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晨悅

    科學院部門,是否考慮在中國工程院和科學院內,以及高校系統的教師隊伍裡,選擇通訊專家,加解密的專家,計算機專家以及駭客對這項工程進行必要的驗證。

    顯而易見,這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案,有這些專家組成的稽核團,是最有效的迴應方法。

    這些專家只需要懂得通訊,以及加解密(比如上海大學的曹正軍),抗干擾穩定傳送,以及駭客方法(無論如何,量子加密通訊是一項應用工程,應用專家的檢查是必須必要的,應用專家當然不需要精通什麼量子力學)對這項工程進行嚴密的測試,難道這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嗎?

    監管專家會告訴一切科學技術的真實性!你說你加密了,你說你發射和接收了穩定單光子,應用者會給出準確的答案。

    無法破解最好,有法破解那也不是壞事。接受監管,接受質疑,更加沒有什麼問題,有人不是說了嗎?有了問題再去改進嗎!科研隊伍不能自說自話,要允許且接受監管專家進行有效的評審,以便改進工作(去年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測試公告,不知道結果是什麼樣的)!

    量子專家在指點這些量子科學之外的通訊專家,其他專業的專家的時候,不要用你不懂,你不要亂講,我們量子技術只有幾個人懂之類的話進行搪塞,再好的科學技術的最終結果,就是讓普通的應用人物去操作。

    最關鍵的問題是媒體要管住嘴,別亂講話,這麼多自媒體人員在去年和前年告訴我們,量子通訊加密無可破解?現在這結果似乎不太一樣。上海交大發布的那篇文章,我們不用過度解讀,因為在我看來,攻破一詞,有攻擊破解和攻擊破壞的說法,如果是後者可以被理解,但是如果是後者,說明了量子加密通訊穩定性值得推敲,但如果是前者,那麼量子加密通訊的原理,就應該受到質疑。

    筆者在網上隨便截取了一張圖,這就是以前對量子加密通訊的定義,希望這些媒體人能夠嚴謹一點。網路會記載每一個人的言行。期望和目前階段所能實現的事情是不一樣的。

    希望我們的科學人物,嚴於律己!希望我們的質疑人員,基於科學實驗的質疑。科學人物要嚴謹,特別是那部分在公開場合,大談神仙鬼魅的人,要注意言論的合適性。質疑人員有些言論要有合理性,網路需要規範這部分語言。同時筆者注意到,有多家報紙,大量的談論量子股票,國家有關部門要嚴密的注意這些東西,賺錢是合理合法的,但是,這是僅對於成熟的科技而言的。一個不成熟的科技,還遠遠談不上賺錢。即使是一個成熟的科技,當你們談到安全的時候,特別是國家級別的安全的時候,你們這樣做也不合適

    中國是法治國家,網路也需要規範,在指責別人是騙子的時候,一是理論質疑,二是實驗質疑,缺一不可。

    筆者堅決認為,最近10年來,對經濟管理人員的監管越來越嚴厲,科學界不是法外之地,理應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我在這裡不應該提到漢芯問題,作者也無意用它來對比什麼量子科技,但是漢芯問題,是一個缺乏監管的典型問題,這是實質。

    坦白的講,我反對你們稱呼我們國家的科研人員為騙子,至少在沒有結論之前不能這樣說!接受質疑是科學的精神,仔細分析質疑者所持的反對觀點,也是必須的責任,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榮譽感。

  • 2 # 小羅大仙

    很簡單,不是量子通訊不保密,而是現在從來沒有實現所謂的真正的量子通訊,這也是潘建偉被詬病的地方,沒有澄清含糊其辭

  • 3 # 小杰80164096

    理論上量子通訊是安全的。

    量子通訊的安全漏洞是裝置的非理想化造成的。

    現在量子通訊技術還不成熟,未來成熟後會更安全。

  • 4 # 知足常樂0724

    量子通訊並不完全保密?事實果真如此嗎?

    答:安全通訊的未來→量子通訊;“絕對安全”的通訊是國家與國家戰略層面、人與人之間多年來夢寐以求之一,量子通訊的問世,重新點燃了人們建造“絕對安全”通訊系統的希望;那麼究竟什麼是“量子通訊”?它的技術路徑選擇又是怎麼樣的?

