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話五千年

    扶蘇是秦朝皇室的一個異類,他是皇室中最受百姓愛戴的公子哥。而且他身份尊貴不僅僅是秦始皇的長子,而且他還是與楚國的公主聯姻所生出的孩子,背後強大的楚國。

    這麼一個得人心而且身份尊貴、實力強大的嫡長子,秦始皇應該非常喜歡他才對,但是為何最後失寵了呢?其實,一開始秦始皇也是對扶蘇有著很大期望的,把扶蘇當做繼承人培養。但是,扶蘇有著一顆仁慈的心,看不慣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不想扶蘇擁有婦人之仁。就把他派去北方修長城,希望把他放在前線,磨一磨他的性子。

    扶蘇在軍隊裡乾的也非常不錯,立了軍功。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立扶蘇為繼承人了,別人也無話可說。在軍隊裡扶蘇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但軍隊並沒有磨掉扶蘇的仁慈之心,他仍然看不慣秦始皇的暴政,這就讓秦始皇對扶蘇有意見了。

    而且,當時秦楚相爭的時候,秦國的丞相是一個楚華人,他在關鍵時刻突然謀反,使得秦國的攻勢失敗了。扶蘇的母親是楚華人,而且還和楚國有著密切的來往,所以秦始皇就對公子扶蘇有了戒心。

    秦始皇死後,其實在遺詔裡是讓扶蘇當繼承人的。畢竟,在眾多子嗣中扶蘇是最適合當繼承人的。才能出眾、手握30萬重兵、不管是在朝中還是民間都有很多人支援他。

    但是後來,秦始皇的遺囑被趙高等人篡改了,因為趙高控制不住趙高,只能立胡海為繼承人

  • 2 # 嘿嗖

    飲一壺老酒,講一段歷史!

    問題是錯誤的,扶蘇根本沒有失寵於秦始皇。被髮配邊關駐守長城是秦始皇對其的一種保護。

    扶蘇的名字,是秦始皇對其母親的追憶。對他的疼愛就不用說了。

    其次,秦始皇臨時時候的遺照是招扶蘇回來繼承皇位。

    所以,扶蘇沒有失寵。

    至於我們都知道的,被髮配邊關,協助蒙恬修築長城以及抗擊匈奴。

    看是是降低了其地位,遠離了政治中心,其實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扶蘇自盡的時候,蒙恬就勸扶蘇要“弄清楚真相再死”,扶蘇拒絕了。

    但是從蒙恬表達的意思,只要扶蘇登高一呼,基本上可以保證扶蘇不死,兵變都有可能。可惜扶蘇性格軟弱,並且愚忠。所以自盡。而蒙恬蒙毅也獲罪下獄。

    趙高害怕扶蘇成為皇帝,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忌憚蒙恬將軍。趙高曾經與蒙恬交惡,所以害怕扶蘇成為皇帝后,在蒙恬的教唆下(又或者扶蘇本人)會殺了他。

    這兩個理由足以說明,扶蘇與蒙恬關係不可謂不好。

    兩人關係這麼好,秦始皇把扶蘇送到蒙恬身邊為何?既然是發配他,怎麼也不該選在蒙恬身邊吧?

    其實是秦始皇對扶蘇的一種保護。扶蘇的母親是秦始皇非常疼愛的一個女子,扶蘇的名字都是紀念其母親。再加上其性情柔弱,秦始皇對他的疼愛不可謂不濃。但是扶蘇本人,性格軟弱,為人善良,這在如同沼澤的咸陽是沒有活路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人弄死。

    所以藉口其與秦始皇衝撞之名義,把他“發配”到蒙恬身邊。蒙恬忠於秦始皇,又與扶蘇交好。怎麼也不會莫名其妙的死去。

  • 3 # 陽子餓

    歷史我不懂,不過我看過《秦時明月》這個系列的動漫,講的就是這個背景的故事。動漫也不敢篡改歷史吧!

