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侃山侃書

    本來老太太也是想要新政的,但是有幾點是她的前提:

    1、我主導,不能是光緒主導。

    2、循序漸進,最好等我活著時候準備,等我死了再開始。

    3、變法要務實有效。

    而百日維新從開始就在在跑偏。

    第一個問題,誰主導?

    變法骨幹以變法為名,想逐漸架空老太太,讓光緒掌握完全的權力,甚至在最後時刻都準備圍園殺後了。老太太能容忍孰不可忍?

    第二個問題,激不激進?

    而戊戌變法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新手和一群理想主義者搞出來的特別扯蛋的一次嘗試。光緒帝手中沒有把控朝野的權柄,沒有政治鬥爭的經驗,也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計劃。變法骨幹多為連知縣都沒當過的憤青。

    改革絲毫不考慮中國的歷史條件的當時社會狀況。想一口氣完成西方演化了一百年的憲政體系。開口閉口殺殺殺,得罪了太多掌權者,甚至開始支援變法的人都反目成仇。

    3、是否有效

    康黨曾建議把西藏賣給英國,新疆賣給俄國,以彌補經費不夠。在東三省鐵路種上樹木,一打起來就火攻。康黨制定的許多政策過於扯蛋根本無法執行,多數都是“你應該大力發展農業”這樣的廢話。這與李、左、張、袁等人腳踏實地的廢科舉、建郵傳、辦學校、立警察、修鐵路和辦工廠等實際舉措比起來不值一提。

    所以說,老太太是想變的,否則戊戌變法不可能開始。但這麼大國家胡鬧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作為成熟狠辣的政治家及時出手叫停。

    而幾年後深感國運不久,時日無多的老太太又想把變法當成最後的救命稻草,再次開始這方面的設想實在是順理成章。

  • 2 # 軒轅帝國丞相

    其實慈禧也想讓清朝強大所以剛剛開始的時候是支援百日維新的,但是百日維新的很多政策都已經威脅到慈禧的地位,慈禧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所以才會讓百日維新胎死腹中。後來隨著清政府內憂外患如:義和團,東南五省互保,還有著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等事件,讓清政府的統治岌岌可危。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償還戰爭賠款,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清政府實行了以君主立憲制等主要內容的“清末新政”。雖然新政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型,但是可惜很多措施並沒有觸及封建專政制度的根基。

  • 3 # 青衫素人

    清末新政,實際上可以看成是清廷統治者在面對西方列強步步蠶食國家利益,以及面對國內革命黨、改革派時,為了維護自身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

    促使慈禧下決心改革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庚子拳亂讓她知道了“老祖宗的那一套已經完全行不通了”,整頓國家政務、軍事、軍工業、教育才是國家的首要大事。

    而且促使清末新政能夠順利進行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當年在戊戌變法時,反對變法的那些頑固守舊勢力,在經歷了庚子國難後,居然戲劇性的也站在了慈禧的一邊,她們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審時度勢,順呼天意”,這不得不說是也是一種戲劇性的諷刺。

    比起戊戌變法時,康有為、梁啟超這些對於官場政治、國家建設一竅不通的愣頭青,慈禧、榮祿、劉坤一、袁世凱、張之洞等老油條很明確知道新政不能操之過急,不能重走維新派的老路,而且他們更加能明白慈禧嘴裡的“新政”到底是指什麼,什麼時候才能開始施行。

    慈禧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迅速籌備新政,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大大刺激了帝國主義瓜分清國的野心,再加上國內黨派叢生、逆亂層出不窮,在這一點上,慈禧心知肚明,為了保住祖宗留下來的基業、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清政權,慈禧不得不變法維新。

    第二,透過庚子國難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組織的“東南戶保”,慈禧看透了李鴻章、袁世凱等等這些封疆大吏,比起載漪、剛毅、徐桐、毓賢等等這些只會裝神弄鬼的愚臣,慈禧這時候才看清誰是實幹,誰才是無能之輩,誰聽自己的話,誰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同樣,張之洞、李鴻章、袁世凱等等這些精明的政客迅速抓住這個時機也早已看清了慈禧。

    第三,國內的輿論此起彼伏,要求改革體制,實行君主立憲的呼聲非常高,甚至洋人也在這個問題上給慈禧施加壓力。

    既然要改革,就涉及到了人事、觸及到了各方各派的利益,所以慈禧在關於新政的這個問題上,比起戊戌變法時,顯然顧慮重重,所以在她的心裡,一直都有五個前提:

    第一,否決列強和逃竄海外的康黨的言論,新政必須由慈禧本人主導,光緒不能主導。

    第二,新政必須切合實際、符合國情,不能超綱。

    第三,新政、君主立憲,不管怎麼改革、怎麼折騰,都必須等慈禧死了才能實質意義上的施行,也就是說在慈禧還活著、預備立憲的這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一切仍然按部就班,軍國大事仍然由慈禧說了算,光緒繼續當一個傀儡。

    第四,國運已經如此,內憂外患,康黨這些紙上談兵之流誤國,已有前車之鑑,所以不能重走老路,必須要儘快見到改革效果,堵住輿論口舌。

    第五,改革力量必須由慈禧一手掌控,既要避免康黨當年的謀逆之舉,又要務實肯幹,所以慈禧在物色改革人選這一方面煞費苦心。

    於是在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清政府正式宣佈實行新政。

    但是聰明的袁世凱等人,敏銳的覺察出了慈禧的意圖,那就是在預備立憲的這些年,軍國大事仍然由慈禧說了算。所以這場新政對於慈禧而言,雖然初衷確實是為了國家富強,但究其本質不過是慈禧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權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一張空頭支票而已,目的就是堵住立憲派、朝中大臣、革命黨的口舌。

    戊戌變法胎死腹中,短短數年慈禧為何轉變態度大力推行新政?

    答:國運已然如此波折,必須推行新政才能挽救滿清統治者的利益,將共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相比較戊戌變法,一個是光緒皇帝和康黨主導,差點讓慈禧命喪槍口之下。一個是慈禧本人主導,態度豈能不轉變的如此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年級孩子用什麼樣的方法背書才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