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部小兵

    提問者無知喔。漢語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斷地吸收外來語,洋為中用,不斷髮展充實。

    舉最簡單的幾個詞:例如近代的“電話” ”電視” ”摩托”,現代的”卡拉OK”等。

  • 2 # 沐雪浣紗

    所謂粵語的古漢語發音實際上是廣東地區偏安一隅,少受戰亂及民族融合影響,因此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的發音特點。

    粵語≠古漢語。粵語只是保留了一些古音,但與中原口音仍然存在很大差別。比如街(gai)這個發音,很多地區的方言都保留著同樣的發音,但是這些方言卻有很大的差異。

    士多啤梨這樣的外來音是受香港影響。香港長期受英國統治,多年來英文是其官方語言,香港的精英層都是精通英文的。士多啤梨是草莓的英文直譯,同樣的還有巴士(BUS)等。廣東緊挨著香港且同根同源,與香港交流緊密,自然也受到香港文化影響最大。香港經濟發達,優先接收到國際上的新鮮事物並形成了一個新的中文名稱,然後再傳入內地。同理,中文的一些近代名詞實際上是來源於日本。

  • 3 # 小菲菲不是我

    只能說粵語最像古漢語,但不管什麼都需要發展呀,面對新的事物肯定要命名,音譯是最簡單直接的,什麼坦克 咖啡沙龍不都是這樣嗎。再者自古以來粵語區都是對外貿易的地區,會外語的極少,"洋人"多自然"洋語"多,當地老百姓可不會外語,聽到什麼音就"直譯"過來,很正常的現象。去看看上海方言,因為近代成了某某租界,與洋人接觸多了以後,方言裡也有很多類似的話語,如老克勒 小開等。

  • 4 # Aldo32557357

    粵語,正確來說是廣州話。

    但是香港和廣州兩地的廣州話還是有些許區別,無論在用字措辭還是發音上。

    英語化的字詞,基本上還是從香港傳入,比如題主說的士多啤梨,還有士把拿(扳手),巴士,的士等等等等。至於原因,已經很明顯了吧。

    說得客觀些,無非就是文化融合的結果唄。小時候寫作文,用了巴士一詞,還被老師扣分,現在卻被承認。

    再說,國人愛洋名,這個已經不算是新聞了吧。

  • 5 # 黎鍾強

    ‘胡’的詞語?

    毫無意義?

    讓我想想:胡說、胡鬧、胡扯、胡來、胡話、胡言亂語、胡思亂想、胡說八道、胡攪蠻纏!等等!

    這胡的東西挺多的但並不是用來胡弄人!

    不同的文明文化之間發生碰撞相互溝通交流貿易第一個需要的就是語言翻譯!

    那麼,直譯就是最直接最便捷最乾脆最簡單的表達!

    並且直譯亦是十分符合我們大眾口語廉價高效的通用標準!大家望文生義、顧詞知意心有靈犀心照不宣啦!

    相對於英語亦同樣是有很多的中文字詞直譯並且入錄牛津詞典!

    所以講,直譯的外來字詞亦是一種十分普遍平常的折衷手段而已經習以為常!

    當然了,並不是任何一門語言之中所有的思想精神都是可以直譯的!

    那麼些短小精悍、富有內涵的成語、歇後語、習慣語以及英文當中幾十隻字母組合而成的超級英文單詞到底該如何直譯呢?

    至於白話當中的舶來詞,自從鴉片戰爭開啟國門以來那種‘胡言亂語’的局面就似資訊大爆炸般的井噴了!

    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講話總是:陰陽怪氣的,嗲聲嗲氣的,不中不洋的,扭扭捏捏的嬌屎噸篤!

    何樂而不為呢?

  • 6 # 很長名字的三少

    這些是新事物,新現象,忠於出處來源甚至沿用原來已有稱呼,來形容有什麼問題,卡拉OK 士多卑利 那些都是外中國人引入的活動或者水果,那些草莓中國有嗎?辣椒有嗎?這些都是引進的,難道自創一個陌生名詞嗎?也可以只是思維不一樣,廣東一般會問這是什麼,哪裡來的,好好味道,全部細節瞭解一次,原汁原味介紹給下一個人。其實粵語已經很穩定了大量古詞彙還在用,2000多年發展歷史你還想怎麼樣 難道一成不變考古嗎?,發音方面雖然也簡化不少(土白話更難,還有燭音)但入音閉口音都保留了。香港那邊更聰明都不本土翻譯了,直接用別人詞彙做代詞來描述,粵語中夾帶大量英文代詞。珠三角那邊也直接夾帶普通話名詞。要是用以前“”既講既寫“”的古粵語羞澀難懂,很多文言文的字,拼音都取消收編了,打不出來,只能找替代。我要是使用那些字你有可能看不懂,現在大環境都是普通話說了算,所以也夾帶普通話詞彙。但還是有很多不同 。如“”飲茶食飯 睇戲 屋企 行街 “”對應普通話是 “”喝茶 吃飯 看戲 家裡 逛街“”。粵語文字系統有三套,

