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山路1

    謝邀。核彈的實用可行性並不大,倒是起威懾作用挺大的。目前的戰略家們已意識到造大型核彈已經沒必要了,為什麼呢?一是“吞金"過大,財政負擔不起 ; 二是不能輕易使用,因為破壞力太大了,搞不好要承擔“戰爭罪” ; 三是若庫存將是一個安全隱患。核彈小型化,將是未來軍事發展的一個總趨勢。

  • 2 # 此木曰

    核彈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威力最大的武器,其威力可以用推算的等同於多少噸TNT炸藥來衡量。

    例如最早的廣島原子彈為2萬噸TNT當量,其造成的破壞效果已經是十分恐怖的了。在廣島約有7萬人立即因核爆而炸死。短期內因燒傷,輻射等造成的死亡人數,約從9萬到14萬。一直到1950年左右,由於癌症和其他的長期併發症,共有20萬人死亡。

    在後來,人類又製造出了氫彈,其爆炸威力超出原子彈好幾個數量級,在1954年第一個實際意義上的氫彈爆炸實際當量達到了1500萬噸,是廣島原子彈的750倍,如果在城市爆炸,其威力可想而知。

    現在實際引爆過的最大威力的氫彈達到了5000萬噸當量,是1961年蘇聯在新地島靶場試驗的“大伊萬”氫彈,被西方稱為“沙皇炸彈”。其爆炸時釋放的能量功率達到了太陽功率的1.4%,如果同時引爆70多顆“沙皇炸彈”,就相當於那一瞬間點亮了一個新的太陽。

    5000萬噸TNT的當量,相當於二戰中所有使用的炸彈總量的10倍,這顆炸彈爆炸以後產生的火球直徑達4600米,產生的蘑菇雲最後高達60公里,比珠穆朗瑪峰還高7倍多,產生的熱輻射造成170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級灼傷,這次爆炸產生的大氣擾動環繞了地球三次。

    據說本來還有1億噸當量的氫彈要引爆,後來看到這個場景就放棄了。

    但願所有核試驗都停留在計算機模擬階段。

  • 3 # 科技文化鄭軍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普通炸藥是用於戰爭的多,還是和平建設得多?答案是後者遠遠多於前者,只是沒人關注。八年抗戰日軍總共使用十幾萬噸炸藥,中國軍隊總共使用六萬多噸炸藥。而當年深圳建機場炸掉小山,一次就用一萬四千噸!對,就是大家經常從改革開放宣傳片裡看到的那個鏡頭,爆破量比廣島原子彈只少幾千噸。人類在各種礦山,橋樑,隧道工程中使用的炸藥量是個天文數字,遠多於戰爭。

    現在人類已經能製造一億噸級的氫彈,但是已經沒有戰場使用價值,所以各國只擁有百萬噸級的氫彈。不過作為人類擁有的最大爆破物,氫彈將會在巨型工程建設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氫彈由一顆小型原子彈來引爆,除了原子彈帶來的輻射外,本身無輻射。爆破後人類可以很快進入工作區。所以它基本上是乾淨的爆破物。另外氫彈在理論上可以達到幾億,十幾級的級別,可以解決常規炸藥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地下岩層裡建一個空洞,填滿鋰鹽,然後在裡面爆炸小型氫彈,鋰鹽蒸發後從管道輸出,驅動氣輪機發電。再輸回空洞冷卻,再爆破第二顆。如此反覆不停,便可以連續發電。

    第二是驅動脈衝式飛船。

    這種飛船外形類似射電望遠鏡,就象貴州那個天眼。不過直徑比它還大幾倍,並且薄得多。供人類居住的艙室放在“大鍋”的背面。啟動時在它的焦點上爆破一顆微型氫彈,瞬間給整個拋物線鏡面施加強大壓力,推動它飛行。每半分鐘爆炸一顆,這種飛船就不停地往前走,最快可以達到每秒幾萬公里。

    將來搞跨恆星際飛行,氫彈是首選動力。不然飛船就得帶著幾萬噸燃料啟航,顯然是不可行的。

    第三是爆破小行星。

    類似恐龍滅絕的那種天體撞擊,每幾千萬年一次。類似通古斯大爆炸那種災難每幾百年一次。將來人類再遇到能造成重大威脅的小行星撞擊,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氫彈把它在外太空炸燬。

    第四是改造火星表面。

    那裡又幹又冷,不宜人居。但其實火星表面曾經有兩百多米厚的水,現在大部分以冰的形式儲存在地表以下,據說最淺的只有一米。火星空氣之所以稀薄,也是因為大量二氧化碳以乾冰的形式冷凍在兩極。用氫彈不停地在火星表面爆炸,就會把水冰和乾冰蒸發出來,飛散到各處。爆炸熱量也會隨著風傳遍火星大氣,提高火星表面的溫度。

    所以,切莫只把氫彈當成兇器。也許它一次都不會上戰場,卻可以成為宇宙工程的重要工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詩詞上頗有成就的陳後主,為什麼江山會被隋文帝輕易的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