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談歷史

    李的經天緯地的大才。

    看他年輕: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但到年老也只能發出受盡天下百官氣,養就胸中一段春。

    是種無奈,而所有的無奈都是在替太后實心辦差!

  • 2 # 橙咖精剪

    甲午戰爭其實李鴻章並不想打,他對自己締造的北洋水師和淮軍餘部的戰鬥力太瞭解了。淮軍自剿平東西兩部捻軍之後再無真槍實彈的戰爭(中法戰爭僅劉銘傳部與法軍艦隊有次規模不太大的海戰,並不能算是淮軍集體參與),此時已過去了二十多年,老一茬的淮軍已經退伍,新一茬的還未經實戰。將領們又暮氣沉沉。北洋水師最新的艦艇要比日本最新的艦艇要早下水十五年,在機器革命的時代,十五年是個不短的週期。

    關於是否開戰,清廷內部是經過大討論的,最後以李鴻藻為代表的帝黨佔了上風,慈禧此時雖說已經讓光緒親政,但大事方針還是自己把握的,但主戰派呼聲很高,朝內很多大臣以及各省督撫均為其聲援,於是這場戰爭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慈禧的本意還是傾向李鴻章的,無奈,群情激憤,作為最高掌舵者也不得不照顧這些人的情緒。

    馬關談判之際,李鴻章被刺,左面頰中彈,血流如注,好在他體格素來康健,扛住了,經日方醫生調治,傷勢穩定下來了。李鴻章看著被自己的血染紅的黃馬褂豪邁地說:此血可以報國矣!

    馬關談判

    李鴻章住院時 ,因行動不便,但談判的事又不能耽誤,於是讓當時的駐日大使,也是他的長子李經方跟日本人談,李經方把日本人的條件帶給李鴻章看,李鴻章心理有數了。

    因為談判開啟時日本的態度是極其強硬的,絲毫不肯退讓,但是李鴻章遇刺後,日方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於是在賠款上做了較大讓步,從三億兩,降為兩億兩,無形中為大清省了一億兩。

    在最後敲定階段, 伊藤博文多次強調,只有允或者不允,既然來談了,當然不能直接說不允,況且清廷那時基本沒有可戰的部隊了,最後定下來的賠款就是兩億兩,外帶其他條件,如割讓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遼東半島後來由於李鴻章的聯俄政策給爭取回來了,代價是三千萬兩贖遼費。

    李鴻章在談判的最後階段,依然懇請伊藤博文再把賠款數額降低些,甚至說到給自己省點回家的路費也沒能得到允許。此次談判使李鴻章受到極大刺激,發誓終生不履日地。兩年後,李鴻章奉命出訪俄國,然後接連訪問了德國、加拿大、美國,在回程中路過日本時要換輪船,但李鴻章堅決不上岸,後來他的幕僚想個辦法,在兩船之間搭了個舢板,李鴻章這才換了船,也是履行了自己的誓言。李鴻章臉部槍傷,在他訪德的時候,德皇威廉二世讓李鴻章用一下剛剛問世的X光機照一下,子彈還在裡面,因為那時候李鴻章已經74歲了,位置也比較特殊,估計西醫也不敢貿然為其手術取出,應該是保守治療了。而那顆子彈應該是被帶到了他的棺材裡了。

    李鴻章赴美期間流傳下來的名菜“李鴻章雜碎”

    至於談判期間,慈禧是否為李哭過,這個倒沒聽說過,但整個朝廷內,最理解李鴻章的也就是慈禧了,李鴻章死後被慈禧褒獎為再造玄黃,諡號文忠,除了文正,這是最高級別的諡號了,如果沒有甲午之敗,上個文正估計也沒多大問題。

  • 3 # evyn

    李鴻章,溢“文忠”。敏而好學曰文,危身護上曰忠。

    慈禧老佛爺心裡明白著呢,李鴻章就是替大清擦屁股的。大清由老大帝國變成任列強蹂躪的弱國,哪有什麼什麼像樣的外交,李鴻章不過是拖著疲憊的身軀去受辱而已,70多歲的老人,不容易啊。

