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突發!法國巴黎聖母院著火!
0
回覆列表
  • 1 # 詩人未死我便是

    閒的,還有就是國內媒體還有一種習慣,只要是西方的大書特書,再小的事都是大事,中東非洲南美東南亞再大的事都是小事。

    火,最先想到的是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巴黎聖母院從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言,破壞確實值得惋惜,但惋惜就夠了,哭泣就過分了,當然開心的肯定就是中東的了。從各國民族自我立場來說,錯過了一部分歷史的味道而已,大多數的東西我相信文獻都有儲存,科技如此發達,再造不難,但燒了就是燒了,新的替代不了歷史的厚重。

    朋友圈如此活躍,出乎意料,對多數人而言,一輩子都不會去那地方,對部分人而言,只是旅遊少了個去處。這麼大的關注關心,遠大於對國內同類事件的,可謂是操閒心。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利比亞…被毀得一塌糊塗,文明文物毀壞不計其數,怎麼不說關心,所以哭泣啊痛心之類的,我覺得如果你同樣痛心中東文物毀滅,那確實是心懷全人類。如果只關心法蘭西,無視中東的水深火熱,那麼就是舔西方,是跪久了,站不起來了。從國運上看,可能是法蘭西的喪鐘敲響了,黃馬甲無休無止,前天巴黎1比5慘敗,法國也是黑人最多的國家,以至於參加比賽的時候法國國家隊一出,都以為是非洲軍團,可以說,法國從社會,文化,人口,經濟,政治各方面都在示弱,我認為歷史沒有巧合,因果聯絡,在於個人解讀,我覺得可以解釋為聖母火化現場,民粹主義抬頭。

    很多評論談到了圓明園,可見我們民族知恥後勇,不輕易忘記歷史,時刻自己警醒。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談到文明應該說法國在火燒圓明園上是磬竹難書的惡魔之一,誰都別想為他辯護,有些人套用高曉松啊之類的,說什麼圓明園是自己人搬空的,別人只是開個頭而已,我認為圓明園被毀確實可以說極小部分是自己人造成的,但是沒有八國聯軍制造的開了口子怎麼會這樣?孔子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先做那事的人責任最大,按照高曉松之類的說法,現在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利比亞…這麼亂,也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咯,美歐只是一點點的責任而已,他們幫忙查一下有沒有殺傷性武器,然後自己亂起來的?簡直是笑話。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要有。

  • 2 # 春雷151249540

    因為法國不是伊拉克和敘利亞唄,當年伊拉克和敘利亞被北約炸燬了那麼多古建築也沒看到有人多麼惋惜!現在法國燒個聖母院就跳出來這麼多聖母婊!反正我看到這個新聞首先想到的是圓明園,心理是毫無同情只有暢快!當然,如果法國把當年從圓明園搶走的文物早早的還回來並且真誠道歉懺悔過,我現在再面對燃燒著的聖母院也許才會有那麼一點惋惜!其實我很想知道現在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和敘利亞人看到燃燒著的巴黎聖母院會是什麼心情?

  • 3 # 沈家名蹄

    這火起得有神性的味道?便人浮想聯翩,我在想一個火種要發展成這等級的火情,在文物修復施工場地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作案縱火,除非是天譴之作。這個世界不平常了。

  • 4 # 麋鹿子

    新聞裡熊熊大火燃燒,作為歐洲三大教堂,巴黎地標,最輝煌古老的哥特式建築,巴黎聖母院被一場大火吞噬。

    無論從歷史價值還是建築意義上來說,巴黎聖母院確實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隨著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巴黎聖母院也成為了文學史上最璀璨的燈火。

    巴黎聖母院特殊的地標性、歷史性、建築價值,我想並不需要我過多的贅述,我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關鍵在於為何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件事情。

    第一條:歷史、宗教價值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直譯為“我們的女士”,那麼作為天主教教堂,女士自然是說耶穌的母親聖母瑪麗亞。

    巴黎聖母院的前身早在10世紀時就已經成為巴黎、甚至是整個法國的宗教中心。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八百多年前的歐洲,歷時160年左右建成。同時巴黎聖母院更是歷史和政治的見證者。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自己拿起CROWN戴到頭上,然後再為跪在地上的約瑟芬加冕為皇后。

