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于謙不如郭德綱留給大家的喜劇印象更深嗎?你看好於謙今後出演更多正劇嗎?
6
回覆列表
  • 1 # 城南柳畔

    而影視劇的主創們在挑選演員的時候肯定要受到受眾群的影響,會去挑選那些已經深諳某類人物的表演套路、且被觀眾認可的演員。那麼呈現在觀眾眼中的影視作品,就會出現一些演員總是飾演同一型別的角色的情況。

    一句話,不是演員的演技受限,而是市場和行業選擇的結果。

    其次,就得從演員本身的層面來說了。我們知道,就郭德綱本人來說,他的本行是說相聲,在相聲界,如果說他是行業老大,估計說不字的沒有幾個人。

    可影視劇表演和相聲比較起來,嚴格說還是有些區別的,它需要嚴格的表演技巧訓練和角色出演經歷的積累。

    換句話講,郭德綱說相聲,那叫行業本分,郭德綱演電影電視劇,那叫玩票。能夠以捧哏的喜劇形象本色出演並獲得觀眾認可,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若捨棄本色,在影視劇中反差一把,如果不是郭德綱自己投資的話,那就不叫飆演技,那叫拿別人的錢冒險。

    任何行業都有其規矩和門道,演藝行業亦是如此。所以,不論您如何的喜愛郭德綱,規矩和門道還是不能破的。

  • 2 # 於小小

    說實話,郭德綱真的不適合演正劇,因為,在我們心裡,他是一個能帶來歡笑的相聲演員,這種先入為主的概念是不好改變的。所以無論郭德綱演什麼,我們都覺得他在說相聲,容易齣戲的是觀眾,不是郭德綱!

    別說演戲了,郭德綱的配音的導航軟體,司機都不敢用於,“前方200米右轉”,你說你轉不轉?你要轉了,他來一句“呵,你還真轉啊”怎麼辦!

    謙就不一樣了,他可是北電科班出身,在和郭德綱說搭檔之前,就已經在影視圈小有名氣!像80後喜歡的兒童劇《小龍人》裡就有他的客串演出呢!進入德雲社之後,他的工作重心轉向了相聲舞臺,但是有好的劇本,他還是會接。比如票房冠軍《戰狼2》,謙哥在裡面飾演一個視錢如命、崇洋媚外剛剛改了國籍的華人錢必達。他把前一秒還在為自己成為外華人而洋洋自得、下一秒面對襲擊為了尋求中國大使館的保護又大呼我是華人的表情,以及心理活動演的入骨三分!

    如果這個角色換作郭德綱去演,無論他演的多好,我們還是覺得像是在說相聲,因為郭德綱相聲演員的這一身份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儘管郭德綱演了很多的影視劇,比如《我要幸福》《三笑之才子佳人》《歡樂喜劇人》等,吃瓜群眾仍然覺得他不會演戲,並且給他下了一個定論:郭德綱出演必屬“爛”片!老郭也是很無奈啊!

    可以說,“母儀”德雲社的于謙老師就是德雲社的演技擔當,有他出演的《老師好》,3月22日就要上映了,這是于謙老師第一次擔任男一號的電影,“德雲”粉們一定十分期待吧!

    至於,一直想在影視劇方面有所建樹的郭德綱,演個喜劇片都會被覺得是在說相聲,何況是正劇呢?所以,在演戲這一方面,郭德綱是追不過於謙了!

  • 3 # 雨天論娛樂

    郭德綱不只是正劇演不好,甚至在我看來老郭真的不適合演戲。這並不是說不喜歡郭德綱,只是說人各有所長,老郭在曲藝方面無人能及,在演戲方面卻正相反。

    老郭演不好戲,其實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來老郭從小學習相聲,他對於相聲已經深入骨髓,給觀眾的感覺就是他演什麼都像說相聲。作為一個逗哏演員,他習慣於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為的是讓觀眾能夠更直接的感染他的情緒。他習慣於直接逗樂觀眾,靠的主要是語言,也就是包袱、段子。而演戲則不同,需要的是語言、肢體、面部表情多方面的配合。

    二來老郭真的沒有學習過演戲。雖然相聲演員也稱之為演員,不過前提是相聲而非影視劇。老郭這麼多年來,都是鑽研相聲,業餘時間也是研究曲藝。所以他對於演戲的理解更多的是在理論層面上。

    三來老郭的性格比較內斂,有時間都在看書學習研究曲藝。他很少的出去和朋友們聚會,這就使得老郭雖然很有名望,其實真正在生活上的經驗並不豐富。他沒有那麼多的生活上的經歷。當然,他吃過苦、受過罪,可是這與正常的生活經驗也是有區別的。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觀眾對老郭的刻板印象太深了。只要一看到老郭,就想去為他捧哏,真的太容易跳戲了。

    而反過來說于謙雖然也是相聲演員,但他與老郭有很大的不同。于謙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大專班畢業的,是專業的學習過導演和表演的。

    于謙從小就開始演戲,用郭德綱的話說,於老師說相聲純屬愛好,演戲才是專業。

    于謙為人熱情,愛交朋友,愛好頗多,業餘生活很豐富。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聽到於老師與別人聚會喝酒的新聞。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個聚會,要知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經歷這些才能更好的理解演戲,更好的演好戲。

    “人各有所長”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話。老郭相聲說得好,曲藝唱的好,演戲不如於老師也是可以理解的!

  • 4 # 月下蕉客

    每個人有不同的文化追求,郭德綱是戲劇化的人物,于謙是現實中的人物,戲劇化的表演是表現派的,現實派或叫體驗派是注重內心的,兩種風格,所以于謙給郭德綱捧哏是絕配。

  • 5 # 娛樂七分熟

    應該是人們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的吧。說起相聲,就想到郭德綱。聊到郭德綱就必說相聲。郭德綱身上的相聲底子太過厚重,說啥演啥都像是在說相聲。而反觀于謙,搖滾、文玩、表演、寵物樣樣在行,都還玩的不錯。更重要的是於大爺是正經的北電畢業,根正苗紅。這些都在無形中留給人們潛意識裡留下了不小的印象差別。再一類原因就是兩人性格的原因。郭德綱一生坎坷,幾度沉浮,才有瞭如今光景。性格更是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給人的感覺除了相聲大師更多的是性格上的稜角分明,而於謙八面玲瓏,處事寬容有度,不管相聲圈還是娛樂圈都有不少讚譽。這些都給他的表演增加了不小的助力。

  • 6 # 巨楓影視

    在這個電影工匠的時候,郭德綱也到了現場,有人問于謙為什麼這部電影沒請郭德綱呢?然而於謙就說了因為,這個畢竟是老師好嘛,老師裡邊所有的演員都得像老師,德綱那個模樣他不像老師,大家都知道經郭德綱的相聲啊,聽相聲它是金字塔的塔尖,但是不得不說郭德綱演的電影幾乎一個一個的都是濫片。

    比如說他主演的那幾部劇,像《三笑才子佳人》、像《我要幸福》、《祖宗十九代》、《歡樂喜劇人》演得都很爛,都是故事也稀碎,演技也稀碎,因為郭德綱自己也曾經說過,他早年唱戲出身,那麼有一種城市化的表演,他自己也說過這個事,也直言不諱!這個在演技上是比不上于謙的,所以說,只要郭德綱參演的電影有一種嚴重的不信任感,總會有先入為主的,認為是一個爛片那種感受。那麼,老師好來拍的時候,就為了避嫌,就怕郭德綱這種票房毒藥來影響這部電影的票房和口碑,所以說,郭德綱有自動退出了,這是一種商業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的去看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