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6
回覆列表
  • 1 # 熊玲心理諮詢

    解除強迫症性痛苦的出路,首先是讓當事者覺知道他所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你是否被困以下處境:

    •我很苦,我困在被強迫的(表層)囚籠:強迫反強迫的症狀惡性迴圈圈。你不知你是症狀的囚徒。

    不放棄症狀,是否意味著寧做症狀囚徒而不敢做自己的主人?

    •我很痛,我困在被強迫的(底層)牢籠:症狀惡性迴圈圈背後的個性自負+不安全感的心理脆弱圈,這一脆弱圈的外面又有一層厚厚的防衛圈。你不知你處於內外受壓的夾縫。

    移位夾縫,你得捨得摒棄自我懦弱的老好人。

    •我自恨,不能超越自我,我困在不堪重負也不能承受之輕的兩難:太多的瓶頸口。你不知你是你責任的奴隸。

    走出瓶頸,意味你要聆聽你最想做什麼想去哪裡,是躲在症狀裡,還是蹦出症狀外的世界?

    ……

    當覺知自己所處的角色與位置,才可能為下一步出路定位方向。

    常言道,不破不立。所以強迫症的根本出路,在於突破自己所設的所有防衛圈。

    走出強迫性痛苦,你得首先研究怎樣破錶層的囚籠。籠之類的怪圈,有糾纏性質,破籠圈的要害是找到它的特性和結。表層囚籠是“線”的無限重複,它的結在:對症狀執意反抗的態度。那麼攻破籠圈的關鍵,是改變對症狀的態度——不反對、看著它、接受它。如果你強調“我即便接受症狀,但它還是要出現呢”,說明你並未接受,因你的潛臺詞是“它不該再出現”,那麼你還得要繼續堅持正性態度——不反對、承認它的存在。就像你能執意反抗症狀一樣,相信你同樣能執意症狀的新態度。

    解禁底層囚牢,就要知底層牢的特性和結,這需要通過精神分析而知,或說將無意識癥結意識化。底層囚牢由矛盾性格搭建,堅實也尖銳,它的結有兩處:一是良心超我對自我的憎恨與不接納;二是責任感迫使自我當完人的苛刻。因此,解囚牢之禁錮,必先打通這兩處關節。那又怎麼去打通呢?

    不妨用比喻來理解,一個被關在牢獄的囚犯,他會用什麼辦法救贖呢?毫無疑問,他若真是犯了罪,得救是認罪服法;若是冤案,得救是你必須上訴,並堅持為自己正本清源。所以,對於自己囚禁自己的強迫症者,救贖自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承認自己是會犯錯的凡人,放棄無缺陷的完美幻想。

    走出底層囚牢的前提是,學會為解放自己書寫申訴——狀告良心超我對自我的虐待。這份申訴所含內容,就像患者做心理分析時所呈現的東西一樣,具體而真實。它應該讓你和別人明晰以下:

    你的苦是什麼,因何而苦?你到底有沒有過錯?你到底是善良的好人,還是壞良心的罪人?

    究竟是有錯,還是有過失?若有,是背了誰的意願,或觸犯了良心的哪一條?良心對自我的責備、貶損、懲罰是否過重?

    你的能力,是否可以滿足超我的要求?你的力量,是否能夠承擔良心的施虐?你的實力,能否到達理想自我的目標?你的勇氣,是否足夠向內外權威造反?

    如果能力還不夠,力量還弱小,實力正在練,勇氣要靠借,那麼你需要接受你的現在所是。)

    自我可深度對話良心:請你慎重考慮擁有一種智慧,以便能承認、接納自己的不好;能撤銷對自我的責備、怨怒;能容忍自己先自卑,再自信;能允許自己先哭泣,再堅強;能准許自己先弱小,再強大。

    被自我良心與責任所強迫的人,改變,需要有對真實自我更強的責任感,來取代追逐“理想我”的狂妄目標。這等於是人生態度的根本改變,這也意味著,你必須有一種對自身缺點的正常適應和耐心,來作為富有人性的指導性道德原則,才可望把自己從強迫性進取和虛假幻象中解救來。

    應該說,強迫症的根本好轉,是對個性的改變或改善。聽起來,改變個性很難或不可能,古有“江山易移秉性難改”。但若我們真信了(即認同)它,那就真改不了。如果我們明白“世事無常,惟變化是恆定”之真理,就知道,任何改變都是可能。

    以下提出改善個性的策略:

    •非反省,先行動再思考。強迫症對不安全感的防禦,是強理智與鑽牛角尖的思考。非反省,先行動可以打破這一防禦而感覺到現實自我。

    •訓練有效思維。考慮事物的出發點,建立在只為到達任務完成的有效目的。

    •學習放棄。對於選擇性事物,練習對放棄的選擇。

    •學習寬容自己、允許自己。這一點,強迫症跟抑鬱症一樣,是不寬容自己的人。如何不強迫自己的重要體現,是能夠不責備自己,也容許自己敢背叛自己的陳習。

    •認同轉換。強迫症者的創傷核心,是自戀性創傷,即匱乏自我認同取代了理想自我,而只是認同他人反應的主體。所以,對於強迫性進行者,需要學習拒絕他人的評價,在聽取別人看法之前,先思考自己的想法,且儘量依賴自己的想法。對強迫性放棄者,需要轉換認同取向:即修正對己的負性認同,建立正性的自我認同。

