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木童說史

    在西方的體制裡有分總統制與半總統制,總統制屬於單首長制,總統由選民直接選出,獨立於議會,但總統無權解散議會。

    而議會則有權彈劾總統,當議會反對派佔多數時,很容易出現掣肘總統的現象,於是設定一個副總統的職位,協調二者之間的關係。

    副總統一般是總統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當總統出現意外情況時,由副總統接替總統一職。

    不過副總統一般並沒有實際的行政權力,除了出現突發情況,平常只有象徵意義。因為副總統一旦有了權力,很可能會出現不和諧。

    比如葉利欽執政之初,實行的就是總統制,然而有一定權力的副總統魯茨科伊,卻與議會站到了統一陣線,和葉利欽展開了權力鬥爭。

    後來議會還推動了彈劾案,意欲讓魯茨科伊解體葉利欽的職位。葉利欽迫於無奈,不得不將總統制改為了半總統制。

    並且總理的任免權在總統,而不在議會。與總統制相比,議會要相對弱勢,半總統制下的總統有權解散議會。

    儘管半總統制下的議會也有彈劾總統的權力,但動搖不了總統地位,也不能讓總統下臺。

    通常情況下,半總統制的總理內閣權力不大,不容易出現劇烈震盪的情況,有利於平穩,這也是俄羅斯不設副總統的主要原因。

  • 2 # 神碼人生大國觀察

    葉利欽時代,政治上執政集團與反對派內鬥不斷,外交上西方國家使詐。經濟上國內百廢待興,市場的狹小,資金薄弱,在國際市場又競爭不過西方國家。葉利欽沒招,只好強行推行“休克療法”(全盤私有化和自由市場化),但是療克療法也不濟於是,官員汙吏們控制了企業,大肆中飽私囊,利用寡頭帶理迅速私吞了國有資產。官僚搖身一變成了企業家和老闆,但他們不懂經營而且也不想冒險,最後絕大部分企業很快就破產清算(有利於遺老遺少們洗白蛻皮)。於是葉時代的經濟改革宣告失敗。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知,作為半總統制的國家,俄羅斯是不設副總統一職的。這種情況並非俄羅斯一家獨有,比如法國(議長是總統職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南韓等都不設副總統了職位,副總統的職權實際上是總統和總理(議長)分攤,從總統職務順位繼承上說,政府總理或議長實際上就是副總統。比較南韓朴槿惠總統被議會彈劾解職後,政府總理黃教案就成了代總統直到舉行總統大選。

  • 3 # 古姿

    俄羅斯現行的憲法是1993年12月12日通過的,並於12月25日正式生效的。這部憲法其實是參照了法國式半總統制度,即半總統和半議會制度,總統由全民普選產生,是國家的權力核心,掌控國家的大政方針,在外交、安全、國防等重要問題上擁有決策權力。與此同時還設有責任內閣和總理具體負責政府的運作。相比法國的半總統制,俄羅斯的總統在權力上要更勝一籌,在法國總理要直接對議會負責,而俄羅斯總理直接對總統負責。

    (俄羅斯憲法)

    無論總理還是副總統,其都是連線和平衡總統和議會之間關係紐帶。

    這其實也就是一種雙首長制度,總理本身作為政府首腦是第一順序繼承人。總理在一些情況下會對總統進行一定製衡,尤其是總統所屬黨派在議會不佔多數的情況下。總理其實也就成了連結總統議會的紐帶。這與美國總統制單首長制有很大區別,因為在美國總統直接負責組閣領導政府,就不在需要國務總理這樣一個職務,限制總統權力的是議會。在這種總統制的權力架構下,則就需要一個副總統來平衡議會與總統之間的關係,副總統就是這樣一個角色。美國副總統是參議院議長,也是政府副最高長官。

    (普京與梅德韋傑夫)

    俄羅斯副總統

    在當前世界主要半總統制國家,由於有國務總理存在,基本都不會有副總統這樣的職位。俄羅斯也是這樣。俄羅斯曾經有過副總理,只不過那是在1991年到1993年的過渡時期。在蘇聯解體前,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政府機構是該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其實本身是最高蘇維埃選舉出來的常設機構,明顯立法與行政機構重疊。

    (全俄最高蘇維埃)

