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哨兵小虎

    雙座戰鬥機按照座位的排列方式分為:串列式和並列式。

    (串列式↑↑↑)

    (並列式↑↑↑)

    按照戰鬥機的作戰用途又可分為:教練機和殲擊轟炸機(殲轟機)。

    (殲10教練機↑↑↑)

    (蘇-34戰鬥轟炸機↑↑↑)

    當然,無論戰鬥機上的座位如何設定,戰鬥機的主要作用還是為了作戰,那麼小虎就從用途分類上為大家介紹下戰鬥機上的飛行員到底如何分工呢:

    一、教練機。

    教練機分為前艙代教和後艙代教。

    前艙代教:就像學駕照時,教練要為你示範一下標準操作一樣,前艙是教員,後艙是學員!此時後艙的所有裝置除了送話器之外,都是不能亂動的,動就要經過前艙許可!

    此時前艙是負責主要操縱飛機的,而後艙什麼也不用做,要做的只是體會,熟記教員的操作流程!

    後艙代教:此時的學員已經具備前艙操縱能力,可以獨立操縱,後艙的教員主要負責為其提醒、或者糾正操作失誤。就像教練在副駕駛位置上為你踩剎車一樣。

    此時前艙依然是負責主要操縱,而後艙呢則負責糾錯和關鍵操縱,看到前艙有不對的地方,立即喝止或主動操縱糾正,後艙的操作許可權大於前艙的操作許可權!

    就像我們在影片裡看到某島空軍中尉簡柏丞的飛行教官批評前艙的飛行學員一樣,後艙有關鍵時刻的優先操縱權!

    二、殲轟機。

    殲轟機的座位分為兩種,比如蘇-30的串列式和蘇-34的並列式。

    蘇30的串列式:前艙主要負責飛行駕駛、航線規劃以及空戰的雷達鎖定、情報態勢共享等,簡單說就兩項:飛行、雷情。

    後艙呢主要負責飛行的航線領航、著陸領航、轟炸領航等,另外負責空戰時的導彈發射、轟炸時的武器投放等,簡單說也是兩項:領航、武器。

    而蘇34的並列式也是左右艙,透過這張圖片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們的分工。

    左艙飛行員主要負責飛行駕駛、雷情搜尋等,基本功能相當於前艙飛行員的飛行操縱、雷達操縱等!

    右艙飛行員主要負責飛行領航、目標鎖定操作、而且也具有相同的飛行駕駛功能!基本功能相當於後艙飛行員的領航、武器控制、教練機的後艙教員功能!

  • 2 # 戰武奇兵

    首先告訴廣大朋友一個常識,單座戰鬥機更加傾向於制空戰鬥,當然也有對地打擊能力,雙座型號則為多工戰鬥機,除了有很強的制空能力更主要肩負對地/海打擊任務。

    為什麼說雙座戰鬥機可以執行更多工,因為畢竟兩個人,所以工作量就更大一些,而不是多一個無所事事的“替補”來佔用戰鬥機上寶貴的空間。因此這樣就必須要“分工明確”!戰鬥機作為現代空戰和戰爭的急先鋒,從戰場環境和任務需要都對其效能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它們執行的任務也不在像原先那樣單一。

    作為空軍的核心力量,戰鬥機的各項指標完全影響著它的效能。

    早期戰鬥機多為空戰或對地專用型號,隨著雷達、航電、火控等系統的發展,戰鬥機的作戰能力也日趨提高。它們開始不僅肩負著激烈的對空作戰和精確的對地對海作戰,甚至還要在電磁干擾的環境中戰鬥。在AI技術沒有徹底成熟之前,一名飛行員要進行雷達搜尋、目標鎖定、飛行機動、資料傳動/接收、導彈發射、電子作戰、戰區情報檢視等等,如此繁重的工作必然需要另外一名“副駕駛”來分擔。

    現在大多數戰機都有雙座型號,譬如F-15/18、J10、蘇-30等。

    不要著急,馬上來講一下重點:由此可見單座戰機的多功能打擊能力明顯不如雙座,那麼雙座戰機是如何分工呢。由於前座飛行員的視野範圍更加廣闊和靈活,所以前座負責戰機的飛行控制,包括飛機加速、規避、機動、授油等。而後座就主要負責雷達火控系統控制還有武器投放,我們可以稱之為“武器系統操作員”(WSO)或“雷達操作官”(RIO),也就是說前面的飛行員專注于飛行,後面的專注於航電系統與武器操作,可謂分工明確,無需再“一心兩用”。