    •減敏感法。每個人都有他心中最敏感的東西,也就是他內心深處的最怕。強迫症的最怕,假如是“被攻擊”,那麼可通過精神分析而覺知這一最怕,然後習著反覆做一件事:拒絕服從,只表達屬於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個性的彈性化。個性的彈性,體現在隨時間或情景的變化而可改變自己的處世態度與策略。強迫症者,恰對規範是近乎愚忠。為使個性有點彈性化,可藉助人際環境,盡情感受他人的幽默、玩笑、惡搞等作為,儘量嘗試暴露自己的“另一面”。藉助工作環境,儘量嘗試“新招”於一貫的工作模式。藉助學習環境,儘量嘗試以體驗性學習取代用腦學習,即用心體驗你對什麼有感覺,就選擇學什麼再深入學下去。任何東西能學好,是有賴你能體驗到對它的感覺,和感覺所引發的熱情。

  • 2 # 扒少爺

    瞭解病因和發病機制

    強迫症與一定的人格特徵有密切關係。具有強迫症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現出謹小慎微,墨守成規,缺乏自信,膽小怕事,優柔寡斷,辦事過於認真,喜歡過細地思考問題,缺乏隨和性,過於追求完美,或者主觀任性,急躁,好強,自制力較弱,並常伴有不安全感,不確定感,不適感,不完善感等因素。強迫症的產生與心理社會因素關係密切,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及激烈的情緒體驗的影響往往是此病發生的直接原因。

    理性療法

    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自己症狀中的非理性觀念,認識到症狀的幼稚性,不合理性,並且對每一種非理性觀念都用一種相應的理性觀念去克服,通過認識增強理性,從而使症狀減輕。

    行為療法

    指導病人採用意念的鬆弛訓練,肌肉鬆馳技術結合平衡腦部生物胺療法或用操作條件法治療,易見前焦慮或單一的症狀。

    患者親人或朋友要給予病人以關心愛護

    即不苛求病人,也不姑息,不能長篇大論地講道理和教訓,不能追根究底,不能強求病人改變,應該有分寸地也適當的態度和行動合理地對待病人。

  • 3 # 智慧讀心

    ▂ ▄ ▅ ▆ ▇ █ 精彩的回答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和很多強迫症患者一樣,自從得了這個病,或者說自從自己痛苦難耐,我就不斷的尋找方法,自救,從未停止過。

    吃藥、打針、鍼灸等等甚至跳大繩我都用過,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我在夢到都在尋求治療。可能是上天眷顧我吧,讓我遇上了森田療法,讓我遇到了一群可愛的人,包括病友、醫生,也包括不斷實踐為所當為的李巨集夫老師的“亦止法”。

    一開始,雖然知道方向沒錯,但總也踩不上為所當為的節拍,森田先生的臥床療法,我自己實踐了很多次,其實我是感受到效果的,但,不得不說,缺陷還是不小,比如,我的生活起居,除非我愛人全職在家照顧我,否則幾乎無法進行。

    我的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的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感、意向或者行為的存在,總是覺得有某些想法強行進入的我的大腦裡、對於它們、我是排斥的。不斷的打壓、不斷的勸阻自己、然後就開始糾纏不斷的觀念、窮思竭慮。這些想法中很多都是不恰當的或者毫無意義的。為了排除這些令我不快的思想、觀念或者慾望,緊跟著的是強烈的焦慮和恐懼。更多的情況下,為了減輕自己的焦慮,然後做出一些儀式性的動作,我是明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哎!這些痛苦感受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剛剛說到,曾經我自己實踐過森田療法,但是可操作性差,後來就在網上搜尋了各種的方法,走了很多彎路,“順其自然”……對於強迫症患者的症狀,我們都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只有強迫症患者本人懂得,正是做不到、做不到、做不到順其自然!!!不然怎麼叫強迫症呢!!!要做到順其自然,不能理論說教,必須得身體力行。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森田療法的核心思想“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亦止法”,在我的自救和治療過程中,將這樣的思想精髓轉化為更具體的方法。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練習了40多天了,明顯的感到自己的焦慮程度減輕了很多,雖然有時候也很執著,但是我已經有了覺察,雖然還是會強迫、會有痛苦,但是,這種痛苦跟最開始的痛苦難耐是完全兩種概念,現在只是難受、但不會再沒完沒了的糾結。

  • 4 # 情浥卿城

    強迫症是一種反覆出現的,能引起明顯焦慮、痛苦或恐懼的想法、影象、衝動等。主體討厭它們卻無法不讓其出現。

    它是一種心理疾病。

    其實從題主的角度來講,還沒有上升到病的程度,只是亞健康狀態的表現形式。

    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也是每天洗手,每天十次二十次都是正常的,是為了避免交叉感染。