    在蘇聯解體之前其實為了適應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改革,不能夠再繼續這種立法與行政權不分的狀態,反對派葉利欽開始推動向三權分立進行改革。所以在1991年中俄羅斯通過憲法修正案設立了俄羅斯總統,同時還賦予其特別執法權(行政大權)。這樣一來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就變成了政府,當時主席團主席葉利欽就成了俄聯邦總統,副主席魯茨科伊就成了副總統。最高立法機構為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其常設機構為了全俄最高蘇維埃,主席為哈斯布拉托夫。

    (魯茨科伊與葉利欽)

    十月事件

    原則上將如果俄羅斯是美式三權分立模式,魯茨科伊應該與葉利欽立場保持一致,並且應該其平衡與立法機構最高蘇維埃之間的關係。然而魯茨科伊選擇與哈斯布拉托夫佔到統一戰線,與葉利欽展開權力鬥爭。雙方圍繞著新憲法的制定以及經濟私有化改革等問題爭論不休。最高蘇維埃還推動了針對葉利欽的彈劾案,並且讓魯茨科伊依據流程接替葉利欽的職位。

    (哈斯布拉托夫與魯茨科伊)

    然而當時葉利欽不但掌握軍隊,並且掌握民意,在全民公投中得到多數人的支援。雙方針鋒相對,最終釀成了“十月事件”(又稱炮打白宮事件),葉利欽命令軍隊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向全俄蘇維埃駐地白宮強攻。最終迫使魯茨科伊與哈斯布拉托夫投降。官方統計整場流血衝突造成上187死亡437人,實際傷亡遠高於此,這是自十月革命以來莫斯科死傷最慘重的一次街頭鬥爭。

    (十月事件)

    結語

    其實不是十月事件導致俄羅斯沒有副總統,而是葉利欽為了追求權力的高度集中,選擇法國式半總統制度,而這種制度設計當中,本身就沒有副總統。半總統制度容易變為威權政體,這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都十分常見,其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保持政治穩定。在國家初建,社會矛盾較多的情況下比較具有優勢。

    (辭職後的葉利欽向時任總理普京移交權力)

  • 4 # 四十五度歷史

    對於俄羅斯沒有副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俄羅斯的政治體制,俄羅斯聯邦實行的是聯邦民主制,在官方上的表示式以俄羅斯聯邦憲法和法律為基礎,根據資產階級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又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原則,行使職能。總統也就是國家元首,在08年的時候修改為任期6年,由人民普選產生,總統的權力是非常大的,有權任命包括總理在內的高階官員,不過必須要經過議會批准,俄羅斯總統也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與國家安全會議的主席,而且可以不經過議會直接頒佈法令。

    在蘇聯時期,俄羅斯實行的是一種高度中央集權的體制,這種體制無法一下子過渡到西方的體制,這不僅僅是人民的習慣問題,而且還是由其經濟結構決定的,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偏向於重工業和軍事工業,資本主義自由市場還不發達,整個國家的GDP與中國的廣東相當,所以整體上還是以國家資本主義為主,民營經濟相當薄弱,所以沒有辦法登上歷史舞臺,在西方的社會之中,所有的議員都是經過選舉產生的,這就代表著每個議員後面都有一定的經濟勢力,而國家體制的構成,取決於國家經濟體制的發展,從蘇聯時期到現在,俄羅斯仍然是一個相對集權的國家,在美國的不斷限制之下,經濟發展非常有限,俄羅斯總統普京連任多年,從根本上來說是由美國造成的,因為美國不斷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封鎖,導致俄羅斯國內的自由經濟不發達,所以民營資產階級沒有辦法登上歷史舞臺,因此俄羅斯仍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體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葉利欽執政時期,俄羅斯議會會長哈斯布拉托夫聯合國總統魯茨科依反對時任總統葉利欽,議會推舉副總統魯茨科依為代總統,結果葉利欽佔了上風,俄羅斯就修憲廢除了副總統職務,到現在俄羅斯依然沒有副總統。

    俄羅斯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農奴制國家,到後來列寧開展了社會主義革命,讓俄羅斯整個社會有了跨越式的發展,蘇聯通過社會主義高度集權的方式,發展了工業文明,而且抵禦了德國入侵,不過國內資本主義和民營經濟沒有發展的土壤,直到現在在美國的封鎖之下,俄羅斯民營經濟依然發展很困難,俄羅斯的整體政治局勢,是由其所處的環境決定的,而當年的魯茨科依事件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而已。

  • 5 # 江淮聖手

    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其他加盟國相繼獨立,成為總統制國家,實行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制度,與美國的三權分立差不多。但是,美國曆來都設有副總統,以便在總統發生意外不能履行職能時,代而行之,那麼俄羅斯為什麼不設副總統呢?

