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個人感覺周星馳算是很多80後的90後的青春回憶,但是他的作品在近期並沒有以前的好,大家怎麼看?
10
回覆列表
  • 1 # 大盛看世界

    星爺早期的電影都是他自己演,演的是港式無厘頭,自己又是港人,表演搞笑沒有違和感。近期作品看起來感覺怪怪的,其實不搞笑,很硬。

  • 2 # 刺客xx

    我想他巔峰時期的作品,即使是他自己也很難超越!希望他拍出更好的電影,當然最好是他自己演!不管怎樣,我始終喜歡他!

  • 3 # Wendy85705082

    我不知道為什麼周星馳被封神了,這件事好像是近幾年突然出現的,只要是帶周星馳名字的,就被追捧,被封為經典。

    先說他早起作品《唐伯虎點秋香》等確實不錯,但是我覺得周星馳的成就有點被高估了,他的多半作品都是配音,而被津津樂道的恰好是臺詞和口才。可這些實際上與周星馳是沒有必然聯絡的。他的演技好,但是不等於就被封神。劇本是別人寫的,當時被封神的作品他都只是個演員而已。

    觀他自己配音的作品《食神》反向就很一般。

    再說他親自導演的幾部作品《功夫》還算不錯,但是也只是不錯而已。《美人魚》簡直就很爛了。可他還是高高在神壇上面。無數的腦殘至理名言就是周星馳出品必是精品!

    實際上他真的有那麼厲害嗎?他的優秀不可否認。香港兩週一成的地位也是實至名歸。但也只是到這個程度。他沒有比周潤髮厲害,沒有比成龍影響力大。

    成就很高但不等於封神!

  • 4 # 柏十印象

    很多人說過那樣一句話——喜劇的最高境界是悲劇。

    其實我並不是很認同。

    喜劇本身分兩種。

    一種喜劇的內在是以悲劇核心,悲憫傷惜的故事核心與劇情階段透過喜劇的手法表達出來,顯得尤為的深刻與高階,這是通常認為的大師級喜劇。

    另一種喜劇就是純喜劇,表達盡歡樂與愉悅,本目的就是將這種輕鬆與舒享的感覺傳達到觀眾的內心中,在笑聲中給予了我們生活的無限美好與希望。你不能說這種喜劇就不高階。

    其實兩種喜劇無論高階與通俗,講述好了都是優秀的喜劇,演繹壞了也都是劣等,這是我對於喜劇的觀點。那麼一代喜劇大師周星馳的作品如何呢?

    縱覽周星馳的喜劇生涯至今仍在,幾乎全被喜劇所充盈,而他的作品無論前期的主演還是後期的導演總共分那麼三類。

    第一類是他主演而非導演的喜劇。

    如《整蠱專家》《百變星君》《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賭俠系列》等作品,屬於無厘頭派的純喜劇,劇情巧妙合理卻新穎天馬,所賦的精神層面也大部分只有感情線這一種情感,並未含有深刻的悲情內涵。

    第二類是他導演兼主演的喜劇。

    如《食神》《少林足球》《功夫》《喜劇之王》《長江七號》等作品,其實都有很多時代背景下人物的深度刻畫與人生反思與講述的悲情色彩。正是因其導演,周星馳才能把他心中那蒼涼、悲鬱的情感表達出來,這與之前主演的喜劇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分界線。

    第三類是他只導演不再參演的喜劇。

    周星馳不再參演,我想一個原因是他已蒼老,滿頭華髮,第二個是不想在講述與自己有關的作品了。

    從《西遊降魔篇》《美人魚》中我們可以看到周星馳作品獨特色彩的淡化,更加的魔幻主義色彩,無厘頭轉化成了荒誕,題材也更加直接與明確的反應一些東西。

    形成這種風格的原因:

    一是心態的變化。

    生涯中程的他所展現的作品多是以自身的小人物出發,表達自己內心的蒼涼。而現在多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