    首先,既然強迫症是屬於心理問題,我想探討一下,題主這個習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追根溯源,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曾有次在手術中被病人的血液噴了一臉,然後我就瘋狂的搓洗,用過了很多種方法,還是覺得有種血腥味。我們主任告訴我,他剛工作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臨床工作中怎麼能避免血液接觸和體液接觸,久了就覺得習慣了。習慣,成自然。

    建議:放鬆心態,追根溯源,返璞歸真。

    無我,則皆我。

  • 5 # 邊緣的荳子

    強迫症其根本,是源於恐懼的一種體現。導致的病因雖然是多方面的因素,但究其首要方面仍是與患者的特性特質密不可分。嚴格來說關於強迫症患者體現出的症狀都是幻想、妄想形成的,若強迫症患者能立足於當下,天然胡思亂想或者說妄想就中止了,那麼恐懼、不安的心也就回歸於安靜。

      當強迫思想或主意發生時,若你去和它理論、說教,那你就已墮入腦筋的妄想裡了,此刻,你的心已不在當下。可以說恐懼都是來自下一刻的幻想,而不是此時此刻。

      練習關鍵:

      南京仁康醫院彭翠英醫生強調:當我們的身體感官與外界接觸時或是腦筋發生主意時,就是練習的過程。身體感官為看、聽、鼻、舌、觸、想。

      舉例1:我(面前有一棟樓房)就是如此,(它很舊)就是如此,我(很討厭)就是如此,(它會不會塌掉)就是如此,(如果塌掉了砸死人這麼辦)就是如此。這可能是一連串不自主發生的主動思想,但我們就僅僅照實地,在心中那個當下所發生的主意、感受上加上“我(看、聽、鼻、舌、觸、想)就是如此”。

      舉例2:(外面的鳥聲很好聽)就是如此,若你感到很喜歡,那你就照實緊貼在你當下的這個感受上並跟上練習“我(感到很喜歡)就是如此”。若外面的鳥聲很吵,那你就照實呈現,“我(感到很吵)就是如此”。

      舉例3:腦筋冒出自己會不會瘋掉的主意,那你便照實描繪並加上練習,“我(會不會瘋掉)就是如此”,如果腦筋持續冒出要是瘋掉了,赤身裸體處處瘋跑多丟人,那你相同照實描繪並加上練習,“我(如果瘋掉了,赤身裸體處處瘋跑多丟人)就是如此”。

      若你再次升起某種主意或感受,那你持續以相同方法練習。無論是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嚐到的、感覺到的、想到的,都以相同方法練習。

  • 6 # 愛玩遊戲的阿鑫

    一般建議強迫症患者在醫生或者心理治療師的陪伴下克服疾病,具體方式如下:

    1、學會轉移注意力,當出現強迫觀念時,去接受它,可以帶著症狀生活,而不是盲目的陷入和症狀鬥爭的死衚衕,多想想自己的理想和責任,用美好的事情引誘自己轉移注意力。如果患者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或者更值得高興的事情,就不容易鑽進牛角尖;

    2、保持心情平靜,儘量不去多想,苟且的安寧也是安寧,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將問題看得太重、看得太大,越想逃避,越迷茫,陷得越深。患者應該理解並且尊重生命的不完美,保持內心寧靜,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3、當患者學會轉移注意力,讓自己的思維從死衚衕裡出來,就可以進行第二步,嘗試理解強迫症症狀背後的原因,比如強迫洗手的患者,往往糾結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強迫洗手或有潔癖行為,醫生需要讓他明白自己怕髒的背後的內心誘因,但這一步最好在心理諮詢師的陪伴下完成,不然容易走火入魔。

  • 7 # 王雲心理諮詢

    如果強迫症狀很嚴重,可能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有強迫症的人,他們通常都在逼迫自己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自己的內心是牴觸的,但行為上卻控制不了自己。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是一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的神經精神疾病,它的特點是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

    做事追求完美。有強迫症的人做事,追求完美,認真按部就班,非常細緻。當這種性格的人遭遇到現實的壓力,就有可能觸發強迫症。引發強迫症的社會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說學業壓力,工作壓力,家庭不和睦,等等。

    細節斤斤計較。生活小細節也要程式化,不按照一定的規矩就感到不安,或者需要重做。日常用品,如衣服,書籍,傢俱等,都必須放在特有的位置上。一般多具有幾何學的規則性和對稱性。被褥等折的整整齊齊,安放的位置固定不變,如果一旦發現有人移動或坐在其摺疊整齊的床邊,就會感覺到十分的痛苦,或者怒不可遏。

    責任感過強。強迫症患者對可能降臨到自己或者別人身上的傷害,富有誇張的責任感。強迫症患者主觀上認為自己會導致或者有能力阻止嚴重的結果產生。自己實施了某個行為,就會發生什麼特別不幸的事情。自己對於事件結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常有不安全感。為人處事,唯恐疏漏或者出差錯。經常檢查自己的行動行為是否正確。也不信任自己的記憶,往往窮思竭慮,對於實施的計劃反覆的檢查核對,唯恐疏忽或差錯。

    我是壹點靈的心理諮詢師王雲,專注情感婚戀、親子教育和情緒壓力的心理諮詢。如果有需要,我在壹點靈心理諮詢APP等你。應用商店下載壹點靈心理諮詢APP後搜尋:王雲。

  • 8 # 燕園心理

    強迫症強迫症屬於神經症的一種。是當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當做不正常的東西而極力擺脫併產生強烈的痛苦的心理衝突,並進入惡性迴圈,形成強迫性對立思維。

