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類文明史鑑

    其實像這種企業間強強聯合很常見,格力作為空調的龍頭企業,又是中國製造業的龍頭企業,他們之間有些投資太正常了。而且格力空調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變頻器涉及到晶片產業,大家都知道在國內華為的晶片技術算是頂尖的。而且現在中美之間關係劍拔虜張,美國現在一力的打壓華為這讓格力有些擔心,萬一美國下一個對自己動手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強強聯合,對華為進行扶持也是對自己的一條後路。

    至於阿里巴巴是電商產業,在中國或者全世界哪一個人沒有支付寶支付,這樣的電商巨頭現在反過來扶持華為也很正常。因為阿里巴巴現在在美國上市,屬於賺自己中國人的錢到美國給美中國人帶去利潤,這對我們國內經濟發展無形是一種流失。現在在華為出現困難,阿里巴巴也出手相助也是對國家經濟的補充。

    格力和阿里巴巴對華為的做法,這是說明他們都認清了現實,中國的企業想強起來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人才能幫自己人,現在格力,阿里巴巴,華為,中國企業三巨頭強強聯合這是對美國霸權主義的對抗,在國難面前應該一致對外。這也說明了這三家企業的家國情懷,在外敵面前我們應該求同存異度過難關,為他們點贊!

  • 2 # Crazy灬歷史

    目前華為遇到了美國的制裁升級,現在國內的輿論都是傾向於支援華為的,華為目前也的確是中國的ICT業的領軍企業。

    現在網上也有一些媒體傳出了格力投資華為20億,阿里投資華為2000億的說法,不過其實這些也都是自媒體的胡亂解讀,這兩家企業的確是有計劃進行投資,但是這些投資和華為也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阿里投資2000億。

    2020年4月20日,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

    資料中心的建設,還會採購大批的網路通訊裝置,比如一些光接入裝置、路由器等,這些可能會部分採購華為的裝置,現在企業網的裝置商國內比較有名氣的是華為、H3C等企業。

    也就是說,華為可能會在這2000億的投資之中有部分裝置的採購份額,但是總體來看,這些投資是阿里自己的投資,而不是給華為的投資。

    格力的20億的投資。

    所謂的格力投資20億給華為,其實也是一個假訊息。

    騰訊其實也宣佈了大筆的投資。

    騰訊在面對阿里計劃投資2000億的壓力下,也計劃投資5000億。

    騰訊稱將重點在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伺服器、大型資料中心、超算中心、物聯網作業系統、5G網路、音視訊通訊、網路安全、量子計算等領域搶佔機會。

    中國其他企業在科技領域的投資對華為是有益的。

    就科技研發而言,一個企業的投資是不足以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的,整個行業都投資進行研發,會帶動上下游等整體進步。一個科技研發氛圍的高漲,可以帶動大量的人才投入到相關的領域,從而促進整個中國的科技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企業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對於中國整個科技的進步,也是很有好處的。

    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現在網上的阿里巴巴和格力投資華為多少多少億的訊息,都是一些自媒體杜撰的假訊息,但是不管怎麼說,中國的企業願意投資進行基礎研發,對於中國整個的科技發展還是很好的。而華為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領軍者,也會從中受益。

  • 3 # 懷灝

    所有這些資訊都是以一些自媒體自己想象出來的,事實上並沒有這個事情,目前不論是格力、華為還是阿里巴巴都沒有任何官方訊息提到這個投資的事情。

    首先,目前華為並不缺錢,不需要投資。

    2019年華為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5.6%,由此可以看出華為賺錢能力還是非常強的。

    其次、華為完全可以通過內部來融資

    大家都知道華為是一個員工持股公司,目前99%左右的股份由員工持有,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只有1%左右的股份。

    目前華為員工持股分紅是非常誘人的,有些人光是持股分紅一年就可以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所以華為的股份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很多人即便想買也買不到,甚至連內部的員工都需要論資排輩才能分到。

    所以華為根本就不需要吸收外部的投資,因為吸收外部投資,雖然獲得了短期的投資資金,但卻犧牲了公司的股權。

    再說目前華為99%以上的股份有員工持有,如果引入戰略投資了這個股權怎麼分配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對於華為這麼優質的一個企業,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華為一直沒有上市呢?對於這個問題,之前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經表示如果華為上市了,很多人都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了,大家就沒有心思花在工作上,這樣華為賴以生存的奮鬥精神就有可能受到影響。

    比如華為研究一個5G或者6G技術需要5年甚至10年的時間,但這麼長的時間,很多投資者肯定是不允許的,因為這樣他們的投資回報週期太長。因此很多投資者更在乎的是短期的利益,這就有可能影響華為戰略佈局,所以為了不影響華為自身的發展,華為寧願不上市,也不引入戰略投資者,這樣他們才能夠腳踏實地去搞科研,從戰略去發展企業,而不是從戰術上發展企業,他們更多的是為了企業的理想而奮鬥,而不是為了短期利潤而奮鬥。