    扶蘇並沒有失寵於秦始皇,秦始皇知道朝野之中有小人作梗,為了保護扶蘇才流放他的。也不能說是流放吧!北方有秦朝大將軍蒙恬在抗擊匈奴,秦始皇是想讓蒙恬保護扶蘇。(章邯)

    事件緣由,秦始皇聽到一個流言:公子扶蘇要弒父篡位,便把扶蘇召開,問:我最近聽說一個流言,扶蘇大驚!秦始皇:想必你也聽說了,扶蘇:兒臣不敢,請父皇明察。接著秦始皇說了一個故事:戰神白起被先皇賜死的故事,又把白起和先王的對話說了一遍。白起:我何罪之有,先王你有能力謀反這就是你的罪……然後秦始皇就對扶蘇說了一段話:你是皇子,你一出生就決定這個本事,有這個權利,事實證明先皇是錯的。意思就是知道扶蘇不可能篡位的,知道有人栽贓陷害。扶蘇:謝父皇明察秋毫……

    第二件事就是在春祭大典上,(刺客死前說:為昌平君昭雪,昌平君是秦始皇最痛恨的人,也是扶蘇的舅舅,故意栽贓陷害公子,秦始皇已知。)發生的事情,秦始皇對扶蘇說:我知道有人在春祭大典上行刺,卻為何還讓你主持,你可知為什麼。扶蘇:兒臣愚昧,不知。秦始皇:我就是要證明流言是否屬實。扶蘇:知道了嗎?秦始皇:我想證實的事已經證實了,扶蘇你終究還是讓我失望了。聖旨內容:即日起公子扶蘇,被髮配邊疆,協助蒙恬抗擊匈奴,沒有我的諭旨,往日不可再回。

    扶蘇一直不明白,還是蒙恬點吾了他,蒙恬告訴公子:始皇知道朝野上下有人想陷害公子,想要保護他,只有蒙家是最可靠的,內有蒙毅在朝,外有蒙恬衛國,之所以把公子發到上郡,是讓臣保護你啊!

    公子扶蘇大悟。最後始皇立扶蘇卻被趙高篡旨立胡亥。(趙高手下:六劍奴)

    明白了吧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始皇很猶豫,在扶蘇和胡亥之間左右搖擺。

    扶蘇是長子,素有賢名,本來就是秦始皇預定的接班人,但扶蘇的思想中明顯帶有太多的儒家思想,包括與秦始皇的政見不同,從勸諫秦始皇焚書坑儒來看,扶蘇對秦始皇的政策是不滿意的。

    秦始皇作為大秦帝國的開創者,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他最看重的顯然是,作為接班人的下一代能夠延續自已的政策,千秋百代下去,像扶蘇這樣公開反對秦始皇的政策來看,扶蘇顯然不是那個能將秦始皇政策延續下去的接班人,因此而觸怒秦始皇,將扶蘇發配到北疆蒙恬軍中作監軍。

    一個公開反對父皇的扶蘇,可以看出扶蘇為人正直,明明知道自已的勸諫會導致接班的問題,可扶蘇仍然勸諫,這不是作為帝王接班人應有的性格,另外扶蘇為人軟弱,這也是秦始皇將扶蘇發配邊疆的原因,明著是發配,實際是遠離權力中樞,一旦遠離權力中樞,就很難再回到權力中樞,除非秦始皇應召,否則一輩子都在邊疆,失寵是必然的。

    秦始皇顯然經過一番考慮,才將扶蘇發配邊疆,將扶蘇遠調,秦始皇就失去了接班人,就得另外選擇,這個時代胡亥就走入了秦始皇的眼中,包括最後一次南巡都帶著幼子胡亥,經過一番考察,秦始皇覺得胡亥也不是個合格的人選,在最後臨死的時刻,秦始皇改變了主意,才讓扶蘇回咸陽主持喪事,但這個最後的詔書內容也沒有明說讓扶蘇即位,顯示出了秦始皇內心的猶豫。

    但秦始皇的近臣,包括李斯、趙高等都支援胡亥的即位,所謂的沙丘政變,很可能是趙高和李斯察覺到秦始皇的意圖,才有膽子敢纂改詔書,否則趙高與李斯怎麼敢私立胡亥為帝?

    從扶蘇後來接到趙高的偽詔,不顧蒙恬的勸阻,立刻自殺來看,扶蘇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且軟弱愚忠,蒙恬尚且知道複述上議,扶蘇卻毫不懷疑,這也讓秦始皇對扶蘇的接班能力產生懷疑,失寵也是必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藝術攝影和商業攝影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