    簡單的說:強迫症=正常的心理現象+擺脫。

    強迫症的治癒=放棄“擺脫”=接納正常的心理現象=為所當為。

    強迫症的治療,主要有兩種傾向,一是主張藥物治療,二是心理治療。

    對於嚴重的強迫症患者而言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藥物的幫助之下患者的焦慮症狀會顯著的減少,也可以減少由於強迫症導致患者出現的各種軀體性症狀。這是心理治療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因此絕對不能忽視對待。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知道強迫症的藥物治療是醫生專業的指導的,所以切勿濫用藥物。

    從研究看,大體認為強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是不會錯的,心理因素如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敏感內向以及錯誤的思維模式或思維習慣。因此,心理諮詢的配合必不可少。

    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的生化機制來達到治療效果,並不是針對強迫症的病源來進行治療的,因而它是治標的,其作用只能是暫時控制症狀,緩解痛苦,但無法治癒症狀。

    心理治療一般都需要患者花時間學習和領悟,並且需要付諸實踐,因此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付出一定的心力和努力,並不是簡單把自己扔給心理諮詢師就了事。

  • 9 # 心理師鄧雲天

    對於強迫症而言,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當屬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是由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先生通過自己的神經症的體驗,從而總結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神經症的治療方法。

    精神互動作用是我們症狀的形成機制。越是關注排斥我們身心的某些現象,那麼這些這些身心現象並會得到強化。

    強迫症的朋友普遍都追求完美,對自己比較挑剔。所以很容易對自我的一些現象產生過度的關注和排斥。從而陷入到越關注越排斥,越強化的惡性迴圈裡面。

    強迫症的症狀就是這樣形成的。所以森田療法認為只要我們學會了順其自然,首先要學會接受某些身心現象的出現。

    例如出現了某些雜念想法,或者身體的不舒服,允許其存在,不再去關注他,不再去排斥他。而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生活當中積極的事情上面,這樣逐漸逐漸的就能夠打破精神互動作用。

    最終就能夠走出強迫的症狀。

    同時順其自然也是我們人生的態度,也是我們性格調整的一種基礎。懂得了順其自然,我們將不會追求完美,從而實現神經症朋友人格的一種調整和陶冶!

  • 10 #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強迫症心理諮詢

    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提醒強迫症的過程中,一般來說,需要或處理的問題有6個方面

    1、原發性強迫症狀。這是病人精神痛苦或心理衝突的核心,通常是的基本目標。

    2、繼發的強迫動作。這裡也包括與人格相聯絡的各種儀式化行為,是的主要物件。

    3、生理的擾亂。強迫症可伴有各種生理功能障礙,如頭痛、失眠、某些職務神經症狀。

    4、一般性適應不良。這是病人人格的表現,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早在強迫症狀出現前就已經存在,病後往往更加嚴重。

    5、精神障礙併發症。最常見且重要的是抑鬱。另一常見情況是各種先佔觀念。併發恐懼症的也不少見。

    6、患病引起的各種的問題。如學習工作問題、經濟問題、個人生活的料理、夫婦和家庭關係問題等。

    因此,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提示在制定計劃時,對上述6個方面要進行全面的評定。在確定某一階段的目標和選擇適當措施時,同時要照顧到其他方面需要和可能解決的問題。

  • 11 # 劉麗麗心理諮詢

    強迫症是以強迫觀念或者強迫行為為主的一組症狀。怎麼去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強迫症?比如,一個人要出門把門鎖好。出發不到五分鐘就開始想我鎖門了沒有?然後回來確認了一下門是鎖好的,就去做該做的事情了,這是正常的一種心理反應;假如說一個人回來看到門鎖了,剛走沒多遠,又開始糾結這個問題,那就是強迫症了。一般強迫症的人對自己(他人)要求比較嚴格,過分追求完美。成因一般與家庭教養方式有密切的關係,父母對子女教育過於嚴厲,久而久之就會把父母的信念植入到自己的信念系統中,如果過於追求完美,就容易成為強迫症(但並不是絕對的)。前段時間有位來訪者在腦海中不斷出現人的畫面,看到誰腦子裡就會不停的想,怎麼都控制不住,越是想要控制,就越是想的厲害,就越焦慮。通過溝通,我看到了這個症狀背後的意義,原來他性格內向,不善於與別人交往,內心卻想有好朋友,就通過想別人的面容這種形式來和別人建立人際關係,我把他的潛意識內容意識化,來訪者對這種強迫出現的畫面重新有了一個解讀。症狀開始緩解,經過來訪者反饋,現在已經不再為這個事情焦慮了,想也好,不想也好,都沒有關係。恐懼症是不需要去克服的,我們越是抗拒的東西它的能量只會越來越大,只有我們瞭解到症狀背後的意義,接納它並重新為它賦予意義,改變才成為可能。

  • 12 # 江湖令狐沖

    強迫症是一種治療比較困難的精神疾病,一方面是治療效果不是很好,另一方面治療以後很容易復發。

    1.強迫症是否需要治療?