    這要從歷史背景、歷史原因和現狀加以分析。

    就歷史而言,1991-1993年間,俄羅斯聯邦也曾設有副總統,俄憲法規定,如果任期內總統因故出缺,副總統將成為新任總統第一繼任人選,這種出缺情況包括任內死亡、辭職或遭到彈劾。除此而外,在總統不能履行職責時,副總統可以擔負總統職責。

    1993年,俄羅斯爆發了憲政危機,副總統壓力山大·弗拉基米爾·魯茨伊科聯合議會議長哈斯布拉托夫共同反對總統葉利欽,議會還極力舉薦魯茨伊科為代總統,這就遭到了時任總統葉利欽的強烈抵制,鬥爭的結果副總統魯茨伊科和議長哈斯布拉托夫雙雙被關進監獄,同時以新憲法的形式廢除了副總統這一職位。

    就起因而言,葉利欽成為俄羅斯首任總統後,鑑於原蘇聯體制的僵化,決心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這就動搖了議會中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權益,於是以議長哈斯布拉托夫為首的議員對葉利欽的改革計劃進行大力阻撓,同時支援副總統魯茨伊科奪權,結果1993年10月,包括魯茨伊科、哈斯布拉托夫在內多人被捕入獄。

    經過這次鬥爭,葉利欽廢除了副總統職位,強化了自己的權力,同時加強對身邊人的防範,以免再次發生政治危機。

    就現狀而言,既然副總統被取消,那一旦總統遇到意外不能繼續行使職權怎辦?這時候總理就自然成了獨一無二的繼位人選,多年來,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普京與梅德韋傑夫既是同學又是老鄉,還是親密的搭檔,兩人共事多年,配合默契,國家一直髮展的有條不紊。可以想見,一旦普京2024年卸任,梅德韋傑夫極有可能成為接班人。

  • 6 # 只見滾滾長江東流水

    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是有副總統的,由於總統與副總統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後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修改憲法,廢除了副總統這個職務。現在普京時代就沒有副總統這個稱呼。

    廢除了副總統以後,總統的權利得到了加強。俄羅斯總統的權利,超過了美國總統和法國總統。這樣使得總統控制國家的能力得到了加強。

  • 7 # Xavihxy

    副總統是幫助總統處理國政或者在總統出現特殊情況下的繼任者,很明顯,普京在處理國務時有拉布羅夫和梅德韋傑夫等,如果政權更迭也會有既定繼任者,副總統沒有一點卵用,和美國一樣,除了總統和國務卿,副總統就是個擺設,除非特朗普被刺殺這種極端情況出現,也是臨時繼任者,等到大選年或者中期選舉又有可能變更!

  • 8 # 大志遠思想空間

    國際上很多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副總統只是個備胎,沒有實權,在總統制國家中,有副總統的國家很少。

    但是美國有副總統,是真正的副職,就是一個擺設。比較早的時候,美國副總統甚至沒有辦公場所,更是一個名義。

    一般總理和副總統各取其一,更多設的是總理,美國沒有設總理,因為美國不需要。美國經濟發展由各州來負責,內政有各大部門負責,是大部門負責制,分工比較明確。

    而俄羅斯是總統、總理負責制,總統管全面,總理主要負責經濟和內政,更像一個國家的大管家,是第一執行人。各國有各國的實際情況,基本沒有可比性。

  • 9 # 清水空流

    葉利欽從此以後修改憲法,不在設立此職,原因就是怕重蹈覆轍。葉利欽為了追求權力的高度集中,選擇法國式半總統制度。而非這個制度適合俄羅斯。現在的俄羅斯雖然是半總統制國家,但俄羅斯總統的職權和總統制國家基本上也差不多了。簡單地說,俄羅斯國家憲法不設立副總統,而從俄羅斯現實角度來說,不需要有副總統。

  • 10 # ZHANG權

    就像你同樣沒聽過法國有副總統一樣,他和法國是同樣的制度,叫半總統制(半總統半議會),有一個非常有力的總理,總理受議會約束,總統任期內只受憲法約束,總理同時就是總統的後備人選。具體的可以參看百科半總統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偽裝者》大結局是什麼都有誰死了?明樓身份暴露了嗎?