    所以按照華為自己的風格來看,他們是不可能引入戰略投資者的。

    當然除了華為主體之外,華為海思未來說不定確實需要融資

    大家都知道目前華為海思是中國實力最強的晶片設計企業,目前海思已經具備設計5奈米晶片的實力,海思晶片所設計的手機處理器已經成為全球最牛的處理器之一。

    但即便阿里巴巴真的投資華為海思,他也不可能拿出2000億這麼大的數額的,畢竟阿里巴巴資金再怎麼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資金全部壓在華為海思身上,要知道馬雲非常看重的達摩院計劃的資金投入也只不過是1000億而已。

  • 4 # 熊貓投資

    其實什麼都不用說,單單看兩者的金額,你就知道是假的。一是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幾百個億,2018年更是突破了1000億元,這個規模的體量,你認為格力投資20億能起到什麼重要?甚至翻起一點風浪都沒有,而且這也不符合鐵娘子的風格;二是阿里巴巴短期內拿不出2000億的資金,根據阿里巴巴釋出的財報資料顯示,2020財年(2019.4.1-2020.3.31)的淨利潤1492.63億元,要拿出2000億元,需要阿里巴巴一年半左右的淨利潤,考慮到阿里自身再投資需求等等,最少需要2年以上的時間不止,而這還不一定能通過阿里董事會的同意,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就沒有單次對外投資超過1000億元的,更何況是2000億的資金,所以說這個訊息虛假的概率更高。

    此外,阿里巴巴與格力都是上市企業,重大的對外投資肯定要對外發布公告,但是至今兩家企業並沒有對外發布過任何投資華為的公告資訊,所以說虛假的概率更高。

  • 5 # 財經風鵬

    5月18日,軟銀集團釋出2019財年業績報告,稱由於WeWork和Uber等不良投資,公司損失了近130億美元,孫正義將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以籌集115億美元資金,同時也正考慮出售日本國內電信子公司SoftBank Corp和 T-Mobile US Inc的股權,籌集剩餘所需資金。孫正義還表示,計劃在現有同等規模的回購計劃基礎上,在明年3月之前花5000億日元回購其股票,這將幫助軟銀股價企穩,較3月低點上漲逾70%。2018-2020年,軟銀在印度投資OYO酒店、電商公司Paytm、Ola打車、母嬰電商 FirstCry、眼鏡電商Lenskart,受疫情衝擊,軟銀資金鍊瀕臨斷裂。孫正義也承認:我們的獨角獸掉入了這個突如其來的疫情峽谷。今年4月份,阿里雲瞄準市場痛點,響應國家新基建,宣佈未來三年投入2000億,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和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開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

    也就是說2000億分佈在5大板塊,平均分攤到造芯上會有400億的投資,對於中國產晶片研究發展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 6 # Haohao要瘦

    最近有一些媒體傳出了格力投資華為20億,阿里投資華為2000億的說法,這兩家企業的確是有計劃進行投資,但是這些投資和華為也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今年4月20日,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

    而且從現實來看,無論是格力還是阿里巴巴投資華為都不太可能。

    首先,目前華為並不缺錢。

    2019年華為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5.6%,由此可以看出華為實力還是非常強的。

    由此可見,目前華為自身的現金儲備還是非常多的,自身並不缺錢,而且就算華為需要補充經營性流動資金了,華為完全可以向銀行借貸款,目前很多銀行都可以為華為提供低息貸款,而且很多都是信用貸款。

    格力的董明珠曾經宣佈要投資20億去研發晶片,而這些晶片將會被在未來應用在格力自己的電器上,比如自己的空調等裝置上。

    但即便阿里巴巴真的投資華為他也不可能拿出2000億這麼大的數額的,畢竟阿里巴巴資金再怎麼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資金全部壓在華為身上,要知道馬雲非常看重的達摩院計劃的資金投入也只不過是1000億而已。

  • 7 # 硬體數碼雜談

    網傳格力投資華為20億,阿里巴巴投資華為2000億真假如何?

    自媒體的高速發展帶動了不少就業與造福機會,同時由於自媒體的門檻極低,導致也出現了各種公關營銷號與水軍團夥。

    有些人為了出名與博出位可謂無下限的碰瓷與炒作;

    有些利益集團因為自媒體造謠成本低,發動公關與水軍團體在各大網路進行瘋狂洗腦與帶節奏;

    有些公司利用網路傳播速度快而廣,同時利用網民學歷低下、辨別是否能力弱的特點,通過事實而非的東西誤導大眾從而獲利!

    對於格力與阿里巴巴投資華為這件事,基本用屁股想都知道是假的、造謠的!