    對於那些強迫症狀不是很嚴重,對生活學習工作影響不大的朋友,不需要藥物治療。可以在心理醫生處諮詢,指導。如果病情嚴重,可以考慮藥物治療。不過一旦採用藥物治療,就一定要有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整個治療可能長達數年。每一個月可能需要數百元的費用。不可半途而廢。

    2.強迫症是不是需要心理治療?

    強迫症是可以心理治療的,療效如何與病情輕重有關,與治療醫生有關。具體情況我不是很瞭解。不能介紹有關的心理治療醫生。

    3.藥物治療的同時是不是需要心理治療?

    就我的許多強迫症病人治療情況看,基本上不需要同時進行心理治療。藥物就可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4.強迫症如何進行藥物治療?

    目前強迫症的藥物治療主要是新一代的抗抑鬱藥物。治療的關鍵在於藥物的選擇,以及大劑量的藥物治療。一般劑量需要大於抗抑鬱治療的劑量。同時要有足夠長的時間。

    5.強迫症治療的療效如何?

    對於一般的強迫症,藥物治療療效明顯(完全緩解或者對生活沒有影響)的可以達到60%左右。有一些比較難治療的病人病情會經常有波動。少數可能無效。我的這個網頁上,有許多治療效果很好的病人。

    6.強迫症的治療時間?

    強迫症一般在治療藥物達到充分劑量以後,大約在4-8周後出現明顯好轉。以後需要保持大劑量治療半年以上。才可以考慮適當減少劑量,但是不宜過低。然後長期維持。維持時間需要根據強迫症治療以前的嚴重程度以及強迫症存在的時間長短決定。還與藥物治療以後是不是完全緩解有關。一般可能2年以上。不然復發的可能很大。

  • 13 # 燕園心理

    強迫症強迫症屬於神經症的一種。是當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當做不正常的東西而極力擺脫併產生強烈的痛苦的心理衝突,並進入惡性迴圈,形成強迫性對立思維。

    簡單的說:強迫症=正常的心理現象+擺脫。

    強迫症的治癒=放棄“擺脫”=接納正常的心理現象=為所當為。

    強迫症的治療,主要有兩種傾向,一是主張藥物治療,二是心理治療。

    對於嚴重的強迫症患者而言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藥物的幫助之下患者的焦慮症狀會顯著的減少,也可以減少由於強迫症導致患者出現的各種軀體性症狀。這是心理治療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因此絕對不能忽視對待。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知道強迫症的藥物治療是醫生專業的指導的,所以切勿濫用藥物。

    從研究看,大體認為強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是不會錯的,心理因素如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敏感內向以及錯誤的思維模式或思維習慣。因此,心理諮詢的配合必不可少。

    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的生化機制來達到治療效果,並不是針對強迫症的病源來進行治療的,因而它是治標的,其作用只能是暫時控制症狀,緩解痛苦,但無法治癒症狀。

    心理治療一般都需要患者花時間學習和領悟,並且需要付諸實踐,因此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付出一定的心力和努力,並不是簡單把自己扔給心理諮詢師就了事。

  • 14 # 東南楊

    在真正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得明確一個問題:是否已確診為強迫症?

    強迫症,被稱為“精神癌症”,是比較難治的精神疾病之一,這個帽子不能亂扣,在正常人群中,有一些人會有一些類似“強迫症狀”,比如像潔癖,比一般人會多洗幾次手,會多確認幾次是否關門,但他們能正常工作生活,這些小“癖好”並不足以妨礙他們的生活,那麼這並不能輕易說他們是強迫症,症狀的強迫症症狀多而重,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正常生活。

    關於怎麼才能確診這裡不作展開,請不要看“百度”醫生,而是去專業的精神專科就診或者正規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諮詢,醫生會作出專業判斷。

    在明確診斷後我們再來看如何治療強迫症這個問題?

    當然具體的治療方案肯定是專科醫生根據個人情況個體化制定,也是比較適合個人的,因為強迫症的症狀繁雜,也和每個病人的人格特質有關,治療方案要根據具體症狀,和具體的個人特徵作出合適的治療方案組合。

    這裡只做一個簡單的科普:目前對於強迫症的治療,主要分為三大類:1)藥物治療,主要為一些改善情緒藥物和一些新型藥物;2)心理治療,一些認知心理治療也包括一些作業練習,訓練療法,還有一些團體心理治療等,如果有條件可以積極參加;3)物理治療:國際上有新型的物理治療方法剛准入治療指南,國內目前還沒普及。

    關於治療效果,我想說因人而異,的確強迫症治療難度大,但是造成治療困難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由於病人的依從性等主觀原因,臨床也有很多好的例子完全可以把病情控制住並正常生活,所以積極治療配合醫生是最關鍵的。

    最後,建議任何醫療問題,請及時就診公立的專科醫院,別花了冤枉錢還耽誤了病情,不值得的。

  • 15 # 鍾指北的奇幻生活

    孩子,你經歷過的我都經歷過!但比起你的強迫感受我的要來的更狠!更強烈!

