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知之始

    1·閘道器

    閘道器好比一套房子的大門,整套房子是自己終端所在的區域網環境,當房子內的人要去拜訪房子外面的親戚朋友(其他區域網)時,就需要透過大門也就是閘道器來進出,資料包的傳輸必須要透過閘道器才能到達。(這裡閘道器泛指連線網路的裝置,不限定具體裝置,可以是路由器、防火牆等

    2·路由器

    主要有以下三個作用:

    (1)網路互連,實現不同網路互相通訊

    (3)網路管理,提供配置管理、效能管理、流量控制等功能

    3·三層交換機

    如果一個網路的計算機過多,不進行管理,會出現廣播風暴,輕則資料丟失,重則整個網路癱瘓。這個時候就需要劃分VLAN,把計算機劃分成多塊區域進行管理。而不同VLAN之間計算通訊,就需要路由器 單臂路由來實現。

    對於小型的網路,單臂路由可以應付,但隨著VLAN之間流量的不斷增加,很可能導致路由器成為整個網路的瓶頸,出現掉包、或者通訊堵塞。

    (有人認為:為了解決上述VLAN之間資料交換問題,三層交換機應運而生。)

    三層交換機,本質上就是“帶有路由功能的(二層)交換機”。 路由屬於OSI參照模型中第三層網路層的功能,因此帶有第三層路由功能的交換機才被稱為“三層交換機”。VLAN間的資料通訊可以透過三層交換機實現,這樣也就釋放了路由器的效能。

    -----------------------------------------擴充套件知識 開始------------------------------------

    上述括弧裡這種說法是存在歧義的,因為多協議路由器是在 1981 年問世的, 乙太網交換機是 1990 年, 不同的裝置在嘗試解決不同的問題, 而非迭代。

    如果一個裝置可以尋路, 我們就稱之為路由器. 三層交換機是一種行銷語言, 用於導向不同的客戶場景。

    技術上, 3層交換機透過保留源/ 目的 MAC 和 TTL 值進行資料交換, 即第一個資料包路由, 其後進行交換。而路由器進行常規的路由查詢, 但是隨著快速交換技術的引入, 路由器也可以執行類似的轉發行為。此外在物理介面和硬體架構上, 這兩個不同名字的裝置可能都會根據應用場景有著不同的定義。

    ---------------擴充套件知識 結束

    搞清楚三者的作用後,現在打個比方,以幼兒園為例,讓我們瞭解一下它們的區別。

    每個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就是計算機,一個個班級就是VLAN,而院長是閘道器、班主任是路由器、生活老師是三層交換機。帶著這個設定,幫助理解。

    一所幼兒園有500位小朋友,如果都分在一個班裡,500位小朋友分分鐘能把學校給拆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1)分班級=分VLAN

    那就是給500位小朋友分班級,每個班級25位小朋友,一共20個班級。然後給每個班級命名,小一班、小二班、中一班等等。分班級也就是區域網中劃分VLAN。

    (2)班級之間的互動需要班主任(路由器)來協作

    同一個班級的小朋友,例如小一班的小朋友,每天都是在一個教室內,可以一起吃點心、互相玩耍。不同班級的小朋友不在一個班級裡面,就不能在一起玩耍,如果想一起玩耍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就要透過老師來溝通協調,讓兩個班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這個時候就需要路由器來解決不同vlan間互相通訊的問題。

    (3)班主任(路由器)忙不過來,需要生活老師(三層交換機)輔助

    然而有個問題,老師重要的工作是給小朋友們上課,如果每天都需要跟其他班級之間一起做遊戲一起畫畫,這樣會耽誤老師的大部分時間,老師就沒有精力來製作上課的內容,就不能保證孩子的正常上課學習。如果vlan數量多,之間通訊頻繁,就會加重路由器的工作,增加路由器的負載,路由器沒有多餘的效能來完成主要的工作:與其他網路之間的通訊。這個時候學校會安排一位生活老師來輔助老師管理,生活老師專門管理小朋友一些問題,這樣就釋放了老師的精力,可以讓老師更好的給小朋友上課。三層交換機就應運而生了,本質上就是二層交換機帶有路由功能,vlan間的通訊由三層交換機完成,路由器釋放了效能,更好的保證了不同網路之前的資料通訊。

    (4)幼兒園之間的互動需要院長(閘道器)的協調

    那閘道器是什麼呢?這所幼兒園準備和另外一所幼兒園一起舉辦一個親子運動會,兩個幼兒園之間想進行交流,這時候需要和其他區域網交流,就需要園長出來進行協商溝通。園長也就相當於閘道器,想要跟其他網路通訊,必須要經過閘道器。閘道器可以是路由器、可以是防火牆也可以是3層交換機。一般正規網路的閘道器都是路由器或者防火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年檢包括哪些專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