    雙座F-15戰鬥機

    雙座型號不僅侷限於戰鬥機,更是教練機的基礎配置。教練機一般是前面坐學員,後面坐教官,方便飛行教學和指導。當然還有一朵戰機界的“奇葩”,那就是蘇-34戰鬥轟炸機,它採用並列雙座座艙設計,由於機頭比較醜陋,所以被叫做“鴨嘴獸”。它的飛行員在駕駛艙左側,武器操控員在右側。

    反正毛子的貨物本來就追求實用第一,從不關心顏值。本人一直叫它“飛天德”,相信看過這部動畫的親們深有感觸。

    因此雙座戰鬥機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不用像單座戰機的飛行員那樣觀察顯示器中的資料,一邊空戰機動飛行,一邊控制武器發射還可以。但是增加對地精確打擊任務後他就會“手忙腳亂”的在各個武器和模式中切換,以及要確定更多的資料,最後才能發射導彈,然而這個時間飛機只能靠自己飛行,這是非常致命的一點。

    雙座戰機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掉這一缺陷不過在普通飛行的時候後座的生活還是比較愜意的

    一款戰機從單座發展到雙座需要長期的經驗累積和改型,因此五代機的雙座型號還沒有任何動靜。雙座戰鬥機會更加佔用空間,額外的多了一套彈射座椅和航電系統,增加了飛機重量,但是雙座戰機可以相互提醒、糾正錯誤、避免疲勞駕駛。個人感覺它們只有任務分工不同,沒有優劣之分,譬如美國的F-18F雙座大黃蜂更加適合執行截擊和對地攻擊任務,當然在多工效能上雙座明顯優勢於單座。

  • 3 # 一葉楓流

    雙座戰鬥機的出現,主要是安裝了機載雷達。

    早期的機載雷達體積重量都比較龐大,主要用於空中截擊。當時的技術還是陰極射線示波器,操作起來非常麻煩。所以增加一個後座飛行員,負責操作雷達,發射對空火箭或者空對空導彈。

    美國早期的雙發雙座截擊機F-89就安裝了休斯的AN/ARG-33雷達和火控系統。

    加拿大的CF-100截擊機安裝了APG-40雷達,也是雙座型,後座飛行員負責發射巨鼠火箭彈。

    同期的英國格羅斯特標槍雙發雙座截擊機安裝的是威斯汀豪斯的AN/ APG-43雷達,發射火光空對空導彈。

    美國海軍的F-4和F-14都是一樣的設計思路。不過由於雷達技術的發展,像空軍的F-4兼任對地打擊任務,後座雷達操作員兼職Navigator,負責飛機導航。

    隨著武器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飛機即使安裝了雷達也採用單座駕駛員。比如美國的F-102截擊機。

    美國海軍的F-8戰鬥機雖然也有雷達,但是採用了單座設計。大概是不能攜帶麻雀導彈,沒有超視距攻擊能力。用響尾蛇導彈在視距內作戰,還是駕駛員自己掌握比較好。近距離格鬥情況瞬時變化,兩個人一起玩很難配合好。

  • 4 # 毛孩子的巴巴

    作為戰鬥機飛行員我來告訴大家:前座是正駕駛,負責飛機油門、離合器、剎車,後座是副駕駛,負責飛機導航和倒車指揮。

  • 5 # 老黃閒聊天

    雙座機在二戰時就已經非常普遍了,太平洋戰場上的航母艦載機中的轟炸機和偵察機都是雙座型的。

    當時,前座的飛行員(一般為軍官)控制飛機飛行、機動並負責指揮,而後座飛行員(一般為士官)負責控制投彈、防衛機槍、目視偵查、通訊聯絡等。

    再說雙座戰鬥機,首先以前單純的戰鬥機都是單座沒有雙座的,因為所謂戰鬥機只需負責戰鬥無需關心其它。到了現代,空軍作戰能力越來越強,戰鬥機的功能也越加越多,終於發展出了多用途戰鬥機。而多用途戰鬥機的超多功能一個飛行員無法兼顧,才會發展出雙座機。

    現代雙座戰鬥機飛行員功能分配和二戰時的基本一樣,前座飛行員控制飛機飛行為指揮官,後座飛行員控制雷達、電子戰等其它功能。

    但是有一點老黃也不是很清楚,就是現代後座飛行員也有稱“武器控制官”的,是不是屬於軍官編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應該注意什麼,有經驗的給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