    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擔心自己是基佬(無意傷害基者),覺得基佬是違反自然進化規律,無視道德約束的行為,基佬應該被淨化。

    這個想法現在看起來很奇葩,但事實是因為我不能接受,所以我無時無刻反思排除自己是基佬的原因要素,導致經常失眠,突然在某一刻我又擔心起我失眠這個事情來,後來擔心“擔心”本身,因為我察覺到了自身強迫焦慮問題,,孩子,我擔心起強迫這個現象..

    同時出現的還有胃脹,消化系統紊亂等身體症狀,感覺自己哪裡都有毛病。每晚失眠+心跳加速+胃疼,哦,我的天,我是怎麼度過的

    但我現在還是好好的,而且還成了心理諮詢師。

    當然其中還發生了許多無意間觸發你強迫的事件,苦不堪言

    但是別慌,孩子。

    既然聊開了,叔就好好跟你嘮嘮

    出現強迫症,首先我得告訴你這不是壞事,說明你開始成長了,

    開始面對一些挑戰,一些抉擇,同時還面對著不同的價值觀衝擊。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到底哪些正確哪些是不對的,你心中總想揪出個所以然來,以為想通了就不會焦慮了,強迫了。

    但是!

    想是不會通的,只有做才能消除焦慮。

    所以消除強迫症狀的第一點是“行動至上”。

    每天無論醒來還是睡前你的腦袋都在高速運轉,試圖想找出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符合道德規範的哪些是不符合。但往往,往往在你失眠後醒來你會發現其實焦慮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何必要思考。

    所以第二點“即刻中斷,轉移注意力”

    但孩子,第二天你還是會出現同樣的情況,甚至你會害怕,害怕失眠害怕焦慮害怕強迫,害怕腦子裡出現的任何事情都會變成強迫。記住強迫是優秀者的特徵,你不應該放棄這個天賦。

    第三點“無視症狀,學會與症狀相伴”

    純在即是合理,學會坦然面對一切可能出現的情況,無論是好還是壞,接受他,相信命運的安排。孩子,現在你心中所架構的三觀還很脆弱,所以我希望你能真正開啟胸懷,用自己的思維去判斷事物的好壞。即使遇見不喜歡的,討厭的,違反道德事情,你要做的是接受世界的不完美,同時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記住人生只有一次,無論做什麼都是一種體驗。

  • 16 # 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

    個人認為,強迫症有以下幾個表現形式,

    一,潔癖,比如反覆洗手,不停的洗衣服,擦地板,總覺得不乾淨,到處都是細菌,病毒,

    二,追求完美,凡事總想做到極致,做到最好,追求圓滿,比如戀愛,總是追求郎才女貌,郎情妾意,比如買東西,追求完美無缺,容不得一點瑕疵,

    三,不安全感,總是擔心門沒鎖,反覆的確認是否鎖門,不相信自己,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強迫症,輕重不同而已,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如果不影響正常生活,偶爾有,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影響了正常生活,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以克服,

    一,比如潔癖,就要去了解所謂的細菌和病毒是什麼,人體本身就攜帶很多細菌,有的大可不必擔心,況且人體自身有很強的免疫能力,如果真的追求無菌,基本是不可能的,也會讓你會心力憔悴的。

    二,比如追求完美,不完美是常態,古語: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又有: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凡事追求完美,是違反事情發展規律的。

    三,比如不安全感,總是害怕什麼,其實人都有不安全感,輕重而已,作為強迫症患者,可以遵循一個原則試試:就是越害怕什麼你就越讓自己去做什麼,做了以後,大部分情況下,你會覺得其實也沒什麼。

    我覺得最難克服的也就是不安全感,歸根結底是內心的不強大,自卑心理作怪,做一些容易小事,一步一步的增加自信心,相信會越來越好!

  • 17 # 白小恩

    如何治療強迫症?能治好嗎?

    目前,強迫症的治療主要採用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治療。具體治療方法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治療。只要堅持治療,強迫症是可以治好的!

    藥物治療。

    對於比較嚴重的強迫症,初期需要輔助使用藥物治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是治療強迫症的一線藥物,如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和帕羅西汀。但是,當強迫症狀得到緩解後,應該逐漸減少用藥,以心理治療為主。強迫症的主要病因在於心理因素,所以單純的藥物治療並不能治癒強迫症。

    心理治療

    大多數強迫症的發病原因可能為某些應激因素,比如患者曾遭受某種痛苦,為了避免這種痛苦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強迫動作,認為不做這種行為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這種情況下,強迫行為反映的是內在的焦慮,需要藉助心理治療。

    系統脫敏法是治療強迫症常用的也是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患者需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逐級暴露於刺激源,學習如何對抗強迫思維,糾正錯誤認知,產生新的、健康的行為模

    認知療法。認知療法主張調整固有的思維方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其實強迫觀念和行為都是外在表現,問題的根源在於強迫與反強迫的痛苦,導致你焦慮的不是外在環境,而是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你需要消除“不做儀式化的行為就會出現糟糕後果”的觀念。

    森田療法。森田療法的治療原則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這裡的“順其自然”並不是說任由強迫症狀發展,而是接受不良想法或情緒的存在,但是不予理會,不要試圖和它辯駁。比如,當你因為不能洗手而焦慮時,告訴自己它只是一種雜念,不必在意,做你該去做的事。