    1302年,腓力四世在此召開第一次全國三級會議。

    1430年,亨利六世在此加冕。

    1455年,教廷在此為聖女貞德召開平反訴訟會。

    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遭到褻瀆與破壞。

    1802年,拿破崙又重新賦予巴黎聖母院宗教之職。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此加冕。

    1944年,自由法國收復巴黎後,戴高樂將軍在此感謝聖母的庇佑。

    1996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逝世,百餘國家代表在此為他舉行追思彌撒。

    第二條:建築、藝術價值

    巴黎聖母院曾被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比喻為“石頭的交響樂”,作為最古老輝煌的哥特式建築,巴黎聖母院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在這個巴黎聖母院之前,教堂建築的大多數都比較笨拙,使人感覺比較壓抑。而巴黎聖母院的建造帶來了新教堂的風式,高聳的骨架使得教堂內部足夠寬闊,也更加明亮,整個教堂並沒有帶給人壓抑的感覺,而是威嚴和廣闊。

    巴黎聖母院的正面有一對鐘塔,也就是非常有名的雙鐘樓立面,在入口的上方有一個巨大的玻璃玫瑰花窗,中間有個尖塔。教堂的內部其實十分的樸素,有很多垂直的線條,整個教堂大約可以容納9000人。建築當中的高尖塔有93米,兩側有飛翼來承託主建築,而飛翼就是高尖的護壁,也是在13世紀,人們首次把建築的支撐單獨放在了外面。

    據說目前消防隊還在對巴黎聖母院當中的藝術品進行搶救,其中最為著名的可能就是基督的荊棘CROWN,當然還有聖路易的法衣,而其他的藝術品,比如大型油畫是肯定已經無法挽救,同樣被號稱是天堂牆壁的玫瑰花窗也難以倖免。

    玫瑰花窗作為久負盛名的建築藝術,是直徑超過10米的圓形視窗,經過高度繁複設計,整個造型像是多瓣的玫瑰花,形狀呈放射狀,並且鑲嵌著許多美麗的玻璃彩繪,Sunny照耀下,玫瑰花窗會把教堂內部渲染的五彩繽紛、眩神奪目。

    大玫瑰窗中心畫面是懷抱聖嬰的聖母,外圍簇擁著16位先知,彩繪的第二圈是32個國王和耶穌基督的祖先,再外圍則是32名主教和大祭司。

    巴黎聖母院的大門由三個門洞組成,其中一個最高的門洞被稱作做“最後的審判”,據說每個進入教堂的信眾,經過了這扇大門,就好像已經經過了最後的審判,來到了天堂。在這個審判之門的旁邊還有兩個尖拱形的門洞,據說這三個門洞象徵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法理。同時每個門洞配有大型木門,全部帶有鉸鏈,來控制大門的開啟與關閉。根據教堂的建築理念,基督的大門永遠向信眾開啟,而向魔鬼關閉,同時庇護著神殿中的靈魂。

    用倆條梳理完巴黎聖母院的地位,接下來我們說點好玩有趣的觀點,我也不太怕被噴,無所謂。

    我發現其實有非常多的人在發表關於這件事情的看法,一般有四種表現:

    第一種是發表惋惜和吃驚,對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感到悲痛。其中有的人確實去見識過這棟輝煌的建築,有的則完全曾個熱點或者表達一下對世界新聞的關注。

    第二種是大罵活該,表示憤慨,尤其對有第一種表現的朋友豎起中指。其中最多的便是拿出圓明園的事情來指責,所謂的“自己家羊棚燒了不心疼,倒是去關心敵人的牛棚”

    我認為吧,大家所謂的全世界領域非常關注,可能真的是因為現在的人們太容易表達。一件事情放在二三十年前,真的不算什麼,但是如今網路的發達,可以讓一件事情馬上被全球的人得知。

    說到這兒,這就是我認為巴黎聖母院大火為何引起眾多關注的原因,最後,還有個更扯淡的原因供給大家娛樂。

    嗯。。。。。

    真的很有趣,網路拉近了人類的距離,也同樣產生了很多問題。

    那些對巴黎聖母院被燒而感到惋惜的人們,我覺得《巴黎聖母院》這本書真的寫的不錯,可以去看看,畢竟現在沒有去欣賞過這棟恢弘建築的人們已經沒啥機會再次直接觀賞了,只能從文字當中揣摩這棟建築的璀璨。

    我想,《巴黎聖母院》這本書的銷量可能要翻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歲寶寶拉肚子怎麼辦?拉水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