    日本之行,辱之尤甚。身體之苦與心靈之痛讓他發誓不再踏上日本國土。慈禧老佛爺知之甚詳,聞其遭遇有落淚之舉可以理解。生逢亂世,自強不息,所以李鴻章年輕時敏而好學,老年還危身護上,溢“文忠”算是比較貼切的。

  • 4 # 犀牛村夫

    《辛丑條約》,在許多當代華人的眼裡,那是喪權辱國的條約,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形成一些愛國宣傳的需要,便把清朝所簽訂的《南京條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等視為最丟臉最蒙羞的不平等條約,同時也把籤暑這些不平等條約的代表者視為漢奸賣國賊。

    李鴻章親手簽了《辛丑條約》和《馬關條約》。因此,在解放後的教科書裡,便把他當成最大的漢奸賣國賊,使他的名聲在近代史上有了很大的負面作用,以至現在許多人談到李鴻章,對他都沒有絲毫的好感,甚至還拿他當成賣國辱權的大漢奸大惡人。

    李鴻章真的像教科書裡所說的那麼可惡那麼可恨的人物嗎?有點明智頭腦的人便會用腦子去思維,去分析李鴻章的所作所為之中的褒和貶。這裡我們這麼分析,假若李鴻章所籤的條約真的屬於賣國喪權行為,為什麼當時的清政府沒有將他問罪,反而都仰仗著他來收拾爛攤子;假若李鴻章是對洋人卑躬屈膝地討好,為什麼清政府最高當權的慈禧還誇他是個再造玄黃的能人。依此推論,李鴻章明顯不是那種人。

    由於慈禧欲借義和團之力對洋人開戰而引起的庚子之亂,造成八國聯軍之槍口對準了我中華大地,好在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與八國聯軍提出了不承認義合團的合法行為而提出東南互保。才杜絕了八國聯軍揮師各省的藉口,從而避免了我中華民族的淪亡和中華大地不受瓜分,使我中華還能承接炎黃民族。

    為了能使侵入北京、天津等華北區域的八國聯軍退出中國,使國家重新完整,使華人重新安居,李鴻章等人又費盡心機與八國聯軍周旋,最後達成《辛丑條約》的賠款協議,才使八國聯軍退出中國。

    都說《辛丑條約》是個不平等的條約,它真的是很不平等嗎?其實怪應該怪那些沒有政治頭腦、沒有長遠見識的義合團,他們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唆使無知的民眾與洋人挑起仇恨的戰端,殺死打傷洋人,破壞和燒燬洋人財物和教堂。這才形成了八國同時聯兵征討中國。試想,打死打傷人家的大使和國民,還燒燬破壞了人家的財產,而且還理直氣壯地向人家宣戰。戰敗後,要想讓人家罷兵退出,你當這是兒戲嗎?沒有得到滿意的賠償,誰又願無利徒勞,誰又能嚥下這口氣,就拿普通的民事糾紛來說,誰要是打傷了人而不作相應的賠償這能下得了事嗎。因此,賠款是必須的,關健在賠多賠少的問。可以說《辛丑條約》的賠款,在李鴻章的極力周旋下,並沒有很大的不平等。雖然說是賠了點錢,可人家都大老遠而來人吃馬喂的也花了不少的軍費,到頭來就是得了這點賠款也賺不了多少,甚至有的也不是真正指望靠這點賠款怎麼著,就如後來美國還把這筆賠款當作華人到美國留學的助學經費,這說明他們對賠款一事也就為討個說法而已。

    李鴻章在與八國商議《辛丑條約》的賠款事宜時,因為遏盡全力地力爭損失到最小,所以慈禧對李鴻章在談判棹上據理力爭的行為是非常的感動,也許會有因為過於的感動而流下眼淚的可能。

    如果沒有李鴻章提出的東南互保,沒有李鴻章的周旋和談判訂下的《辛丑條約》,八國聯軍又怎麼會善罷甘休地退出中國,中華大地又怎麼能保持完整的疆土,中華民族又怎麼能不做他族的亡國奴?然而,因為時局的無奈,抱著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之心的李鴻章,挺身而出地力挽狂瀾於不倒,卻被後人不予理解,甚至還遭到無知者的唾罵,真是有點不太公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腰痛的人經常也會有頸椎不適?腰痛與頸椎病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