    並非所有的強迫症都需要治療,有的人可能有很多強迫行為,但自己並不覺得焦慮或痛苦,非常適應這樣的行為習慣,那就不需要治療。強迫症的治療與否主要取決於自己的感受,如果自己其實不願意做某些行為,但是不做又非常焦慮,常常因做還是不做而糾結痛苦,就應該去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恩恩醫生app是專業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如果有關於抑鬱焦慮、精神分裂、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相關問題,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恩恩醫生,免費諮詢公立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

  • 18 # 一境心理

    人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趨利避害,而這種趨利避害要麼交給意識要麼交給潛意識,要麼受認知影響要麼被感受支配。

    對於強迫症的症狀,同樣如此。它是主體選擇趨利避害的形式表現,即當主體感受到恐懼焦慮緊張難受時,通過症狀來緩解釋放而獲得放鬆獲得安全。這跟我們生活中採取各種方式方法緩解緊張焦迫感是一樣的。

    比如我們很生氣就會罵人或者砸東西甚至藉機打人,感覺到髒了就要洗洗刷刷,周圍人都在談婚論嫁了,自己開始沉不住氣......

    強迫症症狀跟我們日常趨利避害行為模式不同在於:1、恐懼焦慮來源於潛意識裡的躁動不安。2、症狀行為模式是一套條件下自動化執行的潛意識程式。3、重複性 (直到焦慮感得到緩解) 4、失控性——失去意識的控制管理。即通常所稱強迫症的反強迫特點:明知沒有必要,不想這樣卻控制不了。

    比方,弄髒後洗手,正常洗兩三次,但強迫症會反反覆覆洗好多遍(上百上千看焦慮強度)。因為他在髒手的條件下,焦慮感被激發,然後自動被思維擴張(萬一感染細菌病毒,萬一在體內繁殖擴張,然後病入膏肓,難受之慘狀,無錢可治,拖累家小......),思維帶動行為反覆進行直至心理感覺妥當安全了才肯罷休。再比如家暴,網癮,強迫計數思維等,只是形成的具體原因與思維運作的具體內容因人而異。

    這種因人而異就是各人的心理結構內容、思維模式的相異。

    更多時候,很多人的人生就是一頭東碰西撞的困獸,不去意識覺察反思,那麼就會一直身陷困境,只是逃出狼窩卻入虎坑而不自知罷了。

    終上所述,要緩解強迫症症狀,可以認識到焦慮感是思維活動的虛幻作用,然後用強大的意識覺察能力切斷強迫症狀行為的自動化模式,再以普通行為標準要求自己客觀看待,最後轉換注意力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而要根治,需要完成心理結構的解構,新的思維模式在意識領域重建並佔支配作用。

  • 19 # 情渡紅塵君

    接納是變好的開始。

    1、症狀的背後是焦慮在個體沒有更好的方式放鬆身心、減輕焦慮之前,強迫症狀的存在可以快速的緩解個體的焦慮情緒,使個體獲得片刻的心安。

    而強迫症狀的存在則引發了更大的焦慮,這源於個體對強迫症狀的看法,個體主觀判定強迫症狀為不好的、病態的,擔心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從而無法接受強迫症狀的存在,並加以排斥和對抗。

    而通常這種對抗不僅沒有結果,而且還會進一步的壓抑焦慮情緒,從而個體主觀感覺焦慮、壓抑,感覺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思維、情緒和行為表現,有一種隨時可能會失控的感覺,進而感覺迷茫、無助、恐慌。這些感覺可以用“抓狂”兩個字來形容,個體通常表述難以忍受。沒有經歷過強迫困擾的人,通常也難以理解強迫者所感受到的痛苦。

    2、焦慮的背後是不安安全感的不足與個體過去的成長經歷、生活經驗有關。

    安全感不足的人,通常表現為過分的追求完美,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給自己訂立過高的、不切實際的目標以此來挫敗自己,經常的否定、貶低自己,學習、工作拖延、低效率,做事嚴謹、呆板木訥,追求百分之百的確定感和答案。說的通俗一點,不像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更像是一部高度理智化、並且編輯好程式的機器人。所以強迫者周邊的人通常反應強迫者情感淡漠、不懂人心、不解風情。只有親身經歷過的焦慮強迫困擾的人才知道,強迫者在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自己可憐的安全感。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因為說了也沒人懂。

    3、不安的背後是不可控個體之所以會感覺不安,是因為個體感覺自己以及未來是不可控的,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表現,無法控制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無法控制事態的發展變化,感覺未來變得非常不確定。人之所以能夠比較輕鬆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因為有一份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瞭解和掌控感。

    一旦失去了這份掌控感,人就會變得非常焦慮,而焦慮情緒也是在提醒個體,“危險”隨時有可能會發生。

    4、不可控的背後是自卑不可控感來源於個體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懷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價值,認為自己無法勝任、不配擁有,無法保護好自己現在擁有的,在未來也將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所以,焦慮、強迫症狀多表現為坐立不安、反覆思慮、重複檢查,生怕做不好或者出錯,會面臨嚴重的後果,輕則傾家蕩產、聲名狼藉,重則孤苦無依、性命不保。套用幾句成語: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草木皆兵、膽戰心驚。

