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庭教育領域標誌性人物尹建莉曾發文說給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你怎麼看?
8
回覆列表
  • 1 # 伊春美食美客

    我就是最不喜歡那種刻意的感動,你像藝術人生的時候。朱軍那種人家還沒說什麼,他就表示出很感動的樣子。很煽情的那種語調讓人看著真的是很噁心。所以說我從來不喜歡那些讓人刻意感動的事情。比如說在《中國好聲音》在今夜相聲有新人等欄目中,有一些選手就願意拿出自己家的事情來煽動觀眾們的同情心。讓大家去刻意的感動。其實這種事情做多了就會讓人覺得很假,對別人的教育意義也沒有什麼好的效果。至於說講道理,我覺得這個教育方式還是應該肯定的。一個人可以做錯事,但是要有勇氣去改正做錯的事情。要認清道理,不要胡攪蠻纏。道理就在那何必要違反呢?要做一個講道理,講公德的人,才是中國的好男人好女人。所以說在講道理這件事情上,我覺得還是應該可以肯定的。也是教育的最好的一種方式。發脾氣我就是非常不贊成了。人可以有脾氣,但不能想發就發。沒有限制地亂髮脾氣就很不好了。氣大傷身,生氣發脾氣,首先傷害的就是自己的身體。然後傷害的就是親朋好友,你的發脾氣也會讓人家很不舒服,感覺到你這種人很沒有涵養。到頭來受到的苦還是要自己去扛,自己品嚐。在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的讓感動。這三種情況我還是很贊成講道理的。你們說我選擇的好嗎,對嗎?

  • 2 # 木杉親子坊

    如果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這三種方式不一定是最沒用的,但確實效果一般!

    學齡前的兒童,認知能力沒有到能夠感知道理的程度,也就是說,他們還不能完全道理背後的邏輯,也難以把抽象的道理和實際的行為結合起來,所以講道理對這一階段兒童是無效的。但對於六七歲以後的兒童是可以採用的,效果不好,可能不是因為講道理本身不好,而是在不合適的時候講道理效果不好,比如有情緒的時候,他根本不願意聽,關閉了接收資訊的通道,道理再好也沒用了!

    發脾氣不靈光是因為對解決問題無益,一通脾氣發下來,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把對方也帶入壞情緒的坑裡,這時,誰也不會去關注真正的問題,而是會在情緒發洩上佔上風。你聲音大我比你還大,有些孩子在父母已經氣急敗壞的時候依然嘴硬的原因就在此,撂狠話誰不會呢?

    刻意感動無用是因為太刻意了。人容易被真摯的情感所感動,如果被發現是刻意偽裝的,就會有被欺騙的感覺,更不可能有教育的意義!另外,刻意感動還有道德綁架的嫌疑,會讓對方感覺是被逼迫的。

    尤其是孩子,他們對成人的情感感知更容易,一旦發現你表現出來的感情和他感覺到的不一致,會陷入困惑,不知道如何處理,長此以往,他們對情緒的感知就會出現偏差,不知喜怒為何物,在未來處理自己情緒的時候也會陷入困惑之中!

  • 3 # 知士教育廣場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發脾氣和刻意感動確實教育不了孩子,發脾氣,相當於是把自己不好的情緒全部宣洩到孩子的身上,情緒化的對待孩子,孩子就也會有樣學樣的這麼迴應你。而可刻意感動,孩子雖小。但是對於父母的愛和感覺都是非常敏感的,只要你有一點刻意,孩子都可以感覺得到,雖然嘴上孩子不會說,但是心裡就會覺得你在騙他,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容易產生隔閡,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維護,也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誠實的性格。

    但講道理,卻是一種好的方式,很多人可能認為,父母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只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僅沒有效果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其實不然,很多家長跟孩子講道理只是方法沒有用對。所以才會引起孩子的討厭。講道理耕讀喲的事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單純的說,你錯了,因為什麼什麼,所以是不對的。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啥也不說,上來就“你錯了,給我改”你會不會感到厭煩呢?

    正確的講道理的方式,應該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孩子分析事情經過和為什麼錯的原因,再鼓勵孩子自己想有沒有什麼辦法去解決。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裡,這樣的講道理才有意義。

    所以重點在於有效的溝通,並不是說講道理沒用,而是在於方式方法怎麼讓孩子接受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竹下俊愛上蕭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