    就好比前幾天網路爆出孟晚舟重獲自由並被剪開腳鐐定位跟蹤器一樣,要知道開啟腳鐐也是法院下令開鎖,而不可能在室外同時更不可能是剪開!有點常識與腦子的一看就知道造謠的!

    第二、華為主要做處理器晶片,包括移動端與PC端,而華為是做空調的,基本用不上這兩種晶片;

    第三、格力已經公開宣稱進入晶片市場,格力已經投資三安光電與安世半導體,這兩家公司做的晶片與格力業務是雙贏的。而華為涉足的晶片暫時與格力關聯不大,同時格力短期內也不會有足夠資金投資華為,況且20億對於華為來說屬於杯水車薪!

    同樣,阿里巴巴更不可能投資華為2000億!

    這個是更大的笑話!

    首先,2000億是一個天文數字,一家企業怎麼可能給另一家企業投資2000億資金,歷史前所未見;

    其次,阿里巴巴有自己的達摩院,有自己的晶片公司平頭哥半導體,同時阿里巴巴資金雄厚、人才濟濟,它怎麼可能給華為投資2000億?

    當然,很多人造謠是為了藉助華為目前的影響與現狀來博取關注度。而作為一個有基本常識與是非辨別能力的網民,相信對於一些簡單的公關輿論行為與造謠能做出正確判斷!

  • 8 # 老萌有個存錢罐

    你願意投資,還得看人家要不要呢?看到這些假訊息,估計華為都在嘆氣:“請各位歇歇吧,咱們真的不需要!”

    阿里的2000億不是投資給華為的,而是那裡投資於技術研發的,比如雲作業系統、晶片等方面。當然,在這些投資中,也許會涉及到裝置採購,會存在跟華為合作的空間。但是,這跟投資華為是兩碼事。

    不止阿里大舉投資新基建領域,騰訊也跟風投資了5000億,雖然騰訊估計自己都沒想好這5000億該怎麼花……

    格力的20億,也不是投資給華為的,而是用於晶片研發的。而這些晶片主要是為了應用於格力家用電器,主要就是空調。早在去年6月份,這個訊息就已經出來了,董明珠當時還坦言,就算20億研發失敗,能留下一個團隊也是值得的。現在又拿出來炒冷飯,這些假訊息來源真夠可鄙的。

    在沒有官方證實的情況下,切勿相信各種不實訊息、歪曲事實的訊息,現在華為的股權結構,根本不可能接受這樣大手筆的投資,華為自身的現金流也不需要這些投資。

  • 9 # 非著名攻城獅

    這一看就是自媒體的自嗨行為,有真有假,真的是格力和阿里巴巴都有投資計劃,而假的是格力和華為並非直接投資華為。

    阿里巴巴投資2000億,實際上是在阿里雲專案上進行投資。

    雲作業系統,是由王堅博士領導開發的“飛天”雲作業系統。

    晶片領域的投資,則是針對阿里巴巴旗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的晶片研發費用,比如含光800晶片。

    讓自媒體誤導的應該就是資料中心建設了,資料中心建設必然需要購買通訊裝置,或多或少會買華為的通訊裝置。

    這裡自媒體居然忽視了騰訊,5月26日,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Quattroporte湯道生宣佈,未來騰訊將在5年內投資5000億參與佈局“新基建”。

    騰訊馬化騰對新基建建言獻策,將重點在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伺服器、大型資料中心、超算中心、物聯網作業系統、5G網路、音視訊通訊、網路安全、量子計算等領域搶佔機會。

    總結

    作為自媒體的一員,我是很反感為了流量去歪曲一些事實,華為目前的困難,是資金解決不了的,此時起鬨帶節奏無異於實在幫倒忙。

  • 10 # 科技Joy

    對於華為來說,格力投資的20億看不上;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最大的股東是日本的軟銀集團,在如今緊張的形勢下,別說投資華為2000億,200億都難!

    這個明顯就是謠言!在目前形勢比較特殊的情況下,建議不要散佈謠言,特別是某些以尋求流量為目的的假訊息!

    格力、阿里憑啥投資華為?

    你說如果小米、OPPO等公司投資華為可能還有可能,畢竟都同屬於一箇中國產聯盟做大做強,格力一個做空調的投資華為的意義在哪裡?華為需要格力的技術支援?抱歉,目前在華為所經手的領域沒有一個是格力的強項,華為目前最大的短板在於晶片的製造過程,而格力甚至在晶片設計方面都做不到,更別說更尖端的晶片製造領域了!再說,華為會缺那20億?華為去年的研發投入超過1100億,總營收額超過7200億,手頭一緊不就是妥妥的上百億?格力投資的20億拿來幹啥?

    因此網傳格力投資華為20億,阿里投資華為2000億是假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要思考,現在在你嘴邊的一部電視劇/電影名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