    這個方面,中國科技技術大學的潘建偉教授最有發言權;量子通訊是利用了光子等基本離子的量子糾纏原理,它是美國科學家C.H.Bennett在1993年

    首先提出來的;量子通訊概念的提出來,充分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幽靈Spooky”存在,即超距作用的存在,宇宙中任何兩種物質之間,無論距離多遠,都可能相互影響,不受四維空間的約束,是非局域的。從這一點上講,量子糾纏是指兩個量子形成的疊加態;一對具有量子糾纏態的粒子,即使是相隔極遠,當其中一個狀態改變時,另一個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改變。

    傳統的通訊,人們採用高科技手段或者利用國家大型計算機,強行接入來竊取資訊是常有的事情,例如曝光的美國的國家情報局斯諾登事件。

    量子通訊具體傳統通訊方式所不具備的絕對安全特性,在國家安全、金融安全、資訊保安方面絕對安全。

    量子通訊體現量子加密的密碼鑰匙是隨機的,即使是被他人竊取,也根本無法得到正確的密碼鑰匙,連門都進不去,你怎麼知道里面的資訊;再者根據量子糾纏的原理,只要其中一個粒子的量子態發生變化,另一個也隨著變化,量子態的改變會引起資訊類容的坍塌;因此即使是你竊取了通訊資訊,由於設定的密碼干擾,所得到的資訊完全是錯誤的。絲毫沒有利用價值。

    如果說量子通訊並不是完全保密,那麼這個世界上本是就根本沒有絕對保密的東西存在。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娛樂,增加一點現代科學名詞解釋而已。

    知足常樂2019.3.19日於上海

  • 5 # 科學探秘頻道

    最近幾天受到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發表在arXiv上面的一片預印版文章影響,有關量子加密通訊是否真的完全安全的疑慮又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金教授在論文中提到,駭客可以透過注入鎖定技術可以在原則上不終止實時量子金鑰分發(QKD)的情況下,以60%的機率獲得金鑰。一旦得到金鑰,那麼量子加密就形同虛設。這篇論文一出立馬引起了反量子通訊人士的追捧,他們認為可算找到了一篇發表在國際認可期刊上面、有實驗資料支援的揭露潘建偉院士量子通訊偽科學的強有力證據。可是,讓這些人萬萬沒想到的時,該論文並非是揭露量子通訊偽科學的,反倒是為了提高量子通訊安全性而做出的一篇具有建設性意見的文章。這樣不怪那些反量子人士,畢竟英語不怎麼好且專業知識不夠,靠著百度翻譯得來的斷章取義結果,必然會導致他們被打臉。

    駭客的攻擊往往是在量子通訊的起始階段,因為這個時候往往需要藉助傳統的通道讓對方獲取一次性金鑰。當然了,一旦開始量子加密通訊,那麼無疑整個通訊過程都是安全的。一旦有竊聽存在,那麼兩方都會立馬感知到。所以,只要我們關閉一些在通訊初始階段、通訊協議、以及通訊裝置上面的基礎漏洞,那麼就可以做到整個通訊過程的絕對安全。

    當然了,現在的我們僅僅對於量子糾纏有了一點皮毛認識,量子金鑰分發技術雖然突破了星地空間,但是很多相關的技術並不是很完美。比如還未實現真正的量子隨機數,如何像傳統通訊一樣維持量子鐳射通道的穩定性等等,都是我們急需克服的技術難題。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我們才能夠建立真正使用的量子通訊網路。

  • 6 # 絢麗多姿的雨後彩虹

    潘建偉院士根本就不知道光在空氣中是如何傳播的,光速不變只知道源於數學推導而不知物理機理,這些如果不懂就說是保密通訊,總有一天這種無知會被戳穿的!

  • 7 # 手機使用者14805112664

    量子是不能通訊用的,所謂“量子通訊”是潘建偉院士給量子金鑰分發QKD取的外行別名,QKD是個學術界聰明的腦力操,潘以為已經達到實用成熟度了就草率放了衛星沒想遇到了許多問題,目前已經讓潘焦頭爛額收不了場了,遲早要還的。

  • 8 # 黎松祥

    量子是不存在的,光只能是電磁波。把光波分切成一個一個的單波就是"光子量子′′。錯誤的思想也可以解釋光學現象,或作出成績。無須把光看成粒子,其實光一定是電磁波。不會是光子。如果光是粒子,微波,無線電波也應該是粒子。電場和磁場是簡單的東西。不會組成複雜的東西。要是光子存在,則有極多不同大小的光子。光子裡面有什麼呢?也只能藏有電磁波。因為錯誤的認識又要用粒子去變成波,解釋波的現象,他們又說是粒子會跳動形成波。自然現象是非常簡單的,因為自然現象是最基本的。它不是人有複雜的大腦,自然現象非常簡單,光就是電磁波,硬要說是光子,就是它的一個波。在錯誤的認識上獲得成績不是沒有可是。因為他說的量子就是一個波,只是名稱不同罷了。我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人。我不是科學家,但我可以有科學家一樣的思想,我的廣大讀者也一樣可以有科學家的思想。

  • 9 # 親切荷葉t2

    保密不保密這是根據需要來說的,你說這不保密正在研發者就會拋棄研發,轉向其他研究去,這樣一來對於成功者的壓力就會頓時小了許多!

  • 10 # 我不是間諜

    應該給你一個光纜看你是否能從裡面偷到資訊 純粹從理論上批駁一點意思都沒有 用另外一個理論來證明這個理論不對 最終也不能證明這個新理論是對的 攻擊量子通訊或者有政治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媒體爆料特朗普兩週前就已經考慮了軍事介入委內瑞拉,所以這次危機是有預謀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