    5、自卑的背後是負性生活經驗個體之所以會自卑、不自信,通常和過去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

    比如一個嬰兒,經常餓了、尿了之後哭鬧沒人理,或者經過很長時間大人才來照料,嬰兒就會感覺自己不夠可愛,配不上媽媽的愛,並且會感覺這個世界是不友善的,自己隨時有可能會被嫌棄。當然嬰兒還不具備分析評判的能力,不過這些感覺卻烙印在了內心深處。帶著這份“與生俱來”的自卑,在以後生活中,就會表現的膽怯,遇事容易退縮,做事瞻前顧後,而又害怕做不好或者犯錯,拖延、低效率。倘若之後父母很少表揚、鼓勵孩子,並且在孩子沒做好或者犯錯的時候嚴加指責,甚至毆打,就會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自卑和膽怯。

    再一個,在過去生活中所經歷的挫敗和其他傷害,也都有可能造成個體的膽怯和自卑。

    可以說適度的自卑,可以使個體有上進心,個體會通過努力奮鬥來成就、證明自己,而過度的自卑則會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最讓強迫者痛苦的是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和接納,就連自己也無法理解和接納自己,每天承受著心理的痛苦努力的扮演一個正常人。

    以上內容採用由表及裡、由外而內的方式剖析了焦慮、強迫症狀形成的原因。接下來由內而外的來闡述焦慮強迫症的康復過程。

    1、提升自信心何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既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心理行為,還是一種心理語言。通常自卑者的心理語言是:我無能、我沒價值。心理行為是: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貶低自己、厭惡自己、痛恨自己...心理感受是:焦慮不安、心情低落,煩躁、痛苦...要想提升自信心,首先改變心理語言。

    可以採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每天在比較放鬆、平靜的時刻對自己說:我有能力、我有價值、我相信我自己、我愛我自己...自我暗示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編寫。其次是改變心理行為,比如: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讚美自己、喜歡自己、愛上自己...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學會看到自己取得的進步進而獎賞、鼓勵自己,並且珍惜現在擁有的資源。

    再次是在生活之間中訂立切實可行的目標,或者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一步步的去完成,持續的增加成功經驗,繼而提升自信心。

    2、增加掌控感包括我們對於我們自身思維、情緒、行為表現,對於學習、工作和周邊人際關係,對於事態的發展,對於未來的掌控感。對於自身的思維順其自然,允許但不跟隨,可以嘗試做一個思維的觀察者。對於情緒,允許情緒的起伏變化,用合理的方式宣洩、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自己、撫慰自己的情緒,嘗試做一個情緒的陪伴者。

    對於自身的行為表現,允許自己有這樣、那樣的表現,自己的表現與自身的價值無關,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手裡的事情就可以。這樣反而可以使人感覺比較放鬆,外在的表現會更加輕鬆自如。對於學習、工作,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去做的,並且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學習、工作的方法、技巧可以向自己周圍比較先進的人學習,而自己也需要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去學、去做。

    對於人際關係,經營好人際關係的祕訣是推己及人、換位思考。你希望別人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你就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並且少論是非、少講道理,多談感受。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可以嘗試把注意力從自身的感受、表現慢慢的轉移到對他人的關注上。多關注他人的表現,多用心的感受他人的需求,多理解和接納他人。

    活在當下,把當下做好,對於未來有明確、清晰、切實可行、可操作的目標,並且可以制定比較詳細的、循序漸進的實施計劃,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現有哪些資源,還需要哪些資源,如何獲得需要的資源。一步步的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努力,逐步恢復對於未來的可控感。個體的可控感增加之後,安全感也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提高。

    3、學會放鬆、愉悅自己勞逸結合,學習、工作之餘,可以做做運動,從事一些興趣愛好,和朋友聊聊天、吹吹牛,出門散散心,或者乾脆來一場旅行。可以每天拿出一點時間來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情,就是為了單純的快樂。

    康復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的努力,也是需要時間的。幾個月、幾年,而這一過程不會太過於漫長。而那些到處找捷徑、找方法,一心想要脫離苦海的人,他們尋尋覓覓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之後還是老樣子的比比皆是。記住,慢就是快,而“快”就是“”慢“”

  • 20 # 中健心理李子

    心理學上有一種叫ERP的行為療法,對OCD強迫症有較好的療效。ERP技術被認為是最可靠、最準確、最有效的方法。它是英文Exposures and Response Prevention的縮寫,意思是指“暴露與反應阻止”。其核心思想是讓個體反覆暴露於他們的強迫思維中,於此同時,又停止他們隨之而來的強迫行為。例如鎖門事件,首先需要多次創造出現類似情景,重複暴露強迫思維,不要回避,敢於面對,直到內心焦慮減輕或消失。如果此時想以強迫行為緩解內心不適,果斷採取阻止行為,當儀式化行為被阻斷,焦慮也會緩解。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一需要決心,二需要練習,堅持、堅韌,一切不是事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末歷史為何與漢末歷史那麼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