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竹凌心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也都認同藥補不如食補,更多人想透過食補來調理身體。中醫常說“十人九溼”或者“千寒易祛,一溼難除”,溼是指溼邪,為中醫所說“風、寒、暑、溼、燥、火”六種致病因素之一,近些年隨著“溼氣”對身體健康的不良影響被廣泛普及,人們對祛溼也越發的重視起來了。

    祛溼要用薏米加赤小豆,不是紅豆噢(從功效來說兩種豆有所不同,紅豆養心,赤小豆祛溼;兩種豆的形狀是有區別的,紅豆比較圓,赤小豆是有點細長的,一定要分清哈),赤小豆薏米湯是很受推崇的祛溼經典食療方,薏米(寒溼的人,要炒後使用;溼熱的人,不用炒直接用生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赤小豆又叫赤豆:味甘、酸,性平,歸心、脾、小腸經。能健脾益氣、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薏米赤小豆湯裡不宜加大米。水稻長在水裡,脫殼之後的大米含有溼氣,一旦在粥中加入了大米,就等於在祛溼東加入了溼氣。一把大米,讓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祛溼功效大大折扣。

    並且要祛溼效果好還需要健脾。《黃帝內經》有指出脾與溼關係緊密,因為“脾主運化”。脾主運化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和水溼兩方面,在中醫中有“脾為後天之本”的說法。因此想要祛溼效果好,那麼在祛溼的同時要健脾,如果脾虛了,不能很好的運化人體內的水溼,則使得溼氣加重,然而脾喜燥惡溼,所以溼氣重又會導致脾虛,如此則會形成惡性迴圈。因此祛溼的同時還需要健脾。

    《本草綱目》裡調理溼邪、健脾胃的方子——芡實薏仁湯,就是將芡實(可健脾、祛溼、固腎,腎好利尿也可以去水溼)和薏米赤小豆一起浸泡(時間久一點比較好),然後洗淨加水煲煮至軟爛。有些人也許聽說過“芡實薏仁茶”,其健脾祛溼的原理與芡實薏仁湯一樣。

    除此之外,中醫傳統的健脾養胃食方——四神湯(山藥、蓮子、芡實和茯苓,配在一起互相補遺,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也是是著名的健脾食方之一。還有著名的四君子湯:黨參10g,白朮12g,茯苓10g,炙甘草5g,水煎服,也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的作用。

  • 2 # 營養師May姐

    紅豆與祛溼

    紅豆之所以可以祛溼,也是與它所含的皂甙物質有關,這種物質可以提高排水能力,對某些疾病引起的水腫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關於為什麼天天吃,身體的症狀沒有辦法改善,也許是症狀太過於嚴重,單純紅豆起到作用太小,結果沒有辦法呈現身體的變化,再者也許胃腸道吸收能力不好,因為它含有豐富的大豆蛋白,優質的膳食纖維等物質,都不容易被消化,要是自己胃腸道不好,會影響到這些營養物質的利用。

    薏米與祛溼

    薏米含有薏苡素,維生素E、B族維生素、硒等物質,可以解熱,利水,抗癌防癌的作用,但它畢竟是食物,單一攝入,物質含量有限,對於溼氣大而引起的某些症狀,也許就沒有特別明顯的改善。

    祛溼的方法:

    這兩者食物雖都有提高體內排水的能力,但要是單一攝入,營養物質的吸收效果並不是最佳,建議攝入這兩者物質的同時,也要關注其他食物的平衡,如需要攝入一定量的動物蛋白,適量的穀物,蔬菜和水果,增強一定的力量型運動,也可以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助增強排水能力,因此要想祛溼,必須把吃和動都結合起來,並不是單一攝入某種物質。

  • 3 # 每日說見聞

    紅豆薏米雖然有祛溼的效果,但不是適合任何人。紅豆和薏米是寒性的,最好在夏季食用,如果冬季食用的話,最好加上芡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葉面噴灑了尿素後荔枝裂果呢?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