    1.即講既寫完全口語化古粵語(與普通話差異率70%)

    2.五四運動話後白話文規範書寫(寫歌儘量選擇這種,大陸能看懂,差異率控制20%)。

    3.文言文格式書寫。(已經全面丟失只有爺爺那輩說話還帶很多之乎者也口調)差異率85%

    我們統一後只是書同文,車同軌 ,

    1..字型統一宋體(秦國那種“”小x“”什麼打不出來用宋體代替吧!)

    2.書寫規劃使用文言文。

    但各地口語依然是白話交流 古代有通用四種白話,但現在還保留只有是廣白 ,所以廣東稱呼廣東話為“”白話“”

    白話書寫分為 口語化書寫 ,

    書面語書寫(既白話文)一直以來變化不大,

    其實哪怕普通話 上課時候老師教我寫作文,都有書面語,口語之分,叫我們注意。

    你自己百度一下 中國歷史上四大白話吧! 京白廣白蘇白等。

  • 7 # fat2000

    現在中國廣泛種植的草莓,來到中國也就一百多年曆史,而那個時期香港已經英統了,叫法來自歐美詞彙很正常。就是普通話裡也有很多這樣的東西,比如沙發、坦克,我就不明白他們和沙、發、坦、克,這幾個字有啥聯絡。為什麼不廢掉麥克風這個詞統一用話筒?粵語怎麼發展,是使用粵語人群的自由,由不得別人指手畫腳,評價其為“無意義”更是很魯莽的行為。

  • 8 # 聽見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

    士多啤梨(草莓)來自英文音譯。

    這種外來語現象與粵語是否古漢語無關。

    在被中國學界公認為“中國最古老的語言”的吳語區還曾經非常流行司必靈(彈子鎖)、水門汀(水泥)、湯姆羅(分電盤)……這些名稱後來被新名稱所取代了,證明了它們並沒有生命力。

    但是沙發、坦克之類的為什麼沒有被“坐草垛上似的”和“鐵烏龜”所取代呢?說明了它們有生命力!

    語言文字作為交流工具,具有不斷變化和自我完善的屬性。哪怕再古老的語言,只要是與外界不斷接觸,就會有大量新詞彙加入。至於它們能在民間流行多久就看它有沒有生命力,如果老是被人聽不懂、看不懂,自然就被淘汰了。

  • 9 # 續水流大師兄

    無知者無罪

    草莓、士多啤梨(strawberry),南美洲產地,然後1766年被命名,直到1915年才從俄羅斯引入中國

    就像的士一樣,為什麼要叫的士?芝士為什麼要叫芝士?因為這些東西壓根就不是這裡發明的,所以都用的直譯,

    普通話也用不少這種你口中的“毫無意義”的詞語。

  • 10 # goggletan

    有句:禮失求諸野。禮,廣義理解為文化。諸,之於合音。野,遠離文化中心的地區。

    白話(粵語)區,從未曾做過國家的中心,正是‘野’地。

    但白話的發音很豐滿:17個聲母,17個陰韻,17個陽韻,17個入韻,9個聲調。(另,兩個複合聲母;兩個聲母獨立自成音節)

    恁豐滿的發音成就古漢語‘單字成詞’。普通話,韻母聲調各不足白話之半數,雖增加7個聲母(zh ch sh r z c s),仍不敷單字成詞之用,唯以雙字詞救之。

    白話區係赴歐之最近點(海運),對外交流至為重要。大量音譯外語,既方便溝通,又符合相容大度之古風。

    心理強大才敢虹吸其它文化,去蕪存菁,為我所用。若處處呵護易碎之玻璃心,一個唔覺意(不經意),很可能返到改革開放前GDP全國第23的尷尬境地。

  • 11 # 北部灣子弟

    粵語不是古漢語!只不過借用北方漢字作為表意傳達文化,由於古時南越沒有先入為主,戰爭失敗納入北方統治體系,又由於步入現代接受新事物,有些詞彙粵語中沒有,所以就根據音譯成為粵語詞彙了,為什麼不用北方所翻譯詞彙呢,因為粵語能力也不比北方差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生常說,胃癌早期4種症狀與胃病十分相似,具體是哪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