駛模型比較多,學了幾年後戴這種勞保手套習慣了。

    二是,我們知道工廠車間戴手套即可保護手,也可保護產品,飛機一樣是個昂貴的產品,儀器儀表非常昂貴,手上的汗液對這些儀器有腐蝕作用。

    其實飛機員都配發了專用手套,可以在高空中保暖避免凍傷,也可以在突發情況時跳傘後,對手起到保護作用。反正飛行員戴手套即可保護自己又可保護飛機儀器。

    應該也沒有硬性規定必須戴,也有見過沒戴手套的飛行員。

  • 3 # 科幻影界

    飛行員為什麼要戴手套呢?飛行員使用的手套自然是針對飛行所需而專門製作的,它們所具備的特點,就是配戴的原因。那麼來看看它們有哪些特點?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中國和美國使用的專用手套,看看他有什麼特點

    美軍的飛行手套普遍採用阻燃的NOMEX材料織成,表面光滑具有防滑層,並且具有極強的隔熱和阻燃的效果,特別是掌心採用鞣質羊皮,柔軟度高,方便活動,不會被汗浸溼。

    而中國以前大量的採用的是針織勞保手套。而且造價便宜,但是由於使用棉線織物,沒有什麼抗腐蝕、隔熱和阻燃的效果,特別是絕緣效果不佳很是問題,而且棉製品的吸汗效果隨好卻不易幹。中國現在好像使用的一款新的手套,但是效果如何我就不太清楚了。

    從以上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其手套具有,防滑 隔熱 阻燃 吸汗 等特點。

    要知道 飛行員的飛行的過程中,由於手長時間,握緊操縱桿,會出現出汗的現象,這會導致,手滑和發熱之類的,萬一就是因為手滑而按錯鍵那可就危險了。

    也就是說飛行員戴手套主要就是防滑 阻燃 防汗 隔熱等原因。

  • 4 # 長安小師爺

    你好,作為戰鬥機飛行員其本身的裝備護具是一應俱全的,題主說到手套,其實這也是最基本的裝備護具,只不過各國對於這類護具的整體要求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一般來講,大多數時候都為粗線手套,而在冬天基本上就是皮手套了。要說飛行員為什麼駕機是穿戴手套,只能說大多數時候是就是為了防護用,也就是仿製剮蹭手。

    我們知道戰鬥機的整體舒適性肯定要比轟炸機以及民航客機來的更差一些,所以座艙內的各種儀表裝置,肯定是先保證能安裝上其次才會考慮所謂的間距調整以及外觀修形等,所以很多裝置的外觀以及電門,還有更多的壁板等從外形處理上就要比民航客機差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時候,即便不要求飛行員,飛行員自己也會帶上手套進行操作。

    另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天氣原因,戰鬥機都是玻璃座艙蓋,在夏天時由於太陽直射的原因,必然會使得座艙內的各種裝置表面都會很燙,帶好手套也是為了防止燙傷,順帶方面操作各種電門以及裝置,而冬天也是如此,雖然現在的戰機都有艙調裝置,但這也只是戰機升空後在一定時間內在艙室內密封的環境下才會起到作用,所以手套在此時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樣的,方便操作。

  • 5 # 紫龍防務觀察

    小白手套已經成為了必備品,不僅公交司機帶著小白手套,連我們的戰機飛行員也會帶著小白手套開戰機。這個小白手套十分眼熟,就是我們工地裡常見的那種,而且十分廉價,幾十塊錢就可以買到一副。其實中國並沒有給飛行員分發專業手套,但是會給他們發一副皮手套,這副手套非常保暖,並且價格昂貴,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並不適合在戰機上使用。

    尤其是手套的縫合邊更是影響飛行員在操作精密的儀器,所以飛行員都會自己去另買一副小白手套即勞保手套。這種手套十分薄,由於是針織的,所以非常透氣並且吸汗作用也很好。另外這種針織手套沒有縫合邊不會影響飛行員進行儀器的操作。其實帶手套並不是必須的,因為沒有規定說飛行員一定要帶手套。但是為什麼會選擇帶手套,主要的原因就是防滑、保暖和防火。

    保暖是其次,像座艙內部有的地方就算打掃了也會有油,如油門滑軌這些地方。另外一方面,有些人的手非常愛出汗,這樣在執行高強度任務時,飛行員需要操作戰機執行命令,有些需要飛行員捏住旋鈕旋轉到特定的檔位才行。對於不帶手套的人來說,則非常容易打滑。帶手套就能增大摩擦力同時能夠保持乾燥性。另外還有阻燃的作用,像現在還有一些阻燃材質的防火手套,如美軍所戴的諾梅克斯材料的就可以。

  • 6 # 軍機圖

    主要是起到保護作用,這裡的保護作用是兩個方面的,一個是對戰鬥機的保護,一個是對飛行員的保護。

    對戰鬥機的保護可以這麼理解,人的手部在長時間握持某一物體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出汗,出汗就容易滑桿,高空滑桿影響不大,如果低空高速飛行或者艦上起降的時候滑桿,問題就非常嚴重了,而戴上手套就可以避免汗液與操縱桿直接接觸,降低滑桿的可能性,提高飛行的安全性。

    對飛行員的保護則體現在保暖、阻燃、綜合防護這三大方面。以前的戰鬥機是沒有艙內空調系統的,飛到幾千米高空之後溫度驟降,非常冷,冬天飛行員戴的都是皮手套,夏天就是普通的勞保手套,可以為飛行員的手部提供保暖。順便說一句,儘管近年來我軍開始全面配發專用飛行手套,但是一部分飛行員還是比較喜歡戴勞保手套。也許,這就是戰鬥力吧。

    阻燃也是戰鬥機飛行員飛行手套必備的一項屬性。飛行中什麼狀況都有可能發生,如果出現座艙起火狀況,飛行手套必須保證飛行員的手部不被燙傷,以便飛行員做出正確的處置,不管是滅火處置還是緊急逃生,都需要飛行員的人工操作,因此飛行手套必須阻燃。以前的勞保手套不具備阻燃功能,而近年來我軍配發的飛行手套採用阻燃材料製成,具有阻燃功能。

    再一個就是綜合保護功能,駕駛戰鬥機是一項高危職業,意外隨時有可能發生,飛行員必須時刻準備好處置緊急狀況,如果遇到需要跳傘的情況,就必須棄機逃生,萬米高空彈射出艙,溫度在零下幾十度,如果不戴飛行手套,一瞬間手就可能被凍傷。此外,彈射出艙瞬間的碎片、高空高速氣流衝擊對飛行員手部也有威脅,飛行手套可以起到綜合保護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荷蘭豆豆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