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大大123

    于謙於大爺,用圓潤二字來評價,再恰當不過。臺上藝術風格藏綿厚長,臺下生活方式恬淡從容。

    熟悉於老師的人都知道,他特別愛玩兒,不喜歡紛爭。特別會玩兒。他還專門把自己喜歡的玩意和經歷,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玩兒》。

    臺上的於老師藝術家十足,臺下的于謙也有著大智慧,看透生活本質的睿智。

    大爺的捧哏功夫已經刻到了骨子融入了血液裡,老郭說什麼話,不疾不徐四平八穩地就給接回去,個個包袱抖得響亮,而且各種神級砸掛。

    老郭主持過那麼多節目參加過那麼多綜藝,誰見有人能在嘴皮子功夫上鬥過老郭的?唯一能讓老郭吃了癟的,也就是大爺的現掛,一般老郭那句“你最好照著詞說”,基本上就是接不住大爺的現掛了。觀眾的反應熱烈,都是情理之中。

    2010那幾年,德雲社一地雞毛,各種離隊,各種封殺,口水滔天。風波旋渦裡,於老師卻是浪花不沾身,和藹謙遜,巋然不動。

    出走的那幾位,知道他們也是為了前程飯碗,出人頭地,生活不易,於老師表現的是悲憫,絲毫不責怪。怒氣衝衝的郭班主,於老師給予恰當的支援。只要郭德綱不說話,永遠不離開德雲社。不離不棄的意思。

  • 2 # 於小小

    很多人好奇這個問題,一對相聲搭檔,為什麼得到的評價是不一樣的呢?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在成為搭檔前,他們的遭遇不同,搭檔後,他們的角色不同。

    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

    郭德綱能成為今天的郭德綱,真心不容易。他不像于謙,很早就拜了名家為師,並且成為了體制內的相聲演員,即便是在相聲不景氣的時候,謙哥也沒有閒著,到處串劇組拍電視劇。我小時候最愛看的《小龍人》就有謙哥的客串呢!由於他總是笑呵呵的,所以在娛樂圈積攢了一定的人脈,再加上他為人和善,處世周到,本人出身也根紅苗正,所以人緣也是出奇的好!

    當於謙在娛樂圈如魚得水的時候,郭德綱在幹什麼呢?他還在底層掙扎,在準備第三次進北京說相聲。前兩次“北漂”給了他沉痛的打擊!因為楊志剛不讓郭德綱打著他的旗號說相聲,不承認這個一無是處的徒弟,郭德綱師出無名,沒有人願意接納他,好不容易進入一個文工團工作,因為郭德綱的水平擺在那,於是就有人給他出主意讓他拜李金斗為師。巧的是,當時團裡準備調入一個新人,而且可以解決北京戶口,前提是要拜在李金斗的名下,郭德綱很開心,也透過各種渠道和李金斗聯絡,可惜最後這個名額落在了別人身上,郭德綱又一次被打回原形!

    無奈之下,老郭又一次回到了天津,經過兩次折騰,他變得一無所有,妻子也棄他而去。一連串的打擊並沒有讓他倒下,他下定決心,再一次去北京,如果這一次再闖不出名堂來,他就不說相聲了。所幸的是,這一次他遇到了于謙,而於謙正是他開啟開掛人生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貴人”!

    成名後, 他們的角色不同

    于謙進入德雲社的時期,正是德雲社的上升期。這個時候郭德綱已經拜師,成為了有門有派的相聲演員,有師父侯耀文的撐腰,老郭神氣多了!謙哥進入德雲社的第二年,德雲社徹底大火。可以說于謙沒有經歷過德雲社的坎坷,卻見證了德雲社的輝煌!

    隨著郭德綱的火爆,于謙這個“金牌”捧哏,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郭德綱不同,于謙受到的是一邊倒的好評,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們兩個成名後,郭德綱作為逗哏演員,說的和做的自然比于謙要多的多,打個比喻就是,郭德綱是衝鋒陷陣的,而於謙是搖旗吶喊的,能一樣嗎?再加上郭德綱過往經歷的種種,他難免會耿耿於懷。不能在媒體上說自己曾經遇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只能在自己的相聲裡直抒胸襟了。這也就是為什麼2005年前後的郭德綱相聲裡多是針對時弊的諷刺,也是為什麼大家都還聽那時的郭德綱的相聲的原因,因為太真實了,也太解氣了!

    于謙在這些精彩的相聲裡起的是“捧角”的作用,並且于謙的老婆、孩子也為郭德綱的相聲貢獻了很多素材。在相聲裡,他說的最多的是“嗯,啊,嚯”,所以那些想挑刺的人也無從下手啊!

    郭德綱經歷的這些坎坷、無奈讓他變得渾身帶刺;于謙則一直走在“Sunny大道”上,所以他們的性格和處世之道能一樣嗎?而這些不一樣也正是他們在輿論上遭到不同待遇的最主要的原因!

  • 3 # 傷情最是晚涼秋

    岳雲鵬,孫越!!張鶴倫,郎鶴炎!!張雲雷,楊九郎!!姜昆,某某!!曹雲金,某某!!高曉攀,尤憲超!!燒餅,某某!!苗阜,王聲!!盧鑫,玉浩!!

    看明白了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李逵外貌二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