    二是時代的變化。

    其實《長江七號》的時期,港片的黃金時代就已經基本走向歷史。《長江七號》也是在大陸上映電影的一個開始,也是周星馳的香港文化與內地文化的一種融合。其實,儘管港片我們內地人看的也很精彩,但是終究是有些地域文化色彩,而周星馳進入內地市場,也是要做出一些改變。

    周星馳的性格與作品色彩。

    周星馳是感性、心重、心思細膩卻不善言談。他的情懷盡數用了影片表達的淋漓盡致,他悲憫、憂鬱,卻又是那麼一個愛營造喜劇氛圍的人,他愛製造歡樂,卻又愛在歡樂背後映現出極大的悲涼與傷感,正如他自己一樣。

    經常聽到說:明明演的喜劇,卻看起來很悲傷。而周星馳的電影同樣也有種看起來很悲傷,卻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的感覺。

    如《食神》《喜劇之王》《少林足球》中,他經常是一個極度落魄與可憐的形象,但角色卻掙扎著搞笑,掙扎著用一種自黑的方式製造笑點。通常見到他的落魄角色用著一種鹹魚的方式自黑娛樂,我們會嘲笑著,覺得他落魄的很逗,所以,我們看他演的悲慘卻看成了喜劇。

    然而,恰恰是周星馳這種悲慘演繹到喜劇的方式,卻又讓我們從這樣的喜劇中更加產生無比的悲涼與嘆息。 其實周星馳自己曾說過:大家不欠我電影票,而我是我欠大家好作品,我也一直在努力做,但是對不起,我有點老了。所以,單論周星馳對於喜劇中的悲涼詮釋的很高階,悲涼時的喜劇演繹的很深刻。無愧於喜劇大師這一稱呼。
  • 5 # 活在當下勵志君

    隨著時間的流逝,香港電影史上一些早期的著名演員開始逐漸退出大眾的視野,周星馳也是其中一位,從喜劇之王到成為導演,周星馳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回饋觀眾,但是周氏喜劇再也無法達到高潮了,這就是事實!

    無論你承認還是不承認,星爺的喜劇質量都在下降,“無厘頭喜劇”是星爺開創的,但是除了星爺沒有人能演好無厘頭喜劇,這個空缺沒有人能夠填補,包括飾演《西遊伏妖篇》裡的吳亦凡,這讓星爺的電影質量下滑了不少。

    我覺得星爺電影最純粹的一個變化就是從悲劇變成了喜劇,他讓人最直觀的感受內心沒有了觸動,要知道星爺早期的電影風格是“透過喜劇的方式渲染悲劇”,讓你在開懷大笑中感悟人生,星爺的電影蘊含著很多道理,也許你需要透過好幾次的觀看才能明白星爺所表達的思想和意義。

    從《喜劇之王》講述小人物懷揣夢想的艱難到《大話西遊》講述現實中愛情和生活的選擇再到《功夫》之中講述一個人從壞到好的蛻變,星爺的每一部電影講述的都是一個人生。

    但是當星爺成為導演,周氏喜劇便不再讓人期待,《美人魚》雖然也表現出對環境方面的保護問題但是整體感覺終歸太過於膚淺,《西遊伏妖篇》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只是一部喜劇,沒有表演出星爺的靈魂。

  • 6 # Name韓寒

    從小我就很喜歡看周星馳的電影,小時候看是看熱鬧,長大後再看是看內容。

    他的作品真的很搞笑,會讓人不由自主的大笑,但是當看懂他的這些作品的時候是可以讓人哭的,《大話西遊》可能是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功夫》可能是一個對人性的瞭解,《美人魚》也可能是揭示了人性的醜惡……

    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慢慢長大,懂得更多的不是道理而是我們自己,周星馳的電影越來越讓我們把自己看的更清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蘭達,樓蘭,途昂糾結,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